许晓凤
( 福州大学 党委宣传部,福建 福州 350108 )
微博背景下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构建的影响
许晓凤
( 福州大学 党委宣传部,福建 福州 350108 )
微博以其草根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参与。微博背景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对现代大学生人格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对高校微博的管理和研究,及时地利用微博进行信息沟通和有效的舆论引导,成为当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要的议题。
微博; 大学生; 人格
微博,全称“微博客”,2006年3月最早由美国Twitter公司发明,是一个不超过140字的信息发布分享的个人网络平台。2007年开始进入中国。2009年 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由此,微博正式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2010年,微博人数逐渐扩大;2011年,中国的微博用户已经超过三亿。[1]
微博的便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深受年轻人的喜欢。据万瑞数据发布的《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以年龄在18岁~30岁的年轻用户为主,占总用户数的67%。在高校,微博成为在校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板报、宣传栏、讲座等传统校园文化载体相比较而言,微博使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学生正处于完善知识体系、构建理想人格的重要成长时期。微博背景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构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是指高校校园内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的一种文化形态,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园微博网络文化则是在网络微博技术下,成长发展起来的一种校园文化新形态。目前,校园微博网络文化呈现出以下趋势和特点: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达2.74亿,中国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已经达50.9%,微博以其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微博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新模式,促使大学生成为微博的忠实粉丝。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21.6%,在网民的职业调查中,学生比例为28.6%,远远高于其他职业群体。手机微博也继续保持着 201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首次超过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截至2012年6月,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了5.3个百分比,达到43.8%,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类型。[2]校园微博网络文化以互联网或手机为载体,加速了校园文化的传播。利用微博的草根化特点,将校园文化推向平民化,使得每位同学都能切身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微博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成千上万学子,并成为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开放性是网络的基本特点。通过微博,大学生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与此同时,微博使校园文化形成各种文化共享的局面,青年学子足不出户就可分享到多元的价值观念。但由于青年学生缺乏监督和自我约束,校园微博网络文化中也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外,由于微博信息140字的容量限制,使内容表达上容易形成歧义,虚假信息大量增加,且微博转发的传播模式,也使信息的传播过程更加难以控制。
网络文化拓展并创新了大学主流校园文化,改善了传统校园文化结构。平等自由的网络精神,为大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网络普及所带来的交往方式的改变和价值理念的多元性,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微博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及信息的复杂性,使校园微博网络文化精华与糟粕同在。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和管理,势必会让心智尚未健全的大学生受到不良影响。而现实情况是,国家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多数地区的高校对校园微博网络文化总体建设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如何正面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微博网络文化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许多高校网络管理技术设备及网络管理手段落后。这些都使得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生求知欲强,强调自我意识,虽然属于成年人之列,但是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世界的认识常常略显肤浅和宏观,其思想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处于人格养成的变动期。
在微博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人格被赋予了新的标准:在信息浪潮中,能够具备信息辨别和解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在虚拟空间中,能够保持人格尊严和自我尊重,维持和谐友好的现实人际关系;在微博网络民主气氛中,关注、转发的信息文明健康,能积极参与文明社会的构建;在微博网络校园生活中,能够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微博实现知识的实时更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在参与微博网络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他们既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和推动了校园微博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又使得自己的思想、行为尤其是人格方面受到了校园微博网络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下,校园微博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构建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微博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分享者,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独立性的培养,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微博文化强调平等性。这不仅表现在微博技术设计上的平等,更表现在微博内容的分享上。微博文化的平等性,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平等性发展。
微博开放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多样的思想、多元的观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能打破他们封闭、局限的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常常能突破传统狭隘的校园生活圈子和过窄的人际交往局限,为开放人格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但微博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人格构建也存在负面影响。首先,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成熟期,易受微博上一些负面信息的冲击,对网络谣言未加辨别,便盲目转发和评论,容易形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络”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校微博网络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作为社会和谐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努力建设校园微博网络文化工程,促进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构建,积极组织实施“绿色校园网络文化”计划,努力把校园微博网络文化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文化”。
(一)作为高校宣传部门,应与时俱进,建立以学校官方微博为主体的各个部门的联动机制,对涉及校园文化以及大学生成长的信息进行及时关注,并加以及时有效地引导。2012年9月10日,新浪微博suyhui网友出现“坑爹的学生证,校徽拼写错误”的微博。据了解,这是某校在校2012新生发布的一条微博,虽然作为个人微博转载和评论数有限,但是却受到部分媒体的关注。从网络媒体到传统纸质媒体,都在微博信息发出的当天对该微博内容进行了核实并给予了跟进报道。而该校官方微博虽然也及时关注到该条信息,但由于没有建立各个部门的联动机制,未能及时进行信息发布,使官方微博在信息沟通中处于弱势。因此,官方微博的建立不仅需要发布学校各种活动的信息,更应该及时关注微博网络的相关信息,建立各个部门联动机制,抢占微博网络的信息主导权。
(二)利用学生干部或教师个人的魅力或科研成果的影响力,推出一批高校微博舆论领袖,提高校园微博网络文化的影响力。相较个人微博,官方微博在信息的权威性上占有较大的优势,但由于高校官方微博以组织的形式存在,常常处于居高临下的宣传地位,使官方微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的发挥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推出贴近大学生生活,与大学生口吻相似的高校舆论微博领袖,可更好地对学生微博信息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梳理,同时也能将校园文化辐射到社会。以福州大学生命工程研究所建立的“痛经不痛”微博为例,解决痛经问题本是该校生命工程研究所一名博士的研究项目,为了增加影响力,该研究所在新浪微博建立了以该课题为主题的“痛经不痛”微博,粉丝数量每日剧增,在校内外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当下该校微博网络文化的热议话题,也带动了学校的科研创新。
(三)要加强校园微博网络文化制度建设,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提供纯净的校园微博网络文化环境。校园微博网络文化制度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学生在虚拟世界中遵纪守法。高校管理者还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人格构建的自身特点,制订网络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微博网络活动,加强对师生个人微博的审查,对实行官方认证的微博进行时时监控管理,并开展学校网络技术人员培训,提升校园微博网络文化的监控和管理技能,更加快速有效地防控不良微博网络文化的渗透,使大学生能够在一个文明绿色的微博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要强化校园其他网络文化的建设,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柱。虽然微博是时下最流行的信息发布和分享平台,但高校在微博网络文化建设中,也应注重采用其他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人格构建的影响。例如,可以通过构建校园门户网站,营造网络强势媒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校园的主导地位,建设以网络集体社区为核心的虚拟校园,营造集体归属感。大学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一种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严谨求是并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化。高校微博网络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应该成为发扬大学精神的新阵地,使青年学生在校园微博网络文化中领悟大学的真正精髓,完善自我人格。
(五)要加强队伍建设,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提供高素质的引领人和塑造者。在高校,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队伍,特别是辅导员队伍,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人格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网络文化的出现对高校行政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具备较强的微博信息意识和良好的媒介素养。高校必须把提高行政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作为当务之急,并开展定期的微博网络知识培训。同时,可以组建高校网络辅导员,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品质。此外,要加强任课教师的微博网络文化素质建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任课教师的微博网络技术、微博网络文化判断能力以及微博群参与意识的培养,以提高教师对大学生的教育引领能力。在微博上,教师应改变灌输、强制、片面的传统教育方式,采用平等的口吻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进行必要的网络心理引导。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赋予校园网络文化新的内涵。高校新闻宣传者,应加强校园微博网络文化的管理,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微博网络文化环境,对微博舆论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和有效的舆论引导,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条件。
[1]廖君,李鹏翔.我国微博用户已超过3亿 网民数量已达到4.85亿[N].解放日报,2011-11-22.
[2]中国互联网网络中心(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道[R].2012-07-19.
The Influence of Campus Network Culture in the Background of Microblo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ality
XU Xiao-feng
(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
More and more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been attracted to participate in microblog,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roots and openness and freedom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Campus network culture in the background of microblog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ality.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of university microblog and timely use it to communicate and effectively guide public opin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current campus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microblog;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ality
(责任校对 黎 帅)
G21
A
1673-9639 (2012) 04-0108-04
2012-07-05
许晓凤,女,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教师。
book=4,ebook=91
(责任编辑 郭玲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