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教学看英语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2-08-15 00:49艾小平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语言学英语教学理论

张 彻,艾小平

( 1.喀什师范学院 教育系,新疆 喀什 844007;2.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

从元教学看英语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张 彻1,艾小平2

( 1.喀什师范学院 教育系,新疆 喀什 844007;2.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

元教学产生的原因是教学论摆脱生存困境和教学论“自我意识”萌动,元教学是对教学论本身进行反思,促进教学论的科学化发展,进而影响教学实践、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分析性和解释性。英语语言学也是以对语言自身的分析与解释为目标,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元教学; 英语语言学; 英语教学

“元”(meta)意即:“在…之后”,“超越”。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在整理其著作时,把物理学(Physics)之后的部分称为 metaphysics,故“metaphysics”得名“物理学之后”。从此时起,“meta”就是“在……之后”的意思。它主要讨论一种超越性存在,即对“道”的领会。这跟中国传统哲学极其相似。道德经开篇即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学”——对“道”的领会由此得来。“元”也自然属于“形而上者”。与“元”这个词经常搭配的词语颇多,例如:“元语言”,“元认知”,“元教育学”等等。元语言(meta-language)就是讨论语言本身。“Yellow is a color word”,“Dog contains the semantic property ‘animal’”,上述两句都是在说“元语言”。

一、“元教学”理论的定义、发展及意义

根据上述对元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元教学就是讨论教学本身,从理论角度反思教学。

(一)元教学的定义

胡定容教授在《“走进”与“走出”“元教学论”》中对元教学下的定义为:“教学论的‘元’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学论、教学概念的元分析;教学论学科知识的性质、功能;教学论理论体系的结构与建构等方面的思考。对教学论‘元’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学论研究范式的比较”。[1]本文从元教学角度审视英语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着眼于元教学对教学概念的原分析,即解释性、分析性。英语语言学也同样从这些方面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元教学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教学论发展的困境频现。胡定容在上述文章中谈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关系的长期争论。教学论经常遭到苍白无力、脱离实际,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甚至不作为的指责;”[1]张广君教授在其著作《教学本体论》中指出:“教学论的学科建设,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应用层次发达而基础层次薄弱,‘术’多而‘学’寡,实践远远走在理论的前头,甚至‘术’为‘学’而注疏的头重脚轻、本末失调的局面”。[2]我们可以随机抽取几位一线教师,询问他们关于新课改或者基础课程改革方面的具体内容、指导思想、发展方向的意见,大多会莫衷一是。这就体现了教学理论乃至教育理论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一线教师贯彻起来非常吃力。多年来的教育科研,成果丰富,但往往是实践层面著书立文居多,很少直面教学理论本身。教育学领域的“论道”有待加强,这样才能避免在教育实践中走弯路情况的发生。教学论发展的重重困境引发了教学论工作者对教学论本身进行反思。这是促使元教学出现的原因之一。

第二,教学论“自我意识”的萌动。教学论研究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理论来源,在“自我意识”的影响下完成教学论的本土化、科学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许多欧美教育理论,但本土化不足,对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尚未有全面的、科学的考查,这也导致许多教育理论“水土不服”。各种“主义”盛行,如:“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进入教育理论领域,教育工作者频繁使用这些术语,而未对其理论来源做深入考查。在教材编写上,例如在谈“建构主义学习观”而不谈“建构主义”,这会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困惑。要想讲述一个“下位概念”(subordinate concept),必然要首先交待“上位概念”(superordinate concept)。

(三)元教学的发展历程

元哲学以元数学、元逻辑学为先声,到20世纪欧洲哲学转向,出现了大量的分析哲学家,如:卡尔纳普,维特根斯坦等,他们所推崇的分析哲学是元理论的重要来源。“20世纪出现的原教育学意味着教育理论和教育理论工作者进入全面而深刻的自觉与反思阶段”。[3]进入 90年代,对教学论本土化、科学化、现代化方面的研究开始集中出现,产生了元教学。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张广君教授的《教学论研究与发展的困境、盲点与误区》;周作宇的《元教育理论及其危险》;郑金洲教授的《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本土化》。本世纪初,元教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理论性增强,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唐莹的《元教育学》、张广君的《教学本体论》;较为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有陈晓端的《元教学研究引论》。

(四)元教学研究的意义

陈晓端教授在《元教学研究引论》一文中提到了元教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元教学能够保持教学的内部动力;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元教学能够促进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元教学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元教学研究能够促进教学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4]

二、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关于英语语言学(English Linguistics)的定义不下百余种。戴炜栋教授在《简明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的定义为:“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科学地研究语言”。[5]这一定义颇为简洁,但言简意赅。构成英语语言学的基本框架结构为:(1)词意方面: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2)形态或结构方面:形态学(Morphology)和句法学(Syntax);(3)语音方面:语音学(Phonetics)和音系学(Phonology)。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1)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是英语语言学发展的早期。英语语言学还没有突破哲学和其他学科的樊篱。(2)结构主义语言学。被尊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索绪尔(Ferdiand de Sausure)扛起了“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大旗,使语言学从其他人文学科中独立出来,一步步迈向科学化,为结构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言学研究首次获得了“大丰收”。索绪尔的巨著《普通语言学》历经多次改版,目前仍广为流传,成为研究语言学的必读书籍。(3)生成语法。酷爱数学的乔姆斯基(Chomsky)为我们搭起了一座桥,一头是数学,一头是语言学。他运用数理分析手法推动语言的形式化,使语言学更加科学化。同时,乔姆斯基将形式和意义的研究结合起来,突破了结构主义的樊篱。另外,乔姆斯基提倡将语言研究与心理研究相结合,推动了心理语言学的发展。经典的转换生成语法(TG Grammar)是他的代表性理论。(4)系统功能语言学。韩礼德(Halliday)作为“伦敦学派”的后起之秀,继承了弗斯(J.R. Firth)和马林洛夫斯基(B.Malinowski)的研究,开创了著名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强调语言的使用是功能性的,符合系统性,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对语言的使用要注意语境(context)。“语言系统与组成该系统的形式是由它们使用或承担的功能决定的。”[6]韩礼德公然反对当时如日中天的语言学“教皇”——乔姆斯基。

英语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英语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的一个部分,而应用语言学同时也是英语语言学的分支之一。第二,掌握一些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有利于教师进一步认识语言本质,为语言教师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语言教师应向学生呈现真实、完整的语言,而不仅仅是语言、词汇、或者句法体系,要获取真实的语言并能够对它们有所理解,语言教师必须要借助于语言学理论”。[6]

胡壮麟教授在《语言学教程》中对语言学与语言教学有过这样的论述:“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语言学中获得启示。从宏观上看,语言学理论影响着教学法的总体发展方向;在微观层次上,语言学知识帮助语言教师们更好地解释他们所教授的具体语言”。[6]宏观上,英语语言学影响英语教学发展,这与元教学定义中的“决定着教学论学科知识的性质、功能”相似;微观上,“更好地解释他们所教授的具体语言”与元教学“……对教学概念的元分析”相同。元教学对教学理论发展的促进作用,英语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二者具有相似性。

三、英语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具体影响

(一)强大的解释力

“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这一观点一直受到争议。这不是学科偏见,而具有其深层次原因。《元教育学》一书中提到“只要是科学,所要面对的就是客观的经验事实,无疑,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7]教育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有人称为“人学”。研究者和对象都是人,所以问题就会变得很复杂。教育问题往往带有价值判断,在进行价值判断时,是无法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的。所以教育无法直面客观。教育理论有时稍显解释力不足。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在学初中英语时,很多人都对“telling”这个词的发音感到困惑,为什么“ll([l])”要跟着“ing( [ŋ])”发音而不是跟着“e([e])”?大多数情况下,英语教师会说要跟着元音发音,那么[e]也是元音啊?为什么就不能跟着[e]发音呢?面对这种“自明性”问题,我们如何开展教学?其实英语语言学早就对这一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节首最大原则(MOP,maximal onset principle)。其具体内容是:当一个辅音不知道发在哪里的时候,往往在节首,而不是在结尾。ll([l])要跟着ing( [ŋ])发音的话,就会成为该音节的节首。相反,ll([l])要跟着e([e])发音的话,会成为该音节的结尾,这显然违背节首最大原则。

合理的“解惑”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疑问是有价值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有继续发问的动力和勇气,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作为教师,通过语言理论的学习,合理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利于树立权威,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教学理论体系的创新

教学理论体系的创新是教学论自身发展与完善的必由之路,也是元教学的目标之一。英语语言学必须肩负起英语教学理论创新和发展之重任。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Transitivity)颠覆了传统的结构主义语法。

1.在句子层面,不再按照结构划分句子成分,而是按照语义划分。在及物性系统中,只有过程(Process)、参与者(Participant)、环境(Circumstance)等,而没有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例如:

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Mike is on the chair.

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在“John kicked the dog hardly yesterday”一句中,“John、dog”都是参与者,属于物质过程。“hardly yesterday”是环境。

2.在词意层面,扩充了原有的动词、名词、副词等词性的划分,发展为动词性词、名词性词、副词性词等。例如,在“the book on the desk”中,按照传统的词性划分,“on”显然是介词,但在及物性系统中,“on”是动词性词,因为它可以连接两个名词。事实上,“on”这个介词很多时候是具有动词性的。

(三)英语教育模式的转变

反思教育实践中的失误,并总结经验教训,能够促进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元教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在英语教学中,这些反思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英语语言学的研究。

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第二语,学习时必须遵守二语习得规律。“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外语学习要从小学起”等口号不绝于耳,但其合理性却无从考证。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简称CPH,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值得思考的角度。戴炜栋教授认为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最佳初始年龄为 12岁~15岁。桂诗春教授在《“外语要从小学起”质疑》一文中也说到,过早学习可能对母语的发展产生干扰,过晚则不利于学习第二语。[8]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理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模式的转变,使教育的发展更加趋于理性,逐渐走向教育自觉的道路。

另一方面,对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研究,极好地论证了母语学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中介语的定义为:母语与第二语之间的桥梁。“中介语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语际迁移,语内迁移,训练迁移。语际迁移是指将母语的内容转移到目的语上”。[9]“Although he had only entered the contest for fun, he won first prize”(《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40页)。中国学生在造此句时,经常在逗号后加上“but”,因为汉语里经常出现“虽然……但是……”这个结构。这就属于中介语错误,这也反映了外语教学不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一味地模仿,而不注意中介语错误的分析,不能从根本上理解母语与第二语之间的差异。这也给大学英语教育模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外籍教师在教学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要加强母语与第二语之间的文化对比研究,不能一味地只强调原汁原味,应该使学生在宏观上、理论上把握差异,而不是机械地认识。

(四)促进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英语教学主要受到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影响。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够促进英语教学的大发展。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各学科之间,也体现在交叉学科对其他“主干”学科的影响上。上述几个学科的分支学科有: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语言哲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等。其中,社会语言学对教育学尤其是英语教学论的影响极大。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也会随着社会的变迁与演进而产生变化。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词意区分,是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但近义词意义之间的细微差别是经常困扰师生的一个难点。以“gender”与“sex”为例,这两个词经常都用来表示“性别”。 很难辨别二者之间的差异。但借助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结果,这种区分将变得很清晰:“Sex is what you are born with;gender is what you are given”。[6]“sex”一词指的是“某人的生理属性,是先天的”;“gender”一词指的是:“某人的社会属性”。有时我们说:“某男子具有女子气”,此时就应该用“gender”。而具体到“性别”时,应该用“sex”。

在心理学方面,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心理学层面,研究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在这点上,英语教学论也受到心理学的影响,所以心理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桂诗春教授在《新编心理语言学》中把语言习得理论分为两类:“一个是心理学家的角度,把它作为儿童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的一部分而观察。这种观察感兴趣的是儿童的语言结构(如语言、语法、句法)……另一个是语言学家的角度……例如,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遗传与传统的交互作用”。[10]在语言习得尤其是二语习得方面,必定要借鉴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元教学是对教学自身的反思,关注于教学理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很强的分析性与解释性。英语语言学也是通过对语言的分析与解释,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推动英语教学的科学化发展。

[1]胡定容.“走进”与“走出”“元教学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4).

[2]张广君.教学本体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3]蒋菲.20世纪90年代元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陈晓端.元教学研究引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5]戴炜栋.新编简明语言学教程(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6]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唐 莹.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桂诗春.“外语要从小学起”质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9]戴瑞亮.“中介语错误”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12).

[10]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Analysis on the Advancement of English Linguistics to English Teaching from Meta-teaching Aspect

ZHANG Che1, AI Xiao-ping2
( 1.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Kashgar Normal College, Kashgar, Xinjiang 844007, China;2. Education Institut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00, China )

The occurrence of meta-teaching is for the purpose of getting rid of the survival predicament and development self-awareness in teaching theory. Meta-teaching is the self-introspection of teaching theory. 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theory scenically and then affect the teaching practice. So meta-teaching boasts influential explanatory and analyticity. English Linguistics is oriented for the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of language itself. It also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meta-teaching; English linguistics; English teaching

(责任校对 黎 帅)

G642.0

A

1673-9639 (2012) 04-0117-04

2012-01-02

张 彻(1986-),男,河南省光山县人,喀什师范学院教育系2010级硕士研究生,喀什师范学院外语系外聘教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艾小平(1973-),喀什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责任编辑 印有家)

猜你喜欢
语言学英语教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