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届世锦赛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

2012-01-06 02:00:3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直体转体锦标赛

肖 春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四川 成都 610041)

第43届世锦赛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

肖 春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四川 成都 610041)

对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阶段的8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结构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非技巧动作的使用上,运动员为追求更高单个难度价值和连接价值的同时要满足动作组别的要求,使非技巧动作的使用目的趋于单一化趋向;在技巧动作的使用上,E组及以上难度在三种技巧类型中呈不平衡分布,向前的E组以上难度技巧类动作使用空间很大,大量运用E组难度以上向前的技巧类动作和F组难度的“后跳转体类”技巧动作,将会是今后技巧类动作编排的新趋向;在整套动作的编排上,采用D组以上的单个向后的高难度空翻转体及连接,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开场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结论:采用2个D组及D组以上动作连接为开场动作,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开场动作编排的倾向性特征。运用至少3个D和C的连接(2个以上回笼连接)和一个C组的非技巧动作以及1个以上F组单个技巧动作为中间动作将会是未来男子自由体操中间动作编排的主要趋向。采用E组及更高难度的单个向后的技巧动作为结束动作,将会是今后世界男子自由体操结束动作编排的新趋向。

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动作结构;编排;特征

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是2012伦敦奥运周期中最后一次世界体操锦标赛,本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为期10天,共有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32名运动员(其中男子288名和女子244名)参加比赛。本届比赛竞争异常激烈,竞技水平甚至超越奥运会。本文对参加本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特征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旨在准确把握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的新趋向,以期为我国体操运动员的训练以及备战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阶段的8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及中国体操协会官网的相关资料。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反复观摩录像,对参加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阶段8位运动员进行对比和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参加第43届体操世界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阶段8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类型难度编排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由体操成套动作构成特征

2.1.1 非技巧类动作的使用特征

非技巧动作的使用主要用于满足规则所要求的5种类型动作编排,其难度的选择和完成方式倾向于难度较低的单个动作。从目前难度表来看,非技巧动作的最高难度仅为D组难度。从非技巧类动作在成套动作的分布上来看,这类动作主要被安排在成套动作的中间,起到承上启下、调节运动员动作结构和缓冲体能的作用[1]。在第43届世界体操世锦赛决赛上,8位运动员完成的非技巧动作和技巧动作分别为9人次和72人次,各占完成动作总人数的11.1%和88.9%,在非技巧动作的选择运用上远低于技巧类动作。本次比赛对非技巧动作的使用数量,仅有一名运动员采用了超过一个难度的非技巧动作。运动员对非技巧类动作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日本手倒立和俄式挺身转体1 080°这类C组难度上,其中来自亚洲的三位选手采用的是俄式挺身转体1 080°,而欧美选手则采用了日本手倒立,只有智利选手冈萨雷斯选择了D组难度的马纳慢起成手倒立,而D组难度的托马斯打滚360°动作则没有在决赛中出现。由此可见,运动员为追求更高单个难度价值和连接价值的同时需要满足动作组别的要求,使非技巧动作的使用趋于单一化趋向,主要以C组难度的日本手倒立和俄式挺身转体1080°动作为主。

2.1.2 技巧类动作的使用特征

笔者对总计72人次的技巧类动作进行划分,将其分为向前的技巧类27人次、向后的技巧类31人次、后跳转体类14人次(A组难度未被列入)3种类型,分别占总人次的37.5%、43%、19.5%,以向后的技巧类动作为最多。其中向前的技巧类以C、D组动作25人次居多,向后的技巧类以D组动作14人次居多,后跳转体类C组动作没有出现,主要以D、E组动作为主。分析对比还发现,本届比赛D组难度的技巧类动作共32人次,占技巧总人次的44.4%,其中运用前直720°和后直900°的人次为最多,分别为8人次,其次是团身托马斯和后直1 080°,分别为6人次和5人次。C组难度的技巧类动作占总人次的23.6%,其中前、后直体空翻转体540°运用的人数居多,分别为5人次和4人次。使用E组及以上难度动作为17人次,占总人次的23.6%,3种技巧类型中,E组及以上难度所占比重为2:7:8,其中E组的直体托马斯5人次,F组的后直720°旋2人次,日本选手内村航平则选择了更有挑战性的G组动作后团1080°旋。综上所述,在技巧动作的选择上,以向后的技巧类动作为主,在3种技巧类型的的使用上,C、D组的“向前的技巧”和D组的“向后的技巧”是目前各国优秀运动员动作编排的流行性特征;E组及以上难度在三类技巧类型中呈不平衡分布,向前的E组以上难度技巧类动作使用空间很大:大量运用E组难度以上向前的技巧类动作和F组难度的“后跳转体类”技巧动作,将会是今后技巧类动作编排的新趋向。

2.1.3 成套难度价值分构成特征

(1)单个D组以上难度动作的使用特征。单个难度动作是指运动员完成单个有价值的动作,单个难度动作没有连接加分。调查显示,本届比赛共有12人次使用D组以上难度动作,占完成动作总人次的15%。分析还发现,除直体托马斯外,其它单个D组以上难度动作均以空翻两周为动作基础,只有一人选择了直体前空翻两周,其余选手均选择了向后的高难动作。由此可见,D组以上的单个难度动作在整套动作中所占比重甚少,以空翻两周为动作基础的多度转体动作将会成为今后单个高难动作使用的新趋向。

(2)技巧连接的使用特征。新规则规定,一套动作的难度价值除了满足5个动作组别外,主要是由单个难度动作和连接加分来确定的,由于单个难度动作数量有限,使整套动作的难度价值主要通过技巧连接来体现[2]。笔者对比赛中出现的总计25人次的技巧连接情况进行划分,将其分为向前的技巧连接6人次,占总人次24%,向后的难度连接19人次,占总人次76%。其中有8人次选择了D组的直体后空翻转体900°的连接起始动作,占总人次的32%,为最多。分析还发现,采用C组和D组的技巧连接为17人次,占总人次68%,奖牌榜前3位选手皆运用了3个C组与D组难度的技巧连接,后4位选手则运用了2个C组与D组难度的技巧连接,巴西选手海波里托未采用此连接,只获得并列第三名。此外,由一个快速空翻接D或E组难度的技巧连接可获得0.1的连接加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普遍被运动员所采用。进一步对统计结果分析发现,虽然D+D难度的技巧连接可以获得0.2的连接加分,但本届锦标赛只有巴西的海波里托和罗马尼亚的科兹奇分别选择了直体后空翻转体900°接直体前空翻转体720°和前团一周半转体360°的D+D难度连接,D+E、D+F的难度连接以及B组及以上的3连接均未出现。综上所述,以向后技巧难度的连接为主,采用3个D+C难度的技巧连接和一个快速空翻接托马斯动作,是当今优秀运动员成套技巧难度连接的倾向性特征。此外,由于比赛竞争的日益激烈,D+D及D+E的难度连接将会被越来越多运动员所采用[3]。

2.2 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

在开场动作的编排中,除巴西的海波里托和罗马尼亚的科兹奇采用了B+E组和D+D组连接外,其余6位选手的开场动作均为E组和F组难度价值的单个的动作。分析还发现,除美国选手道尔顿开场是后跳转体180°成向前的空翻动作外,剩余的全部是后空翻转体(6人)或是后空翻(1人)完成动作,罗马尼亚选手科兹奇还利用直体后空翻转体900°接团身前空翻一周半转体360°的D+D连接获得0.2的连接加分。从表4可以看出,采用D组以上的单个向后的高难度空翻转体及连接,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开场动作编排的倾向性特征[4]。

表1 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阶段8位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编排情况

在中间动作的编排,对单个难度动作的编排,8位选手共运用了9个非技巧动作和7个单个技巧动作,非技巧动作均被安排在成套动作的中间,7个单技巧动作中分别包括3个D组,3个E组以及1个F组单个难度动作。在动作难度连接的编排方面传统上将技巧连接分为两种,一种是两个不同方向的空翻连接,称为“回笼”连接;另一种是相同方向的空翻连接,称为“挂串”连接。本届锦标赛决赛阶段,中间动作共出现了12个回笼连接和12个挂串连接,对比发现,总成绩前4名选手共使用了8个回笼连接和4个挂串连接,后4名选手共使用了4个回笼连接和8个挂串连接。由此可看出,善于运用回笼连接是当今世界优秀运动员编排的重要特征。通过对D、C难度连接的编排分析还发现,8位运动员共使用了16个D、C的动作连接,其中13个D、C的动作连接被编排在成套动作的第2、3、4的出现顺序,优秀运动员倾向于将D与C的动作连接编排在成套动作的前半部分。通过对统计结果分析还现,总成绩前4名的难度分平均值为3.9、连接加分平均值0.375、D分平均值6.775,后4名难度分平均值为3.825、连接加分平均值0.325、D分平均值6.65。可见,在成套动作编排中提高单个动作的难度分以及难度连接加分是比赛制胜的重要因素。

在结束动作的编排中,共使用了2个E组、6个D组的单个难度动作,而F组难度没有出现。其中除了美国的史蒂文采用E组的后跳180°屈体前空翻两周外,其余选手均采用向后的技巧类动作,5位选手选择了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而选择以E组为结束动作的邹凯和史蒂文的难度分为所有选手中最高的4.0分,D分分列前2位。可见,以直体后空翻转体1 080°为结束动作目前众多优秀运动员的首选,并且随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不断提高、动作难度的不断发展[5],在未来的大赛中,采用E组及更高难度的向后的技巧类为结束动作,将会是世界男子自由体操结束动作编排的新趋向。

3 结论

(1)目前非技巧动作的最高难度仅为D组,已经无法满足运动员获得高难价值的编排需求。运动员为追求更高单个难度价值和连接价值的同时要满足动作组别的要求,使非技巧动作的使用目的趋于单一化。

(2)在技巧动作的选择上,以向后的技巧类动作为主,其中 C、D组的“向前的技巧”和D组的“向后的技巧”是目前各国优秀运动员动作编排的流行性特征;E组及以上难度在三类技巧类型中呈不均衡分布,向前的E组难度以上的技巧类动作使用空间很大:大量运用E组难度以上向前的技巧类动作和F组难度的“后跳转体类”技巧动作,将会是今后技巧类动作编排的新趋向。

(3)在单个难度动作的运用上,D组以上的单个难度动作在整套动作中所占比重甚少,以空翻两周为动作基础的多度转体动作将会成为今后单个高难动作使用的新趋向。在技巧连接的运用上,以向后技巧难度的连接为主,采用3个D+C难度的技巧连接和一个快速空翻接托马斯,是当今优秀运动员成套技巧难度连接的倾向性特征;由于比赛竞争的日益激烈,D+D及D+E的难度连接将会被越来越多运动员所采用;由于新规则的要求,成套动作对于三连接的编排将会越来越少。

(4)在成套动作的编排上,采用D组以上的单个向后的高难度空翻转体及连接,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开场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采用2个D组及D组以上动作连接为开场动作,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开场动作编排的倾向性特征;运用至少3个D和C的连接(2个以上回笼连接)和一个C组的非技巧动作以及1个以上F组单个技巧动作为中间动作将会是未来男子自由体操中间动作编排的主要趋向;采用E组及更高难度的单个向后的技巧动作为结束动作,将会是今后世界男子自由体操结束动作编排的新趋向。

[1]陈剑昌,孟宪林.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发展趋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

[2]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自由体操评分规则[S].北京:国际体操联合会,2009-2012.

[3]史海现,李柳,孟宪林.伦敦奥运周期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发展趋势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2):162-166

[4]李长俭.从第39、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看男子自由体操的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40 -43.

[5]赵元吉.论体操技术(男子部分)的演进过程及其规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78.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t Movements of Male Floor Exercises at the 43rd World Championships

XIAO Chun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41)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et movements of the 8 finalists in the male floor exercises at the 43rd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use of non -technique movements,gymnasts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vement groups while they are trying to pursue higher single difficulty and connection value,which brings about the tendency of simplification in the use of non-technique movements;in the use of technique movements,technique movements of difficulty Group E and above witness a non-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in the three techniques,and there is a large space for the use of forward movements of difficulty Group E and the above;the common use of forward techniques of Difficulty Group E and the above is going to be the new tendency of technique movements composition in the future;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hole set of movements,the use of single backward somersaults and connection is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starting movement in the current world male floor exercises.Conclusions:the use of two connection movements of Group D and above as the starting movements is the tendentious feature of movement composition in the current world male floor exercises.The use of the connection of at least 3 Ds and Cs and 1 non-technique movement of Group C as well as more than 1 technique movement of Group F as the middle movement is going to be the main trend in the movement composition of future male floor exercises.The sue of single backward technique movement of Group E or higher as the finish movement will be the new tendency in the composition of finish movements in the future world male floor exercises.

43rd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male free exercises;movement structure;composition;characteristics

G832.1

A

1001-9154(2012)07-0074-04

G832.1

A

1001-9154(2012)07-0074-04

肖春(1965-),女,讲师,主要从事体操、健美操教学与训练研究。

2012-04-13

猜你喜欢
直体转体锦标赛
“披萨锦标赛”
环球时报(2022-06-09)2022-06-09 15:22:17
技巧啦啦操托举类难度动作踺子直体后空翻上法训练手段的研究
2022.02二月羽坛:洲际锦标赛纷纷上演
羽毛球(2022年2期)2022-02-14 09:42:34
技巧啦啦操成套托举动作上下法及造型类别的对比分析
当代体育(2021年12期)2021-09-10 06:14:15
好眼力锦标赛
Some IQ quizzes
《技巧:多种形式的直体滚动练习方法》一课的设计思路
山东2.24万t转体桥转体
世界最重转体桥跨越京沪铁路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6:07
大跨小曲线半径转体桥转体系统设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