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商理论的安徽特色产业研究

2012-01-05 07:11:34廉同辉包先建
铜陵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区位商特色产业产值

廉同辉 包先建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基于区位商理论的安徽特色产业研究

廉同辉 包先建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应用区位商和贸易比率理论,通过对安徽各产业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以现代农业,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以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原材料产业,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为主的食品轻纺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为安徽的特色产业。安徽要大力发展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产业,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经济发展。

区位商;贸易比率;安徽;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1、2]。区域特色产业具有地域性、开放性、相对性特点[3、4],特色产业具有现实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以及相对竞争力的产业,以及具有潜在发展能力的竞争优势产业[5]。区域经济的特色主要通过区域产业结构的特色和区域产业布局的特色表现出来,是由区际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6、7],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来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强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安徽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比较扎实,但是,由于受历史、观念、政策条件的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相对沿海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游,是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低谷[8、9]。且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在经济发展上面临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区域发展的双重压力,在面临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下,如何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对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论说明一国在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和廉价要素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其基本原理也适用于讨论地区间的分工与发展问题。各地应根据自己的要素禀赋情况,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建立自己相对优势的产业模式,避免地区间产业同构[10],张建华、张淑静认为迈克尔·波特(Miehael E.Porter)所使用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常用于宏观(国家)层面的分析,区位商法分析法用于中观层面的分析[11],郭志仪、姚敏利用区位商对我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的测度[12]。故本文拟采用区位商和贸易比率理论对安徽各产业进行计算和分析,以期确定安徽省的特色产业,从而将其培养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一、区位商和贸易比率理论

1.区位商理论与方法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以下简写为LQ)由哈盖特(Hagget P.)首先提出,它是分析某一区域要素空间分布情况的指标,反映了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表示的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空间上分布的相对集中程度,它最基本的含义是反应一个地区的出口导向[13],区位商越大意味着该地区该产业的地方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明显,产业市场集中程度越高[14、15]。通过区位商可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可以发现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其表达式为:

其中:i—第 i个地区(i=1,2,3…n);

j—第 j个行业(j=1,2,3…m);

Lij—第i个地区,第j个产业(行业)的产出;

LQij—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

区位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

第一形式反映地域分工和产品贸易,第二种形式反映产业(行业)优势。在第一形式中,在第一形式中,当LQij>1时,表示产品有剩余,可以输出;LQij<1时,表示产品不能满足需求,需要输入;LQij=1时,表示产品自给自足。在第二种形式中,当LQij>1,表示供给能力大于本地区的需求能力,该产业或其产品可以对外输出,具有产业(行业)优势,市场集中度较强;LQij<1时,供给能力小于本地区的需求能力,该产业或其产品需要从外部输入,表明该地区该产业(行业)处于比较劣势,市场集中度较弱;LQij=1,表示产业(行业)为一般水平,该产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明显。

2.贸易比率理论与方法

区位商等于1,是对区外贸易与否,进口与出口转变的临界点。为了更好地突出和了解区位商的含义和显示区际分工与贸易关系,将区位商值统统减去1,即LQ-1,程选提出将LQ-1称之为贸易比率,其含义是某地区某行业的出口额或该地区对该行业产品的需求份额[14]。贸易比率有正有负,正值反映出口比率,负值表出进口比率,用贸易比率更为直观地表现一个地区对外贸易格局。

二、安徽产业区位商分析

首先依统计口径对三大产业进行计算与分析,然后再对工业内部统计行业进行计算与分析。文中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安徽统计年鉴(2010)。

1.三大产业分析

三大产业区位商计算结果见表1。从计算结果表明安徽第一产业区位商为1.38,第二产业区位商为1.11,第三产业区位商为0.79。说明安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具有比较优势,产品有剩余,可以调出省外或出口;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从外省调入或进口。三大产业区位商的结果表明安徽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农业和工业发展较好,服务业发展滞后。

表1 安徽三大类产业区位商(2010年) 单位:亿元

2.工业内部行业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地分析安徽工业内部各行业的优势情况,对工业内部划分行业的区位商进行了计算 (表2)。区位商大于1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烟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等14个行业,小于1的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23个行业。区位商最大的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LQ=4.098,最低的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LQ=0.180。

表2 安徽工业内部37个行业区位商 单位:亿元

行业 指标 全国 安徽 行业 指标 全国 安徽产值 22971.38 96.6708纺织业(%)4.248%2.429%比例(%)1.931%区位商 0.572 区位商产值 10444.8比例 服装、鞋、帽制造业49.0991 1.233%0.639皮革毛革羽毛(绒)及其制作业(%)1.188%0.681%比例(%)1.065%区位商 0.573 区位商产值 6425.57 27.1102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产值 5759.6比例44.8915 1.128%1.059产值 3431.12 11.2504家具制造业(%)0.634%0.283%比例(%)1.528%区位商 0.445 区位商产值 8264.36比例 造纸及纸制品工业40.1502 1.009%0.660印刷业及记录媒介的复制产值 2972.9 27.9674(%)0.550%0.703%比例(%)0.486%区位商 1.278 区位商产值 2630.16比例 文体教育用品制造业10.4895 0.264%0.54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3.974%1.391%比例(%)6.825%区位商 0.350 区位商产值 21492.59 55.3502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产值 36908.63比例224.3274 5.636%0.826行业 指标 全国 安徽 行业 指标 全国 安徽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 20567.21 173.4038产值 16082.95 104.3575比例(%)3.803%4.356%比例(%)2.974%2.622%金属制品业区位商 1.145 区位商 0.882产值 27361.52 172.7364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 16784.4 107.754比例(%)5.060%4.340%比例(%)3.104%2.707%专用设备制造业区位商 0.858 区位商 0.87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 33757.99 378.3637比例(%)7.717%7.467%比例(%)6.242%9.505%区位商 0.968 区位商 1.523产值 41730.32 297.244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 5083.31 24.1023比例(%)8.240%1.486%比例(%)0.940%0.60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 9443.3 55.0331医药制造业(%)1.746%1.383%比例(%)0.708%区位商 0.792 区位商产值 3828.32比例 化学纤维制造业6.9514 0.175%0.247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区位商 1.351 区位商产值 4767.86 47.4266 产值 10969.42比例(%)0.882%1.191%比例(%)2.028%86.242 2.167%区位商 0.180 区位商 0.644产值 44562.63 59.143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产值 1443.86 12.0292比例(%)20.25880.509%比例(%)0.267%0.302%区位商 0.616 区位商 1.132产值 4465.2 20.2588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工业产值 33435.1 297.6075产值 1809.12 9.8771比例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594%4.839%比例(%)7.884%区位商 1.053 区位商产值 24843.9 192.633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 42636.15比例1.068 304.6523 7.654%0.971(%)6.183%7.477%比例(%)0.335%0.24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区位商 1.209 区位商 0.742产值 1012.28 10.3464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例(%) 0.187% 0.260%区位商 1.389

三、安徽产业贸易比率分析

用贸易比率可以更为直观地表明一个地区对外贸易格局,由区际市场占有能力所代表的区域优势的行业分布见图1,图中半径轴上刻度标志着贸易比率,即LQ-1。

从图1中可看到,工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烟草制品业贸易比率分别为为3.098、3.064,具有很强的优势,另外,饮料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橡胶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比率分别为为0.584、0.523、0.389、0.351、0.351、0.278、0.209,也很有优势;贸易

图1 安徽工业行业贸易比率图

比率大于零的还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45)、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工业(0.132)、非金属矿采选业(0.086)、塑料制品业(0.068)、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0.05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53),这些虽有优势,但优势不大。其它行业的贸易比率都小于零,其中有纺织业等6个行业的贸易比率小于-0.4,纺织业(-0.428)、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0.427)、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0.45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651)、化学纤维制造业(-0.75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819)。

四、安徽特色产业分析与确认

安徽地处中部地区,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有些产业的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其发展潜力很大。因此,根据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当产业贸易比率大于0(LQ-1>0)为的优势水平产业,产业贸易比率在-0.4~0(-0.4≤LQ-1≤0)范围的为一般水平产业。

1.优势水平产业

轻工业中的烟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重工业中的煤炭开采和选洗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一般水平产业

轻工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重工业中的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特色产业的确认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对安徽各产业区位商和贸易比率的计算与分析,同时根据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安徽特色产业归纳为现代农业,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原材料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为主的食品轻纺产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五、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特色产业发展策略

根据安徽特色产业的状况,科学地制定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安徽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并从这种跨区域经济合作中最大程度地受益,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形成竞争优势。

1.因地制宜,依托各地特色产业进行产业承接

发挥特色产品的差异性,有利于各地的各种资源优势、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以鲜明的特色开辟独特的市场空间,避免产业的趋同和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市场条件而发展的,促使区域内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带有区域特点的产业布局。优化区域产业分工,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培育整个区域的优势产业,区域内应积极主动地分工,减少、避免产业的同质和同构,实现产业合理承接。各城市应从地区经济成长与产业水平类型分工、地区产业优势入手,合理进行产业规划重点,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形成各具特色、错位竞争的主导产业分工格局。如安庆市重点承接发展化工产业、轻纺及船用设备加工,铜陵市、池州市承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非金属材料、等产业,马芜巢重点承接发展汽车、钢铁、化工、建材、文化创意等产业,合肥重点承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电等产业。

2.以代农业产业优势为依托,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发挥安徽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形成培育与养殖+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才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优质稻谷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沿江优质棉花,整合培育品牌,建设皖江、大别山名优茶生产基地。扶持和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家禽、生猪、奶牛和特色畜禽养殖业,利用皖江地区丰富的水产资源,着力建设标准化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扩大速生丰产林基地、高效经济林基地生产规模,加强优势苗木花卉生产,建设合肥、芜湖、马鞍山苗木花卉基地。

3.整合工业资源,构建具有特色的工业体系

产业结构趋同造成了相互争资源和市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率的低下,必须要整合各市的工业资源。推进皖北地区煤炭、电力企业联合重组,延长产业链,建成华东地区煤电生产基地,同时做好煤电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推进奇瑞、江淮等自主品牌汽车骨干企业联合重组,持续提升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自主品牌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提升工程机械、电器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马钢、铜陵有色、芜湖新兴铸管等骨干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安庆原油加工炼化一体化改扩建和化工园区建设。积极发展与重大整机项目相配套的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产业,充分开发科技资源和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合作,集聚发展,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发展公路、铁路、水运联运和江海联运, 形成皖江现代物流产业带。支持示范区金融体系建设,鼓励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徽商银行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现代传媒.等新产业,提升网络服务水平,建设文化影视基地,构建影视动漫游戏一体化产业体系,实施精品旅游战略,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购物娱乐、商务活动结合起来,提升服务业水平。

[1]Scott A.The collective order of flexible production agglomerations:lessons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and strategic choice[J].Economic Geography,1992,(68):219-233.

[2]Porter 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Nov/Dec,1998:77-90.

[3]郭京福,毛海军.特色产业有效性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4,(10):52-53.

[4]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四川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软科学,2002,16(4):68-72.

[5]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王敏.特色产业——云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选择[J].云南社会科学,2007,(2):58-61.

[7]符礼建.区域经济的特色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116-121.

[8]金宝石,查良松.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对策初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3):1-2.

[9]汪增洋.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0-15.

[10]徐丽华,武友德.西南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化产业结构政策设计[J].经济问题探讨,2007,(1):94-99.

[11]张建华,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3):83-90.

[12]郭志仪,姚敏.我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J].经济管理,2007,15(23):17-22.

[13]吴立力,孙畅.长江上游地区产业集聚的测度及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7,(14):65-66.

[14]程选.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15]李少游,袁泽.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Research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in Anhui based on Location Quotient Theory

Lian Tong-hui,Bao Xian-jia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After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es by means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location quotient theory and comparative trade ratio theory,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odern agriculture,coal,electricity-based energy industry,automobile and other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machinery and equipment-bas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metallurgy,chemicals,building materials,raw materials based industries,household appliances,food and o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dominated the textile industry,electronic information,biological technology-based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re all leading industries in Anhui provinc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industrie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to implement industries cluste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o cultivat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luste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n Anhui.

location quotient; trade ratio; Anhui;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F062.9

A

1672-0547(2012)01-0018-04

2010-08-24

廉同辉(1983-),男,安徽颍上人,安徽工程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发展和产业经济;包先建(1954-),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工程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区域经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及结构优化升级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编号:11YJC790094),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群产业分工与合作机制及调控研究》(编号:2011sk636)成果。

猜你喜欢
区位商特色产业产值
区位商视角下我国油茶产业集聚水平评价分析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公民与法治(2022年9期)2022-09-20 03:25:40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46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32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18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6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财讯(2018年18期)2018-05-14 08:55:55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26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