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视阈下高等艺术院校艺德教育问题探析

2011-12-24 21:02谢宝利史晓眉
理论导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艺德艺术院校道德

谢宝利,史晓眉

(西安音乐学院a.基础部;b.宣传统战部,西安710062)

社会主义荣辱观视阈下高等艺术院校艺德教育问题探析

谢宝利a,史晓眉b

(西安音乐学院a.基础部;b.宣传统战部,西安71006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艺术院校学生的艺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观照,对当前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艺德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提高其艺德的路径,是艺术类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社会主义荣辱观;艺术院校;艺德教育

艺德是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从艺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艺术生产、艺术实践过程中的体现。作为培养艺术专业人才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艺术院校,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认真做好学生的艺德教育工作。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赋予艺德教育的时代内涵

荣辱观是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褒贬评价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根据一定的荣辱观,人们在道德实践中,总会对自身或者他人的社会行为产生一种相应的或荣或辱的思想感受、道德评价和价值衡量。恩格斯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1]“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2]在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人民群众的思想发展水平和共同利益要求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其思想内涵与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利益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艺德即艺术道德,是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从艺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艺术生产、艺术实践过程中的体现。它从道义上规定,文艺工作者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行为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去为社会服务,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2004年7月19日召开的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一个艺术家既要有杰出的艺术成就,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德艺双馨既是艺术家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艺术家终生奋斗的目标。”邓小平曾强调:“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者都负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3]文艺工作者的艺德,历来是文艺工作者能否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凡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德的锤炼,把艺德看做是艺术生命的根本。

然而,艺德并非与生俱来,它是通过教育逐渐培养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艺德教育就是要使某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深入人心,由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即道德的落脚点和归宿即在于化理论为德性,确立个人优秀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的道德人格。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艺德教育实行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道德教育体系,“因为它符合人性和艺术发展的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深入总结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建设的方向,对于明确文艺界是非、荣辱、美丑,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观照,艺德教育无疑具有新的内涵,其主旨在于培养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知荣明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真善美理想,具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性,努力成为创造体现中华民族新的时代精神和智慧的艺术作品的艺术人才。也就是说,艺德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艺术类大学生成才,更要使其成人。

二、艺术院校学生艺德之理性审视

由众多的调查资料可以看出,艺术类大学生的艺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的,是与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的。但由于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艺术界一些所谓的艺术家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的艺德出现了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格格不入的现象,主要体现在:

1.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个人主义思想滋长。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两种根本冲突的政治哲学。集体主义作为道德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使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能够实现辨证的、有机的统一。“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把个人私利当作一切事物和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其典型特征是:信奉“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损害和牺牲他人利益。在对陕西一所艺术院校的调查时,当被问及“你如何看待某演员因差钱罢演,观众被忽悠”时,52%的学生表示不能接受,2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11%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显示出部分大学生只追求自己的“实惠”、“名利”,大局意识、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较差。

2.艰苦奋斗精神缺失,享乐主义思想蔓延。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体现,它折射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愈挫愈勇的昂扬斗志,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艺术类学生大多家庭环境优越,在生活中表现出脆弱和娇惯,加上受享乐主义以及李宇春、后舍男孩等平民百姓一夜成名的影响,部分学生奉行享乐主义人生观,“唱好一首歌,一生一世有吃喝”,“跳好一支舞,今生今世不用愁”等是他们这种价值观的典型写照。在被问到“你认为应追求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问题时,选择“通过艰苦奋斗实现人生理想”的占21%,选择“尽情地享受”的占43%,选择“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占16%,另有20%的学生表示对此问题没有考虑过。在一些学生看来,以艺术为跳板,多捞些身价,多赚取钞票,及时行乐才是他们最终的追求。部分艺术类大学生追求高消费,以奢侈消费为荣,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耻,更多地关注感官享受,重视物质层面的满足,忽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他们对“芙蓉姐姐”等无价值、无意义的文化大加追捧,看不到这种文化的批判意义,而一味地以娱乐代替了一切价值和意义,这是导致其道德责任感缺失的一大原因。

3.遵纪守法观念淡漠,自由主义思想滋生。遵纪守法既是社会对一个成员的普遍要求,也是衡量人的道德素质高低的内在杠杆。邓小平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的,缺一不可。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一靠纪律。”而部分艺术类大学生认为搞艺术就是要天性自由,就是要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放荡不羁,惟其如此,才能激发灵感,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如果限制多了,必然会抑制个性思维的发展,影响创作灵感。尤其是近年来艺术界出现的一系列的诸如偷税漏税、涉毒、涉黑等丑恶现象,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艺德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4.诚实守信意识模糊,拜金主义思想膨胀。诚信是道德大厦的基石,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当今社会,商业欺诈、坑蒙拐骗等缺乏诚实信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艺术界急功近利思想和一些消极现象,容易使艺术类大学生虚荣心战胜理智,名利思想蒙蔽心智。比如把模仿变成抄袭,借鉴变成剽窃。音乐界近来的抄袭风波不断,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此现象”时,部分学生竟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问到“当诚信和利益冲突时,你认为是坚守诚信还是利益优先”时,45%的学生认为“无论如何都应坚守诚信”,38%的学生认为“比较一下孰轻孰重再作决定”,17%的学生选择“利益优先”。这样的调查结果不能不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悲哀。而在平时的学习中与生活中,拖欠学费、考试作弊、充当枪手、虚假简历、随意退出演出活动等一系列的象牙塔丑行更是表明,诚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只是可有可无而非必须坚守的道德品质。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下艺术院校艺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如何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卓有成效地开展艺德教育,是摆在艺术院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部分学者已经从改进课程教学、发挥党组织和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从教育理念、校园文化、艺术实践、网络载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以人为本——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德艺双馨以“德”为先,“德”是艺术家安身立命之根,“艺”是艺术家成就事业之本,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不仅要有杰出的艺术成就,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艺德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使艺术院校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不可否认,部分艺术类大学存在着教育功利化和实用化的倾向,将以树人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艺术教育沦为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学方式,都非常突出知识、技能传授的核心地位,而把学生人文底蕴的沉淀和道德品性的养成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因此,艺术院校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发挥学工部、团委以及辅导员、专业教师的积极作用,形成多途径、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模式,不仅要为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知识创造条件,更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道德的养成、精神的塑造,最终培养出既具深厚传统功底,又具宽阔国际视野,同时拥有良好社会道德与责任感的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2.润物无声——校园文化氛围育人功能的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氛围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的人。不同的艺术院校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艺德教育有机地融入活动之中。如音乐院校可以结合国家的重大节日,举办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音乐节;美术院校可以针对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组织开展针砭时弊、反腐倡廉的漫画比赛等。另外,通过举办名家讲座、著名艺术家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知名艺术家为国家建设、为民族振兴无私奉献的精神。另外,“校训”、“校歌”、校史教育也应纳入到艺德教育中。学校可以组织编写校本教育的教材、校史风云人物志等读物,通过对学校著名校长、优秀教师、杰出学生真实事迹的宣传,提炼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精神,净化学生的灵魂,在学生中形成追求高尚道德品质和艺术真谛的风尚。[4]

3.能近取譬——艺术实践道德训练功能的发挥。如何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艺德教育,既是一个需要“形而上学”思辨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能近取譬”的实践问题。涂尔干曾说,现代西方社会之所以出现精神迷惘无所依凭、道德缺失无所约束,其背后的根源就在于西方人“没有发现那些长期承载着最根本的道德观念的宗教观念的理性替代物。”[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通过课程教学对学生传授一定的道德知识固然不容忽视,而更严重的是应组织他们直接参加社会生活即“道德训练”,否则不能促进他们道德行为的养成。[6]无论是涂尔干还是杜威,其主旨都在强调社会实践对学生道德训练的重要性。对艺术院校来说,艺术实践是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项主要内容。不同艺术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艺术实践活动,如音乐院校可以组织乐团、舞团,精心创作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文艺作品。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艺术实践活动,使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用艺术所提供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形象,教会学生明辨是非,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而且还为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提供了条件。

4.彰善瘅恶——网络载体价值导向作用的提升。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内部网条件的改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娱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7]艺术院校要让校园网成为引导学生价值导向的主阵地,在校园网上设立主题宣传教育窗口,一方面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艺术界艺德缺失的现象,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学校与学生还可以就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观点,由此把讨论逐渐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将艺术界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事迹在网上进行宣传,倡导学生们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总之,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现象的探讨、质疑、宣传、引导,有利于学生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成为始终追求真善美理想、努力创造体现时代精神和智慧的艺术作品的艺术文化人。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5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209.

[4]李勃.高校艺术生艺德教育的实施路径探析[J].艺术教育,2009,(7):138.

[5][法]涂尔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2.

[6]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98.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15.

G641

A

1002-7408(2011)05-0075-03

陕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2009)课题“社会主义荣辱观视阈下艺术院校学生艺德研究”(201076)。

谢宝利(1975-),女,陕西渭南人,西安音乐学院基础部马列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史晓眉(1955-),女,陕西蒲城人,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宇辉]

猜你喜欢
艺德艺术院校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江西省第七届高中组艺德杯大中小学师生艺术作品征集活动获奖作品选登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关于艺德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