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2011-12-23 01:15熊勇清冯韵雯
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12期
关键词:子项适应能力产业政策

熊勇清,冯韵雯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熊勇清,冯韵雯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在分析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基础上,以长株潭地区的159位企业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产业政策环境意识”、“机构、制度与机制”、“文化与价值观”、“沟通渠道与能力”、“行业及企业特征”等五类因素对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以及企业在这五个方面的现状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这五项因素对产业政策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较大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行业及企业特征”,即: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性、自主经营的独立性以及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是影响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首要因素,其他各影响因素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文化与价值观”、“沟通渠道与能力”、“产业政策意识”、“机构、制度与机制”。从总体上看,企业在这五个方面的实际现状水平不容乐观,“实际现状水平”的评价明显落后于其“重要性”的评价,其中“机构、制度与机制”,即:企业在组织结构、产业研究激励机制及相关人员机构配置等方面的现状水平最不理想。据此提出了提升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政策建议。

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影响因素;现状水平

现代企业处于动态多变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分析、判断和把握的能力,即环境适应能力。企业经营环境是由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等多个环境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产业政策环境属于经济环境范畴,是构成企业经营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制高点,2010年9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此为契机,全国各地纷纷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上重要日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它代表着国家产业导向政策的重大调整。国家产业导向政策的调整,必然会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为适应产业政策环境新的变化,企业必须对自身的战略、组织及管理方法等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主动适应新的产业环境,并把握企业新的发展机遇,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国内外学者在产业政策、企业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都有大量的研究。在产业政策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政策的定义和功能进行了研究,如小宫隆太郎和奥野正宽、下河边淳和管家茂等学者主要是将产业政策理解为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即产业政策是政府为改变产业间的资源分配和各种产业中私营企业的某种经营活动而采取的政策[1-2]。周叔莲、江小涓、苏东水等学者将产业政策理解为产业赶超政策,即工业后发国家为赶超工业先进国家而采取的政策总和[3-5]。在企业经营环境适应性方面,学者们对企业关键适应能力及其构成开展了一些研究。关于企业适应力的定义,国内外学者虽然表述各异,但主要观点基本一致,典型的研究包括Tuominen、Rajala和Moiler,Oktemgil和Greenley,Child,潘安成,刘洪、温兴琦等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6-11]。

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比较多的是将外部经营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来研究企业对经营环境的适应性。实际上,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或文化环境的变化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时企业对不同方面环境变化的适应方式及特点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企业对不同环境适应的具体特点分别开展研究。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产业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经营环境的变化,是当前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拟在对相关企业管理人员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现状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 理论分析

1.1 产业政策环境的构成及特点分析

(1)产业政策环境是影响产业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外部因素总和。

借鉴学者们的相关观点,我们认为,产业政策环境是指影响产业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由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多个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见表1)。

(2)产业政策环境具有导向性、持续性和交互性等特点。

①导向性。产业政策的本质在于向特定产业提供政策诱导的机会[12],产业政策环境的变动,不同于其他经济环境因素的变动,它通常是一国政府或地区政府主动选择的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并对资金投放、人才集聚和技术研发等具有显著的导向性。

②持续性。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通常需要一个周期,因此产业政策的执行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持续性和稳定性,这是产业政策环境不同于其他环境因素的一个显著特点。

③交互性。产业政策环境与其他环境因素(如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产业政策环境的变化。

1.2 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1)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是由多个维度构成的复杂系统。

所谓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是指企业根据产业政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系统,并使企业在国家产业导向及企业发展方向上达到最佳平衡的能力。关于企业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的构成,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一些研究,如许萍、刘洪认为,企业的适应力由觉察能力、反应能力和行动能力构成[13]。孙细明等认为,基于自适应的企业竞争力系统结构可从市场适应能力、企业竞争力、资源利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14]。胡大立设计了12个企业竞争力的评价要素:营运能力、经营安全能力、获利能力、组织结构、人力资本、企业文化、市场控制能力、信息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资本运营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外界环境关联水平[15]。

借鉴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内”“外”两个维度。

①外部适应能力,即企业识别产业政策环境的变化并整合相关产业资源的能力,包括:产业政策分析预测能力、产业资源协调和整合能力、产业抵御风险能力、产业信息开发能力等等。

②内部调整能力,即企业根据外部产业政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的能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生产营运能力、组织机构调整及流程再造能力、人力资本能力等等。

(2)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陈禹认为主体的适应性体现为能够与其他主体和环境进行信息和资源的交流,为实现自身目标而调整和改变行为模式,从而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16]。Edmondson等指出,组织学习就是组织成员主动利用所得信息和知识来规划行为和采取行动的过程,这也是持续提升组织环境适应力的过程[17]。王锦认为,成功的企业首先是在组织结构上根据内外部情况变化而逐步完善,并不断实现种种变革和创新。Herbert A.Simon认为,没有信息沟通就没有组织,因为没有信息沟通,集体就无法影响个人行为[19]。

借鉴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企业的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概括为:“产业政策意识”、“机构与制度机制”、“文化与价值观”、“沟通渠道与能力”和“行业及企业特征”等五个主要方面(见图1)。

2 实证研究

2.1 研究样本与问卷设计

(1)研究样本。

我们从某高校在职MBA学员中,选择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这些学员来自长株潭地区不同企业。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2份,剔除不规范及非中高层管理人员填写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59份,占79.5%,达到了抽样调查的要求。样本描述信息如表2所示。

(2)问卷设计。

依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并对调查问卷的题项进行筛选,问卷的主要结构如表3(第Ⅰ部分)所示。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评价法,评分包括两部分:

①由调查对象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对这五类因素的“重要性”分别评分;

②由调查对象对所在企业在这五个方面的 “现状水平”进行评分。

问卷首先进行了小样本调查,并经过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正式问卷,通过计算,Cronbach Alpha内在一致性系数在0.8左右,表明问卷有较高的信度。

2.2 结果与分析

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五项影响因素“重要性”评分的Likert均值都在3.95分以上(满分为5分,以下同),表明这五项因素对产业政策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较大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各影响因素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业及企业特征”、“文化与价值观”、“沟通渠道与能力”、“产业政策意识”、“机构、制度与机制”。

然而,调查对象对所在企业在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现状水平”的评价总体上不容乐观,各因素的Likert均值都在3.50分以下,“现实水平”的评价明显落后于其“重要性”的评价。见表3(第Ⅱ部分)和图2所示。

(1)“行业及企业特征”是影响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首要因素,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现状水平相对理想。

在五类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中,“行业及企业特征”的Likert均值为4.47分,这一因素包括四个评价子项:“自主经营权限”、“技术研发能力”、“所在行业的前景及成长性”、“所在行业的竞争性”,四个评价子项影响程度存在一些差异。在五类影响因素“现实水平”评价中,“行业及企业特征”的Likert均值为3.37分,尽管落后于其“重要性”的评价,但仍处于相对理想的水平。

①“行业及企业特征”四个评价子项对产业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都非常重要,其中“自主经营权限”对产业环境适应能力影响最显著。统计结果显示,“自主经营权限”、“行业竞争性”、“行业成长性”、“技术研发能力”等评价子项“重要性”评价的Likert均值分别为4.56、4.47、4.45和4.40,显然,“行业及企业特征”四个评价子项对产业环境适应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企业“自主经营权限”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②企业在“行业及企业特征”四个评价子项“现实水平”评价落后于其“重要性”的评价,但仍处于相对理想的水平。统计结果显示,“自主经营权限”、“行业竞争性”、“行业成长性”、“技术研发能力”等评价子项 “现实水平”评价的Likert均值分别为3.48、3.45、3.34和3.19,总体上处于相对理想的水平,但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显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文化与价值观”是影响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第二重要的因素,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现状水平基本理想。

①“文化与价值观”的三个评价子项对产业环境适应能力影响都比较重要,其中“创新文化”评价子项对产业环境适应能力影响最显著。统计结果显示,“文化与价值观”重要性评价的Likert均值为4.44,在五类评价因素中列第2位。“文化与价值观”的三个评价子项 “创新文化”、“学习文化”、“公司价值观的认同”重要性评价的Likert均值分别为4.52、4.48和4.32。显然,“文化与价值观”的三个评价子项对产业环境适应能力都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②企业在“文化与价值观”的三个评价子项“现实水平”评价落后于其“重要性”评价,但处于基本理想水平。统计结果显示,“文化与价值观”现实水平评价的Likert均值为3.34,在五类评价因素中列第2位。在“文化与价值观”的三个评价子项现实水平中,“公司创新文化”Likert均值为3.47。“学习文化”、“公司价值观认同”等评价子项的Likert均值分别为3.37和3.19,显然,相对于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其他评价子项,员工对“公司价值观认同”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沟通渠道与能力”是影响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第三重要的因素,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现状水平不容乐观。

①“沟通渠道与能力”的三个评价子项对产业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都比较重要,其中“建立了产业政策信息(外部)反馈渠道”评价子项对产业环境适应能力影响最显著。“沟通渠道与能力”包括 “内部信息传递畅通性”、“外部信息反馈渠道”、“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三个评价子项。统计结果显示,这三个评价子项对于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重要性评价的Likert均值分别为4.37、4.27、4.24。显然,沟通渠道与能力的三个评价子项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

②企业在“沟通渠道与能力”方面的现实水平不容乐观。统计结果显示,“沟通渠道与能力”现实水平评价的Likert均值为3.21,在五个因素中,其“现实水平”理想程度排名第四。其中,“外部信息反馈渠道”、“内部信息传递畅通性”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现实水平评价的 Likert均值分别为3.24、3.23和3.16,总体情况明显落后于其“重要性”。

(4)“产业政策意识”是影响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第四重要的因素,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现状水平值得重视。

①“产业政策意识”的三个评价子项对产业环境适应能力影响都比较重要,其中“高层领导产业政策的意识”最重要。统计结果显示,“产业政策意识”重要性评价的Likert均值为4,但在三个评价子项中,“高层领导产业政策意识”重要性评价的Likert均值高达4.74,显然,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有着非常显著影响。“中层领导产业政策意识”重要性的Likert均值为3.98,然而“普通员工产业政策意识”重要性的Likert均值只有3.27。显然,“普通员工产业政策意识”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没有太大影响。

②企业在“产业政策意识”方面的现实水平值得重视。统计结果显示,“产业政策意识”的Likert均值为3.33,在五个因素中,其理想程度排名第三。其中,“高层领导产业政策意识”、“中层领导产业政策意识”和“普通员工产业政策意识”现实水平的Likert均值分别为3.79、3.31和2.90,明显落后于其“重要性”,特别是“普通员工产业政策意识”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5)“机构、制度与机制”是影响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第五重要的因素,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现状水平非常不理想。

①“机构、制度与机制”四个评价子项对产业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都比较重要,其中“有机式(柔性)组织结构”最重要。“机构、制度与机制”重要性评价的Likert均值为3.95,“有机式(柔性)组织结构”、“产业政策研究的激励机制”、“产业政策研究机构(或人员)”、“产业政策研究制度”重要性评价的Likert均值分别为4.01、3.98、3.90、3.82。显然,这四项因素对于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有机式(柔性)组织结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②企业在“机构、制度与机制”方面的现实水平非常不理想。统计结果显示,“机构、制度与机制”现实水平评价的Likert均值仅为3.02。其中,“有机式(柔性)组织结构”、“产业政策研究的激励机制”、“产业政策研究机构(或人员)”、“产业政策研究制度”等评价子项现实水平评价的Likert均值分别为3.21、2.97、3.03、2.89,显然,企业在这几个方面的情况均不理想,其中“产业政策研究激励机制”方面的情况最不理想。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3.1 主要结论

(1)“行业及企业特征”、“文化与价值观”、“沟通渠道与能力”、“产业政策意识”、“机构、制度与机制”等都是影响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其中“行业及企业特征”,即: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性、自主经营的独立性以及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是影响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首要因素。

(2)在影响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五项因素中,调查对象对各影响因素现状评价的Likert均值普遍偏低,表明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容乐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机构、制度与机制”,即:企业在组织结构、产业研究激励机制及相关人员机构配置等方面的现状水平最不理想。

(3)影响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五项因素的重要性评价与实际水平评价排序基本一致,除“沟通渠道与能力”、“产业政策意识”两项因素的排序稍有变动外,其他完全一致。

(4)“高层领导产业政策意识”、“企业自主经营权限”和“创新文化”被认为是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中最重要的三项影响因素。

3.2 政策建议

(1)扩大企业独立自主经营权限,练好内功是提高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根本。

企业特征与其所属行业的特点是影响企业产业环境适应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练好内功是提高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根本。具体来说,一要进一步扩大企业独立自主经营权限,以较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快速地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反应;二要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是企业应对和塑造市场需求的重要体现;三要选择前景好、成长性和竞争性强的行业,行业的内在盈利能力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首要因素,因此正确选择行业能为企业的成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提升环境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建设一种与企业发展相符、有凝聚力、持续创新学习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提升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要塑造员工共同价值观。这要求企业实现人性化管理,尊重员工,充分授权,强调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

其次,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企业要树立创新理念,广开言路,营造集思广益的氛围,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奖励创新思维以及合理化建议。

此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全员自主学习,将获取的知识在企业内部交流、传递,并通过创新形成新的知识。高层领导要重视学习,起好带头作用,自觉渲染学习气氛。

(3)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抢先一步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对产业政策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信息沟通是企业做出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也是企业适应能力的表现之一。

一方面,通过建立网站、定期市场调查、让销售人员在销售的过程中直接向顾客收集信息等多种途径,建立产业政策信息(外部)反馈渠道。

另一方面,要保证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畅通无阻,通过电子邮件、内部共享的沟通平台等多种途径收集并传递各种信息。

此外,还要加强产业政策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对于各种信息要善于分类、判断和筛选,认真鉴别,加以取舍,去伪存真,将有效信息消化并吸收。还要善于对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进行加工,实现信息的增值,并从中思考未来的产业政策发展趋势与变化,从中发现机遇和新的发展方向。

(4)增进产业政策环境意识和能力,帮助企业做到有备无患,灵活应对产业环境的变化。随着经济信息化、全球化以及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关系复杂化的深入,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并全面提升关注产业政策环境变化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要从多种渠道关注相关的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有关的新闻和信息以及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将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只有吃透政策才能把准方向。其次,对信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尽可能让自己多了解外部环境提供的信息与数据,从而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再次,要注重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如今各种各样的企业展览会、交流会越来越多,参加这些活动除了能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产品、与目标顾客接触外,同时也是企业获取相关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层领导者作为企业重要的中枢系统,是沟通决策层与执行层的桥梁,提升他们的产业环境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中层领导者可以定期以会议或其他形式交流自己所获取的相关的产业信息,并经过整理后向高管呈递,以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帮助他们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另一方面要树立关注产业政策环境的榜样,让员工深受感染,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5)灵活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保障。

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提升产业环境适应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复杂适应组织。一是使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并建立有机式(柔性)组织结构;二是将传统组织中自上而下、命令式的信息传递方式改为所有组织成员交互作用、协同运作的方式;三是将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和单位作为行为主体,通过每个行为主体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升整个组织对产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目的。

②设置专门的机构或安排专门人员进行产业政策环境的研究。这一机构或人员集中精力负责关注相关产业政策、收集产业政策环境变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形成应对产业政策环境变动的措施以及实施的行动方案,帮助企业适应产业政策环境,向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前进。

③建立产业政策环境研究制度和激励机制。将能够保障产业政策环境研究机制正常运行的规范、条例以文字的形式制定出来形成制度,以使其有章可循。

④依据员工所提供的产业政策环境信息及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及时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以激发全员参与产业政策环境研究的积极性。

[1]小宫隆太郎,奥野正宽,铃村兴太郎.日本的产业政策(中译本)[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2]下河边淳,管家茂.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中译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92.

[3]周叔莲.中国产业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4]江小涓.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8.

[5]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Tuominen M.,Rajala A.,Moiler K..How does adaptability drive firm innovativenes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4,57(5):495-506.

[7]Oktemgil M.,Greenley G..Consequences of hish and low adaptive capability in UK companies[J].European Journalof Marketing,1997,31(7):445-466.

[8]Child.Strategic choice in the analysis of action,structure,organizations and environment:retrospect and prospect[J].Organization Studies,1997,18(1):43-76.

[9]潘安成.战略选择、组织适应力对企业绩效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7,(8):14-21.

[10]刘洪.组织结构变革的复杂适应系统观[J].南开管理评论,2004,7(3):51-56.

[11]温兴琦.企业战略与环境的适应性: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视角[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519-522.

[12]宋磊.论日本型产业政策的本质与制度基础——租的分配成本及其运用效率[J].现代日本经济,2002,22(4):21-25.

[13]许萍,刘洪.基于行为视角的企业适应力界定[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3):161-165.

[14]孙细明,罗群,刘霞,周丹.基于自适应的企业竞争力系统结构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29(5):10-12.

[15]胡大立.企业竞争力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6]陈禹.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及其应用——由来、内容与启示[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9(4):35-39.

[17]Edmondson A.,Moingeon B..From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o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Learning, 1998,29,(1):5-12.

[18]王锦.中美企业组织结构比较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0-64.

[19]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M].北京: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出版社,1991.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Adaptability of Industrial Policy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Survey of Senior Managers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Xiong Yongqing,Feng Yunwen
(School of Business,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mponen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dustrial policy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this paper takes 159 senior managers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as research object to study and analyze fiv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such as consciousness of industrial policy environmental,organization and system mechanism, enterprise culture and value,channels and ability of communicating,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 and enterprise.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in these five aspects is investigat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ve factors have great effects on industrial policy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but the degree of infuence are different.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 and enterprise,namely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independence of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bility,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industrial policy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Other factors from important to less important ar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value,channels and ability of communicating,consciousness of industrial policy,environmental and organization and system mechanism. Howeve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in the five aspects are not optimistic as a whole.The evaluation of actual situation obviously fall behind that of importance.Organization and system mechanism,namely organization structure,incentive mechanism and allocation of staff and organization,are the least optimistic.According to the survey,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industrial policy environment are put forward.

industrial policy;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influencing factor;current situ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课题 (10YJA790208),湖南省软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2010ZK202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课题(2010ZDB04)。

2011-05-03

熊勇清(1966-),男,江西临川人,管理学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区域创新、企业管理。

F062.9

A

(责任编辑 谭果林)

猜你喜欢
子项适应能力产业政策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分析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右击桌面就能控制系统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沙漠里的精灵
浅析划分子项不得相容与词语意义的模糊性
购机超级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