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中小企业科技政策回顾与评价

2011-12-23 01:14李建平周振亚
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12期
关键词:科技型产学研阶段

阴 晴,李建平,周振亚

(1.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中小企业科技政策回顾与评价

阴 晴1,李建平2,周振亚2

(1.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

本文在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科技政策发展基本历程的基础上,对政策的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提出了我国未来中小企业科技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

中小企业;科技;政策

1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中小企业的科技政策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从笼统到更具针对性的发展过程,根据政策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程度,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78—1991年的政策缺失阶段,二是1992—2002年的政策探索发展阶段,三是2003—2008年的政策丰富深化阶段,四是2009年至今的政策与时俱进阶段。

1.1 政策缺失阶段(1978—1991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迎来解冻时期。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态度由改革开放前的“政策抑制”转变为“政策允许”,但这个变化还主要表现在“观念层面”,“扶大限小”的态度偏好依然存在。中小企业具有“有名分,但地位不高;有发展,但扶持不足;有政策,但力度不够”的特征[1]。

这一时期属于中小企业科技政策的缺失阶段,没有针对性的政策,只在零散的政策文件中找到与中小企业科技有关的内容。在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七次”提到技术市场,根据该决定,技术市场工作开始实施。1986年星火计划被批准实施,1988年8月,国家火炬计划设立并开始实施,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小企业科技进步。

造成这一阶段政策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当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小企业的科技需求问题。而且,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技术需求不旺的状况,也从根本上抑制了科技政策的显现。

1.2 政策探索发展阶段(1992—2002年)

1992年1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使所有制改革中一系列的思想障碍得以清除。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公布,大大提升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地位,中国中小企业迎来全面松绑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认识的深入,中小企业科技政策也在探索中发展。总的来讲,科技政策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颁布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支持中小企业的综合性政策文件。2000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经贸委 《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支持中小企业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文件中关于中小企业科技方面的政策有详细系统的描述,为以后中小企业科技政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注重科技中介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1992年,科技部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994年科技企业孵化器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开始建立。2001年9月颁布的《关于加速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意见》和2002年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意见》,均注重中小企业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科技中介的建设问题。

(3)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科技政策支持对象。1999年6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设立并开始实施;同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成立,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1.3 政策丰富深化阶段(2003—2008年)

2003年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的一年,该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关于中小企业的专门立法,从此中小企业发展有了法律保障。紧接着,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贸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相关行业中小企业的标准进行了规范,提高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可操作性。

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指导下,这一时期的中小企业科技政策较上一时期在数量的密集程度和措施的具体程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侧重在三个方面:

(1)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政策。2003年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提出在科技能力、财政税收方面、科技中介建立、企业人员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的指导思想。以该法为基础,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从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投融资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健全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全面阐释了此阶段中小企业的科技政策,这些政策是对以前零散的中小企业科技政策的总结概况,说明中小企业的科技政策从理论认识到实际操作都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2)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指出“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2007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专列“企业技术进步”一章,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官产学研”相结合体制,通过企业内部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研发的横向联合与产学研合作等措施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加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入力度。2005年3月,科技部、财政部发布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开辟了新的资金渠道。2006年2月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指出“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的投入力度,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2007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在法律的层面明确提出了“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政策。

1.4 政策调整完善阶段(2009年至今)

2008年全球性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同时也凸显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各部委积极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完善措施。

2009年6月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总结了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措施。可以说《方案》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提出的解决措施明确可行,说明了这个时期国家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作用的认识和实践操作水平都有了新的提升。

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颁布。国务院在2000年曾颁布过 《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时隔9年,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和自身的问题都在改变,新的《意见》的提出,体现了国务院在政策制定上与时俱进的特征。新的《意见》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全面翔实的措施,适应新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

2011年5月12日科学技术部颁布的 《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与2007年 《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相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识更加深入,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全面肯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国家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对许多以前出台的科技政策进行修正和改进,使之更适合新时期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国家对科技政策运用能力的提高。

2 对中小企业相关科技政策的基本评价

2.1 中小企业科技政策体系和实施手段不断调整与完善

从一开始单纯的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发展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再到加强产学研联合,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可以看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中小企业科技政策目标不断清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针对长期以来中小企业扶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进行协调和中小企的划分标准界定过粗的问题,2009年,国务院成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2011年6月,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出台(《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对企业规模类型进行了细分,增加了微型企业的分类,使得政策执行更具针对性。

2.2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形成

在中小企业立法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专项法规还不完善。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技术发明、技术开发与创新、技术转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立法不足,政策工具的适用数量明显偏少,这与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的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在政策的操作方面,虽然中小企业促进法在很多层面对科技企业成长有了很多规范性的指导,但是缺乏具体可操作性文件支持,导致目前政策实际操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中小企业的科技政策支持体系的建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3 中小企业科技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结合不够紧密

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科技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社会发展政策和文化发展政策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它们之间相互协调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们关心的重点问题。目前存在科技政策与财政、产业政策结合不紧密,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不配套,政出多门与政策空缺并存等问题。如何通过整合和协调科技政策与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我国科技宏观管理面临的挑战。

2.4 产学研结合不充分,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

缺乏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一直是限制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等特征决定了中小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到目前为止,我国制定了很多产学研结合的政策,但是产学研集合效果依然不理想。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已拥有专利成果330多万项,但实际转化率不足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而发达国家科技成果的70%~80%可以进入生产领域,据美国科学院2005年 《站在风暴之上》报告,“85%的美国人均收入增长来自于科学技术的提升”[2]。中国急需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结合的政策。

2.5 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力度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政策虽然不断向中小企业倾斜,但是中小企业仍然摆脱不了“国民经济重要补充”的现实,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对非科技型企业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处于第三产业的广大中小企业成长与创新方面的政策,几乎是“空白”[3]。2009年上半年国内银行新增放贷总额为7.37万亿元.但中小企业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8.5%[4]。国家政策一边倒的倾向非常明显。

2.6 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差异性政策缺乏

目前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缺乏差异性政策,表现在:一是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区域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巨大,但是目前并没有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有差异性的中小企发展政策;二是忽略了中小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导致政府的政策供给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例如,科技型中小企业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蜕变期等五个阶段,而实际得到政策享受的主要集中在成长期和稳定期企业,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可以享受的政策非常少,扶持资金着力点与企业发展阶段不相吻合,从而不利于该时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 未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科技政策调整

3.1 加强中小企业立法工作,完善科技政策体系

通过制定法律来确定中小企业的基本政策和政府管理原则,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日本是中小企业立法最健全、最完善的国家,从 1949年以来先后制定了30多个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形成了相对独立、较完整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确立了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础,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律的出台。在基本法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科技政策,最终建立全面的中小企业科技政策体系。

3.2 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结合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应发挥其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的作用,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保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政策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的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社会资源,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保证科技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扩散,实现科技政策的既定目标。

3.3 进一步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政策

从以往促进产学研结合政策的实施效果看,要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要加强政府资源配置对产学研结合的引导作用,制定针对产学研结合的国家层次的专项科技计划,以点带面促进产学研整体水平的提高,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另一方面要发挥科技中介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作用,健全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服务于产学研结合的信息渠道分散,信息网络不畅通的问题。

3.4 制定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科技政策

中小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政策的需求是不同的。处在孕育期时,最关注技术创新资助与资金扶持;处在求生存期时,专注于企业的产品市场拓展;而处在快速发展期和成熟期时,致力于企业的融资渠道建设和税收优惠[5]。欧美中小企业政策发展经历了由对中小企业的普适性支持,到对中小企业的选择性支持,由单一政策支持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日益结合的过程。我们应该借鉴这些先进的经验,一方面中央应该根据国情制定精细化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鼓励各省政府制定符合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3.5 加强针对微型和小型企业的科技扶持政策

2011年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出台,首次在中小企业划型中增加“微型企业”一类。微型和小型企业是我国企业中比例最大的群体,具有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科研能力总体偏低的特征,与中型企业相比,更需要政策扶持。新标准划出了微型企业标准,有利于明确重点,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小型和微型企业应该成为今后政策扶持重点,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的科技扶持政策,促进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发展。

[1]龚秀敏.建国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政策回顾与总结[J].特区经济,2009,(10).

[2]程萍.我国科技政策存在的八大问题[N].学习时报,2009-12-28(7).

[3]万兴亚.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5,(5).

[4]Andrew Atherton.From“fat pigs”and“red hats”to“a new social stratum”:The changing f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olicy in China[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8Vol.15(No.4).

[5]张泽波.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58-60.

Review and Assess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Yin Qing1,Li Jianping2,Zhou Zhenya2
(1.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2.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The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SMEs)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paper objectively evalutes experience and problems on ma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and points out the adjustment dire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on SMEs in the futur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science and technology;policy

科技部委托项目“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11-09-14

阴晴(1983-),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区域贸易。

F124.3

A

(责任编辑 张九庆)

猜你喜欢
科技型产学研阶段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