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选择

2011-12-23 01:14李蜀湘陆小成
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12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科技国家

李蜀湘,陆小成

(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208;2.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选择

李蜀湘1,陆小成2

(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208;2.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是面向低碳技术创新的由多个组成要素构成的国家创新网络体系,构建促进国家低碳技术进步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结构—功能框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选择加强低碳技术支撑、强化低碳制度保障、优化低碳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创新合作框架、夯实低碳创新的社会基础等发展道路。

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国家低碳创新系统;发展道路

1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要求

1.1 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世界性挑战与共识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已成为各方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需要获得世界各国的共识与努力,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应对全球环境恶化的潮流和趋势。欧盟国家首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依托低碳技术开展碳减排行动;美国推出“绿色新政”战略构想,开发新能源技术和加强低碳技术创新;英国为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经济发展,设立碳信托基金会 (Carbon Trust),并联合能源节约基金会(EST)开展低碳城市项目 (Low Carbon Cities Programme,LCCP)建设[1]。这些发达国家将低碳经济作为抢占国际市场未来竞争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战略目标,制订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政策,以促进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韩国等经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在陆续开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1.2 低碳科技创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压力的必然要求

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能源消费和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仍会以比较快的速度增长,应对气候变化将极大地压缩未来碳排放的空间,必然要求选择低碳经济与创新发展的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并非完全是西方国家的陷阱,在很大程度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和自身资源能源环境瓶颈的制约。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低碳经济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和低碳制度创新体系。结合节能减排需求、资源能源瓶颈和承担国际减排压力的实际情况,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和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是中国实现技术追赶和弯道超车的必然要求。

1.3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内涵:面向低碳经济的国家创新系统拓展

国家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网络,是由经济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创新网络[2]。面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创新系统需要加强节能减排的低碳创新。低碳创新,即通过面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经济社会的节能减排,构建低碳化的创新型中国。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3]。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减排压力和解决资源能源等瓶颈制约性问题,从宏观层面需要加强国家低碳创新,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见图1)。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是指国家层面的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网络,通过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扩散、应用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促进低碳技术进步和低碳经济发展功能的国家创新体系。因此,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是面向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国家创新系统的拓展与延伸。

1.4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地位:主动承担国际减排责任的战略选择

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主动承担国际减排责任和建设低碳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国家低碳创新系统包括企业、产业、区域等层面的低碳创新系统构建,并为全球低碳创新系统构建提供重要支撑和实践基础[4]。加强低碳创新是破解我国资源能源瓶颈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战略转型期的低碳技术追赶,有可能在某些低碳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占领世界某些低碳技术的高地,引领世界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发展方向。通过低碳创新合作,可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与市场动力,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低碳技术创新、应用、转移等方面的国际支持与战略性合作,可提高中国形象和国际技术话语权。可以看出,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为国家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对抢占国际低碳经济的“早班车”,赢得未来经济竞争与国家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框架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是面向低碳技术创新的由多个组成要素构成的国家创新网络,各个要素分工合作,互相关联和作用,形成具有节能减排功能的基本框架,这种框架结构决定了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运行功能和特征(见图2)。

2.1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要素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包括6个基本构成要素。(1)创新主体。主要是从事低碳创新或者与低碳创新相关的组织和机构,包括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服务机构等。企业是低碳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及其收益的主体,是低碳技术创新的核心组成部分,低碳技术研发及其应用与转化均依托企业得以实现;科研院所是低碳创新的重要力量和低碳知识创新、教育培训、知识传播的主体;政府是低碳创新政策供给的重要主体;中介服务机构是低碳创新的重要服务机构和知识桥梁。(2)创新资源。包括基础设施等硬性资源和人才资源、信息网络等软性资源。国家低碳创新的基础设施包括国家低碳技术标准、低碳知识数据库、低碳创新信息网络、低碳科技图书馆、大型低碳科研设施等基本条件,软性资源包括低碳人才、知识、专利、信息资源和资金在内的各种创新资源条件等。(3)创新机制。良好的运行机制是保证低碳创新绩效和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整体效率提升的关键,是决定国家低碳创新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运行机制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联系,需要创新主体的有效合作,低碳创新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4)创新政策。低碳创新政策是指鼓励和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既包括为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而制定的各项专项创新政策,也包括促进低碳创新的科技、财政、税收、产业、教育等方面政策。(5)市场环境。低碳创新得以有效推进和转化,需要发挥市场在低碳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市场环境对于低碳创新主体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而国家市场体制的完善程度、市场制度的规范程度和运行效率,对国家低碳创新活动的规模与效益均产生重要影响。(6)国际联系。包括低碳技术在内的各种创新活动离不开国际资源的整合与信息联系,一方面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技术,需要与他们进行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低碳技术可以通过国际联系进行技术传播与扩散,促进低碳技术的产业化与国际化,提升低碳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低碳创新的国际联系是国家低碳创新系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必然需要。

2.2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能促进和实现新低碳知识和新低碳技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1)低碳创新资源供给与配置。通过国家层面的低碳创新系统构建,形成以市场为主体,发挥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的有效作用,共同生产、供给、整合、配置各种低碳创新资源,从而为低碳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条件和力量支撑,包括形成低碳创新的财政金融管理体系、低碳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低碳创新知识服务体系和低碳创新资源配置体系等。(2)低碳创新政策与制度建设。国家低碳创新系统为低碳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从国家层面建立相关的低碳创新政策与相关制度,形成良好的低碳创新环境,包括低碳创新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低碳知识产权保护、低碳创新风险系统等。(3)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与运行为低碳创新提供必要的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与条件,包括国家低碳科技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情报信息基础设施等。(4)低碳创新执行与绩效评估。国家低碳创新系统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合作的低碳技术创新执行与绩效评估体系,通过低碳创新政策执行与低碳创新过程的推进及其绩效评价,实现对低碳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根据国家的低碳经济目标,采取组织重大低碳创新计划和低碳科技项目、组织低碳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推广低碳创新成果、加强低碳创新绩效评价等形式,提高低碳技术创新绩效及其市场转化。

2.3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基本框架

低碳创新系统构建,作为一个系统,其中的结构要素、功能和框架的综合运作及相互作用表现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功能的运行为低碳科技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专有低碳技术研究提供充分保障,低碳创新主体分别发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等功能,这就形成了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的结构-功能互动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1)国家低碳知识创新系统。主要是由与低碳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与组织构成的子系统,核心机构是从事低碳技术创新的国家科研部门与高等院校。(2)国家低碳技术创新系统。从事低碳技术创新的核心机构是企业,也包括鼓励和参与低碳技术创新的政府与科研院所,组织低碳科技攻关力量创新低碳技术,包括国家实施的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均可以鼓励和支持低碳技术创新。(3)低碳制度与文化创新系统。低碳制度创新是以政府为核心力量,通过现行政策体制的改革,加强面向低碳技术的相关政策、制度创新,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制度创新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有效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够引发低碳制度创新和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科学的低碳制度创新则会为低碳技术创新创造条件。低碳文化创新系统是将低碳技术创新与文化体系相融合,构建一种创新文化体系,它是整个文化体系为寻求一系列共同的低碳社会经济目标,并将低碳创新作为变革和发展关键动力的系统[5],包括低碳创新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价值观、社会态度、社会伦理、生活习俗与消费模式等文化因素。低碳文化的形成与创新是促进国家低碳创新的重要心理机制。(4)低碳管理与服务创新系统。低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均需要有效的低碳管理与服务创新。因此加强低碳管理与服务创新是企业、政府等相关机构促进和保障低碳创新成果的重要内容。低碳管理创新及其提供的必要服务是对国家低碳创新系统运行效果进行合理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3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道路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低碳转型与低碳创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战略任务。中国主动承担国际减排责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低碳科技创新方面应加快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需要从技术、制度、管理等多个方面采取对策措施。具体而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应选择以下道路(见图3)。

3.1 加强低碳创新的技术支撑,实施国家重大低碳技术创新工程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技术创新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破解资源能源危机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国家构建低碳竞争力和国际低碳话语权的重要力量。低碳技术一旦物化和作用于低碳经济的生产过程就成为直接生产力,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成为低碳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力[6]。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是面向低碳技术为主导的创新体系构建,应加强低碳创新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低碳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实现国家创新系统的低碳化转型,进而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科研层面,要加强低碳创新的技术支撑,中央政府要高度重视低碳科技的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提高国家低碳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全球低碳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加强低碳科技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建立低碳科技自主创新的专项基金和政策扶持计划。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攻克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积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提高油气开发利用及水电技术水平,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对能源装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技术能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不断增加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投入,开展全球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趋势前景预测和评估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通过国家重大低碳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消化吸收一批先进低碳技术,攻克一批事关国家战略利益的关键低碳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低碳科技装备和低碳技术关键产品。

3.2 强化低碳创新的制度保障,完善国家低碳创新政策体系

在政府层面,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是长期的不断实践提高的低碳创新系统工程,更是对传统高碳排放制度的痛苦转型过程,需要突破传统制度的路径依赖性和制度壁垒惯性,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强化低碳创新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完善。一方面,实施国家低碳创新发展战略,从法律层面确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举措,在相关法规修订过程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制定、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7]。强化低碳创新的制度保障,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低碳创新思想涌现、低碳创新成果有效转化的制度环境,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成立国家低碳创新办公室,协调低碳技术创新等政策法规制定,鼓励低碳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应制定扶持中小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和投融资政策,建立多元化的低碳科技投入制度保障体系,采用多种制度措施保障高校与企业在低碳创新方面的战略联盟,包括低碳创新与合作税收优惠、与企业分担投入高校的科研经费、支持大学低碳科技园和低碳科技孵化器建设等。政府应通过制度保障,加强低碳创新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低碳信息网络和低碳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低碳科技数据和低碳技术展览的商业化经营。

3.3 优化低碳创新的产业结构,打造战略性新兴低碳产业体系

在产业层面,构建低碳创新型的产业结构,是有效应用和转化低碳技术创新成果、提升低碳制度创新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温家宝提出,要努力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建立和优化以低碳创新为特征的产业结构,是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构建的重要基础。通过低碳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实现低碳创新的应有功能,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构建低碳创新型的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改变中国重化工产业为主的结构模式,提升低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水平,实现高碳产业的低碳化转型,以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制定低碳创新发展的产业规划,把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纳入到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之中,提升低碳型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利用控制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低碳创新为特征的产业结构体系。

3.4 构建低碳创新的合作框架,搭建国际低碳创新交流平台

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离不开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合作与支持。构建低碳创新的合作框架,增强中国各省市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技术研发与政策设计等能力,突破国家层面各区域之间低碳科技体制障碍,推进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化、低碳化转制改造,促进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分工和梯度转移,构建低碳合作、功能互补、宏观布局、市场互联的低碳创新一体化机制[8]。构建低碳创新的合作框架,还需要形成低碳创新的国际支持与国际共识,需要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创新与共识,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低碳技术研发与低碳技术转移,扩大国际和地区低碳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国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科研院所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联合建立低碳创新实验室或低碳技术研发中心,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低碳高新技术及其低碳技术产品的出口,主动参与国际低碳科学工程和国际低碳科技创新活动等。加强低碳技术国际合作联盟与跨国交流,争取国际资金、技术援助、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低碳创新的长期合作机制与协调互动机制,引领世界低碳创新方向[9]。

3.5 夯实低碳创新的社会基础,营造低碳科技普及的文化环境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离不开广泛的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需要构建碳减排的社会机制。社会机制指的是活跃的志愿者组织引导的社会参与,广泛的社区动员,以及各种协会对低碳经济的倡导[10]。夯实低碳创新的社会基础,需要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低碳科技素养,树立低碳创新与节能减排理念,实施全民低碳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全社会弘扬低碳科学精神,宣传低碳科学思想,推广低碳科学方法,普及低碳科学知识与低碳技术,营造低碳科技传播与普及的文化环境。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出版物等多种传播媒介开展低碳文化宣传与教育,增进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创新的了解和认识[11]。要建立低碳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低碳科学探索和低碳科学体验活动,加强低碳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低碳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包括各级干部和公务员在内的全社会的低碳科技培训,提升国家低碳科普能力,加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大型企业等各方面的低碳科技创新优势集成,促进科技界、教育界和大众媒体之间的低碳创新合作,夯实低碳创新的社会基础。此外,还需要加强低碳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低碳科研和低碳科技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低碳科研基地等,加大低碳科技学科带头人和低碳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低碳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低碳科技人才,构建有利于低碳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1]Energy Saving Trust and the Carbon Trust.Low carbon cities programme[EB/OL].http://www.frdata.co.uk/CcsPres2007/Richard-Rugg.pdf,2008-5-28.

[2]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J].群言,1993,(3):22-23.

[3]金起文,于海珍.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N].光明日报,2010-3-20.

[4]张宁,陆小成,杜静.基于节能减排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协同激励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29-32.

[5]陆小成,刘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架构分析与实现机制[J].中国科技论坛,2009,(6):32-34.

[6]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1):44.

[7]郭恒,孙蕾.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选择[J].宏观经济,2010,(1):5-6.

[8]陆小成.基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模式[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37.

[9]陆小成.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思考[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83-184.

[10]戴星翼.基于我国国情的低碳道路选择[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3):50-52.

[11]解振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J].中国科技投资,2009,(10):7-8.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Low-carbon Innovation System: The Road of the Response to the Climate Change

Li Shuxiang1,Lu Xiaoche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Changsha 410208,China; 2.Management Institute,Beij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National low-carbon innovation system is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system composited of multiple factors for low 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I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func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low carb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Responding to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we should choose these roads to strengthen the technology support of the low carbon innovation,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 guarantee of the low carbon innovation,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low carbon innovation,construct the cooperation framework of the low carbon innovation,and tamp the social basis of the low carbon innovation.

global climate change;China;national low-carbon innovation system;development road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GL055),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1140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9YJC630137)。

2011-07-21

李蜀湘(196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金融与低碳物流管理。

X21

A

(责任编辑 迟凤玲)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科技国家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