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中的协同机制研究

2011-12-23 01:15许彩侠
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12期
关键词:路线图研究型新能源

许彩侠,金 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中的协同机制研究

许彩侠,金 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产业技术路线图已被实践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工具。在我国,目前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一些地区已率先付诸实践。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基本国情,提出在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推动区域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构建包括企业、政府、研究型大学、技术中介机构在内的协同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最后通过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案例进一步论证其合理性与实用性。

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协同机制;创新驿站;研究型大学

2008年,国家科技部在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广西、湖北、内蒙古等7个省市区实施“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试点工作。此后其他地区也结合本地实际陆续开展区域重点产业的技术路线图绘制工作,以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地先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经验来看,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成功制定离不开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协作,其实质是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技术服务为纽带、科研资源为依托、政策资金为支撑的新型区域协同创新模式,从而提高区域的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本文尝试采用理论演绎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模式,即针对当前国内创新资源的分布现状,在制定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过程中构建包括企业、政府、研究型大学以及技术中介机构在内“四位一体”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

1 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提出

为推动各地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我们引入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引导产业发展的战略导航系统。

产业技术路线图于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制造业率先兴起,此后在美国半导体行业首先得到了应用并获得成功,其《国家半导体技术路线图》在全球化背景下堪称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成功典范[1]。在美国的影响下,为了避免未来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需求相互脱节,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启动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为了通过产业创新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将产业技术路线图视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南。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主体是政府或行业协会,同时也需要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技术中介机构等多方面的广泛参与。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至今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构图规范,一般分成准备阶段、绘制阶段、后续更新阶段三个阶段[2]。制定过程中需要融合技术经济分析、技术情报、技术评价、知识产权分析等多种方法,最终以基于时间的多层二维图表的形式来表达战略规划。

从本质上说,产业技术路线图是通过对产业内的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研发基础进行系统的研究,运用群体智慧识别产业技术的优先顺序,统筹创新资源,预见现有条件下未来产业技术发展的最佳路径,指导人们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

根据产业集聚理论,与产业相关联的企业往往在地理空间上高度聚集以形成强劲的持续竞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这种现象既出现在传统产业中,也大量出现在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中。此外,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差别较大,难以制定统一的创新战略,因此在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区域的科技创新,结合各地区实际,因地制宜,统筹区域内的创新资源,制定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以提升本区域的产业发展水平。

2 协同机制的引入

为提高技术路线图的准确性和制定效率,我们提出在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中引入协同机制。

2.1 国内技术路线图制定实践分析

目前国内的技术路线图可分4类:一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国家技术路线图,二是由产业内部按照一定的组织机制绘制的产业技术路线图,三是由有条件的企业自行制定的企业技术路线图,四是由地方政府针对某些重点产业组织制定的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其中,企业技术路线图一般仅限于企业内部,这里不做讨论(见表1)。

从上表可见,国家技术路线图和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都是政府主导下的官产学研合作,并且需要召集各方面的专家探讨和论证。而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则是由行业联合体参与的产学研合作。但是它们在各自的制定过程中往往仅存在较为松散和缺乏规范的简单合作关系,都过度强调了组织者(政府或行业协会)的支配地位而忽视了其他主体的积极作用,仅将技术路线图看做是组织者提供给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的公共产品,而非各主体交流与博弈的平台,不利于区域协同创新的有效开展。

2.2 协同机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GDP的增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却常常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尴尬局面。因此,企业是对协同创新最迫切的需求者。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在引导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协同创新也离不开政府的参与。近年来,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实践都说明,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是建立在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基础上的。根据Keld Laursen等对产学研合作中地理毗邻性与大学科技水平的效应理论,企业在选择与大学协作时优先考虑大学的研究水平,与一流大学择邻而居,有利于促进区域协作的开展[6]。在我国,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技术创新主要依赖于所有学研机构中创新资源最丰富、创新人才最集中的研究型大学。目前国内将研究型大学普遍定义为具有较强科研实力,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为主要任务的高校特殊群体[7]。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将“211工程”与“985工程”(如图1所示)中的高校视作研究型大学。这些分布在国内各区域的研究型大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地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区域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除此以外,针对我国国情,为广泛地推动区域产业发展、避免因知识产权保护等而产生的问题,还必须考虑促进技术转移合作的中介机构。我国的技术中介机构脱胎于技术交易所,采用欧盟创新驿站[8]技术转移模式之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创新驿站的相继建立,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并有扩大的趋势,在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转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研究型大学和技术中介机构构成了国内区域产业技术发展中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两大支柱。

因此我们提出,在制定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时,建立一个囊括企业、政府、研究型大学以及技术中介机构在内的协同创新体系,共同开展创新协作。协同机制即指针对区域内企业创新水平较低的现状,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借鉴创新驿站的模式与经验,以研究型大学为主导,以技术中介机构为支撑,开展技术创新协作和技术转移,旨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更好地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3 基于协同机制的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

区域产业的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协作过程。在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创新主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分工(见表2)。

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绘制是为国家科技计划服务的,因此在准备阶段,首先必须有政府的积极参与,发挥政府的动员和组织能力,构建最广泛的创新联盟,统筹和协调产业相关的主体和资源。接着,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一个领导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核心团队,以便协调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甚至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成立负责具体工作的次级团队。所有团队的成员主要包括来自于四大主体的产业专家、技术研究者、经济学家、教育人员、政府政策制定者、人力资源专家、产业界的顾客和供应链成员等等。最后由领导团队组织参与者签订保密协议。

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服务的,所以在绘制阶段,首先通过详细描述产业现状和产业技术条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描绘产业未来技术与产品全图,接着提炼产品实现的关键属性,选择支撑产品属性的技术,进行产业专利研究并绘制专利地图,最后在时间序列上连接关键技术和产品。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分别对研发资源、政策、融资、人才、组织实施机制等开展相关分析,确保制定的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符合本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参与整个过程的人员不只局限于少数专家学者,而是需要召集来自企业、政府、研究型大学、技术中介机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大量专业人士。

在后续更新阶段,随着产业内部对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理解愈加深入,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会更为准确,只有及时地更新产业技术路线图,才能给路线图使用者传递更加可靠的信息。这里需要充分发挥四大主体的信息调研、反馈作用,以利于对路线图进行及时更新和修正,推动地方产业发展。

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符合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需求,为沟通企业、政府、研究型大学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提供了协同创新的平台。以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为载体,可以推动我国区域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战略发展,优化产业创新资源的配置。在技术路线图的应用过程中,应按时间节点,将政策、资源、人才、资金等按照不同阶段的需求落到实处,保障区域协同创新的有序进行。

4 案例分析

2010年11月22日,安徽省发布全国第一个区域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即《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根据该路线图,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奇瑞、江淮、安凯等骨干企业为主体,以新能源轿车、商务车整车为目标,以电驱动平台为核心,整合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创新资源,重点突破整车、电机及其控制、电池及其管理、增程器等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技术的跨越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快速产业化。

该路线图由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托合肥工业大学,并联合省内重点企业组成课题组编制,历时10个月完成(制定流程如图2所示)。其参与主体包括:

(1)企业。

新能源汽车是安徽“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安徽省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其中位于合肥的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芜湖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三大自主品牌对新能源汽车都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位于合肥的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等一些配套件生产企业,多年来在电机、电池、电控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发工作,并已实现批量生产。

(2)政府。

安徽省确立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本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抓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实施创新推动战略,积极制定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其中包括:①跟进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推出新政,如合肥市每辆新能源汽车在国家补贴之外再补1万元给汽车生产企业;②再建5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和300个充电桩,在全省范围内落实大规模的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方案。此外,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指南(2010-2015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5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脉络和总体目标。

(3)研究型大学。

安徽省拥有3所“211工程”与“985工程”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其中合肥工业大学是国内汽车界的重要学府,有着雄厚的汽车研发力量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与江淮、奇瑞等汽车企业有着较为紧密的长期合作。当前,合肥工业大学正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领域进行集中攻关,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重要的研发基地,还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4)技术中介机构。

2010年7月13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确定包括安徽在内的11个地区作为创新驿站试点。安徽创新驿站通过推进“科技路路通”工程,构建“上下一条线,全省一盘棋,对接长三角,连接国内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驿站工作模式。在省市共建的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基础上,建设了创新驿站安徽区域站点;并在芜湖分中心和蚌埠分中心基础上,建设创新驿站芜湖基层站点和蚌埠基层站点,发展一批创新服务站。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巨大,且短期内难以收到回报,因此在产业链上需要充分发挥区域协同创新的优势。2010年8月20日,安凯、江淮、奇瑞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重点高校以及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政府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共24家单位,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组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志着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合作步入新的阶段。以此为契机,参与该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各主体依托联盟,充分利用和集聚联盟内整车企业、核心部件企业、研究型大学、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优势资源,加快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进程,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而推动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见图3)。

与其他技术路线图不同的是,该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是在政府支持下,由相关企业、研究型大学、科技中介机构等联合完成,在此过程中既有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研究型大学科研项目的财政支持,又有研究型大学与地方创新型产业紧密合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地方技术中介机构具备较高的技术转移水平,努力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脱离了以往简单松散的合作,转变为有组织的协同创新,使这样的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并且安徽省属于中部省份,其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成功制定对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 总结与后续工作

科技部已明确提出运用产业技术路线图工具开展“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截至2010年,广东、北京、湖北等多个地区已初步完成了相关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绘制。本文针对国内推进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实际,提出在制定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过程中建立集成企业、政府、研究型大学以及技术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在内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以实现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的有效对接,并对四大主体在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的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工。最后结合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实践案例进一步论证协同机制的有效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针对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定义了参与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四大必备主体,即企业、政府、研究型大学和技术中介机构,其次提出了在制定过程中四大主体所遵循的协同机制,最后对如何开展协同创新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我国,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工作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作和实施流程都会因区域、行业等因素的差异而有一些具体的变化。后续工作将结合具体的产业类别,针对影响区域协同创新的因素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

[1]David P,et al.Frontier experiences from industry-academia consortia[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3,(31):27-30.

[2]孟海华.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3]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关于编制国家技术路线图推进《规划纲要》实施的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8,(5):3-6.

[4]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报告[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

[5]李万.上海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实践与推进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9):145-149.

[6]Keld Laursen,et al.Exploring the effect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university quality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J].Regional Studies,2009,(9):1-17.

[7]王红军.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8]李纪珍,闫立罡.欧盟创新驿站网络对中国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5):36-40.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of the Making of Regional Industry Technology Roadmap

Xu Caixia,Jin Tian
(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Industry technology roadmap is an effective innovation management tool.In China,the research of industry technology roadmap is still in its infancy,but some areas have taken the lead in promoting it.To work out the problem of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we propose to design a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including enterprises,government,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technology intermediaries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industry technology roadmap and pushing forward regional self-innovation,which subserv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upgrading.In the end,we demonstrate this program is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by the case of Anhui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Technology Roadmap.

regional industry technology roadmap;collaborative mechanism;innovation relay center;research university

中国科学院战略规划方法研究(KACX1-YW-0937)。

2011-05-09

许彩侠(1985-),女,安徽亳州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科技政策、战略管理。

F420

A

(责任编辑 张九庆)

猜你喜欢
路线图研究型新能源
路线图,作用大
描述路线图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