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教育

2011-12-15 01:24赵霞
新校园·中旬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以人为本

赵霞

摘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十余年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残疾孩子已得到义务阶段的教育,都能顺利完成学业,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接受职业教育是他们的自立自强必要条件。

关键词:以人为本;职业能力;职业意识;积极的健康教育

一、以人为本、加强劳动意识教育是基础

劳动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广大残疾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出校门后能够顺利就业,立足于社会,独立获取生活来源,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就业问题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视残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学生就业工作。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为进入社会谋生做好准备。

为使职业技术教育循序渐进,必须早期渗透职业技术教育意识。我们在低年级开设劳动课程,安排剪纸、贴画、科技制作、编织等内容的学习,在全校开展兴趣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我们分别设立了编织、书画、缝纫、剪纸、舞蹈、体育、等多种兴趣小组,激发残疾学生从小学文化,学技术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既获得生产技术知识,又形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且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活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等,有效地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学生热爱劳动,遵守劳动纪律,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工作中要多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要把学生在学校中教育的观念,在家中同样得到实施,扩大学生的实施环境,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之形成好习惯并得到巩固。牛凤娟、周玉、李俊在我校印刷厂工作。他们知道劳动的艰辛,知道用双手劳动来自立。实际证明,在学校主要是学习劳动理念,学习劳动意识,要从小就教育,特别是要得到家长的认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教师树立职业教育劳动观念是基础

教师要从根本上解放的思想,活跃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特别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形成在校爱劳动,讲奉献好习惯。走进社会成为,报孝社会,回报家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在课堂上通过美工、刻瓷、花泥等,这些都培养了残疾孩子的动手能力。要把职业教育意识教育融入到每一课堂中,让学生时时刻刻受到职业教育意识陶冶,以弥补残疾孩子的劳动意识的不足。

残疾人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和一种劳动意识,找到合适的工作将把社会的包袱变成社会的财富,并贡献社会,回报社会。我校办的印刷工厂,还有在其他工厂工作的残疾学生,都证明了这些。

残疾孩子就业,仍然需要社会的真情帮助,需要整个社会理解和关爱,是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给他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舞台,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让残疾学生适应工作环境,同时也要给与一个适应残疾学生的工作,心理环境。

三、以人为本、加强职业教育的自信心

生理缺陷会导致对自己评价低,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被冷落或被别人瞧不起时,常常觉得自尊受到损害,导致他们产生脆落心态和焦虑。此外,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别办事说话符合自己的心愿,过分要求别人完善,这个特点是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屡屡碰壁,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也是焦虑产生的原因。环境方面,在聋校他们主要和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生理障碍的儿童在一起学习,进入社会交流范围进一步扩大,语言表达困难,也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为此需要积极的健康教育,增强残疾学生的自信心。

积极地健康教育,就是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用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以营造积极和谐的精神状态,其实这种教育是一项工程,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将来努力工作才是创造幸福生活,报孝社会的必由之路。

四、循序渐进,强化内涵有针对性的强化职业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必须从早期开始,将其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全过程,从低年级开始,重视抓基础性的劳动教育。以学生的劳动课和活动课为渗透点,在语文、数学、自然常识等课程中渗透职业教育。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促进他们的机敏性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树立热爱体力劳动的观念,为实施职业教育做好准备,打好扎实的基础。

学校设置的职业教育课,不一定可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那就根据需要,进行短期强化定向训练。如:我们短时间让学生在电机厂学习线圈缠绕技术,并加强进厂知识的讲解,使他们学得快,用得上,收效大。我们对愿意进入印刷厂的学生,可以先实习观摩,在工作。对于进入电器厂,就让技术员到学校先进行技术指导,让家长学生实地考察,再把定向学习的技术应用到工作中。有針对性的进行职业教育,工厂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能学什么,就教什么。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并能且使用到工作中,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劳动技能的乐趣,并能安心的享受劳动的幸福成果

随着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的深入开展,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将在今后的职业教育活动中进一步认真贯彻实施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断反思,努力建设与完善既符合国家统一要求,又富有地方和学校个性特色的职业教育校本课程,让我们的职业教育因生活而更加鲜活,让残障学生的生活因职业教育而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朱棣.《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程世国.《以生为本、积极开发职业教育校本课程》.

[3]王正.《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体系》.中国特殊教育.2008第八期、第七期.

猜你喜欢
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以人为本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从校门迈进职门的角色转换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