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三彬
摘要:短跑的放松技术是一个抽象概念,不是单纯的技术动作,而是多种因素在短跑运动中的综合作用,是多个环节紧密结合形成的一个体系,即称作放松能力。从生理学角度去理解,肌肉的放松意指肌肉的舒张,而肌肉的紧张意指肌肉的收缩。根据“放松”一词所涉及的有关因素和短跑技术要求,我们把“短跑放松能力”解释为:短跑的放松能力是建立在正确的短跑动作技术之上的合理的肌肉用力方式和跑的节奏,是为达到最佳运动成绩的经济高效的短跑技术,是人体以最大的限度发挥机体的能量,获得最高速度的一种方法。受神经系统灵活性、心理品质、速度耐力等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短跑;放松能力;训练;专项力量
一、前言
众所周知,短跑是一项极限强度的运动,运动员在跑中无论哪个方面都承受着极大的刺激和负荷。因此很明显,从单个方面的理论去解释“放松”,并不是人们在短跑教学训练的实践中所特指并广泛使用的“放松”—短跑放松技术。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某技校的8名短跑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0岁,均为男性。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学报期刊的广泛查询,深入了解其研究现状和动态,并收索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2)实验法:对实验对象实施为期5个月的短跑训练,在训练实验结束时测量训练前测量的指标,并对运动员的技术状况进行评定,调查运动员的自我训练肌肉用力感觉。通过集训前后与运动员放松能力的有关身体素质、技术情况、心理状况及运动成绩的变化来检验训练的效果,得出结论。(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结果。影响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步长、步频、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放松能力等。从短跑过程看,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技术的好坏也影响着短跑运动的最终成绩。经过5个月的系统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动作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在下文中有所论证),无可否认,这与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
(1)实验前后100米成绩的比较: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100米成绩结果实验表明,实验后的成绩比实验前均有明显提高,经过统计学分析T=3.142,P<0.01实验前后训练效果差异显著,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
(2)实验前后运动员技术及自我感觉情况的比较:从运动员技术评定的情况看,经过5个月的系统训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均有了明显进步,具体情况如下表。
2.分析。放松能力训练对短跑专项技术的影响:放松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技术动作高度的自动化总是和肌肉的放松分不开的,而肌肉的高度协调放松能力,也总是伴随着合理技术而出现。因此,正确的技术动作是肌肉放松的前提。本研究在改善运动员技术动作和有针对性的祢补运动员技术缺陷时,选择了一些与短跑技术结合紧密的方法及手段,来改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半高抬腿小步跑,伸踝跑,前倾式高抬腿跑,下压式高抬腿跑等不同于传统的短跑技术专门练习手段来改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现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以髋为轴的快速摆动和摆动式积极着地,因此,短跑运动员的摆动与伸髋技术及摆动式着地技术是设计和选择训练方法手段的依据。本研究采用以下训练手段来加强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形成:胶带牵引跑工作时相关肌群的活动方式与跑时一致,特别是由于跑速的提高使股后群肌的活动加强,并能使着地点更靠近身体重心的投影点,缓冲和蹬地时间缩短,增大水平分力。快速上坡跑是提高加速跑和疾跑能力,可增大步幅和缩短蹬地时间,能加大伸髋肌承受的负荷,使伸髋肌的能力得到提高,还能提高小腿前群肌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的能力。拖重跑增加了动作阻力,要求运动员加大肌肉收缩力量,使髋伸肌、膝伸肌和踝关节的伸肌群的收缩力量加强,使运动员能较好地完成伸髋和摆腿,改善跑的加速能力。抗阻绕栏角摆髋,这是提高髋关节灵活性和周围肌群力量的练习方法。练习者小腿绑沙袋,将跨栏架升至与髋部同高的位置上,站于栏架一侧,两手扶固定栏杆,一腿支撑另一腿同跨栏起跨腿过栏动作相似进行绕栏角练习。练习时,要求摆动快、幅度大,支撑腿随摆动腿的前摆积极蹬伸,重心前移,使髋部保持在较高的位置上。由于髋关节的灵活性和周围肌群力量是影響摆髋带腿跑动技术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髋关节这方面素质练习,是进行摆髋带腿技术训练的基础,也是提高摆髋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小结
1.短跑放松技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要想取得优异的短跑运动成绩就必须掌握好短跑的放松跑技术,具有较强的放松跑能力。
2.短跑的放松能力是建立在正确的短跑动作技术之上的合理的肌肉用力方式和跑的节奏,是为达到最佳运动成绩的经济高效的短跑技术,是人体以最大的限度发挥机体的能量,获得最高速度的一种方法。受神经系统灵活性、心理品质、速度耐力等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尼·利多尔,约夫·麦克尔.《100米跑的生理学技能发展和运动知识分析》[J].田径.2004,(8).
[2]张昌言,周曰卿.《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训练特征及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