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光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开创一流体育大学建设新局面
于晓光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在沈阳体育学院推进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内涵的要素,提出了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主要举措,回答了“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这两个影响学院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沈阳体育学院;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一流体育大学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辽宁建设教育强省、体育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沈阳体育学院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学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我院实际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明确“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对我院实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
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就是在尊重和把握高等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为我所用的办学资源,举全校之力,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在内涵建设的若干关键性指标上取得重大突破。
内涵建设是高水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赢得社会信任、获取优质办学资源的根本保障。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的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同类体育院校的共识,其中的许多院校抓住机遇、发挥特色优势,在内涵建设的多个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由于我院受长期单科性办学的影响,对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向学科优势转化重视不够,一些衡量办学内涵的指标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作为体育类专业主干学科的体育学,由于没有在上一轮获得博士授予权立项建设,在同类院校中位次后移;教、管、文、理等体育相关学科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致使学科之间缺乏相互支撑;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端科技成果数量较少,部分学科专业缺少具有领军素质的业务骨干。学科建设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院发展和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与国内一流的同类院校相比较,我院在内涵建设的诸多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在一流体育大学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要解决这些严重制约我院未来发展的问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所以,我们必须勇于正视存在的问题,坚定地走内涵发展道路,坚持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不动摇,这是实现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体育大学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无所作为和任其自然,要看到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坚定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斗志。关于内涵建设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学者们各抒己见、观点不一。基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和我院历史文化的积淀,我们认为实现内涵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是可行的。
第一,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一所高校实现从追赶到跨越是可能的。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创建高水平大学需要办学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需要长期建设,体现了从诞生到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不否认特殊历史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从国内外一些大学的发展实践看,只要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诸如新学科的创立、学术大师的引进、超常规的资源整合等,短时间内建成高水平大学也并非纸上谈兵。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使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研究手段、方法及成果的共享已跨越校界、国界,使从追赶到跨越成为可能。如英国的沃克大学短短35年办学历史,创出了世界一流的奇迹;香港科技大学建校仅14年时间,跨入世界一百强大学,等等[1]。
第二,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发展成就,为我院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沈阳体育学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积淀,已发展成为一所以体为主,教、管、文、理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体育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学院进一步确立了“立足辽宁,辐射东北,服务国家,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奋斗目标,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一手抓拓展办学空间上规模,完成了新校区和雪上运动中心建设,实现了校园整体搬迁,总体办学条件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跨进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一手抓提高教育质量上水平,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快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科学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升,竞技体育取得突出成绩,学院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建设,我院基本完成了第二次创业,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显著增强,总体上具备了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为“十二五”时期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上述分析可见,全面推进我院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是遵循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是充分考虑我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绝非是只要速度不要质量的冒进式发展,这个发展路径具有充分的可行性,是我院赶超国内一流同类体育院校的必然选择。
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首先要明确大学内涵的主要内容,搞清楚“发展什么”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大学内涵要素进行简析。作为逻辑学范畴,内涵与外延是相对而言的。“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则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对象的范围”[2]。如果将大学中的硬件设施等显性要素称为外延,把内在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及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等隐性要素称为内涵,大学要获得发展的成功,就必须既要注重外延,又要提升内涵,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统一于一所大学的奋斗目标之中。提升内涵是高校有效发挥其功能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说内涵是大学内在实力之所在。概括地说,大学内涵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内涵建设最具标志性的内容,是以学生培养为目标、集中体现大学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高校必须完成的首要使命。
学科是大学组织系统存在的基本单元,是吸引专家、汇聚学者的关键所在。学科的强弱代表着学校的强弱,学科的特色代表着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是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基石和平台,是大学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学科建设水平是高校办学综合实力的突出表现。
师资队伍是内涵建设的根本,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内涵建设的成效。建立一支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
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的转化程度是学科显示度的重要指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推动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更是学校树立公众形象和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方面,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
管理工作的创新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一种学科结构调整比较灵活、教学科研资源充分共享、办学积极性充分发挥、运行高效易出成果的体制、机制,这是高校提升内涵建设水平的基本保障。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培育,既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高校内涵建设的灵魂所在。大学应当自觉地承担起以科学、思想、文化来引领社会的历史责任,使之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科学摇篮、文化基地。大学靠什么引领社会,怎样引领社会,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3]。
内涵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整体设计,全面推进,以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
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大学内涵的标志性要素,是我院以培养高素质优秀体育人才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1 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采取自主申报与规划立项相结合的形式,建立特色突出、布局合理、体现我院最高水平的质量工程项目三级培育及建设梯队;各级立项建设项目要制定科学的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各类项目的检查、评估和指导;建立并实施目标责任制和具有较强激励作用的奖惩机制,保证高等学校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等一批高水平项目取得较大突破。
3.1.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体育专业要适应社会需求进行改造,形成若干新的专业方向;体育相关专业要加强与体育学科、专业的融合,形成特色。在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分层次实现专业、课程和培养手段的优化整合;完善2009本科培养方案和以课堂教学为主干、与业训及社团活动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模式。适应社会需求,调整和构建内在逻辑主线清晰、具有充分支撑作用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建立与课程目标高度契合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继续坚持“体教结合”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水平;努力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结构合理的运动员梯队,提升自主培养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使得我院“体教结合”模式的示范作用更加突出,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做出贡献。
3.1.3 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人才培养各工作领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整体联通,全面运行;在组织、机制、内容、方法上有较大创新,将质量保障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3.1.4 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突出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加强与体育实践紧密联系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增强社会适应力;强化过程管理,完善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完善选优和淘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同步提高;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
学科建设几乎涵盖了学校内涵的全部内容,只有将其作为龙头,纲举目张,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学科整体优势和特色。抓好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总体水平,必须全面推进学科建设的“四大工程”。
3.2.1 实施“学科规划与培育工程”根据学院特色和人才资源实际,进行学科方向的凝练、建设和创新;按照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加强对教师研究方向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引导和鼓励教师凝练好研究方向;结合二级办学单位性质和学科专业特点,按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撑程度调整学科结构,建立起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有机共生、相互作用的良好学科生态;推进二级学院(系、部)之间的交流,在科研平台及学科队伍等方面实行跨学科组队;实行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重点学科的培育,建立省重点学科、学院重点学科、学院扶持学科三级培育及建设体系,形成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当的综合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建设格局。
3.2.2 实施“学科队伍建设工程”完善人才引进办法,分学科、专业制订人才引进方案,落实到二级办学单位,重点引进我院学科建设急需的骨干和领军人物;在凝练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制订师资培训计划,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定向培养力度,鼓励高学历中青年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以及国内外学术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修订学科带头人遴选办法,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发展的文化环境,形成以高水平学科领军人物为引领、以学科带头人为骨干、以学术带头人为支撑、以中青年骨干为依托的高素质学科队伍。
3.2.3 实施“学科科研水平提升工程”集中科研力量,围绕我院学科特色和主攻方向,内引外联,承担高层次的研究课题,形成高水平、具有标志性的科研成果,提高学科显示度;要优先支持和资助各级重点学科(学科方向)申报高级别课题、发表高层次论文和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要整合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的资源,搭建平台,明确服务方向,实现申报国家重大科研攻关、科技服务项目的新突破。
3.2.4 实施“博士及重点硕士学科建设工程”制订和实施《沈阳体育学院博士学科及重点硕士学科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以“辽宁省提高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特色学科计划项目为载体,重点打造体育学一级学科,在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育、学科科研成果产出、学科所需设备资料、学科建设经费等方面要采取特殊政策,全面提升体育学一级学科的综合实力,冲击博士学位授予权;遴选院内若干具有比较优势的体育学相关学科重点扶持,实现体育学相关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突破。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作为内涵的根本性要素,是学校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就没有基础和保证。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必须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3.3.1 采取超常规举措,加速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和辽宁省“高端人才建设工程”等各项人才计划和政策,采取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落实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调整常规操作思路,制订配套激励政策,全力拓宽引进渠道,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速高层次人才储备;探索新的培养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3.3.2 加强后备骨干人才队伍建设依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实施“后备骨干人才支持计划”,落实后备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制订遴选考核与激励扶持政策。结合各学科特点和发展战略,运用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平台推荐、海外研修、联合培养、团队融入等多种方式,激发其积极性和潜能,促使其快速成长。
3.3.3 大力加强紧缺人才引进的各项工作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引进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探索采取特聘、短聘、返聘、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加强对紧缺人才的预测和引进规划,增强紧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符合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的人才引进遴选、评价与淘汰机制,提高引进人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3.3.4实施团队建设计划围绕国家与地方各类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和“教学名师团队建设计划”,制订相关人事配套政策,设立团队建设基金,支持团队的建立及运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建设几支国内领先、知名的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科学研究水平是体现大学内涵建设水平的重要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学校特色。加强科研工作的创新,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3.4.1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学院、二级教学单位两级科研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科研管理的责、权、利,建立良好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修订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建立具有较强目标导向的奖励机制,要根据我院学科现状和特色分层次制订奖励标准,对我院急缺的高层次科研课题、成果给予重奖。
3.4.2 强化科技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科技平台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理顺运行机制;加强现有院、省两级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实质性建设,各级实验室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要有明确的学科方向,学院在政策、经费上予以保障,使其在汇聚人才和孵化高水平成果等方面有所建树。
3.4.3 积极整合有效资源,鼓励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积极整合院内有效资源,鼓励教师和学生紧密结合体育实践和我院科研主攻方向,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在不同层次开展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在科研成果的层次及承接重大课题、科研攻关项目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3.4.4 注重围绕学科特色和科研实际,培育和打造高水平科研成果要在充分把握我院科研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学科特色,明确高水平成果培育的基本思路,分层次、分类别建立培育体系;要加强对已有科研成果的整合,重点打造,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奖励的突破;要强化高水平教学、训练成果向学科优势转化意识,注重平时积累,善于总结和提升,提高将高水平的教学、训练成果向学科优势的转化速率,培育和打造高水平科研成果。
要实现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必须更新观念,以开放、宽容、理性、和谐、创新的胸襟和精神,秉承学术自由、专家治学、管理民主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推动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
3.5.1 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现代大学制度
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同时,巩固教代会标准化建设成果,二级教学单位全部建立教代会,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健全工作程序和机制,尊重和保障学术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切实发挥其作用;制定大学章程,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创造学术自治自律、专家治教治学的制度环境。
3.5.2 推进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学院、二级教学单位的两级管理,进一步明晰两者的权力和责任;学院对二级教学单位的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主要通过制订规划、配置资源、考核绩效、完善制度以及提供服务保障等方面实施管理,建立统一而高效的学院、二级教学单位两级管理运行机制,以充分发挥二级教学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办学实体。
3.5.3 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及考核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科学、系统、具有我院特色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年度考核和三年一轮的干部聘任工作,突出业绩考核,完善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为学校的内涵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3.5.4 创新和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坚持科学设岗,搞好岗位分析,进一步明确岗位性质、职责、任职条件、聘用程序、工作目标等内容,充分发挥岗位资源配置在学院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全员聘用制,稳定骨干队伍,吸引优秀人才,推动人才合理流动。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是由办学理念、学术精神、规章制度、师生精神面貌、校园环境等因素长期积淀而成,体现了大学的个性品格和整体风貌,是办学特色的体现和标志[4]。推进富有活力、特色鲜明大学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6.1 强化大学文化培育意识要充分认识大学文化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大学文化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每位沈体人都要自觉地参与到大学文化建设中,不仅要在其中接受熏陶和教育,更要做大学文化的弘扬者。
3.6.2 注重具有我院特色的大学文化精神的培育我院经过办学五十多年来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初具特色的沈体精神,要着力加强对几代沈体人自强不息、勇于拼搏、敢为天下先精神的总结和提炼,不断丰富我院特色大学文化的内涵;注重对以中华体育精神为核心的我院特色大学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发挥校训、校歌等传承载体的作用,努力构建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
3.6.3 创建特色鲜明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要积极探索健康、丰富的物质文化载体,营造有利于弘扬大学文化精神的物质环境。在载体建设上要精心设计,无论是校园内的雕塑,还是各场馆的文化要素,都要有能够彰显我院大学文化特色的鲜明主题,真正发挥大学文化时时、处处的育人功能。
3.6.4 加强师德和职业道德建设以师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为着力点,带动校风学风的提升,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教书育人环境的优化;建立健全师德和职业道德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体制,真正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使师德和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提供思想保证。
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要科学地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内高水平同类院校作为审视自身发展的参照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努力在制约我院办学水平提升的关键性指标上取得突破。全院上下必须将本部门和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一步转变到符合学校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上来,坚持既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又超出常规的发展理念,只争朝夕地发扬沈体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群策群力,万众一心,在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一流业绩,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体育大学做出卓越贡献。
[1]刘增辉,张韦韦.“一流大学”黑马神话[J].教育与职业,2007(16):26-27.
[2]罗竹风.汉语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3]谢晓青.关于高校内涵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8(1):56-59.
[4]胡长贵.论高校实施内涵发展的战略选择[J].石家庄法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与研究,2006(4):41-45.
[5]乔万敏.论大学内涵式发展[J].教育研究,2009(11):97-100.
[6]曹连众.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5-48.
[7]白莉,姜凌.走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道路,实现地方院校跨越式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2(1):25-27.
责任编辑:乔艳春
Overall Promot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All Fields of the Top-Sport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YU Xiaoguang
(Shenyang Sport Universti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Bases on the illust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promoting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n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the paper analyses university connotation elements,proposes the main measures to promot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replies“what is appropriate for development”and“how to develop”these two crucial questions to affect university development.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leap-forward development;connotation development;top-sport university
G80-05
A
1004-0560(2011)01-0001-04
2010-12-15;
2011-01-26
于晓光(195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