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万奎 段兆兵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基于1999-2010年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
● 樊万奎 段兆兵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1999—2010年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分别进行时间分析、期刊分析、作者分析、主题分析和研究视角与方法分析,提取了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与反思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问题,探讨未来研究趋势。
高等教育公平;核心期刊;计量分析
本文试根据1999-2010年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成果进行计量分析,希冀为以后相关研究的深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文通过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数据。根据研究目的,为保证获取数据的全面性和高质量,以“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经济与管理”等为查询范围,以“高等教育公平”为检索词,分别以“题名”、“关键词”、“主题”为检索项,以“核心期刊”为检索范围,以“1999到2010”为检索时间段,以“精确”为匹配类型,共检索到期刊论文150篇。先导出并保存检出的文献,然后把检出的论文按自定义的题名、作者、中文关键词、单位、刊名、发表时间和第一作者等项导入到EXCEL中,并对检出文献进行二次提炼,删除一稿多投、会议综述和有关国外的研究等以后,共得到核心期刊论文141篇。以检索到的141篇论文作为样本数据,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分别按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主题分布和研究视角与方法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论文数量与时间变量之间的统计分析,可以大致了解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见表1)。从检索结果看,1999年至2010年间,平均每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高等教育公平”研究领域的论文12.9篇。这表明关于“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自1999年以来一直被研究者所关注。从论文的时间分布情况看,1999-2002年是研究的起步期,4年共发表论文15篇,占总发文量的11.4%;2003年开始进入增长期;2006年达到高峰,仅一年发表的论文达27篇,超过11年发表论文总量的1/5;2008年又一次达到峰值,年发表量达25篇。这说明“高等教育公平”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经统计,发表“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论文的核心期刊共58种,平均刊载论文2.4篇。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可以按发表论文数量的多少对期刊进一步细分,统计结果见表2和表3。
表1 1999-2009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论文数量及比例的年度分布
表2 发表“高等教育公平”论文/期刊统计表
表3 发表“高等教育公平”论文的核心区期刊统计表
布拉德福定律规定,可以对某一主题按刊载相关论文数量的减少进行排序,划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相关区和边沿区期刊。依此定律,按发表“高等教育公平”论文数量大致相当的原则,把期刊分成3个区。第一区核心区,载文量在5篇以上,期刊6种,发表“高等教育公平”论文数量共61篇,占发文总量的43.3%;第二区相关区,载文量在 2-4篇,期刊18种,发表“高等教育公平”论文共46篇;第三区离散区,载文1篇,期刊34种。再对核心区期刊的刊名及发表论文进行统计(见表3),结果发现,核心区期刊都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另外,处于相关区的《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高等教育公平”论文数量为4篇。同时,在相关区中还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等核心期刊发表 “高等教育公平”论文。这些都说明高等教育公平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首先对第一作者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见表4)。在发表的141篇论文中,共有134位第一作者,即每位作者平均发表论文1.06篇。其中只有7位作者发表2篇论文,分别是曹俊军、陈晓飞、贾春水、李文利、刘慧群、宋秋蓉和余德弘等人。而其余127位作者每人仅发表1篇论文。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主要是分散式研究,绝大部分作者只是偶尔涉及,没有形成持续的研究兴趣。
其次,对论文的合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见表5)。结果发现,在141篇论文中合著的论文有49篇,合著率为34.8%,超过发文总量的1/3。其中2人合著者占31.3%。这说明研究者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加强,研究趋于整合和开放。
表4 “高等教育公平”研究作者分析
表5 “高等教育公平”研究作者合著情况
论文的研究主题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的热点。在发表的141篇论文中,除去4篇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综述,对其余的137篇论文按篇名和关键词中的核心词频分布,把这些论文细分为9个主题(见表6)。从主题的分布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果共37篇,占总数的27.1%,这说明人们对高等研究公平的研究更多的是在理论层面上的探讨。其次是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成本分担”和“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成果各23篇,分别占论文总数的16.7%。其中“高等教育公平与成本分担”的研究自1999年始,一直处于持续的研究中,而“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始于2002年,但2003年迅速达到高峰,1年发表论文量为11篇,在研究论文总量中居最高。这说明成本分担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切身经济利益,经济地位以及与其密切要关的社会地位是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而“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涉到高等教育的质与量,是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和基础。
在论文统计中发现,“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论文最多的是从教育学、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分别占论文总量的24%和20%。其次是从社会学和哲学角度进行研究,分别占论文总量的16%和11%。另外还有从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甚至科学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如《社会科学战线》、《郑州大学学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期刊,这些研究要么援引伦理学上“公平”的概念,尤其是罗尔斯的公平正义原则来对教育补偿制度作评价;要么通过引用各种法律、法规及文件对受教育权利的规定,为公民受教育权利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见图1)。这说明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问题,需要多学科的关注,需要从不同的视角,用复杂性思维去开展研究。而事实上,真正从综合学科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公平的并不多,仅占研究论文总量的8%。
图1 “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视角分布
表6 “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论文主题分布
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从理论上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比例高达76%。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仅占15%,通过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更少,只占论文总数的9%(见图2)。这说明目前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而没有实现研究范式和方法的多元化、实证化。
图2 “高等教育公平”研究方法分布
1.总体研究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但随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而波动。这体现在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和收费制度、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论文的数量的增加,以及2005年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与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引发了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两个拐点。从关注起点和机会公平转向重视过程和结果公平,从关注高等教育数量的增长转向关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今后,关注高等教育过程中实质性的公平和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可能是研究的新趋势。
2.研究期刊的质量高,分布较广,但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的空间。现有的核心区期刊学术质量都很高,如果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形成研究规模,则能更好的使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走向深入,提升研究的学术影响力。
3.研究主题广泛,但呈偏态分布。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虽然既有宏观层面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成本分担、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等的研究,又有微观层面关于高等教育中女性、特殊、弱势群体受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但从总体上看,各个研究主题呈非常态分布,重宏观而轻微观。特别是对特殊受教育群体和民办高校的教育公平问题关注不够。因此,今后要重视微观研究和教育过程公平研究。应加强对具体教学情境中的教育公平的研究,关注多元利益主体的教育利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高校内部管理质量,实现高校内部的教育过程平等,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4.研究视角和方法多元,但仍需拓展、创新。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虽然既有教育学、经济学等视角的研究,又有社会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等视角的研究;既有理论层面上关于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特征等的探讨,又有实践层面上关于高等教育公平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等的探究。但研究视域仍需进一步拓展并走向融合,研究范式和方法仍有待革新。今后,可以尝试借鉴如生态学、复杂性科学等学科的思想,拓宽研究的视野和思路,运用综合性思维进行研究。要走进现实的教育生活世界,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为高等教育公平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樊万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段兆兵/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陈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