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洲
(开封市妇产医院 医政科,河南 开封475000)
子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颈部的恶性肿瘤,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患者思想负担重,情绪低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对患者的治疗不应局限于生理方面,还应重视心理的干预。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住院的78位宫颈癌患者,病程>3mon,年龄27~70岁。按就诊顺序将前38人划分为对照组,后40人划分为实验组。
分别在手术前1d和手术后3d,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检测宫颈癌患者的心理情况,观察心理干预的效果。
抑郁自评量表(SDS)[1],由 W K.Zung编制于1965年,共有20个题目。量表采用4级评分,按过去1周内抑郁症状出现的频率,从很少有症状到绝大部分时间有症状,分别计1~4分(粗分),粗分乘以1.25为标准分,标准分正常上限总分为53分。50分以下者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至重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焦虑自评量表(SAS)[1],也是由 W K.Zung编制,共有20个题目,计分方法与抑郁自评量表类似。按中国常模标准,SAS临界值是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在手术前、后分别采用认知疗法、宣泄疗法和放松训练进行干预。认知疗法由医生和分管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访谈,每次谈话时间10~30min,旨在消除患者手术前的顾虑,使其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宫颈癌。宣泄疗法主要由家属负责,医生提前给家属讲明情况,告知家属一定要注意照顾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放松训练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身体情况自由练习。
2组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前的抑郁和焦虑水平都较高,无显著差异。在经过心理干预和手术后,2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均有所下降。干预组的抑郁和焦虑水平下降更多,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心理干预在其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与邢乃玲等[2-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测评结果的比较
认知疗法主要是医生和护士在术前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顾虑,缓解其不安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要讲明尽早手术的目的,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成功的范例。医生的言语要表示出同情和鼓励,为手术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让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和希望。有些患者担心子宫切除后会影响性生活,应该在术前给予充分的解释,并给予“一样是女人”的保证,从而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远期疗效。
宣泄疗法是由医务人员引导患者把自己心中积郁与痛苦倾吐出来,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我们研究证明,宣泄疗法可释放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效地降低其焦虑和抑郁程度,但实际工作中还需医务人员正确引导和家属的配合。
总之,宫颈癌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可忽视,应解除其不能承担妻子、母亲角色的顾虑,给予其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和空间,并为宫颈癌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35.
[2]邢乃玲.心理干预对子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状况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5):435-436.
[3]赵海英.心理干预对子宫颈癌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13-314.
[4]于金玲.心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