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伟,洪 斌
(1.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 超声科,河南 开封475000;2.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 影像科,河南 开封475000)
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观察、判断中期妊娠利凡诺引产者在注药前后不同阶段,胎儿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U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引产后胎盘的病理改变。
中期妊娠要求引产者70例,孕20~26周,平均孕22.7周,年龄17~37岁,平均24.5岁。其中初产妇44例,经产妇26例。
使用ALOKA-prosoundα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先用二维超声进行产科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在标准的胎儿双顶径切面,将探头逐渐移向颅底,引入CDFI,显示左、右两侧MCA,进行脉冲DOPPLER取样,同时在UA胎盘侧进行取样。尽可能使声束与血流方向之夹角小,在获取8个以上心动周期频谱图形上进行频谱分析,测量收缩期最高流速(S)、舒张末期流速(D)和平均流速,通过仪器内部程序计算出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S/D比值。每条血管至少检测3次,取平均值。利凡诺注射后24h按以上方法再次检测。
在二维超声引导下,于羊膜腔内最大液平羊水处注射利凡诺100mg,注射时避开胎儿及胎盘。
本组70例引产者在孕20~26周对胎儿共做了30次CDFI,均获满意图形。比较MCA及UA 2种血管的检测,后者较容易显示。前者由于中孕期胎儿在宫内胎动较频繁,使MCA超声定位较困难,需熟练了解中孕期胎儿脑血管解剖特点,注意操作手法,待胎儿安静时迅速定位,冻结图像,移开探头进行各数据的测量。
本组70例引产者在中孕期给胎儿注药前及注药后24hMCA、UA的S/D、PI、RI各测值情况见表1、表2。注药前各测量值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反映了这一孕龄组胎儿血流动力学特点。注药后24h再次检测,发现MCA、UA各测值均较前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显著(P<0.01)。
表1 利凡诺注射前后UA的PIRI、S/D比较(¯x±s)
表2 利凡诺注射前后MCA的PIRI、S/D比较(¯x±s)
肉眼观察胎盘基本完整,胎儿面光滑,质地柔软,母面均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米黄色纤维斑点;绒毛膜板下腔有大小不一的片状血栓或凝血块,胎膜灰白。
镜下观察底蜕膜血管充血或出血,蜕膜细胞变性,片状凝固性坏死;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变性或坏死,绒毛间质的血管扩张、充血;包蜕膜白细胞浸润较少,有充血水肿。
胎儿-胎盘血循环是胎儿获取氧和营养物质的唯一渠道,其循环阻力的变化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UA的S/D、PI、RI值是测定胎盘外周阻力的指标,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反映了胎儿-胎盘的循环状态。正常情况下,随着妊娠的进展,此3项指标逐渐下降,其中因S/D为最大收缩期血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之比,完全能反映胎儿-胎盘血循环的状况,并且不受入射声波与血流方向之夹角的影响,故目前国内外大多学者仅用此一项即作为判断胎盘功能的指标[1]。当S/D升高时提示胎盘阻力增高,胎盘功能不良,胎儿在宫内受损。一般孕22周至30周内,UA的S/D下降较迅速,30周后S/D<3.0,下降趋势平稳。本组注药前UA的S/D比值为3.42±0.40,注药后24小时为2.71±0.57,注药前后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说明药物在短时间内并没有使胎盘血管床的阻力升高。S/D升高时,胎盘三级绒毛小动脉数目明显减少,显微镜下仅见1~2条,而正常时有5~7条,提示S/D升高与胎盘内绒毛干的数量无关,而与绒毛内小动脉的数量减少关系密切[2]。本组引产后胎盘病理检验结果表明,蜕膜炎性改变伴大片坏死和绒毛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是用药后短时间内胎盘病理改变的主要特点,这些变化尚未影响到肌性小动脉数量的减少,此时胎盘仍表现为一个低阻力的末梢血管结构。S/D升高有一个病理过程,首先是血管出现病变,继而狭窄,最后血管消失[3]。本组资料再次表明,临床病理妊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异常的S/D一般在妊娠30周后才表现出来。
MCA的S/D、PI、RI值直接反映了胎儿颅脑循环的动态变化。正常情况下,随着妊娠的进展,胎儿脑发育逐步完善,血液供应及氧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故各项指标均有降低的趋势,其中以孕28~36周最为明显,至足月时再略降低,故在整个妊娠期呈一抛物线状。胎儿缺氧时,S/D、PI、RI 3项指标中的PI下降最为明显,故称异常降低的PI MCA值即“脑保护效应”(brain-sparing effect,BSE)[2]。本组注药前PI为1.69±0.26,注药后24h为0.90±0.16,两者差异显著(P<0.01),说明药物进入羊膜腔后,在羊水中的浓度迅速增高,一方面作用于胎盘,蓄积在蜕膜细胞中的药物通过酶的作用,使细胞分解、坏死;另一方面药物大部分通过羊膜分布在胎儿的各个器官及体液中,如肺、肾、胃肠道等,其中胃液中含量最高,说明羊水中的药物大部分被胎儿吞食,使胎儿中毒、缺氧、窒息。最初胎儿通过机体代偿机制使心输出量重新分布,脑血流量增加,此时CDFI可检测到明显下降的PI,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胎儿在宫内缺氧状况越来越严重,逐渐失去调节血液循环的能力,使脑等主要器官的血流量急剧下降,最终导致死亡。
本组资料表明,应用CDFI动态观察胎儿MCA、UA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可行的。从孕20周即可获得全部数据,结合胎盘病理改变,进一步证实了MCA、UA各项指标的变化与妊娠病理之间关系密切。CDFI为临床判断胎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预测围产结果和开展围产期保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优生优育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北京: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 122-1 146.
[2]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57-261.
[3]Peter Twining,Josephine M Mchugo,David W Pilling.胎儿产前诊断教程[M].李胜利,戴晴,李辉,译.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