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勋根据广东音乐改编的钢琴曲的演奏分析

2011-11-21 09:55刘婷婷
艺术评论 2011年6期
关键词:声部小节音色

刘婷婷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是现代创作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如何用一种纯粹的西洋乐器——钢琴来表现东方文化的神韵,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风格呢?陈培勋作为中国当代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在此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钢琴作品数量不多,集中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谓首首精品,他根据广东音乐改编创作的五首钢琴曲《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平湖秋月》、《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既取其精华,又充分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成功地将传统特点与时代风格相结合。那么对于演奏者的“二度创作”,怎样准确地表现原作品的这些特点呢?

一、 把握广东音乐主题旋律的线性特征

自秦汉时期以来大量的中原汉人南迁,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很快,至清代,广州成为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多民族人民长久以来的生活融合、文化融合、经济融合、音乐融合,形成了广东音乐的特殊风格。广东音乐是由戏曲中的过场音乐发展而来的,表现内容大多是对风俗性的场景描写、悠闲雅致的生活情趣、清新美丽的自然景观。旋律上不具有太强烈的冲突和矛盾,以节奏明快流畅、亲切淡雅的曲调为主。[1]陈培勋在坚持中国传统音乐线性特征的基础上,大胆借鉴西方作曲技法,更好的体现了原曲的审美情趣。

在演奏时,应该准确把握线性旋律的流动方向,这五首作品陈培勋大多采用两种性格迥异的广东小调来作为创作素材,旋律也是欢快与抒情对比。一般情况下,欢快的旋律,手指要积极灵活,指尖触键且有弹性,声音流畅均匀有颗粒性;抒情性旋律需弹得柔美、如歌,要用指腹慢而深地触键,力量自然转移,这样才能弹出透明、圆润的音色,表现出广东音乐旋律优美流畅、富有南国情调的特点。

如《思春》A段,主题旋律的线性发展一直清晰地在右手旋律中体现,连音和跳音交织对比,左手伴奏以单音或双音出现,以简单的节奏和单薄的和声衬托主题旋律,不时相互穿插着跳动的八度,兴奋又灵活,乖巧地重复、变化、并置,富有妩媚女性的特点。接着在低音区又奏出一个粗狂而有力的旋律,左手的伴奏在4小节中出现的节拍位置都不同(33-36小节),显示了男性勇猛、果敢的特点。第37小节开始,这两个旋律以不同的力度交替出现,如同少男、少女的对话与嬉戏,表现了活泼与刚毅,柔情与坚强的并置。

二、表现广东音乐线性旋律与多声部的关系

线性旋律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一大特征,而西方音乐多注重音的纵向结合的变化,讲究音乐的层次感、严谨的曲式结构,西方钢琴音乐更是如此。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正是试图把西方的作曲技法和特有的“中国风格”相结合,来表现中国民族音乐的神韵。陈培勋的五首钢琴音乐作品在保留广东音乐旋律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的作曲技法,充分发挥钢琴的丰富表现力,并借鉴传统乐曲中民族乐器的表现手法,形成符合中国人的音乐审美情趣,使得音乐的发展具有了立体性。在演奏这五首作品时,应准确把握线性旋律与多声部的关系,在多声织体中注重旋律的线条美,在旋律的流动中兼顾织体的变化。

1、乐句划分以旋律线条的完整与清晰为前提。优美流畅的旋律是典型的中国音乐传统,因此乐句、和声、段落的划分,踏板的运用都应以旋律线条的完整与清晰为前提。[2]如《平湖秋月》的引子,和声没有发生变化,踏板踩到底,使和弦持续,中音区的波状琶音均匀流动,平静中微有起伏,勾勒出一幅明月高挂、云淡风轻的风景图。又如尾声中不同音区的同音反复出现,音乐渐行渐远,深夜的到来,一切归于安静,这要求必须在极轻的音响中巧妙地演奏出长气息的句子,此处须加上左踏板,手臂放松柔软,手指一触即离,形成虚幻飘忽的音色。如《卖杂货》中段歌唱性的旋律,应踩切分踏板,使旋律更连贯更突出;而双手交替弹奏重音和弦的时候,则是踩节奏踏板,使声音短而有力,饱满而果断。

2、注重声部的层次感与对比性。在演奏这类作品时,要使整个织体有层次感和对比性,和声音响不能掩盖旋律的流动,同时又能为主题旋律起到烘托、美化的作用。[3]如《平湖秋月》,其伴奏是三十二分音符波浪型的音阶式伴奏音型,音量要求随音符高低而起伏,主题旋律多为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音乐意境要求朦胧、空灵、飘渺,所以要对伴奏织体有很好的声音控制,不能因为伴奏织体的音符密集、声音过大淹没旋律的流动,旋律与伴奏要主次分明。在演奏时要注意左手的整个手臂放松放轻,重心不能完全放到指尖,指腹的触键面小,一触即松,很好的力量和重心转移保证伴奏织体的音色统一和声音连贯,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透亮、优美的主题旋律。如《卖杂货》中的抒情中段,最多的时候出现四个声部,但是始终有一个主题旋律在发展,弹奏时应严格区分主题旋律与其他声部的音色和内涵,使得主题旋律更突出更悠长;其他声部更好地起到“绿叶”的作用。中段的第10小节开始,主题旋律以卡农的形式,在左右两手交替对唱,使得音乐更富有南国休闲、愉悦的生活情趣,同时中声部一直在发展,弹奏时应清楚地演奏出对唱的两个声部,还需要注意中声部与主题旋律的对比性。

三、运用富有“粤味”的钢琴音色技法

陈培勋在原曲的音乐风格基础上,模仿和借鉴广东音乐主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音色,以达到用钢琴这个西洋乐器生动表现富有“粤味”神韵的目的。如何表现利用钢琴来表现“粤味”神韵呢?是演奏者二度创作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 演奏法的模仿。冒头又称飘头、先锋、先导、疏路,是广东音乐中在乐段、乐句开头起引导作用的时值较为短暂的润饰性音组。[4]陈培勋的《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和《旱天雷》中就使用了这一手法。如《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变奏一,乐句开头的十六分音符就是对冒头演奏法的模仿,活泼、诙谐的情调代替了庄严、沉重的主题,与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旱天雷》乐曲开始的弱拍位置的十六分音符,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两处的十六分音符应该演奏得轻快、有弹性,手指触键力量集中,触键快。

迭尾是广东音乐中对句、段的结尾作加花处理将乐句的结尾音加以曲调化的延伸,是广东音乐中常用的手法,陈培勋也将该手法运用到钢琴音乐创作中。[5]如《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变奏二的结束处和《卖杂货》结束处的琶音,都是曲调的延伸,两处的迭尾可以理解成是音乐情绪的补充或再次强调,演奏时深触键、连奏,从音色上使音乐更有结束感。

加花是在基本乐谱的基础上增加乐音,使旋律更加华丽多姿、活泼轻快,增加了乐曲的流畅性和欢快性。广东音乐中的加花手法有其独特性,常用上、下邻音做级进装饰性加花,形成连绵不绝、迂回绕唱的旋律特点。[6]如《卖杂货》全曲共114小节,其中有46小节都是《卖杂货》主题的加花变奏,使得每次出现主题都有似曾相识又未曾相识之感。演奏时手臂放松,力量放轻,指腹低触键,弹出圆润、流畅的音色。此手法在陈培勋的其它四首作品中多次运用,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以“主题音调作自由加花变奏”的乐思延展原则。

在广东音乐的迂回绕唱的旋律中,经常会出现六度、八度的大跳。[7]在《旱天雷》中,陈培勋利用钢琴音域宽广、音量对比大的特点,将八度的大跳拓展为三个八度的跳进,使音乐发展更具有弹性和张力。在《思春》中不断出现的八度表现了青年人的活泼、热情、极具朝气的性格特点。

2. 民族乐器的模仿。广东音乐的伴奏乐器通常为高胡、扬琴、秦琴、椰胡、三弦、琵琶、洞箫、笛、板等,以高胡和扬琴为领奏和主要乐器。[8]极富“粤味”的改编钢琴曲,形象生动地模仿了民族乐器的音色。

《卖杂货》的24至28小节则是模仿广东小乐队的音响,两手交替弹奏重音时手指掌关节、指关节要支撑住,将手臂的力量送到指尖,要突出强拍位置的重音,使节奏更生动,描绘敲锣打鼓的欢庆场面。《平湖秋月》多次出现对高胡的高亢、明亮、纯净音色的模仿,如第2小节的第2拍开始的主旋律,用波音和前倚音来模仿高胡的滑音,注意将手臂与手指力量集中用在最高音上,指腹触键面小,力量在指尖连贯转移以表现流畅的旋律线条。第17小节八度的后倚音是模仿高胡的一种滑音“大绰”,这是广东音乐中极富特色的表现手法,是由低音向高处大距离的滑奏,演奏应快而准确,音乐清亮而有弹性。[9]尾声的一连串颤音则是模仿洞箫的声音,似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演奏时要放松手腕,手指贴键弹奏,触键柔和,同时还要加上踏板的润色。《旱天雷》第57、58小节高音区两个八度内的快速琶音,模仿扬琴清脆明亮、饱满圆润的音色,演奏时注意乐句起伏,触键敏捷,力度集中。

四、掌握乐曲结构、展现“粤味”风格

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比较注重理性思维,音乐结构严谨,注重均衡性和整体性,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模糊性”特征,偏重于感性思维,中国的传统音乐多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展开,结构布局较自由,然而形散神不散。陈培勋的五首钢琴改编曲根据音乐内容的发展需要,或保留其原有结构,或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兼收西方传统音乐曲式和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特征,形成了自由的、多变性的结构形式。

如西洋单三部曲式常为ABA或ABA 1的结构,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准确再现或变化再现,而《旱天雷》中陈培勋使用了非再现的ABB’三部性结构,但由于乐曲的第二、第三部分在音乐的性质和表达的内容、情绪等方面与A一致,因而乐曲的完整性并未受到影响。

陈培勋的《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虽采用了西方的变奏曲式,但在创作过程中则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由于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旋律有部分相似,陈培勋在几次的变奏中将它们交织在一起,通过调式的转变使得两个主题在一个变奏中同时出现。使得该变奏曲与西洋变奏曲式相比不同于西方音乐明显段落感的“块状”发展,结构更为紧凑,音乐的发展更为流畅,一气呵成,在有机的统一体内音乐既融为一体,又突出慢与快、静与动、散与序的对比。陈培勋作品中体现出的“形附于神”的思维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正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之所在。

注释:

[1][8] 吕淑新:《广东音乐改编的五首钢琴作品》,《艺术研究》2007年第1期。

[2][3] 刘婷婷:《论中国钢琴改编曲的诗乐意境——兼谈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演奏处理》,《音乐天地》2006年第8期。

[4][5][6][7] 迟震:《论陈培勋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体现》,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9-11页。

[9] 宋艺:《陈培勋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研究》,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3页。

猜你喜欢
声部小节音色
探析钢琴即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产生的艺术效果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快把我哥带走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论爵士钢琴教学中的声部技术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