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羽肉鸡日粮中混合油脂适宜组成探索

2011-11-17 07:03王远孝艾丽霞黄雪新张莉莉
中国粮油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黄羽大豆油公鸡

王远孝 艾丽霞 黄雪新 张莉莉 王 恬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 210095)

黄羽肉鸡日粮中混合油脂适宜组成探索

王远孝 艾丽霞 黄雪新 张莉莉 王 恬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 210095)

为研究黄羽肉鸡日粮中混合油脂中的动、植物性油脂的配比,试验选用 25 d岭南黄鸡 3 200只,随机分成 5组,每组 8个重复,各组分别饲喂猪脂占总油脂 (饲料级猪脂和大豆油)比例为 0%(I)、25%(II)、50%(III)、75%(I V)和 100%(V)的日粮,饲养至 65 d,试验对黄鸡生产性能和脂肪代谢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1)公鸡 25~45 d内日增重第 I V组显著升高 (P<0.05),料肉比显著降低 (P<0.05);母鸡 25~65 d内第 III组料肉比较第 II组低 4.7%(P<0.05)。(2)65 d的试鸡皮下脂肪厚度各组差异不显著 (P>0.05),而母鸡腹脂率第 III组较第 V组低 42.4%(P<0.05)。(3)25 d公鸡肝脏总胆固醇水平第 III组和第IV组显著降低 (P<0.05),65 d时公鸡肝脏总三酰甘油含量第 I V组比第 I组低 36.02%(P<0.05)。(4)25 d公鸡混合油脂组肝脂酶活性显著升高 (P<0.05);65 d公鸡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第 I组比第 V组高 163.95%(P<0.05)。综合本次试验结果,黄羽肉鸡在 25~65 d内,日粮的混合油脂中猪脂与大豆油的适宜添加比例公鸡为 3∶1,母鸡为 1∶1。

猪脂 大豆油 黄羽肉鸡 生产性能 脂肪代谢

油脂是动物饲料中含能量最高的成分,其干物质能值是等重量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两倍多,在肉鸡饲料中广泛使用[1],并可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如缓解热应激等[2]。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不同饱和度的油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有较大影响[3],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中引入脂肪酸饱和度高的动物性脂肪,可发挥脂肪酸互补效应,提高日粮中油脂的利用率。Scaife等[4]发现,日粮中添加混合油脂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后期平均日增重。同时,脂肪酸组成差异对肉鸡的肉质、脂肪沉积、血脂水平和免疫力产生较大影响,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油脂可降低鸡肝脏和血清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5]。目前关于肉鸡用混合油脂中动植物油脂的确切添加比例及脂肪酸组成尚无确切定论,且鲜有关于不同来源油脂影响肉鸡脂肪代谢的研究。本试验在岭南黄羽肉鸡日粮中添加由不同比例饲料级猪脂 (动物脂肪)和大豆油 (植物油)组成的混合油脂,研究其对黄鸡生产性能、脂肪沉积和脂类代谢的影响,从而确定日粮混合油脂中适宜的猪脂和大豆油配比及日粮脂肪酸组成,为肉鸡日粮中混合油脂的合理配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选用 25 d改良型岭南黄鸡 (快速型,由江苏某家禽公司种鸡场提供)3 200羽,随机分成 5组,每组 8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 80只鸡。分别饲喂饲料级猪脂占总油脂 (饲料级猪脂和大豆油)的比例为 0%(I组 )、25%(II组 )、50%(III组 )、75%(I V 组 )和100%(V组)的日粮。试验分 25~45 d和 46~65 d两个饲养阶段,在江苏某家禽公司试验场进行。

1.2 试验日粮

试鸡各阶段基础日粮为玉米 -豆粕型,其配制参照 NRC(1994)标准[6],具体见表 1。试验所用饲料级大豆油和猪脂购于江苏市场,其过氧化值分别为 4.60和 3.70 mmol/kg,酸价分别为 16.08和10.53 mg KOH/g,符合饲料使用要求。油脂及各试验组日粮的脂肪酸组成见表 2。

1.3 饲养管理

所有试鸡饲养于同一鸡舍内,每个重复一栏,地面平养,铺设垫料。24 h光照,日投料 2次,自由采食和饮水;免疫接种,疾病预防及消毒程序按常规方法进行。

表 1 黄鸡各期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表 2 油脂和各组试验日粮的脂肪酸组成1/%

1.4 样品采集和处理

以重复为单位每天记录试鸡的采食量,并于各阶段末对黄鸡进行空腹 12 h后称重,之后每组随机选取 8只与平均体重接近的黄公鸡,进行屠宰,翅静脉采血,制备血清;采集左叶肝组织约 20 g,制成10%匀浆液,离心后取上清液 -20℃保存备用。

1.5 指标测定

1.5.1 生产性能:以重复为单位测定鸡群日增重和料肉比,同时每天记录试鸡死亡数,计算死淘率。

1.5.2 腹脂率和皮下脂肪厚:皮下脂肪的测定部位在尾椎前端、背正中线切开的皮肤转角处,用游标卡尺测量;腹脂率按《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计算:

腹脂率 =腹脂重 /(全净膛重 +腹脂重)×100%。

1.5.3 肝脏脂质水平:采用 ANALYTECH-658 PLUS型半自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 10%肝组织匀浆中胆固醇 (GOD法)、三酰甘油 (酶法)和葡萄糖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水平。

1.5.4 脂肪酶活性:分别取血清和 10%肝组织匀浆上清液测定血清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测定方法按试剂盒所示的方法进行 (南京建成)。

1.6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 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采用 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数 ±标准误 (Mean±SE)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黄羽肉鸡 25 d体重各组差异不显著 (P<0.05),符合随机区组设计原则。由表 3可以看出,公鸡 45 d体重第 I V组显著高于第 I组和 (P<0.05),公鸡前期日增重第 I V组显著升高 (P<0.05),分别比第 I组和第 V组高 9.4%和 11.2%,料肉比混合油组 (第 II组、III组、第 I V组)显著低于第 V组 (P<0.05),且第 I V组最低,比第V组低 12.8%;后期公鸡第 I V组日增重和料肉比较第 I组得到显著改善(P<0.05);从全期来看,公鸡日增重第 I V组最高,料肉比最低,分别比第 I组高 14.6%和低 12.0%(P<0.05),日采食量和死淘率在各饲养阶段差异均不显著 (P>0.05)。母鸡前期和后期各生产性能指标各试验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从全期来看,第 III组肉鸡料肉比第 II组第4.7%,差异显著 (P<0.05)。

2.2 对黄羽肉鸡体脂沉积的影响

饲养试验结束时 (65 d)公鸡和母鸡的皮下脂肪厚度和腹脂重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见表4),而母鸡腹脂率第 III组较第 V组低 42.4%,差异显著 (P<0.05),公鸡混合油组 (第 II组、第 III组、第 I V组)腹脂率有降低趋势,其中第 I V组最低,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表 3 日粮中不同来源油脂配比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 4 日粮中不同来源油脂配比对黄羽肉鸡腹脂率和脂肪厚度的影响

2.3 对黄羽肉鸡肝脏脂质水平的影响

由表 5可以看出,45 d公鸡肝脏葡萄糖含量各组差异不显著 (P>0.05),肝脏总胆固醇 (TC)第 III组和 I V组显著低于第 I、II组 (P<0.05),总酰甘油(TC)水平各组差异不显著 (P>0.05),但混合油组有降低的趋势。65 d时,肝脏葡萄糖含量第 III组比第 V组高 76.74%,差异显著 (P<0.05),肝脏 TG含量第 I V组较 I组降低 36.02%,差异显著 (P<0.05),肝脏 TC含量混合油组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P>0.05)。

表 5 日粮中不同来源油脂配比对黄羽肉鸡肝脏脂质水平的影响

2.4 对黄羽肉鸡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由表 6可知,45 d公鸡混合油组肝脂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一油脂组 (第 I和 II组)(P<0.05),而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各组差异不显著 (P>0.05);65 d公鸡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 I组比 V组高 163.95%,差异显著 (P<0.05),且随日粮不饱和程度的降低,而呈下降的趋势,肝脂酶活性混合油组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P>0.05)。

表 6 日粮中不同来源油脂配比对黄羽肉鸡脂肪酶活的影响

3 讨论

肉鸡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的特点,对日粮的能量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油脂。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效果除与添加量有关外,还取决于添加油脂的种类。朱建平等[7]研究发现饲喂豆油的肉鸡体增重显著高于菜籽油、棉籽油或猪脂。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不同,在日粮中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可发挥脂肪酸互补效应,有利于肉鸡消化和利用,从而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Scaife等[4]和魏树龙等[8]研究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混合油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后期平均日增重。通常肉鸡日粮中植物性油脂与动物性油脂的比例一般在 1~2∶1左右,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 (U∶S)为 1.5~2∶1。本试验发现,公鸡日粮中猪脂与大豆油的比例为 3∶1时,生产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母鸡的比例为 1:1时,料肉比显著下降,对生产有利。这与上述研究存在一定差异,此可能与肉鸡的品种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差异有关,在此大豆油与猪脂的适宜比例下,公鸡日粮 U∶S前期为 1.60∶1.00,后期为1.58:1.00时 ,母鸡日粮 U ∶S前期为 2.25∶1.00,后期为 2.18∶1.00时,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故在动植物性油脂混合时,需进一步考虑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配比适宜的混合油脂对黄鸡生产性能的改善,可能与大豆油与猪脂混合,改变了日粮中的 U∶S,提高了日粮种粗脂肪和其他养分的利用率有关[9],脂肪的脂肪酸消化吸收速度与不饱和程度呈线性相关。Freeman等[10]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更易消化吸收。在有不饱和脂肪酸存在的情况下,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增加,因而可以认为脂肪的利用率取决于整个日粮中的 U∶S[11]。W iseman等[12]报道,当油脂中 U∶S从 0~2.5时,肉鸡对脂肪利用的表观代谢率呈直线上升,当 U∶S接近 4或更大时,则趋于一个最大值。考虑到价格等因素,U∶S不宜调的过高,本研究得出的适宜 U∶S也在这一区间内。但也有研究发现混合油对肉鸡生产性能的改善不显著[13-14],此可能与肉鸡品种及油脂品质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脂蛋白脂酶可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三酰甘油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使这些大颗粒脂蛋白逐渐变小。肝脂酶可继续脂蛋白脂酶的工作,进一步催化水解残骸颗粒中的三酰甘油[15]。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是反映动物机体脂类代谢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16]。本研究发现,混合油组的黄鸡肝脏脂质水平有下降趋势,同时肝脂酶和脂蛋白脂酶有不同程度升高,因此推测,猪脂中引入大豆油组成脂肪酸饱和度适宜的混合油,可提高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肝脏三酰甘油水平。日粮中动植物性油脂配比适宜,脂肪酸组成平衡,对肉鸡脂肪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减少脂肪在黄鸡体内的沉积,这也与本研究对黄鸡腹脂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关于日粮中脂肪酸组成对机体脂肪沉积影响的相关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综合本试验生产性能、脂肪沉积和脂类代谢结果,25~45 d黄羽肉鸡日粮的混合油脂中饲料级猪脂与大豆油的适宜添加比例公鸡为 3∶1,母鸡为1∶1,此时日粮中的 U∶S公鸡为 1.60∶1.00,母鸡为2.25∶1.00;46~65d黄羽肉鸡日粮的混合油脂中饲料级猪脂与大豆油的适宜添加比例与 22~45 d时一致,此时日粮中的 U∶S公鸡为 1.58∶1.00,母鸡为2.18∶1.00。

[1]于会民,李德发,管武太,等.不同脂肪对肉鸡营养素沉积,体组成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J].畜牧兽医学报,1998,29(4):304-314

[2]刘卫东,宋素芳,岳道友,等.油脂对热应激时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8,23(2):92-94

[3]Fritsche KL,Cassity NA,Huang SC.Effect of dietary fat source on antibody production an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in chickens[J].Poultry Science,1991,70(3):611-617

[4]Scaife JR,Moyo J,Galbraith H,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2 ary supplemental fats and oil on the tissue fatty acid composi2 tion and growth of female broilersBritish[J].Poultry Science 1994,35(1):107-118

[5]夏中生.饲粮中不同油脂对生长鸡组织脂质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8,17(4):323-332

[6]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Poultry:Ninth Revised Edition[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2 my Press,1994,26-34

[7]朱建平,朱建津,王希东,等.各种油脂在肉用仔鸡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J].饲料工业,1997,18(4):5-6

[8]Augur V,Hilda S,Roll man,et al.The Effect of Crude Leci2 thin on the CoefficientofDigestibility and the Rate ofAbsorp2 tion of Fat[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1947,33(2):177-186

[9]Young RJ,GarrettRL.Effectof oleic and linoleic acidson the absorption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the chick[J].The Jour2 nal of nutrition,1963,81(4):321-329

[10]W iseman J,Salvadoc F.The influence of free fatty acid con2 tent and degree of saturation on the apparent metabolisable energy value of fats fed to broilers[J].Poultry Science,1991,70(1):573-582

[11]Sklan D,Ayal A.Effect of saturated fat on growth,body fat composition and carcass quality in chicks[J].Br Poultry Science,1989,30(2):407-411

[12]Olomu JM,Baracos VE.Prostaglandin synthesi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hospholipids and triglycerides in skele2 talmuscle of chicks fed combinationsof flaxseed oil and ani2 mal tallow[J].Lipids,1991,26(9):743-749

[13]赵水平,工钟林,陆宗泉.临床血脂学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1

[14]杨正平,刘福柱,邓兴照,等.壳聚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J].中国畜牧杂志,2007,43(7):28-31.

Proper Composing of Fat and Oil in Diet of Chinese Yellow Broilers

Wang Yuanxiao AiLixia Huang Xuexin Zhang Lili Wang Tian
(College ofAn 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 210095)

3 200 Chinese yellow broilers(CYB)of 25-day-ol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with 8 replicates in each group(4 male and 4 female CYB replicates).They fed diets with different ratio of lard and soy2 bean oil until65d-age.The percentof lard in total blending fatwas0%(group I),25%(group II),50%(group III),75%(group I V)and 100%(group V)respectively.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atmetabolis m of CYB were detected.Results:(1)The ADG ofmale birds fed group I V die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and their F/G is dramatically lower(P<0.05).The F/G of female birds of group III is lower by 4.7%than that of group II(P<0.05).(2)The abdominal fat yield of female birds of group III is dramatically lower than that of birds of group V(P<0.05).(3)The TC levels of 65d-age male birds of group III and I V are significantly lower(P<0.05),and TG level of group I V i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I(P<0.05).(4)The activity of hepatic lipase of 45d-age male birds fed dietwith blending fat is dramatically enhanced(P<0.05).Consequently,the proper ratio of lard and soy2 bean oil in blending fat is 3∶1 formale CYB and 1∶1 for female CYB.

lard,soybean oil,Chinese yellow broiler,growth perfor mance,fatmetabolis m

S831.5

A

1003-0174(2011)02-0063-05

2010-03-25

王远孝,男,1981年出生,博士,新生动物营养生理与发育调控

王恬,男,1958年出生,教授,博导,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猜你喜欢
黄羽大豆油公鸡
下半年黄羽鸡或迎景气周期
两只公鸡
江苏省部分地区黄羽肉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说话的公鸡
大豆油基生物柴油氧化动力学方程研究
聪明的公鸡
水酶法提取大豆油与其他不同种大豆油品质差异研究
纯大豆油价格创近三年来新低
菜籽油脂肪酸组成特征指标及大豆油掺伪后不合格判定的研究
广东黄羽肉鸡鸡苗报价(种鸡场平均卖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