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峰
摘要:信息技术说到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实践性大于其理论性,实践性高于其理论性,实践性重要于其理论性。我们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融合于实践当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理论课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命令和操作之外,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有兴趣地学习,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接受更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知识学习;素质;小组合作;兴趣;主动性
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合理有效的学习基本知识外,知识的传授方法和程度,都和学生的接受效率息息相关,教师要灵活搭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相近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做到合二为一,彰显信息课程相关要素和共同点的学习,从而提高效率。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搭配信息技术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给大家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最后得到最佳答案。
一、教学内容的搭配与能力的跟进提升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全力渗透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课本为核心和基本精神,这是基础。在做好这一步的基础上,方能谈及能力的跟进和提升。
将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化和分类,根据知识的内在相关性进行基础练习,形成知识体系,根据学科特点,知识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灵活搭配,做到有效的穿插。
我们以一个例子说明,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一章是“图像的处理”,包括“用图片编辑器处理图像、大小亮度、尺寸裁剪和效果处理”等,而在此的下一章是“文件的管理”。根据知识体系模块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图文混排”那一章的学习目标,将“图像处理”和“WORD知识”进行有效的搭配,形成“图文体系”,打破原有的知识排序,将知识拉近,从而形成一个前后呼应的连接,将知识同时触及“图像、文字、两者的搭配使用”的高度,一举三得,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图像的知识可以作为重点讲,适度引入基本的WORD知识,然后进行初步的图文混排,这样可以将其内在的本质放到一起辨别使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探讨
因为信息技术学习是一项能力大于理论的课程,理论是潜移默化应用的,能力是在实践中运用的,针对此特点,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主要还是靠学生的自我感悟和体会,教师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激发学生探索自主性和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根据本节课的目标,列好问题教学大纲,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根据大纲的要求,自己探究课本,找出答案,并相互交流改进。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保证学习梯度,有学习较好和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组内相互探讨学习,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而后小组集中统一归结问题答案,相互比较,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下一步的改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针对“表格的编辑”,像基本的内容“表格的编辑、表格数据的输入、修饰表格和表格计算”等,教师可以先列举大纲要求,融合知识内容,而后学生展开课本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答案写出,做小组内的交流,同时在全班范围内做小组交流,教师进行有效的点评和分析,对各个小组进行鼓励和表扬,最后讲授最终的答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探索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完善知识体系和最佳接受途径。
以知识带动素质提高,以小组合作培养主动性和兴趣,是信息技术课要加强重视的一方面,希望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阜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