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民
摘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从创设教学情境、课程整合、评价机制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实践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素养;课程整合;评价机制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等能力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结合本人工作实践,要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状态与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他们才会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并领略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与挑战。
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注重情境的设计。例如在讲授《信息及其特征》时,可以导入这样一个情境: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一是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两公斤;二是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这样使学生感知信息的重要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需求。
2.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课中,任务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有教育性,即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2)要有科学性,即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3)要有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计算机绘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
(4)要有开放性,指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教学中,尽量使内容回归生活世界,贴近学生的经验。例如在讲授《文本信息的加工》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一些有关本节课主题的文本信息和图片,然后对这些文本内容进行加工,如进行页面设置、文本设置、图文混排等。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在课堂中再穿插一些选作环节,开展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样一节课内,任务层层递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學习的积极性。
二、整合其他课程,做到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有其独立性,又必须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才能体现信息技术顽强的生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呈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化学习社区、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等。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条件,根据教学要求,对现有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做到课程整合。如在讲授《信息的搜索》一课时,可以安排学生搜索“再别康桥”的英文译稿环节,这样不仅复习了刚刚学过的《再别康桥》一文,而且了解了其英文的译稿,锻炼了学生的英文水平。信息技术还可以与美术、音乐等学科实现艺术性的整合。运用计算机绘画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现行美术教材也安排有计算机绘画的内容,这是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最好例证。同样,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的音乐世界,从而引导学生去感觉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想象美与创造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巧妙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整合。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功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完善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往往集中在书面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评价方法也往往以测验为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行为、作品为基础,从多个维度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除了运用传统的试卷对学生进行测验,还可以对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制作电子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子作品集,用来存放在学习过程中所制作的作品,如Word文档、PPT演示文稿、Flash动画作品、学习网页、计算机程序等。这样便于学生对学习的回顾,同时还可以作为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把作品放到网上让学校的其他同学或更多的网上读者来评价,要鼓励学生创新。此外,对学生的评价还要依据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水平。
通过有效完善的评价,不仅可以长期持久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比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等。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克服种种不利的外界因素,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进行主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梅.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需注意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5(22).
[3]褚远辉,辉进宇.新课改中教学方法的特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7).
(作者单位 新郑市教体局基础教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