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等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自卑感的影响

2011-11-16 02:43:54张婷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自卑感贫困生阴性

张婷婷

(衡水学院 教 育系,河北 衡 水 053000)

2006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在我国一般高等学校中,贫困生人数约 500万,约占在校生总数的 26%。这还不包括民办学校、独立学院、分校以及高职高专。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贫困生总数实际上也在呈逐年上升趋势。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占很大比例的特殊群体,其心理问题以及由心理问题导致的行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者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自我接纳、自卑感、自尊、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等方面[1~4]。这些研究均提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相比于非贫困生有更大的心理压力。

但先前的研究均是从宏观上把贫困生作为一个整体与非贫困生进行比较的。事实上,贫困也有等级之分,有的贫困生是由于家庭暂时困难,不能承担全部的高额学费;而有的贫困生不仅无力支付学费,就是基本的吃、穿、住都难以保障,生活难以为继。那么,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是贫困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还是重点存在于某些人群当中?不同贫困等级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否也存在差异?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依据。

一、方法

(一 )被试

本研究主要以班为单位,分专业随机抽样,共抽取衡水学院大一学生 700人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 688份,其中,贫困生 137人,包括一等贫困生 32人,二等贫困生 45人,三等贫困生 60人,等级越低,贫困程度越高;非贫困生551人,从非贫困生中随机抽取了 15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各组被试一般情况无差异。

贫困生筛选办法:本研究中贫困生的选取主要依据该校对贫困生的认定结果,凡家庭经济困难,需要学校和政府资助的学生须提交个人申请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核实后根据其家庭具体经济情况经班级、系、校三级评议后确定其贫困等级,贫困生总体确定比例在 15%~22%左右,其中一等贫困生 (特困生)3%~5%左右,二等贫困生 5%~8%左右,三等贫困生 5%~8%左右。

(二 )研究工具

11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该量表由 90道题目组成,分为 10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5]。该量表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 1—5五级评分。

21自卑感量表 (FIS)。该量表主要用来评定被试的自卑感,由 36道题目组成,分为五个分量表,即自我价值感、社交自信、学习能力自信、外貌自信和体能自信。采用 1—7七级评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 )程序

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中施测的方式,专业教师施测,一次性收回全部问卷。测试数据在计算机上运用 SPSS 12.0软件包进行处理。

二、结果

(一)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卑感总体状况

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 SCL-90及 FIS各因子得分情况见表 1。SCL-90各因子得分越高,代表心理健康水平越差。结果发现,随着贫困程度的降低,各因子得分均呈现下降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恐怖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外,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在其他各因子得分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FIS各因子得分越高,代表自卑情况越严重,得分越低,代表自尊感越高。结果发现,随着贫困程度的降低,各因子得分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自我价值感和体能自信两个因子外,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在其他各因子得分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表 1 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卑感状况比较 (平均数 ±标准差)

(二)三种贫困等级大学生与非贫困生之间心理健康和自卑感的比较

由于总体检验发现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在多种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进一步对这些因子进行 LSD法多重比较,抽取其中一、二、三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比较结果,从而考察各贫困等级与非贫困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具体情况见表 2。结果发现,所有三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各结果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二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躯体化、敌对和外貌自信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一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各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表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心理健康和自卑感差异状况 (平均差异值)

(三)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卑感阳性与阴性人数比较

根据 SCL-90全国常模结果,SCL-90总分超过 160分,即可筛选为阳性,需进一步检查。在此次参与统计的287人中,心理健康水平为阳性的学生共有 49人,阴性人数为 236人。每种等级的具体人数及百分比见表 3。对四种条件下阳性与阴性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阳性与阴性的比例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9.114,df=3,P<0.05。

表3 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阳性与阴性人数比较

根据 FIS量表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 145分,说明自卑感较强,需引起关注。在本文中,我们将大于等于 145分的结果定义为阳性,小于 145分的结果定义为阴性。在此次参与统计的 287人中,阳性人数共有 70人,阴性人数为 217人。每种等级的具体人数及百分比见表 4。对四种条件下阳性与阴性人数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自卑感阳性与阴性人数的比例差异濒临显著水平。x2=7.787,df=3,P=0.051。

表4 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自卑感阳性与阴性人数比较

三、讨论

(一)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卑感整体特征

在心理健康方面,除恐怖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外,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在其他各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结果是贫困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在自卑感方面,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在社交、外貌及学习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程度越高,自卑感越强。

以上结果与曾天德、程利娜、康育文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6~8]。虽然本研究与前人的研究相比,在统计方法、量表选择、调查时间、调查区域及被试选取上均存在不同,但仍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一方面说明贫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由来已久,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须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多方关注。另一方面也揭示出经济的贫困的确能导致“心理的贫困”,学校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经济解困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并改善其“心理贫困”的问题[9]。

(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应重点帮扶特一等贫困生,关注二等贫困生

先前多数研究表明,贫困生比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更大心理压力。但这一结论是在将贫困生作为一个整体与非贫困生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得出的。本研究通过将贫困生按照贫困等级进行细化,来比较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和自卑感情况。

结果发现,所有三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各因子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二等贫困生仅在躯体化、敌对和外貌自信三个因子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一等贫困生在各因子上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都比较差,而是重点存在于占学生总数 3%~5%左右的特困生身上。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时,应该有所侧重,重点帮扶一等贫困生,关注二等贫困生。这一结果对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由于三等贫困生与一般人群在各个因子上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所以可以考虑在人力、物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合理配置资源,优先运用到急需帮助的一、二等贫困生以及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的三等贫困生身上。

(三)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卑感阳性与阴性人数比较情况

在心理健康方面,各等级贫困生和非贫困生阳性人数占所属人群的比例分别为 34.38%、17.78%、15.00%和14.00%;在自卑感方面,比例分别为 43.75%、28.89%、23.33%和19.33%。通过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心理健康还是自卑感方面,阳性人数比例最高的是一等贫困生,然后依次是二等、三等和一般人群。进一步对四种条件下阳性与阴性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自卑感方面虽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其 P值为0.051,濒临显著水平。

虽然从表 1学生的整体平均得分来看,只有一等贫困生强迫和人际敏感两个因子得分超过全国常模 (2分),其他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这并不代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卑感状况良好,而恰恰反映了各等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卑感不均衡的状况。比如,通过筛选,我们发现一等贫困生中有 1/3多的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和自卑感问题,但这在平均得分中并没有显示出来,这说明了另外大约 2/3的学生心理健康和自卑感状况都较好,二者得分进行了相互抵消。那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一个绝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只发生在部分心理素质薄弱的学生身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贫困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大学生能够对此正确面对,积极运用,有效挖掘自身的潜能及优势,变压力为动力,就能保证心理健康发展。相反,如果大学生一味地沉溺于由于贫困带来的消极情绪中,采用消极防御或逃避等方式面对现实,看不到贫困带来的积极作用,那么久而久之,势必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郭晋等人通过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在贫困环境下具有某些优良品质和积极应对方式。如在思想品德上主要表现有:自尊、自爱、诚信、是非分明、社会责任感强等;拼搏自救中主要表现为刻苦学习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10]。因此,学校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使学生能够站在更客观的角度,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积极地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压力,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应对潜能,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1]蒲清平,高微,王会丽,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158-162.

[2]李斌,孔繁潮.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139-141.

[3]熊敏慧.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应对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09,(7):29-31.

[4]周舒冬,邹宇华,张东枚,等.大学贫困生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6):460-461.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K].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31-35.

[6]曾天德.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09-1011.

[7]程利娜.贫困大学生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州学刊,2005,(3):136-138.

[8]康育文,陈青萍.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相关[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10-512.

[9]季枫.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及解困措施[J].教育探索,2010,(3):144-145.

[10]郭晋,龙兴跃,阮鹏.高校贫困生应对贫困的自身优势探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05-106.

猜你喜欢
自卑感贫困生阴性
初二学生的自卑感与交往焦虑关系的相关研究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让人深思的声音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人人健康(2018年2期)2018-02-07 19:00:25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中国火炬(2014年9期)2014-07-25 10:23:07
黄癸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中国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中国火炬(2012年10期)2012-07-25 10: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