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邹丽冰
缅甸北部与中国云南接壤,是缅甸重要的华人聚居区之一,汉语教学一直以来备受重视。缅甸华文学校指的是由缅甸华人社团创办的非营利性质的、将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学校。在缅甸,华文学校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同。本研究以缅甸北部华文学校(以下简称缅北华校)的课程设置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学校在课时、课程类型及使用教材等方面的异同,总结出华校课程设置的特点、成因及不足,希望对缅甸汉语传播有所启示。
缅甸以曼德勒市为分界,以北称为缅甸北部,以南称为缅甸南部。缅北华校多为民间华侨团体开办的私立中小学,其中,只有曼德勒昌华学校与育才华文中心是营利的学校。这些华校的办学宗旨是推广汉语、弘扬中华文化,教学理念是在进行汉语教学的同时,向学生传达“礼、义、廉、耻”等中华传统基本信条。华校的经济来源一是学校向学生收取的学费,二是每年春节由学校拜年队向家长及社会贤达募捐所得的办学经费。
缅北华校根据当地情况设置课程、安排课时和选用教材。2011年年初,笔者对缅北6座城市的16所(木姐2所、滚弄1所、老街2所、腊戌4所、彬伍伦2所、曼德勒5所)有代表性的华校进行了田野调查,收集到其课程设置的第一手资料。为便于对比分析,按照使用教材及课时安排将16所华校分为以下六类:
(1)老街市果敢中学与果敢中心完小(使用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全日制)
(2)木姐华侨学校、木姐明德学校与滚弄果光学校(使用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早晚上课)
(3)腊戌的果文学校、明德学校、圣光学校;眉苗的佛经学校、年多学校(使用中国台湾地区教材,早晚上课)
(4)曼德勒孔教学校、明德学校、育才华文中心(使用中国台湾地区教材上午或晚上上课)
(5)曼德勒福庆孔子课堂(使用中国的教材,上午或晚上上课)
(6)曼德勒昌华学校(使用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早晚上课)
老街市毗邻中国云南南伞口岸,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①缅甸掸邦第一特区:辖老街市、果敢县(辖东山、西山、兴旺、红星四区十五乡)和清水河经济特区,全特区总人口约18万多(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中小学校董事会编《果敢中小学校章程》第185页)。政府所在地,果敢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辖一、二、三保②保:缅甸地方行政单位的最小单位。缅甸地方行政单位分为:省,邦,县,镇,市,区,乡,保。和双凤城等,居民800 多户,常住户籍人口4 500多人,流动人口15 000多人,总人口约20 000人。③参见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中小学校董事会编《果敢中小学校章程》第8页。缅北地区还有与政府教育政策相违的果敢语文④果敢语文:果敢族是缅甸少数民族之一,实际是汉族,果敢语文也就是汉语。学校,1968年果敢地区发生动乱,青少年无上学机遇,放荡成风,社会治安混乱。果敢领导者以维持社会秩序为由向政府申请创办“果敢民族语言学校”。缅甸有关部门出于维持治安、教育青少年的目的特别予以了许可。缅北很多学校名都以“果”字为头,教授的名为“果敢文”,实为中文。(魏开智,腊戌果文中学副校长)
就性质而言,老街市所有华校隶属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教育委员会,即教育部下属学校。缅甸语教师由缅甸教育部公派,华文课程教师由学校出面,在中国公民或当地华侨中公开招聘。学校经费来源除特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特管委”)每月的拨款资助外,主要靠学校收取的学费和社会人士捐赠。①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中小学校董事会编《果敢中小学校章程》第8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校是果敢中学与果敢中心完小。据悉,果敢中学每年获得“特管委”10 000元补助金,果敢中心完小每年获得“特管委”5 000元补助金。由于地处中缅边境,受中国教育体系影响大,因此,这两所学校都以汉语为主要教学用语,各门课程所用教材均为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材,全日制教学。近年来,两所华校都开设了“缅甸语”课程,使用缅甸教育部规定的教材。
果敢中学创办于2000年9月10日,现有学生500多人,教师25人。分学前班、小学和中学三个层次,学制分别为:学前班1年、小学6年、初中3年。学前班每天6节课,每周5天,共30节课,每周有班会和2节劳动课。小学和初中每天8节课,每周5天,共40节;一至四年级开设20节华文课,20 节缅甸语课,早上4 节课(6:20—9:30),每节课40 分钟,下午4 节课(12:00—15:30),每节课45分钟。
果敢中心完小创办于1994年,目前为全特区规模最大的示范性完全小学。2010年度,共有学生674人,教师25人。②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中小学校董事会编《果敢中小学校章程》第3页。学制为:学前班1年,小学6年。每天6节课(早上3节,6:10—9:25,下午3节,12:20—14:35),每周5天,共30节课,每节课40分钟,每周各有一节班会、劳动和美术课。
这两所华校每学年上半学期9月1日开学,下半学期3月1日开学,每学期上课20周。
木姐市与中国姐告口岸相连,是中缅边界经贸第一特区。居民以傣族为主,华人大都来自云南。木姐华侨学校1948年由当地华人社团创办,位于华侨会馆。建校初期仅设小学,1961年春季设初中,1966年暑假期间,缅甸所有华侨学校都被收归国有,学校被迫停办。1989年,木姐华侨会恢复木姐华侨学校。③福庆孔子课堂编(2010)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浅谈木姐华侨学校的发展方向,《首届缅甸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第60页。目前,该校已发展成木姐市规模最大的学校,共有学生1 960人,傣族学生数量较多;教师51人,其中7名是来自中国的外聘教师。
木姐明德学校是缅甸明德文教会下属的19所学校之一。明德文教会下属的19所学校分布在1个邦、2个省下的9个城市,创办者为刘炳,所有明德学校又称五戒学校。明德文教会的宗旨是“阐发佛教文化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文化,联络团结缅甸各地区明德学校,为提高华文教育水平,培养人才做出贡献”。①参见《缅甸明德文教会章程》。明德文教会下属19所学校名称见表1:
表1:缅甸各地区明德中小学校分布表
滚弄果光中学,前身为果敢滚弄小学,创办于1948年,1976年11月停办,1990年4月,在罗星汉和何绍昌倡导下重办。学校使用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义务制教材。学制十年,幼稚班1年,小学6年,初中3年。每天4节课,早上6:00—8:00,下午4:00—5:45,每节课45分钟,每周5天半,周六下午和周日放假。暑假期间(3、4、5月),华校上课时间调整为早上3节课(6:00—9:00),下午3节课(2:00—4:45)。以上三所学校的概况见表2。
表2:木姐华侨学校、木姐明德学校及滚弄果光学校概况表
腊戌是缅甸掸邦北部的行政中心,位于中缅交通要道上,既是多民族聚居区,也是缅北华侨重要聚居区之一。腊戌市华人华侨各籍同乡会登记的华人华侨户口总数为1 820户,其中,果敢人占67%,云南人22%,广东人5%,福建人6%。①李祖清(2010)缅甸华人汉语教学现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腊戌及周边有缅北果文文教会下属的华文学校55所,学生近3万。其中规模较大的学校是果文学校、圣光学校、黑猛龙学校和明德学校。眉苗的佛经学校与年多学校最具代表性,近几年来,小学课程中增设了汉语课,使用教材是中国华文学院编制的《汉语》。以上六所学校的概况见表3。
表3:腊戌和眉苗华文学校概况表
如来孔教华人佛经学校始创于1965年2月26日,为顺应当地政府的要求,学校供奉释迦牟尼佛和孔子圣像,因此而得名。“孔”即孔子,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教”即海外华人教育,“孔教”意为尊崇孔孟之道,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曼德勒的东区、南区、北区与新城分别开办了4所孔教学校,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层次,共142个班。②数据由曼德勒孔教学校北区校长尹正荣提供。
曼德勒明德学校是缅北曼德勒明德文教会下属的19所学校之一,创办于1977年。
育才华文中心是一所私立学校,前身为育才宿舍,创办于2002年,2008年改名为育才华文中心,正式建立中文教学体系。
以上三所学校使用中国台湾地区教材,2010年,明德学校的小学语文和数学改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学校概况见表4。
表4:曼德勒三所华校概况表
曼德勒福庆学校于1993年11月1日由瓦城福建同乡会创办,前身是50年代的瓦城华侨中小学校(简称“瓦城华中”)。它是华文教育鼎盛时期继首都仰光的“南中”、“华中”之后缅北华文教育的又一面旗帜,对当时缅北社会,特别是华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63年,华文教育遭停办,造成华人后裔的“断根”,面对这一局面,瓦城闽籍华侨毅然决定重建华校,学校就设在瓦城福建同乡会馆内。①李祖清(2010)缅甸华人汉语教学现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101页。2009年5月,福庆学校与云南大学合作开办孔子课堂。现有教师39人,学生1 200人。使用教材是中国华文学院编制的《汉语》,早晚授课,每天2节,每周6天,共12节。正规班每节课45分钟,速成班每节课1小时。2011年新学期开始,正规班增设了数学课。
表5:曼德勒福庆学校的课程表
MCTA 是曼德勒唯一一所缅、英、中三语教学的国际学院,昌华学校是MCTA 下设的三所学校之一,创办于2007年3月。学校现有教师30名,其中外聘中国教师12名。学前、小学、中学学生528人,分为11个年级、18个教学班。每周29节课。周一至周五每天5节课,早上3节课(6:00—8:10),每节课50分钟,下午2节课(4:00—5:25),每节课40分钟。周六上4节课,早上6:00—9:30,使用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综上所述,缅北华校的上课时间不统一,视各自的地理环境、办学宗旨及宗教信仰而定,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从中缅边境地区至曼德勒地区,各个华校开设的课程和课时自北向南逐渐减少。曼德勒福庆孔子课堂是唯一一所把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学校,因此无法与其他将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
缅北华校的课时各有差异,40分钟、45分钟、50分钟、1小时不等,为了便于对比分析,笔者总结出一个“缅甸中小学课时换算公式”——每周课时×每节上课时间/60×20,将所有学校的课时换算为小时,用以对比各校上课时数。最后得出每学期上课时数为:学前班和小学240小时—450小时,初中240小时—533小时,高中337—630小时。在此基础上,按照年级划分对缅北华校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对比分析。
由表6 可知,14所学校均开设语文或国语课(使用中国台湾地区教材的称“国语课”,使用中国大陆教材的称“语文课”)与数学课,6所开设汉语课,5所开设英语课,3所开设拼音课。这6所学校为培养学生识写简体字和使用汉语拼音的能力,近年来在国语课以外还增加了一门汉语课,使用中国大陆教材。总体而言,华校学前班一般设有语文(国语)、数学、汉语、拼音与英文五门课,此外有美术、唱游、讲故事等副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学前班每学期的学时为240—450小时,其中语文(国语)课66.67—150小时,占全部课程的17%—38%,数学课的学时为50—105 小时,占16%—33%。两门课占所有课的34%—66%。占34%的学校,每学期两门课的授课时间为133小时,66%的学校是160小时。由此可见,语文和数学课占全部课程的百分比虽然较小,但每学期的上课时间是比较充裕的。
表6:学前班课程设置对比
小学课程中,开设语文(国语)课与数学课的有15所学校,开设汉语课的有10所,开设英语课的8所,开设社会课的6所,开设健康教育课的5所,开设自然课的4所,开设拼音课的3所,开设缅甸语的2所,开设历史的1所。小学每学期的课程总数为240—450小时,其中语文(国语)课80—127.5小时,占21%—36%,数学课73.33—120小时,占18%—36%。
两门课的课时共有160—247.5小时,占全部课程的39%—67%。由此可见,小学课程中语文(国语)和数学课占了绝大部分的课时,且国语课和数学课的课时大致相等。之所以在小学阶段注重语文与数学,目的是为了奠定学生知识基础,社会、健教(健康教育)等课旨在普及生活常识,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表7:小学课程设置对比
表8:初中课程设置对比
表8显示,14所初中均开设国语和数学课,13所开设历史、地理、生物课,9所开设理化课,8所开设英语课,7所开设公民课,5所开设物理课,4所开设化学课。初中课程注重国语、数学、历史、地理、生物和理化等课程。国语课每学期75—120 小时,占全部课程的18%—36%;数学课75—105小时,占全部课程的18%—31%。两门课加起来的课时共140—225小时,占37%—66%。占比虽小,上课时间并不少,初中阶段国语课时大于或等于数学课。缅北华校的初中课程主要为高中课程而设,为其打好基础,实现顺利过渡。
表9:高中课程设置对比
表9显示,缅北华校的8所高中均开设国语、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及生物等课,其中有3所学校开设理化课。华校的高中课程大致相同,其中,国语课每学期62—100小时,占全部课程的17%—20%;数学课71—120小时,占17%—21%。国语和数学两门课共133—210小时,占34%—40%。高中阶段国语课课时小于或等于数学课。英语课的时数为53.33—105 小时,占总课程的14%—20%。历史、地理课共35—105 小时,占总课时的10%—19%。物理课的时数为26.6—65 小时,占全部课程的7%—12%,化学课17.78—45小时,占4%—7%。总体来看,缅北华校的高中课程主要是根据台湾联考的科目来开设的,因而各校的课程大致相同,学时比率基本相当。
通过上述缅北华校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可发现不同阶段(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分布及学时分配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共同点包括:
1.所有的学校都开设语文(国语)和数学课。两门课程比重较大,占全部课程的三至六成,属于主干课程。
2.初中阶段每学期语文课时数大于数学课,高中阶段则相反,数学课时数大于语文课。
3.初中阶段物理和化学合为一门课,历史、地理、生物、公民是必修课。所有学校的高中课程都一样,应试目的很强。
不同点包括:
1.仅果敢中心完小和果敢中学两所学校开设了缅语课。
2.腊戌市的黑猛龙学校、果文学校、明德学校及圣光学校新开设了汉语课,将学生识写简体字和使用汉语拼音的能力作为培养重点之一。
1.与缅甸华人社会的观念紧密相关
缅甸华文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传承中华文化”,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与宗教传播。本着这一宗旨,学校开设语文(国语)和数学,强调汉语言的应用性,同时开设佛经、圣经、三常(文化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论语、书法、国学、唐诗、弟子规、历史、地理等,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观念。公民课、行为导引、品德等课程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
2.汉语是唯一的教学用语
缅北华校除了语文(国文)课外,数学、物理、化学、公民、历史、地理等课程均使用汉语授课。汉语授课乃华文教育的典型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有助于巩固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强化输出,扩大词汇量,增强汉语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在沉浸式的环境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和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更好地掌握其他学科知识。
3.课时充足
由于缅甸情况特殊,缅北华校的上课时间必须与政府学校的上课时间错开,以避免冲突。这对华校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然而,每日课时最少的学校至少能保证每天2课时,周六再多上2课时。总的来看,每周上6天课,每学期22周,复习与考试占2周,实际上课时间为20周。按缅甸中小学课时换算公式计算,学前班与小学每学期的学时为240—450小时,初中240—533小时,高中337—630小时。这表明,缅北华校的课时非常充足。
4.简体字和汉语拼音教材走进华校
受中国大陆汉语国际推广大好形势的影响,原来一直使用繁体字和注音符号教材的情况有所改变,近年来增加了简体字和汉语拼音教材,这也是大势所趋。
1.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
缅北华校的课程设置综合表如下所示,从总体上看,缅北华校开设的课程共43门,课程最少的学校共开设12门课,最多的学校共开设26门。相同的课程10多门,其他30多门各不相同。大多数学校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拼音课,而有的学校到了高中阶段才开设。各华校开设的课程繁多,都是根据当地情况自行开设,没有可依据的统一的课程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汉语考试标准,无法从整体上衡量学生的汉语水平,也无法在校际实现学历互认。
表10:课程设置综合表
2.课程设置受教材制约,因循守旧
缅北华校的课程设置及教材内容因循守旧,沿用几十年,一直没有变化。主要原因是这些学校使用的台湾教材由缅甸当地的印刷局翻印,成本低。改用新教材意味着经济成本的增加,这些学校都是非营利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因此,缅北华校的做法基本上是有什么教材就开什么课,而且要容易买到、数量足够的教材。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只要有教材就可以开课的惯例,课程设置无科学性可言,更难以做到与时俱进。
3.华校和缅校①缅校:缅甸政府的公立学校,上课时间为早上9:00—下午3:30,每周一至周五。重复开课,造成资源浪费
缅甸华裔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既要在政府学校学习缅语讲授的各种课程,又要在华校学习汉语讲授的各种课程。其实,两类学校开设的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等主要课程大致相同,区别只在于授课语言不同。重复开课,造成了各方面资源的浪费,既耗费师资,又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习效率,对其升学和就业并无太大帮助。
4.未面向学习者需求
缅甸华校以汉语为教学用语,语文之外的其他课程均使用汉语授课。这显然是针对汉语为母语者(华裔学生)的需求,而没有顾及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非华裔)的需求。近年来,华校的非华裔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他们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是多掌握一门交际工具,增强将来求职的竞争力。缅甸华校的课程有数学、物理、英语、历史、地理等,科目众多,且用汉语授课,非华裔学生很难理解,有的学生上几天课就放弃了。在16所华校中,仅有福庆孔子课堂针对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开课,这远不能满足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的需求。笔者认为,缅北华校的汉语教学没有面向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华校可以尝试为非华裔学生开设单独的汉语班,进行汉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并将汉语教学与文化介绍有机地结合起来,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
缅甸华文学校课程设置的内容覆盖面较广,既重视汉语言及中华文化知识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发展,力图体现学习目标的全面性。然而,各学校的课程设置各行其是,随意性大,缺乏科学的整体的设计。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缅甸华校汉语教学课程大纲,如能有这样一个参照,各华校的课程设置将更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目前,缅甸华文学校的课时数量并不少,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如能借鉴现代教育中课程设置的先进理念,面向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并假以合适的教材、灵活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缅甸华文教学有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福庆孔子课堂编(2010)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浅谈木姐华侨学校的发展方向,《首届缅甸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李祖清(2010)缅甸华人汉语教学现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缅甸明德文教会章程》。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中小学校董事会编《果敢中小学校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