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比较关联构式的句法与语义

2011-11-13 08:26邓素芬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句法结构构式句法

邓素芬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论英汉比较关联构式的句法与语义

邓素芬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英汉比较关联构式是一个比较独特、比较边缘的句型结构,有鲜明的句法结构和明确的构式义。这两种构式在句法、语义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征。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CC标记语提前的原因是为了关注认知客体,以及强调这种认知客体;而从心理空间理论来看CC意义的建构主要是通过概念整合把不同的事件结构(包括施事、受事及相关位置移动或状态改变等信息)整合进一个新的认知图式中。

英汉比较关联构式;the x-er the y-er;越X越Y;概念整合

一、引言

英汉比较关联构式(the comparative correlative construction,下文简称CC)是一个比较独特、比较边缘的句型结构。英语里有成对的“the+-er”出现,汉语里有成对的“越”出现,如例(1-4)所示,它们都是起连接两个分句的作用。与传统的连接词不同,它们在句子里面充当一定的句法功能。也就是说,这种结构不是由连词之类的功能语类连接两个分句,而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汇语类来连接。基于该结构的独特性,本文尝试使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英、汉这一同类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发现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1)The more a student studies,the better grades shewill receive.

(2)The longer the storm lasts,the worse the damage is.

(3)我越追他,他越跑。

(4)天气越热,越吃不下饭。

二、英、汉比较关联构式的构式解释

句法上,英语CC构式有着一套独特的形态句法特征:它包括两个分句,每个分句的开头都有一定冠词the和一比较级,如例(1-2)。其中the成分相对固定,X、Y为变量。Culicover和Jackendoff[1]认为该构式中的“the+-er”部分具有wh-问句的特点,经过移位,每个从句中的“the+-er”部分都从原来的位置移到分句句首的位置[Spec,CP],并且在原来的位置留下一个语迹(trace)。但是,在例(5-6)中,“the+-er”部分尽管位于分句的句首,在分句中并没有留下空位。例(5)中的(the)more不能被看成是从名词contacts所引导的名词短语中抽取出来的,因为除非with短语是独立成分,为了在抽取过程中与标准的左向分支条件(Left Branch Condition)一致,contacts和此名词短语的其他成分才必须与 (the)more一起被抽取。同样,例(6)的两个分句中也找不到两个themore的抽取位置(an extraction site)。

(5)Themore you have contactswith people,…

(6)Themore they become dependenton the help of others,themore they have“specialneeds”.

所以,按照其句法差别,英语CC构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句法结构:a.the X-er [Clause…],the Y-er[Clause…]

b.[Clause[the[X-er(…)]i]… ti…],the Y-er[Clause…]

c.the X-er[Clause …],[Clause[the[Y-er(…)]i]…ti…]

Declerck 与 Reed[2]提出“the X-er…the Y-er…”意味着X变量的变化会引起Y变量的相应或相反变化,该语义并不能从它的句法结构中推测出来,正如A.E.Goldberg[3]给“构式”下的定义:凡是某一语言型式(pattern),如果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些部分不能严格地从其组成成分或其它已有的结构推测出来,就可称为一个构式[3]。构式语法可以直接阐释形式--意义的关系。A.E.Goldberg[4]同样证明了很多英语句子就是描述基于人的身体经验的动态场景的构式。所以本文将英语CC构式义总结如下:

构式义:The change degrees of X causes the change degreesofY by Ving

也就是说,CC构式描述的是一组意义之间有细微差异的因果致使关系。

(7)Themore carefully you do yourwork,theeasier it willget.

关于例(7)Fillmore是这样解释的:“The degree to which you do yourwork carefully will determine the degree towhich yourwork getseasy.”

我们也可以解释成(7'),以突出它的构式义:

(7)You caused thework tobecome easierby carefully doing it.

CC构式中一定存在一实体由于某种动作的作用,经历了状态的变化,这一实体由CC构式提供。

汉语CC构式因为其高度的能产性,复杂性远远高于英语CC构式,句子之间的组合形式非常自由。根据句子的组合形式,汉语CC构式有以下四种情况:

句法结构:a.标准型:[Subj1yue X…,(Subj2)yue Y….],如例(3)。

b.紧缩型:[Subjyue X…yue Y….],如例(4)。

c.连环型:[Subj1yue X…,(Subj2)yue Y…;(Subj2)yue Y…,(Subj3)yue Z….],如例(8)。

d.反环型:[(Subj)yue X…yue Y…,yue Y…yue X….],如例(9)。

e.变体:[(Subj)yue laiyue V(VP)/A(AP)/N(NP)],如例(10)。

(8)三姐妹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年龄越大,受的闲气便越多;受的闲气越多,便越羡慕别人的命好。

(9)莫扎特的小步圆舞曲我越听越喜欢,越喜欢越听。

(10)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尽管如此,各种形式的CC构式仍然可以统一在一个概括的意义之下:一实体(或一事件)因受另一实体(或一事件)动词所指代的动作的影响而发生了相应或相反的改变。和英语的CC构式相似,汉语CC构式主语位置是施事论元,由构式在句法宾语位置上提供受事论元。这个构式的实现有三种情况:或如例(3)中随着“X”在性状、程度、数量上的不断增加,“Y”在形状、程度、数量上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或如例(4)中随着“X”在性状、程度、数量上的逐渐增加,“Y”却以相反的趋势发展。可见,前项量度的增加,并不决定后项量度的增加,反之前项量度的减少,并不决定后项量度的减少,二者之间是反比例关系;或如例(11)中的“她”、例(12)中的“街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变漂亮了,街上变热闹了,在这样的例句中,发生变化的是同一个实体,陈述的是他们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

(11)她越大越漂亮了。

(12)街上越来越热闹了。

所以说,汉语CC构式也是一组描述意义之间有细微差异的因果致使关系的构式。

构式义:The changing degreesof X causes the correspondingoropposite changedegreesofY.

或:The changing degrees of X causes the correspondingoropposite changedegreesofY as timegoesby.

需强调的是,如果“越”修饰的是一个具有个体层次(individual-level)属性的述语而主语又是一个光杆名词时,它通常是将不同个体的等级属性与所给的等级属性进行比较,因为个体的固定属性不会随时间而改变。如果个体的固定属性不随时间而改变,当然就不会出现不同层次,也就不存在比较同一个体的不同等级。如例(13)

(13)苹果越大越好吃。

其语义可表达成[5]:

(13)中 x,y 代表苹果,g1、g2分别是苹果 x、y 在情景s1、s2时大小的程度。当g2大于g1时,就会出现g3、g4、s3、s4,情景 s3、s4分别是 s1、s2的延伸。而且,苹果 x在s1阶段时的大小(g1)导致了其在s3阶段的好吃程度(g3),苹果 y在 s2阶段时的大小(g2)导致了其在 s4阶段的好吃程度(g4),由于苹果y比苹果x大(g2>g1),所以苹果 y比苹果 x好吃(g4>g3)。也就是说,例(13)比较的是不同苹果的大小及好吃程度。但是例(14)的主语虽然也是一光杆名词,但述语“紧张”具有级别层次(stage-level)属性,所以该构式比较的不是不同个体的等级属性,而是同一个体在不同阶段时所表现出的紧张程度。

(14)学生越紧张就越容易考得不好。

三、对英、汉比较关联构式句法结构的认知分析

从上文中我们发现,英语CC构式和汉语CC构式至少包括两个分句。在这个由S1和S2构成的组合体(syntagm)中,S1与S2间的次序经常对应于它们所描述的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如“天气越热,越吃不下饭”,是先有“天气越热”的条件才出现“越吃不下饭”的结果,这正符合了Givón[6]所提出的顺序拟像性原则((sequentialorder principle),分句与分句间有时间或事理的先后次序,即分句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事情,其显著特点是循序渐进,依次顺延,蝉联而下,鱼贯而出[7]。一旦改变分句的顺序,句子就异常奇怪,如:“越吃不下饭,天气越热”,或“The worse the damage is,the longer the storm lasts.”都是不合乎逻辑的句子。

CC构式作为一种有标记构式,同时也体现了“元象似标记性原则”(themeta-iconic markedness principle,即“认知上有标记的范畴在结构上也倾向于有标记”[8]。但是英语CC的连接词“the+-er”提前置于各分句前,在原来的位置留下一语迹,而汉语CC构式的连接词“越”却不能提前,一旦提前,该句就不能成立,如“越苹果大越好吃”或“越大苹果越好吃”(但“越大的苹果越好吃”成立)。原因何在?从移位理论讲是因为移位受特征驱使,在移位时,某些语类的语法特征必须受到核查。试比较英汉语的特殊疑问句:

(15)Howmuch fastera flow do you see in the river?

(16)我为什么要相信你?

例(15)由于句中wh-词的[wh]特征需要核查,从而造成了移位,而例(16)的疑问词“为什么”具有[-wh]特征,不需要得到核查,疑问词也就不需要移位。同样,在英语CC构式中,因为“the+-er”具有[comparative]的特征需要得到核查,因而把该部分移到句子的前面以消除这种不可解读的特征,而汉语CC的“越”具备[-comparative]的特征,该特征本身可以解读,所以不需要移到句首去检验。

从认知的角度来讲,英语CC更体现了线性序列语用原则在语言中的反映[9]:更重要的或更紧急的信息首先出现在线性序列中;不易接近(accessible)或不易预测的信息首先出现在线性序列中。之所以移位是为了关注认知客体,以及强调这种认知客体。此外,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居于首要位置的成分容易引起更多的注意并易记忆[7]。

四、对语义建构的认知诠释

语言是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象征符号,而意义是人类基于自身的体验,大脑与客观物质世界互动的结果。句法的不同形式来自并反映不同的语义。语义不是基于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对应于认知结构,表层形式的句法结构又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这导致了不同语言在描述相同的客观世界时,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偏差,即与客观世界不同程度的象似。

前文已经提到,CC构式是描述一组意义之间有细微差异的因果致使关系的构式,其意义是某一实体由于某动作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而导致该实体本身或另一实体发生状态的改变或造成另一动作的发生。这不仅是动词词义和构式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结果,其整体构式义的产生从认知上看也是概念整合(conceptualblending)与句法整合的结果。

概念整合所涉及的心智空间(mental space)包括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输入空间 1(InputSpace1)、输入空间2(InputSpace2)与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整合的过程包括组合、完善和拓展。组合是将“输入空间”的内容投射到“合成空间”,把这些投射到“合成空间”的内容组合起来并在“输入空间”之间形成超出各自空间原有内容间的关系。完善是指当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映射来的相互关系与人们长时记忆中的一些情景模式匹配时,在合成空间中激活了特定的图景内容,并借助相关的环境、文化等因素使其完善。拓展指“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层创逻辑在“合成空间”中进行认知运作,人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将此层结构中的细节无限扩展延生。一个完整的空间整合过程在建立心理空间的基础上,使心理空间的某些关系结构与人们长时记忆中的一些情景模式匹配,之后将其向“整合空间”选择性的映射,确立共享的映射关系和内容后把它重新映射回各“输入空间”。在空间整合的过程中共涉及四个在线心理空间的加工,包括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表征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结构的“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通过概念整合,几个概念结构可以成为一个单一的概念单位,即复合概念结构。以“Themore carefully you do your work,theeasier itwillget.”为例:

其意义形成的具体过程如下:输入空间1包含事件序列“You do yourhomework.You do itmore careful than before,then itbecomeeasier than before.”。输入空间2包含该构式,其句法形式与使动构式相似,即:[NP1VNP2PP/AP],语义结构为施事者作用于受事者并引起其难易程度的变化。两个输入结构间的概念整合通过类比性的跨空间映射而完成,其意义整合成语言表达式“The degree you do your homework causes your homework to become easy or easier.”。意义整合体从输入空间1继承了词项,从输入空间2继承了句法形式及与之联系的概念-语义框架。这样,原本并不包含致使含义的动词do拥有了作为事件图景与使动构式意义整合的新现特征而形成的使动语义角色。如图中“致使事件、致使关系、被致使事件”所示,动词do突显的是施事者的动作,并没有说明受事者的状态。在整合中,动词突显的也可能是受事者的状态,而不明确说明施事者的动作。再如:(17)房子越旧越难卖。

动词“卖”体现的是受事者的状态。反映。

五、结语

CC构式作为英、汉两种语言中较为常见的句型,有鲜明的句法结构,并对应稳定的语义结构,有明确的构式义。这两种构式因为是人对同一个客观世界里的同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与认知,有很多共性:至少包含两个分句,连接两个分句的标记语“the+-er”和“越”。但另一方面,英、汉CC构式有各自不同的构式类型,句法形式相似而不相同。这两种构式虽然是人对相同现象的认知,但涉及不同的认知主体、不同的语言系统等因素,自然具备相当多的不同特征。

意义建构:The degree you do yourhomework causes it to becomeeasy oreasier.

不难发现,英汉CC构式实际也遵循着认知上的突显(salience)原则。对于CC构式所蕴涵的具有致使意义的场景,认知主体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识解,突显使动动作、致使关系或其他方面,从而激活所要描述的相关场景。通过概念整合把不同的事件结构(包括施事、受事及相关位置移动或状态改变等信息)整合进一个新的认知图式中。这表明句法语义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认知活动的影响,是概念化过程的

[1]Culicover,P.,R.Jackendoff.The View from the Periphery:TheEnglish ComparativeCorrelative[J].LinguisticsInquiry,1999(40):543-571.

[2]Declerk,R.and Reed,S.Conditionals:AComprehensive EmpiricalAnalysis(TopicsinEnglishLinguistics)[M].Berlin and New York,Mouton deGruyter,2001.

[3]Goldberg,Adele E.Constructions:ANew TheoreticalAp proach to Language[J].TrendsinCognitiveScience,2003(5):219-224.

[4]Goldberg,Adele E.Constructions:AConstructionalGrammarApproachtoArgumentStructure[M].Chicago:The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

[5]Jo-wang Lin.On the SemanticsofComparative Correla tivesin Mandarin Chinese[J].JournalofSemantics,2007(24):169-213.

[6]Givón,T.Syntax:AFunctional-TypologicalIntroduction,Vol.2[M].Amsterdam:John Benjam ins,1990.

[7]文旭.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外语学刊,2001,(3):7-11.

[8]Givón,T.Isomorphism in the Grammaticalcode:Cognitive and BiologicalConsiderations[A].Simone,R.Iconicity inLanguage[C].Amsterdam:John Benjam ins,1994:47-76.

[9]Payne,D.L.PragmaticsofWordOrderLexibility[C].Amsterdam:John Benjam ins,1992.

On theSyntax and SemanticsofECC and CCC

DENG Su-fen

(Hunan First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ative Correlative Constructionsare relatively unique and peripheral constructions,which have distinct syntax and semantics.Though the two constructions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in common in their syntax and semantics,they have their respective features.This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 why“the+-er”mustbe fronted in ECC while CCC need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In addition,itanalyses theirmeaning construct under the guidance ofMental Space Theories,arguing that different event structures can be blended into a new cognitive schema through conceptualblending.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ative Correlative Constructions;the x-er the y-er;yue X yueY;conceptualblending

H314.3

A

1674-831X(2011)04-0109-05

2011-03-16

邓素芬(1972-),女,湖南隆回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与教学法研究。

[责任编辑:王佳娣]

猜你喜欢
句法结构构式句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解读
《基本句法结构:无特征句法》评介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