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频率、认知风格及词汇深度的相关研究

2011-11-09 05:27任凤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二语词汇图形

任凤华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焦作 454000)

接触频率、认知风格及词汇深度的相关研究

任凤华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焦作 454000)

频率和认知风格在语言词汇学习中是研究的重点及焦点,此外,阅读是附带习得词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有关认知风格和词汇频率对词汇深度习得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作者从影响词汇深度习得的这两个因素入手,通过实证研究,对词汇深度习得有了新的发现。

接触频率;认知风格;词汇深度;场独立;场依存

一、研究背景

在过去40年里,频率在应用语言学和理论语言学的作用一直都被忽视。近年来随着心理语言学及连接主义(connectionism)的发展,频率效应的研究才又引起学者的重视。[1]2002年 6月,剑桥大学出版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杂志年度特刊,集中讨论联想学习、频率作用及其对二语习得理论的启示。其中,Ellis在其主体论文中提出了以频率为中心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表征反映了形式与功能相匹配的出现概率,学习语言就是在这些语言表征之间建立联系,而联系的加强靠的是输入类型频率和练习频率。不同语言层次的所有规律,都源于学习者平时对语言输入频率分布特征的分析。每个学习者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分析才能学会语言,而这种分析通常是在无意识的层面上进行的,因此频率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是语言学习的决定性因素,在语言习得理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

尽管 Ellis提出的基于频率的二语习得观引起了学者对频率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的重视,国内外的学者对此还有很大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语言现象本身存在着频率差异,他们肯定频率的作用,认为频率能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但对 Ellis提出的频率是语言学习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批评多。Larsen-Freeman指出 Ellis忽略了二语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者不仅仅关注频率,而且对经常碰到的模式进行归类,抽象。[3]其他国外学者如 Eubank &Gregg、Gass & Mackey、Harrington & Dennis等也持保留态度。他们指出,二语习得过程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因此简单地断言频率是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未免有失偏颇。[4-6]此外,文秋芳指出,二语习得的过程很复杂,其他因素如输入强度,时间分布等也决定着输出效果;另外,频率作用还受到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以及学习风格等都会影响输入的有效性。[2]李红[7]、罗瑜[8]从认知科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二语学习的成功不单单依靠基于频率作用的内隐学习,也应该有外显学习的促进。同时,二语学习也要考虑母语迁移、注意力等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由此可见,频率对二语学习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多种因素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等都可能对语言习得有一定的影响。虽然频率作用重新得到学者的重视,但理论阐述较多,实证研究不多,特别是关于频率及学习者认知风格对二语词汇深度的影响的研究更是少见。学习风格不是一个单维概念,它包含了认知、情感等诸多因素在内的多维概念。其中,认知风格特别是个体的场依存/独立风格一直是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此外,词汇习得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重心,而且词汇深度的习得是考察学习者词汇掌握的程度如何,是核查学习者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维度。虽然有关词汇习得的研究很多,但这个问题仍是一直困扰学习者。因此,本文从影响词汇深度习得的这两个因素入手,研究频率和认知风格中的场依存/独立风格在词汇深度习得过程中是如何作用的,以揭示语言学习中的复杂性,给语言学习者一些启发。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接触频率

Harrington & Dennis对频率进行定义,认为频率既可以指语言特征的分布规律,也可以是个体接触语言的经历。[6]词汇接触频率指在阅读中学习者能够习得该词汇所需要的次数。多少次才能导致词汇的完全习得?这个问题二语习得研究者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答案。Saragi,Nation &Meister发现目标词至少出现 10次才能完全习得。[9]Nagy,et a l.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得出的结论,发现完全习得大约为 6至 7次。[10]Rott的研究得出结论,词频的临界点为 6次。[11]频率作用在语言学习中如阅读、口语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词汇深度习得的研究甚少。此外,由于以上实验材料及所安排的接触频率是实验者自己设计的,与自然阅读材料和自然的阅读经验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这种实验结果值得商榷。

(二)场依存/独立认知风格及测试

认知风格即是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各中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态度和风格。场依存/独立就是根据个体受环境影响的程度而划分的一组认知风格。场独立型指个体凭借自己所处生活空间的内在参照,从自己的感知出发去获得知识信息;场依存型指个体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从环境的剌激中去定义知识信息。

在众多的不同的认知风格中,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作为为数不多的一个学习因素被应用于语言习得研究,是学习风格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也是目前研究的最深入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场依存/场独立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有很多假设。有学者提出场独立学习者在自然的二语习得环境中习得较好,而场依存学习者在教室环境里更有优势。众多研究如 Genesee and Hamayan[12]、Hansen and Stansfield[13]、Chapelle and Roberts[14]发现场独立学习者较场依存学习者习得更好,或结果更有差异性。但还没有证据说明场独立一定优于场依存,或者是场依存一定优于场独立。

早在 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 Wiktin通过镶嵌图形测验和棒筐测验区分了场依存/独立。在此基础上学者又创造了其他测试场依存/独立方法,但是运用广泛的依然是镶嵌图形测验。我国心理学家谢斯骏、张厚粲教授根据 Witkin的镶嵌图形测验,结合国人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了适合划分中国人的场依存/独立倾向的镶嵌图形测验[15]。本文中,笔者将采用这一本土化的测试方法,测试受试的场依存/独立倾向。

(三)词汇知识深度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中,词汇知识广度和深度被认为是词汇能力的两个重要维度[16]。研究者对词汇广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学习策略的使用,影响词汇量的因素等,对词汇深度的研究比较少。近十多年来,对词汇知识深度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才逐步兴起。词汇深度研究是将词汇研究的重点从词汇的种系方面转移到词汇的个体方面,即从词汇的量的研究转移到对词汇个体的质的研究[17]。对于词汇深度的界定,Read提出:词汇知识深度即词汇知识了解的质量,指学习者对单词的了解程度,或者说学习者在多大程度上了解、掌握该词[18]。这一界定认同词汇知识不是全有或全无的观点,肯定了词汇知识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但对了解程度没有提出具体的范围和量化标准。

Read又进一步提出词汇知识的深度可以包括几个方面:知识的精确度、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网络的密度[19]。这一补充从词汇知识掌握的范围上丰富了词汇知识深度的界定。张文忠、吴旭东[20]则从词汇信息联系的丰富程度来定义词汇知识深度。一个单词的词汇信息同其他单词的信息以及母语词汇信息之间的联系越丰富,学习者对这个单词认识就越深。在本文中,笔者用词汇深度来指学习者对词汇知识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本文对词汇深度知识的测试覆盖了以下四个方面:词汇的定义、词汇搭配、词汇的语法特征、词汇使用的语域。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以词汇接触频率和场依存/独立认知风格为自变量,学习者词汇深度的习得为依变量,主要探讨词汇接触频率和场依存/独立认知风格对学习者词汇深度的习得有何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词汇接触频率和场依存/独立认知风格有无相互作用。具体来说,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1)词汇接触频率对学习者词汇深度的习得有何影响?(2)场依存/独立认知风格对学习者词汇深度的习得有何影响?(3)词汇接触频率和场依存/独立认知风格有无相互作用?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于某知名高校 109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专业各不相同,主要为历史,法律,计算机,化学,高分子等。他们英语笔试成绩中等,英语表达能力较强。本研究首先对他们进行了场依存/独立认知风格测试,根据成绩把他们分成三组,高分者为场独立倾向者,低分者为场依存倾向者,中等成绩者为中间者。109名研究对象接着进行了阅读理解和词汇联想测试。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对场依存/独立的测试采用的是谢斯骏等设计的镶嵌图形认知风格实验。该实验包括29个复杂图形和9个简单图形,要求被试从每个复杂图形中找到对应的简单图形,并把它勾划出来。该实验有三部分,每部分有10个复杂图形。第一部分是预测部分,用来让被试熟悉该测试过程,并不计分。第二部分或第三部分的10个复杂图形中,1-2图形每个计分 0.5分,3-4图形 1分,5-10图形1.5分,缺少或勾划错误均不给分,满分为24分。每部分的时间限制为4分钟,做题时间总共12分钟。

对于词汇知识深度的测试,Read[18]在词汇联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词汇联想测试。本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做了较大的修改。在本文的词汇联想测试中,每个目标词下有左右两组共 8个选项。左边一组 4个选项要求被试选出目标词的定义或是同义词,右边一组 4个选项则考察被试对目标词搭配、语域、语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被试要求从左右两栏中选出 4个正确地词汇,选对一词得一分。如:Sudden

在阅读选材方面,要考虑到文章不能太长,太长会使被试受挫,达不到理想的测试结果。文章也不能太短,太短会使被试较容易推测出目标词的意思。第二,文章中所包含的目标词要有丰富的语义和搭配。因此,在45分钟的课堂活动中,3000-4000词汇量的文章能够保证被试在最大程度上接触这些目标词。另外,以往研究所用的材料大都是研究者自己设计的,与自然阅读材料有很大的差入。基于此,本文的阅读题材采用英语原文经典短篇小说when Miss Emily Grierson died,内容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以便让语言学习者进行自然的阅读。材料包括符合要求的不同频次的34个目标词以及篇长和词汇量。

在目标词的选取上,本文面临一个问题:为了确定这些不同频次的目标词是被试所不熟悉的,就要对被试做一次预测试,而这样做有可能会引起被试对这些词的无意注意,甚至会记忆一些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了替换词的方法。替换词即是发音正确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单词,用来改变已存在单词的拼写形式。替换词的使用可以确保被试在正常的学习中不会接触到这些被测词。本文所用的替换词来自拉丁文,希腊语,古英语以及一些不常见的现代英语词汇。这些词汇现在很少使用或是已过时,极少有人能辨识出来。实验后笔者做了跟踪调查,调查显示被试在阅读前从未见到这些词汇。因此本文用来替换文章中对应的不同频次的目标词。目标词共有34词,频率依次为1-9次。

(四)实验步骤

实验进行了三周。第一周测试被试的场独立/依存倾向,告知被试该试验与平时及期末成绩无关,但在测试中不能相互讨论。为了防止有些被试提前看题,要求被试拿到试卷后不能立即作答,等测试人员开始指令发出后才可作答。该测试总时间为20分钟。

两周后,被试进行阅读和词汇联想测试。首先要求被试在45分钟内进行英语阅读,期间禁止翻阅词典及相互讨论。45分钟后停止阅读,并稍作休息。休息 10分钟后,被试开始第三部分的测试:词汇联想测试。在正式测试之前,笔者举例向被试解释如何做题,如有疑惑可向测试人员询问。待被试没有问题后开始测试,时间为45分钟。

四、结果与讨论

(一)接触频率对词汇深度的影响

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表1 词汇接触频率对词汇深度习得的单向方差分析

表2 Post Hoc Tests对不同频率两两均数之间两两比较

?

表3 不同词汇频率对词汇深度习得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 1可知,F值为 43.204,P值为.000,这表明不同词汇接触频率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具体差异性如表 2所示,1次与 2次,2次与 3次,4次与 5次,5次与 6次,6次与7次,7次与8次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性。然而,8次与9次之间无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词汇接触频率影响学习者的词汇深度习得。如表 3所示,随着接触频率的增加,学习者词汇深度的习得也大体上逐渐增加。

(二)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对词汇深度习得的影响

表4 不同词频词汇深度习得对于场独立倾向受试的单项方差分析

表5 不同词频词汇深度习得对于场依存倾向受试的单项方差分析

由表 4及表 5可知,场独立和场依存对词汇深度习得的差异十分显著,P值均为.000,由此可见,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影响学习者词汇深度习得。

(三)词汇接触频率与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的相互影响

表6 Post Hoc Tests对不同频率在场独立/依存受试的两两均数之间两两比较

由表 6可知,随着词汇接触频率的逐渐增加,场对立倾向学习者在词汇接触频率3频次与4频次间及6次与7次间有显著的差异性,而场依存倾向学习者只在 6次与 7次间有显著的差异性。此外,场对立倾向学习者在不同的词汇接触频率间有更多的显著差异性,如表所示有25处。而场依存倾向学习者在不同的词汇接触频率间的显著差异性只有17处。由此可见,场独立倾向学习者较之依存倾向学习者对词汇接触频率有更强的敏感性。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实验分别讨论了词汇接触频率和场依存/独立认知风格对词汇深度的影响,以及词汇接触频率和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第一,随着词汇接触频率的逐渐增加,学习者词汇深度的习得大体也逐渐增加。词汇接触频率对词汇深度习得有重要影响。

第二,目标词至少需呈现8次学习者才能完全习得。

第三,场依存/独立认知风格对词汇深度习得有影响,而且场独立倾向学习者较之场依存倾向学习者对词汇接触频率有更强的敏感性。然而本文也有一些问题,如接触频率5次和6次间并无显著差异性,而且5频次汇的习得较之 6频次词结果更好,可能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语境,猜词线索的丰富性等,这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1]Ellis,N. C.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P143-188.

[2]文秋芳.频率作用与二语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P151-154.

[3]Larsen-Freeman,D. Making sense of frequency[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P275-285.

[4]Eubank,L. & K. R. Gregg. News flash:Hume still dead[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P237-247.

[5]Gass,S. M. & A. Mackay. Frequency effect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P249-260.

[6]Harrington,M. & S. Dennis. Input-driven language learning[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P261-268.

[7]李红.论以频率为基础的二语习得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P93-96 转 113.

[8]罗瑜.频率效应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P92-95.

[9]Saragi,T.,P. Nati on & G. F. Meister.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reading[J]. System,1978(6),P72-78.

[10]Nagy,W.,P. Herman & R. Anderson. 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s[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5(20),P233-253.

[11]Rott,S. The effect of exposure frequency on intermediate language learners’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through reading[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9(21).

[12]Genesee,F.,& Hamayan,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1980(1),P95-110.

[13]Hansen,J.,& Stansfield,C.. Relationship of field dependent/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s to foreign language achievement [J]. Language Learning,1981(31),P349-367.

[14]Chapelle,C.,& Roberts,C.. Ambiguity tolerance and field independence as predictors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 Language Learning,1986(36),P27-45.

[15]谢斯骏,张厚粲.认知方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6]Henriksen,B. Three dimensions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9(21),P303-317.

[17]Harley,B. Lexical issues in language learning[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1995.

[18]Read,J.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measure of L2 vocabulary knowledge[J]. Language Testing,1993(3),P344-378.

[19]Read,J. Assessing Vocabula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 -versity Press,2000.

[20]张文忠,吴旭东.课堂环境下二语词汇能力发展的认知心理模式[J].现代外语,2003(4),P373-384.

任凤华(1983-),女,河南周口人,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2011-08-16

猜你喜欢
二语词汇图形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分图形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