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赐麟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论合唱中人声音响的选择与变化
廖赐麟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通过论述人声音响的选择、合唱中声部间人声音响的变化与统一,把握人声音响与情绪的联觉关系,通过联觉对应关系把握合唱中人声音响的选择与变化,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合唱;声音音响;情绪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向来被认为是声乐的最高形式。它集合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为一体,因此,也就拥有更广泛、更丰富的色彩调节性,更广阔的音域可能性及善变的力度伸缩性。合唱团可以通过不同的音色组合及变化,获得成千上万种与众不同且各具特色的音响效果。选择合适的声音音响对演绎好曲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唱团在演唱中不仅仅一味地追求音色的和谐统一,更要根据曲子的特点进行合唱音响的改变。合唱中哪种人声音响效果才是表现作品所需要的、合唱中怎样通过声部间人声音响的配合给听众带来感性体验、怎样才能做到对人声音响的合理把握?这就要求合唱中人声音响的选择与变化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人声音响直接带给人们的是与联觉相关的情绪体验
音乐领域中所讨论的音乐的非语义性大部分将范围划分在了纯音乐中,我认为这些论点在合唱领域也同样适用。虽然合唱中的曲子常常带有歌词,但是无可厚非的是,听众在聆听合唱时最主要还是感受音响所带来的感性体验。反之,这种感性体验对决定曲子演唱中音响的选择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感性体验到底是什么?对此问题大部分人的认识是,合唱团的声音要饱含情感,只有深情地演唱才能打动观众。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音响才能准确表达出“情感”,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往往将人声音响与情感表达直接地联系起来,试图要把某种音响与某一个特定的情感画上等号,这么做的结果必然是失败的。爱德华·汉斯力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曾指出,“音乐不描写任何情感,既不描写确定的情感,也不描写不确定的情感”。这句话受到了非常多人的批判与否定,很多人认为这句话彻底否定了音乐与情感的联系,我个人认为这种评价有些曲解作者的意思。根据作者在书中对这个结论的论述,这句话中的“不描写”三个字间加入“直接”二字,能够更加贴切一些。作者在文中说道,“情感的明确性是与具体的想象和概念分不开的,而后者不属于音乐造型范围之内、相反,有一类观念可以用音乐的固有方式充分地表现出来。那就是一切与接收音乐的器官有关的,听觉可觉察到的那些力量、运动的比例方面的变化……”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情感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才产生的,不是音乐直接表现出来。而还有一种与听觉有关的“观念”能够直接接收音乐的感性表现。这种“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联觉”关系,而这种感性表现就是“联觉”所对应的“情绪”体验。也就是说,音乐能够直接传达给听众的是“联觉”所带来的“情绪”体验,而“情感”的出现,则是听众在“情绪”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加工而成的,这一点在周海宏老师《音乐与其表现世界》对“感情体验在音乐中的发生过程分析”中有了很直观的表答。
(二)从合唱音响所带来的“情绪”体验入手,能更加直观地知道所需人的声音响效果
根据分析,由于“情感”体验并不直接与音乐有联系,其中掺杂了很多听众的个人因素。所以,即使给予相同的音乐音响材料,不同听众所得到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这也是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如何选择合唱人声音响,始终无法得到明确结论的主要原因。沿着这条线索继续推论下去不难发现,先于“情感”体验的“情绪”体验无疑更加适合作为合唱中人声音响选择的参考。一方面,它是直接通过听觉系统接收到的音响材料进行“联觉”对应关系所得到的感性体验,是音响器材直接作用的结果,被用作合唱中人声音响选择的参考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情绪”又是后续一系列联想与情感体验的必经之路,通过分析“情绪”体验所选择的人声音响最终也能将听众引至合唱所希望表达的更高的意境。
根据周海宏老师《音乐与其表现世界》一书中对“情绪”的定义,所谓“情绪”是“对情态的体验”,即对情绪状态的四个维度“兴奋——抑制”、“强——弱”、“紧张——松弛”以及这三者运动发展的体验,而这些都能在音乐音响中找到合适的表现方法。具体说就是能够通过对不同层次的音高、音色、音强的组合及其变化将情绪表达出来,情绪的变化与合唱人声音响的变化存在着统一性,而只要对情绪状态四个维度与音响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实践与分析,就能更加直观地明确合唱中不同的曲子所需要的人声音响是什么样的。
(一)合唱人声音响绝不能只有一种“完美”的声音
论述了从“情绪”体验入手是把握音响效果的直接手段,在应用到合唱中时,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在排练和演唱合唱作品时只是机械地地追求某一种所谓的“和谐”之声,认为只有某种声音才是最“完美”的。如马革顺老师所说,“当我们谈到如何进行掌握声音音响的本身规律的同时,必须防止局限或停留在狭义的技术训练或过分品赏玩味个别声音的‘美’,而陷入仅属感官性的‘优美’而‘漂亮’的声音音响的漩涡中去。明确最美的声音必须能够完整地、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内容的,而不仅属于感官的、静止的声音音响。”片面地局限于某种声音音响的“美”而没有考虑到作品情绪的体验,这样的声音虽然听上去可以是“美”,但从它的音响中反应给听众的情绪体验却只会是单一的、静止的,它不能表现出作品情绪的变化,自然也就不能打动听众。
(二)合唱中不同情绪的表现是通过声部间音响的配合完成的
合唱活动中要注意合唱的声音音响必须以声部为单位形成统一。每一个声部是合唱整体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如细胞是构成生命的最小单位一样,声部也是组成合唱音响的最小单位,而合唱中整体人声音响中的情绪也是以各个声部为最小单位组合起来的。因此,让合唱群体的音色在各声部的范围内形成统一、和谐的声音。统一和协调的声音除了能产生良好的共鸣外和泛音,也是使听众得到稳定情绪体验的必要条件。当合唱队中各个声部内部的声音高度谐和时,所产生的音响就能让听众感受到其中表现的情绪。反之,则各声部内部所产生的音响必然是杂乱而不谐和的,听众就无法获知到底其中哪一些音响效果所带来的情绪体验才是合唱队想要表达给听众的。
在合唱的具体实践,到底应该如何对各声部的音响进行配置?合唱的声音音响是由一定数量的歌手组成声部,再通过各声部互相组合,才产生合唱的整体音响。如果把合唱中的人声音响看做一个“整体”,各个声部就是构成整体的“部分”,各个声部所表现的情绪也就是构成“整体”所表现情绪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合唱人声音响所表现的“情绪”就是通过各个声部按照一定关系组合的结果。由于情绪的状态非常复杂微妙而又多变,有的时候甚至充满了矛盾,相对应的在合唱中人声音响也必须足够的丰富丰满。为了做到这种效果,各声部在彼此结合时,相互间一定关系的要求并不是绝对的。各声部间采用接近的音色时可以获得叠加的情态体验,而声部间如果使用不同的音色,其中不同情绪的反差所形成的对比也可以组合出特殊的情绪。下面是一些合唱作品中声部间音响配合的例子。
Samuel Barber的合唱作品《Agnus Dei》,全曲因为旋律较强的紧张感和缓慢的速度造成了“悲伤”的情绪基调。乐曲以极轻的软起音开始,表现出淡淡的忧伤情绪。而后根据作品的要求,合唱团通过各个声部使用尽量相同的音色,在旋律线条不断变高和音量不断增强中堆积“悲伤”,最后在后半段的最高处爆发出来,在最强的长音上将“悲伤”的强度和兴奋度推向本曲极致,给听众带来了程度最深的“悲恸”的情绪体验。整首曲子以女高音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基本只起到衬托的作用。女高音以轻而透明的音色从中声区进入,在缓慢的上行中渐渐加强音量,而在最高音上达到最强。女高音声部的音色从舒缓柔和不断加强直到最后极具穿透力的高音,这种女高音声部在不同音区音色上的不断变化也使得合唱的整体音响不断发生着变化,给人的情态体验也随之经历了由“弱——强”、 “松弛——紧张”、“低兴奋度——高兴奋度”的变化。
谱例1《Agnus Dei》
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演绎的《天路》。一开始,男低音低沉、浑厚的音色铺垫上出现的是男高音轻柔、明朗的音色。从整体声音音响中能明显感受到在低音和声性声部情绪中的“深沉”、“暗”与高音旋律性声部的“快乐”、“亮”的矛盾的情绪融合。在声性声部的衬托下听众能够对旋律性声部微微露出的“快乐”情绪的发展变化产生强烈的感受。之后和声性声部音响瞬间转向激昂,音色靠向高音旋律性声部,给予听众带有强烈自豪感的“快乐”、“兴奋”的情绪,这种不同声部间的冲突感以及没有破坏合唱团音响的整体性,反而成功的加深了听众联觉上的感受,使听众的情绪体验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对整首曲子情绪基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谱例2《天路》
有时候根据作品的表现内容,会出现前后两段旋律虽然相似,却因为合唱音响效果的不同而体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情绪基调,通过二者的对比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黄河大合唱》选曲《黄水谣》中,很明显能够听出三段中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基调,段中女声声部用明朗、宽广的音色表现出积极、兴奋的情绪,而在26小节到30小节有一个明显的上行,将上第一段推上的情绪最高,也确定了呈示段“欢乐”的感情基调。最后的再现段,虽然和呈示段旋律非常相像,但是女声声部的音响变得轻而浓厚,整体音响表现出的却是与第一段截然相反的“哀伤”的情绪。
总之,合唱队整体音响的变化是通过各个声部音响的改变与组合实现的。根据曲子情绪表现的需要,合唱团可以采用不同的音响效果进行演绎,找到对每一首曲子最合适的声音,是增强其表现力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论证了情绪的联觉关系对音响选择上起到的作用,但情绪也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性,如何做到选择人声音响来正确表现作品的情绪,还需要合唱队有意识地去积累训练。正确把握人声音响和情绪联觉关系应注意几点。
(一)读懂乐谱
乐谱是作曲家创作的结晶。作曲家用音乐来表达他的思想,从音乐到听众经历了由听觉材料——情绪体验——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读乐谱,可以从各个层次中分析出作者通过作品表现的思想,特别是合唱中大部分作品是带有歌词的,这就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作品的情绪,读懂乐谱,是正确表现合唱作品的基础。
(二)音响素材的积累
做到理解谱面对于准确选择人声音响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谱面信息转化成为音响概念则需要合唱团在平时的演唱中有意识地加强不同人声音响素材的积累和训练,对音响的感性体验不仅发生在听众身上,合唱队在演唱时本身也正在进行对音响的感性体验,有意识地积累这些音响素材,不断主动去寻找新的音响材料来获得新的感性体验,使合唱队能够对自己唱出的声音音响所能带来的情绪体验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才能够在处理作品时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谱面的需要合理安排合唱音响,使之可以更好地再现音乐。
(三)生活中的感性体验
音乐,除了其本身优美的旋律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们能够通过音乐音响引起的一系列感性体验 (联觉与联想)与自身情感建立起良好的联动,这就是为什么音乐常常能使人感动激动人心的原因。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音响与听众之间的感性互动与心理活动,才有利于合唱团对与作品相对应音响的选择与变化。
总的来说,相对于分析音乐情感来判断合唱团该使用何种音色,通过联觉对应关系分析情绪有着更加直观、合适、合理的优越性,而文中通过例子分析阐述了后者的可行性。合唱团在排练演唱中,能够从情绪体验的方面入手,找到更适合作品需要的音响,为听众带来更加丰富的听觉体验和变化是最为重要的。
[1]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 [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张前,邢维凯,宋瑾等.音乐美学教程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邢维凯.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马革顺.合唱学 [M].香港:宣道出版社,1992.
[5]隋星桥,高奉仁,徐武冠等.合唱与指挥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On Selection and Change of Different Voices in Chorus
LIAO Ci-l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jian 350108,China)
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how to achieve a good effect through the right selection and change of different voices in chorus.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re the key to achieve the goal:strategies of selecting different sounds in chorus,changes and unity of different voice parts and the synesthesia between different voices and mood.
chorus;voice effect;mood
J616
A
1671-7406(2011)11-0087-05
2011-08-25
廖赐麟 (1975—),男,福建安溪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与合唱教学。
(责任编辑 陈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