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瓜分中国汽车市场?
国内外汽车轻量化的差距在哪?在减排的规定下,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正采用各种手段来减轻车重,提升燃油效率。零部件生产厂商也将目光瞄向了塑料。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讲,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还远远没有欧美那么广泛,工程塑料只占到欧美的20%,面对国外成熟的技术,对于国内制造商来讲,既面对机遇也面对挑战。
国内汽车的现状?在过去十年里,中国汽车的市场规模翻了十倍,据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和非洲区总裁Joe Hinrichs预计,到2020年,在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汽车使用量将达到20亿辆,这个数字意味着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此中国政府也出具各项政策力推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以达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之目的。造就国内汽车减重减排以及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行业的走势。
国际大型原料供应商从中发现商机,竞相与国内汽车厂商合作,助力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如杜邦、泰科纳、沙伯、拜耳等国际性企业,其中杜邦在上海现有的中国研发中心内新建了一座汽车中心,帮助更高级的塑料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应用。如德国拜耳材料科学公司也在加强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实验室,对塑料和汽车减重进行研究,包括聚氨酯、聚碳酸酯和电池材料。
但是在汽车轻量化的形势下,大家对汽车质量安全的关注显然没有轻量化方面那么高,当然行业内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只是大型公司按自己的标准来进行开发,当然也会起到带头和引导作用,以推动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