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婉,王 覃,杜 宁,周 悦,李津廷,张经华*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 100089)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中5种人工合成色素
张 婉,王 覃,杜 宁,周 悦,李津廷,张经华*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 100089)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饮料中5种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采用聚酰胺吸附法提取色素,通过Waters ACQUITY UPLCTMBEH C18反相色谱柱分离,以甲醇-0.02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于254nm和629nm波长处检测。结果:5种人工合成色素在5.5min内完成分离,3~8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检出限为0.03~0.10mg/L,平均回收率为97.4%~107.3%,RSD为0.22%~3.2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适用于饮料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人工合成色素;饮料
食品着色剂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其中,人工合成色素由于具有色泽艳丽、性质稳定、着色力强、配色方便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但是,人工合成色素主要是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磺化、硝化、卤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制成的,有的还含有β-萘胺和α-氨基萘酚等致癌物,过多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有着严格的控制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其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工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1-2]、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3-4]、极谱法[1]、光度法[5]、毛细管电泳法[6]。对于多组分合成色素混合物的分析,薄层色谱法操作繁琐,且定量准确度较差;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分析方法;色谱-质谱联用法虽然在分辨率和灵敏度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其仪器昂贵,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极谱法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多,定性较为困难;光度法需要结合一些化学计量学方法,数据处理较为复杂;毛细管电泳法则重现性较差。而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技术与传统的液相色谱(HPLC)技术相比,大幅度改善了分析速度、分离度、样品通量和灵敏度,该技术目前已在食品安全、环境分析、药物开发等领域得到应用。本实验旨在建立UPLC同时测定饮料中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和亮蓝5种人工合成色素的分析方法,并探讨本方法与HPLC法、毛细管电泳法相比的优势,以期为人工色素的分析方法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5种饮料样品购自市场,分别为橙味饮料(1#)、维生素功能饮料(2#)、葡萄汁饮料(3#)、橙味汽水(4#)、运动饮料(5#)。
柠檬黄、苋菜红、日落黄、胭脂红和亮蓝标准品(GBW(E)100001a~5a)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甲醇(色谱纯) 美国Fisher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ACQUITYTM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高压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Empower色谱工作站] 美国Waters公司;Milli Q纯水仪 美国Millipore公司;CP224S电子天平 瑞士Metteler Toledo公司。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TMBEH C18柱(2.1mm×50mm,1.7μm);流动相:甲醇(A)-0.02mol/L乙酸铵(B)梯度洗脱;流速:0.25mL/min;样品室温度:25℃;柱温:30℃;进样量:2.5μL;检测波长:254nm和629nm;检测器采样速率:20点/s。
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将质量浓度0.5g/L的色素单标溶液,根据需要混合,并用超纯水稀释成质量浓度分别为3.0、5.0、10.0、20.0、50.0、80.0mg/L的混合标准溶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后,进行UPLC测定。
1.4 样品的制备
称取饮料试样15g,置于100mL烧杯中,对碳酸饮料样品加热驱除二氧化碳。加20g/100mL柠檬酸调节试样pH值到6,加热至60℃,加入1g聚酰胺粉,充分搅匀,以G3垂融漏斗抽滤,用60℃ pH4的去离子水洗涤3次(10mL/次),然后用甲醇-甲酸(6:4)溶液洗涤3次(10mL/次),再用水洗涤至中性,用无水乙醇-氨水-水(7:2:1)溶液解吸3~5次(10mL/次),收集解吸液,加乙酸中和,蒸发至近干,加水溶解,定容至10mL。定容后的样品经0.22μm滤膜过滤后,进行UPLC测定。
2.1 色谱条件的选择
2.1.1 梯度洗脱条件的选择
采用甲醇-0.02mol/L乙酸铵溶液体系作为流动相,考察不同配比下5种色素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很容易实现基线分离,而亮蓝存在同分异构体,若梯度变化过快,3种异构体的色谱峰不能分离。因此,在前4种色素得到良好分离后,进行1.5min的等度洗脱,然后再加大甲醇的洗脱体积分数,使亮蓝的3种同分异构体实现基线分离。方法选用的梯度洗脱条件见表1。
表1 梯度洗脱条件Table 1 Gradient elution program
2.1.2 检测波长的选择
5种人工合成色素均为水溶性酸性染料,结构中含有数量不等的苯磺酸基,在紫外区有较强的特征吸收。因此,国家标准方法和大多数文献报道的方法选用254nm作为以上5种人工合成色素的检测波长。但实验发现:亮蓝在254nm波长处的灵敏度很低,难以满足实际检测需要。所以,本实验采用PDA检测器进行全波长扫描(扫描范围210~700nm)。实验结果表明:以上5种人工合成色素除了在紫外区有着较强特征吸收外,由于各种色素的结构中含有不同的发色及助色基团,在可见光区也有最大吸收波长。5种色素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柠檬黄:257.4、427.1nm;苋菜红217.2、521.8nm;胭脂红216.0、508.4nm;日落黄234.9、484.1nm;亮蓝307.4、628.2nm。由此选择254nm作为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4种人工合成色素的检测波长,629nm作为亮蓝的检测波长。在相应的检测波长下,5种人工合成色素响应值高,背景干扰小。
2.1.3 柱温的选择
实验考察25、30、35℃柱温条件下5种人工合成色素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对于色谱柱温的改变,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灵敏度变化不明显,但随着柱温的增加柱压有所降低,因此,实验选用30℃作为分析的柱温条件,既接近常温,又有较小的柱压。
2.1.4 流速的选择
流速大小会影响柱压、洗脱时间和分离度。实验考察0.25、0.35、0.50mL/min 三种流速下5种人工合成色素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分析时间相应缩短,在0.5mL/min流速时,4.0min内可完成分离。但是,在该条件下,柱压有所升高,色谱峰变宽,柱效降低,且综合考虑检测大量样品时溶剂的消耗量,本实验选择0.25mL/min为最佳流速。在最佳色谱条件下,对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进样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5种人工合成色素标准品(a)和1#饮料样品(b)色谱图Fig.1 Chromatograms of mixed five pigment standards and beverage sample No. 1
2.2 线性关系及检出限
将一系列不同质量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依次进样分析,在3~80mg/L(n=6)质量浓度范围内,各人工合成色素组分均与其各自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0.9995)。各色素的保留时间、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和检出限(RSN=3)见表2。
表2 5种人工合成色素的保留时间、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和检出限Table 2 Retention times, linear equati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detection limits of five synthetic pigments
2.3 精密度和稳定性
以一定质量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进行6次日内和5次日间测定,分别对5种色素标准物质作定性(保留时间)、定量(峰面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种人工合成色素保留时间的日内RSD<0.4%、日间RSD<0.7%;峰面积的日内RSD<0.5%、日间RSD<2.7%,显示该仪器方法的定性定量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能满足分析要求。
2.4 回收率实验
称取等量已测定本底值的1#饮料样品6份,分别按5.00mg/L和30.00mg/L 2个添加水平加入混合标准溶液,每个添加水平3份,按1.4节方法制成待测溶液后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5种人工色素的回收率为97.4%~107.3%,RSD为0.22%~3.20%。实际加标样品的色谱图见图2。
图2 1#饮料加标样品的色谱图Fig.2 Chromatogram of spiked beverage sample No. 1
2.5 检测方法应用
对市售的5种饮料样品进行测定,根据各化合物峰的保留时间和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外标峰面积法定量,结果见表3。
表3 饮料样品检验结果Table 3 Pigment contents in beverage samples determined by this method
我国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7]规定:食品中柠檬黄和胭脂红的最大使用限量为0.05g/kg,苋菜红、日落黄、亮蓝为0.025g/kg,通过实验检测出4个饮料样品中含有的5种人工合成色素均未超出国家标准。
本实验建立的UPLC法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分析速度快,分离5种人工合成色素仅需5.5min;而文献报道的HPLC法[2]需时12min,毛细管电泳法[6]需时15min。其次,对于5种人工合成色素分离效果好。由于采用小颗粒填充的短柱,因此具有较高的柱效和较低扩散体积。实验采用了梯度洗脱程序,使得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及亮蓝的3种同分异构体都实现了良好的基线分离。此外,灵敏度有明显提高。使用PDA双通道波长检测,各色素特别是亮蓝的检测灵敏度有了较大提高,5种色素的检出限为0.03~0.10mg/L,而HPLC法为0.30~1.40mg/L,毛细管电泳法为0.02~0.18mg/L。最后,UPLC法节省溶剂。由于分析时间和流动相流速的区别,本法分析一次样品所消耗的溶剂量仅为1.62mL,而HPLC法需8.40mL。
本实验建立的使用UPLC同时检测饮料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实际饮料样品的检测工作。
[1] 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S].
[2] 王春荣, 张济, 刘岚铮. 食品中多种合成色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3): 359-360.
[3] 陈晓红, 李小平, 姚浔平.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料中人工合成色素的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5, 15(8): 941-942.
[4] 李帮锐, 冯家力, 潘振球, 等.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料中的人工合成色素[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17(4): 579-581.
[5] 贾燕, 张克荣, 郑波. 偏最小二乘法-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多种食用合成色素[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5, 30(2): 260-262.
[6] 赵新颖, 贾丽, 周晓晶, 等. 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糖果中5种人工合成色素的含量[J]. 现代仪器, 2008(4): 58-60.
[7] GB 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S].
Determination of Five Synthetic Pigments in Beverage by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ZHANG Wan,WANG Tan,DU Ning,ZHOU Yue,LI Jin-ting,ZHANG Jing-hua*
(Beijing Center for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Beijing 100089, China)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ive synthetic pigments such as tatrazine, amaranth, carmine, sunset yellow and brilliant blue in beverage. Methods: Synthetic pigments in beverage were extracted by polyamide adsorption method, separated on a Waters ACQUITY UPLCTMBEH C18 column by gradient elution using a mobile phase made up of methanol and 0.02 mol/L ammonium acetate, and detected at 254 nm and 629 nm. Results: The five synthetic pigments were separated in 5.5 min. The UPLC method exhibited excellent linearity over a range of 3-80 mg/L (r > 0.9995). The detection limit, recovery rate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of this method were 0.03-0.10 mg/L, 97.4%-107.3%, and 0.22%-3.2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analytical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sensitive and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igments in beverage.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ynthetic pigment;beverage
O657. 63
A
1002-6630(2011)04-0177-04
2010-04-14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团队项目(IG200801N/C2)
张婉(1984—),女,实习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理化检验研究。E-mail:wanzhang@yahoo.cn
*通信作者:张经华(1958—),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分析化学及天然产物分离提纯研究。E-mail:z_j_h2006@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