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成 李群
摘要:在分析自主择业阶段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检验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测算大学生就业对潜在GDP损失率的影响,并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统计预测,最后给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每增加1个单位的大学生就业将带来642.752个单位的GDP增长;初始就业率不高所导致的潜在GDP年均损失率高达27%;未来大学生的初始就业率有进一步下降的态势。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潜在GDP;初始就业率
0、引言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统包统分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双向选择的改革调适过渡阶段和自主择业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其中以自主择业阶段大学生就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自1999年实施扩招制度以来,我国高校各类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其直接影响就是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普遍下降,这不但导致了我国现有人才资源的浪费,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发展态势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自主择业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主要指的是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来的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从1998年的82.98万人增至2009年的611.24万人,10年间增加了7倍多。政府就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务院及各部委针对大学生就业出台了多项政策。
200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主要就中、东部地区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的户籍管理、工资定级、集体户口的审批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规定。2003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事部发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八部委联合发起“三支一扶计划”,计划每年选拔2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2~3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2007年,陆续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就业市场、促进大学生就业。2009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在2010年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拓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就业渠道;更加重视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就业服务;更加重视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才能,改变就业观念;更加重视做好基本工作,逐步建立并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但从具体数据来看,各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并不乐观。由表1可以看出,在整体上1998-2009年中国大学生毕业及就业人数均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2001年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100万人,至2009年毕业人数为611.24万人,增幅高达490%;从环比增长速度来看,自1999年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速度均保持较大的增长幅度,其中2003年已达40.39%。可见,从大学生毕业人数来看,高等学校的扩招直接导致了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长,虽然自2006年后扩招的幅度有所下滑,但在总量上却是一直在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率的下降。从就业人数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也有逐年增长的态势,但其增长的幅度明显小于大学生毕业人数。就业人数环比增长率均小于毕业人数的环比增长率,说明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已是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社会性问题。
2、我国大学生就业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2.1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由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大学生毕业人数还是大学生就业人数均与GDP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系数均非常高,接近1。而且从双尾检验来看,这2个相关系数值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GDP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增长的幅度也有着较强的一致性。
从表3来看,他们的可决系数均较高,达到0.98以上。T值绝对值均大于2,说明回归参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这2组回归模型可靠性较强。说明仅从大学生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来看,这2个变量均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这和表2中皮尔逊相关系数值的结论较为一致。
从具体大学生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与GDP回归方程来看,大学生毕业人数对GDP影响的回归系数为448.768,而大学生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系数则为642.752,可见,相对大学生毕业人数而言,大学生就业人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密切,每增加1个单位就业人数就会带来642.752个单位GDP的净增长,比大学生毕业人数所带来GDP增长的单位高193.984个单位,从数量上进一步说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将会直接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
2.2大学生就业对潜在GDP的影响
本部分假设初始就业率为100%的情况下GDP总量将会是多少,也即大学毕业生全部就业所带来的潜在GDP。由表4可以看出,当所有大学生均就业时,各年的GDP值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2006年增幅高达47.65%,增额为103078.02,其他年份中最小增长比例的是2001年,也高达9.5%,也就是说,如果社会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让所有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那么我国的GDP总量将会有25%以上的增长。
从具体潜在GDP增长的态势来看,在2001年之前一直是下降的,但到2006年却又处于上升的态势,之后又处于下降的态势,这是因为在大学生扩招早期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由社会所提供的岗位一直并未达到饱和,因此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一直相对较强;但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扩大,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能力不断下降,导致了GDP损失的百分比进一步上升;近些年,鉴于GDP原始总量的提高和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高度重视,由大学生就业率偏低所导致的潜在GDP损失率也有所减少,但减少的幅度不大。可见,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将有助于提高经济产出水平,是挖掘一个国家和地区潜在生产能力的有效方式。
3、我国大学生就业统计预测分析
为准确了解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就业人数的发展变化趋势,积极有效地预防大学生就业的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选用多项式曲线趋势外推预测模型分别对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就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