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山地林火扑救技术研究

2011-10-25 02:52:00洪长福方碧江汤建福黄龙杰
森林防火 2011年3期
关键词:迹地隔离带林火

洪长福,方碧江,汤建福,黄龙杰

(1.漳州市林业局,福建 漳州 363000;2.福建省龙海九龙岭国有林场,福建 龙海 363112;3.福建省云霄园岭国有林场,福建 云霄 363302;4.福建省平和国强国有林场,福建 平和 363706)

森林火灾是森林的一大灾害。如何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是林业发展和保护好现有森林的一个突出的问题[1]。在防火基础设施方面,林业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如通过营造各类生物防火林带[2.3],有效防止森林火灾大面积发生。在林火扑救技术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带性森林植被差异明显,扑火技术也必然明显不同,如闽南山地山高坡陡沟多、森林植被茂密、植物体内含水量高[4]、没有地下火等特点,决定了其应有因地制宜的林火扑救特殊方法。

1 闽南地貌及植被特点

闽南地貌特点为:山地(海拔≥500 m)、高丘(海拔250 m~500 m)具有明显的山脊、山沟和峰峦,起伏变化大,坡度多为≥25°的陡坡、急坡、险坡;低丘多为起伏状圆形高地,山脊、山沟和峰峦不明显。无论山地还是丘陵,多数为一个或若干个峰峦被村庄、农田、果园、道路等隔离。

闽南植被特点为:原生植被为具有较好抗火能力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但由于长期人为因素干扰,目前仅残存少量于坑沟两旁[4]。荒山主要为易燃的芒其骨、五节芒、苦竹和不易燃的阔叶小杂灌。人工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木荷、火力楠、桉树等不易形成连续性树冠火树种。集约经营郁闭度大的林分,林下植被多为不易着火或火强度小的阴性植被。粗放经营郁闭度小的林分,植被多为芒其骨、五节芒等易着火且火强度大的阳性植被。木荷、火力楠等阔叶林林下植被多为阔叶小杂灌。经化学除草的桉树林林下植被多为阔叶小杂灌,未经化学除草的桉树林下植被多为芒其骨、五节芒。

2 闽南森林火灾特点

2.1 植被群落燃烧特点

以芒其骨、五节芒为主的植被群落,火强度大,燃烧速度快,燃烧彻底,扑灭难度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尤其是五节芒群落。以杂灌、藤本为主的植被群落,主要燃烧枯枝落叶,火强度小,燃烧速度慢,燃烧不彻底,其鲜叶、鲜枝、主干不易着火或需经烤干后才着火燃烧。人工幼林郁闭前因植被类似于荒山,火强度大,燃烧速度快,燃烧彻底;郁闭后的林分随着林龄的增加,林下植被正向演替,火强度逐渐变小,燃烧速度逐渐变慢,变化速度为火力楠>木荷>桉树>杉木>马尾松。无论何种林分发生火灾,主要是燃烧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即地表火),均没有严格意义的地下火。天然常绿阔叶林特别是山沟边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不着火,是很好的防火隔离带林和火险避难处。

2.2 地表火与林冠火特点

闽南山地的森林火灾的特点是:

即地面火连续进行,树冠火断续进行,树冠火之间难于连续传递(或仅连续传递几棵树)[5]。了解这一交替规律,在扑灭林火时,只需清理林下植被不砍树,减少体力消耗。

2.3 上山火与下山火特点[6]

上山火速度快(笔者曾亲睹上山火20分钟时间跨越海拔800 m)、强度大(可跨越20~30 m宽的防火隔离带和公路),外观多呈“八”字形(山脊为火头)、难扑灭、危险性大,坡度越大特征越明显。下山火速度慢、强度小、外观多呈倒“V”字形或与等高线基本平行的“一”字形,易扑灭、危险性小,林区道路、较干净的林间小道、1 m左右的防火隔离带就能隔火。无论上山火还是下山火,火焰基本是顺坡火(与上坡之间夹角<90°),极少出现逆坡火。

3 扑火必备工具及原理

劳保及救生用品。主要有棉质或专用耐火衣裤、高邦胶鞋并配皮垫、斗笠或专用硬壳防护帽、湿毛巾、饮用水、打火机等劳保用品。严禁穿戴化纤类衣裤鞋帽,因它遇火融化易烫伤皮肤。胶鞋防滑能力强但防穿刺能力差,而内置皮垫防穿刺能力强,可有效防止杂竹头等刺伤脚板。斗笠或专用防护帽有利于防止山上石头滚落时砸伤头部,湿毛巾有利于遇浓烟时捂鼻过滤空气,打火机有利于被火围困时就近点火自救。

扑火用品。长柄刀、短刀、风力灭火机、2号扑火工具(带钢丝的3号工具操作时易被藤本等卡住,较不适合闽南)等。长柄劈刀、短刀用于劈除易燃植被,开设防火带、就地取材制作扑火工具等多种用途。风力灭火机用于吹灭小火(吹灭大火能力有限)。扑火时是否必要带油锯上山伐树值得商榷,闽南林木、杂灌含水量高,没必要锯树灭火,而配备割灌机则有利于加快开设防火路的速度。

交通工具。以摩托车、四轮驱动越野车最为实用。由于林区道路多数较窄,中大型机动车往往难于上山接近火场,行驶危险系数大,也易造成堵车。

4 火灾扑灭技术

4.1 开设防火隔离带以火攻火法

适用于荒山、疏林地、经济价值不高的有林地及陡坡林地。经验丰富的人员使用该方法,省工省力,可有效缩短火灾时间,经验不足的人员使用该方法,危险系数较大,极易出现防火线仅开部分,火已到达,人员被困火场引发工伤的情况。

4.1.1 开设防火隔离带

类似于炼山隔离带的开设,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应注意掌握以下技术要点:(1)位置选择。充分利用天然阔叶林、林区道路等形成的自然隔离带可减少开设工作量,选择火场的背坡(即火场的发展将形成下山火的坡面)开设隔离带,缩小隔离带的宽度也可达到较好的隔火效果。(2)时间估算。应估算防火隔离带开设所需时间与林火到达的时间,选择适当位置,确保在隔离带开成时,林火不会到达。(3)开设技术。宽度一般应达10 m以上,只需劈除、清理易燃杂草(如五节芒、芒其骨)和易燃枯枝落叶,并于隔离带中间或靠外2/3修宽度1 m左右的“绝缘带”。乔木、阔叶灌木可不劈除,这样,既可降低劳动强度、加快开设速度,又可利用乔灌木枝叶阻挡火头、火团、火球越过隔离带。砍倒树木的做法既加大工作强度又降低隔离带的阻火能力。

4.1.2 以火攻火

最常见的错误是隔离带开设后坐等林火到达再扑火。这种方法极易造成林火越过隔离带而前功尽弃,也极易造成工伤事故。正确的做法应是在防火隔离带开设完成后,统一指挥,由高到低,在防火隔离带中“绝缘带”内侧,点烧隔离带(先烧隔离带内未清理干净的零星枯枝落叶,再烧隔离带边的植被),实行以火攻火。

4.1.3 特殊情况处理

当出现林火已逼近而隔离带未开设完成的情况,应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如果来不及撤离,应就地点火,将人员带进已烧过的迹地内。如果扑火人员经验丰富,可改劈防火线为“踩”防火线,将杂草等易燃物踩低踩实,在其中修宽度为2 m左右的“绝缘带”,并进行以火攻火。

4.2 直接扑灭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林地、缓坡林地,特别是林下植被较稀的中龄林,近、成、过熟林地。

4.2.1 人员组织

根据上山火的外观多为“八”字形,下山火则多为倒“V”字形或与等高线基本平行呈“一”字形的特点,一般将人员分成两大组,大组内再以每3~6人为一小组,大组、小组均需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4.2.2 灭火工具

每组就地取材,制作长度为2.5~3 m、直径3 cm左右的搅火棍1~2根 (就地取材,将枝条全部去除)。配带末端带枝叶、长度1.5~2.0 m的灭火扫1~2把,长柄刀,短刀。有条件的应带上风力灭火机、2号扑火工具等。

4.2.3 进入火场技术

遇上山火,两大组分别从“八”字形火场两端最低点靠近火场,逐渐灭火,直至顶部;遇下山火“V”字形火场,从底部开始,两组分开,分别沿各自方向灭火;遇“—”字形火场,则从两端向中间灭火。扑火工作中,常出现人员由高处往低处灭火或从不同海拔同时进入火场分段灭火,这种方法极易造成人员被火所困而死伤。

4.2.4 灭火技术

(1)简易以火攻火法。对于林下植被较少,枯枝落叶较多的火场,先由持劈刀人员踩入未燃烧的山地 (距火翼约2 m处),劈除杂草清理枯枝落叶,形成宽度1 m左右的“绝缘带”。1~2人沿“绝缘带”的一边点火。1~2人看守直至与火场相连。1~2人扫灭残余火星,并不断向前推进。对于林下植被较多的火场,可增加人员,将植被踩倒,再修宽度1 m左右的“绝缘带”,沿“绝缘带”的一边点火。这种方法可减少人与火的直接接触,劳动强度小、灭火速度快。(2)直接灭火法。适合于灭火人员多、要求快速灭火的情况。先由持劈刀人员进入未燃烧的山地(距火场约2 m处),劈出或踩出一条人行小道。持搅火棍人员紧跟前者,用搅火棍反复左右或上下搅动,将大火搅小,遇树冠火时用搅火棍伸上去搅灭或等树冠火自灭后再灭火。持灭火扫人员用灭火扫轻压地面来回拖动(类似拖地板)灭除小火(上下扑打的方法既费力又不易扑灭)。用风力灭火机灭除小火速度快效果佳。其他人员用灭火扫(或用脚踩)消灭残余火星。当地面火太强时,人员退至火烧迹地,待火势小时再灭火。第一小组战累时,退至火烧迹地内休息,第二小组接替,各小组轮流灭火、轮流休息。遇特殊危险时,应将人员迅速撤退至火烧迹地内。这种方法表面看起来危险,实际上很安全,且扑火人员处于“火焰”外围,有植被阻挡辐射,可轻松高效灭火。常见的人站在火烧迹地内面对火焰扑火的方法,人处在高温缺氧条件下作业,极易疲劳且易烫伤身体。

5 火场清理技术

闽南山地枯枝落叶易腐烂,没有地下火,清理火场应注意两点:一是火场周边的火星应全部扑灭,二是应防止火烧迹地内的干枯树干滚落导致复燃,因此,应留守人员看管或将火烧迹地内的树干、树头余火扑灭。

6 扑火安全与逃生技术

山地火灾(特别是多石地、陡坡地),极易造成石头滚落,因此,应随时注意观察,发现石头滚落应及时喊话报警。扑火时短暂休息的人员及看守火场人员应站在各类大小山脊处,严禁在半坡或山沟,因为石头沿山脊线滚落的概率非常小。

遇浓烟呼吸困难时,应用湿毛巾捂鼻,蹲下或弯腰行走。当人员可能被火围困时,可选择坑沟边的阔叶林作为撤退避难场所。当人员已被火围困时,应迅速踩平一块植被,取出打火机在上坡方向点火,尔后人员进入火烧迹地内避难。当时间紧迫、无路可逃时,应下决心迎火冲出,不可顺火跑(特别是上山火),迎火冲出生还可能性较大,顺火跑生还可能性极小。

7 劳力组织和指挥技术

7.1 劳力组织

应首先使用经培训的专业或半专业扑火队,人员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调用大批劳力扑火,效率低下,危险性加大。

7.2 指挥与决策

7.2.1 现场领导负责制[7]

行政领导谁先到火场,谁先行使指挥权,上级领导到达后,应先了解火场情况,并接管指挥权或委托有经验的领导行使指挥权,杜绝多头指挥。非在场、没有专业知识的领导不宜盲目指挥,否则,极易造成工伤事故和灾害扩大。

7.2.2 了解火场情况

这包括火场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林分类型、植被类型)、交通情况(各种公路、拖拉机道、人行小道)等。最简易的方法是找当地村民,并由村民当向导(特别是夜间)。不了解火场情况就难于制定正确的扑火方案。笔者就有过整夜扑火,直至天亮才发现扑火所经路径下方几十米就有一条拖拉机道的经历,如果事先了解情况,实施以火攻火,则事半功倍。

7.2.3 指挥决策思路

(1)火场向行政界蔓延、向大山高山蔓延、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较高的有林地蔓延,应优先组织力量扑灭。(2)由于闽南山地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快,因此,对于荒山、疏林地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较低的火场,主要考虑用以火攻火法,对于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较高的有林地主要考虑用直接扑灭法。(3)陡坡地主要考虑利用各种道路、坑沟边阔叶林等阻隔以火攻火。植被为五节芒、(高)芒其骨的火场,主要考虑用以火攻火法。林下植被为(矮)芒其骨、阔叶杂灌主要考虑用直接扑灭法。(4)以火攻火法中,应优先考虑利用公路、小路、河流、坑沟阔叶林等作阻火隔离带,再考虑人工开设阻火隔离带。直接扑灭法中,应优先考虑用简易以火攻火法,再考虑用直接灭火法。(5)在闽南,多数山区村庄有农田、牧场等隔离,房屋多为土坯结构,火场一般不易进入村庄,但必要时应组织人员撤离。(6)指挥灭火时,应优先考虑人身安全,再考虑尽量减少火灾损失。特别是现场指挥员,应边指挥灭火,边随时观察最近的避难场所。(7)扑火方案形成后,应进行人员分组、各组负责人指定等,并迅速投入扑火战斗。

8 结语

闽南山地地形地貌复杂性、植被多样性决定了林火扑救技术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很难用一种技术方案就能迅速扑灭森林火灾。因此,无论是指挥员还是扑火人员,应灵活应用各种技术,以实现较轻松高效扑灭森林火灾的目标。

[1]郑焕能,邸雪颖,姚树人.中国林火[M].哈尔滨:东北林业出版社,1993.

[2]刘芳.浅谈生物防火林带效能及其建设[J].林业勘察设计,2005(2):107-109.

[3]黄龙杰.免修半免修阔叶林复层防火林带建立及效果[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6):58-60.

[4]洪长福.免修半免修复层防火林带阻火机理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6):859-863.

[5]洪长福,齐清琳,王炳南,等.桉树人工林防火技术[J].桉树科技,2007,24(2)51-52.

[6]邱焕水.丘陵山区森林火灾扑救的一些特点[J].森林防火,1998(3):41.

[7]贾生林.扑救森林火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森林防火,2008(2):16-17.

猜你喜欢
迹地隔离带林火
分析森林防火隔离带的重要性及其建设方法
花卉(2023年18期)2023-10-17 04:00:41
无锡惠山区坚持“六抓六强” 构建林火防治铜墙铁壁
封二、封三:寒葱岭战迹地 (伏击战) 新考
兰台内外(2021年33期)2021-12-17 15:41:02
林火监测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发展
山西林业(2021年2期)2021-07-21 07:29:28
半边天
浅谈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发30 m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数据产品
火烧迹地造林技术
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大兴安岭区域火烧迹地★
山西建筑(2017年15期)2017-07-01 22:03:22
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