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地
- 基于Sentinel-2数据的火烧迹地提取研究
。对昆明地区火烧迹地的调查有利于进行灾后评估、林火规律探索、防灾减灾部署等。遥感影像能在不同时间获取不同地点、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影像,从而在火烧迹地提取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NASA、ESA、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等国际组织已发布了全球尺度卫星遥感火烧迹地产品,空间分辨率从250m到1°不等[2];LONG等[3]首次研制共享了全球30m分辨率的火烧迹地遥感产品。在火烧迹地提取研究中,目前常用的遥感影像主要是MODIS数据集[4],中等空间分辨率可以
自然灾害学报 2023年6期2024-01-08
- 基于EVI指数的森林火灾植被恢复研究
一直广泛关注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问题,而遥感技术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利用高分辨遥感影像对林火进行的研究主要有监测识别火灾区信息[1-2],叠加景观分布图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实现大尺度火烧迹地的识别及植被恢复监测[3],建立监测评估模型[4],结合气象数据对影响火灾的因素进行分析[5],这些都可为森林保护决策提供参考。植被指数被广泛应用于植被恢复研究中[6],其中应用较多的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但其易受干扰,且对温湿度有滞后效应。增强型
黑龙江科学 2023年20期2023-11-10
-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的灌木群落特征*
步恶化,重度火烧迹地植物群落总物种数随恢复时间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Waldropet al.,1999;李俊清等,2010;王鼎等,2017;秦倩倩等,2021),但植被恢复与重建进程非常缓慢(陈维奇,2016)。本研究以未过火林地林下灌木层为对照,分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Picea asperata)-冷杉(Abies fabri)林发生重度火灾并恢复5年和15年后的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物种组成特征、α物种多样性和β物种多样性,探讨不同年限火烧迹地灌木群落
林业科学 2023年9期2023-10-27
- 分析在采伐迹地中更新造林技术的运用
新造林技术在采伐迹地中的运用,其能够广泛推进林业发展。最近几年,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经验,为其后续森林资源培育工作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从采伐迹地造林过程中各项技术的运用现状来看,也存在些许不足之处。由于采伐迹地跟其他的林业用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且也制约了当地林业的发展。对此,实际应用更新造林技术时,会遭遇各种因素的阻碍,也让技术应用的效果不高。面对此种情况,需加强对更新造林技术的研究,根据采伐迹地的实际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5期2023-01-04
- 火烧迹地复绿及更新造林措施
。因此,加大火烧迹地更新造林意义重大。火烧迹地的更新造林周期非常漫长,需要长期重视、及时补救[1-2]。兴宁市森林资源丰富,多年来境内形成的火烧迹地面积较大。以该市东部地区永和镇为例,当地火烧迹地的海拔为130~150 mm,土壤类型以赤黄壤土居多,岩性土也占有少量的比例。更新造林、提高火烧迹地的复绿效果[3-4]是森林抚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加快当地林地生态系统恢复,需要采取更新造林措施进行复绿,减少火灾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1 修复火烧迹地1.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0期2022-12-17
-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种群生态位特征
,但系统地对火烧迹地植被群落(尤其是对不同年代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生态位的研究)种群的生态位研究较少,只有闫东锋和金山等人对火烧迹地草本群落生态位进行过相应的研究[15-17]。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冷杉林不同年限火烧迹地灌木群落和未过火林地林下灌木层为研究对象,探讨灌木种群生态位宽度、种间生态位重叠,并划分群落泛化种和特化种,揭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种群生态位特征,为当地林草部门对火烧迹地植被的恢复和演替进程中进行合理的干预、引种
林业科学研究 2022年6期2022-11-29
- 油松林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林下植被特征
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恢复初期的研究表明中度火烧迹地物种多样性最高,而曹慧等[13]则认为人工油松林重度火烧2 a后物种多样性会明显升高,可见,火后演替早期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变化显著[11],而植物物种组成是植物群落的首要特征[14],是研究物种多样性的基本步骤[15],因此,对火干扰后植被恢复初期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对更好地揭示植物群落的演替趋势意义重大,其研究也可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后续恢复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油松为建群种形成的森林群落是华北山地优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10-04
- 基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森林火烧迹地提取应用
风险评估等。火烧迹地是指森林中经火灾烧毁后尚未长起新林的土地,它能够提供火灾发生的位置、面积、空间范围、严重程度等信息,因此,火烧迹地识别是确定森林草原火灾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火灾灾情管理和灾后损失评估至关重要[3-4]。根据火烧迹地的形状和烧毁程度,可判断森林火灾的种类、蔓延速度、火烧强度及发生森林火灾的时间,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对火烧迹地进行快速有效提取可以为火灾防治相关部门提供及时的林火信息帮助决策,有效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卫星遥感技术具有非接触
航天器工程 2022年3期2022-07-12
- 刍议寒冷半干旱地区凌源市矿山迹地边坡植被恢复设计与技术对策
,提出了恢复矿山迹地边坡植被的主要技术。关键词:辽西寒冷半干旱;地区;矿山迹地;边坡;植被恢复;目标技术中图分类号:S731.6辽宁省凌源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属于典型的寒冷半干旱地区,近年来,由于铁矿、金矿、膨润土矿山的大量、长期开采,给凌源市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与减少,使寒冷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经过长期开采的矿山迹地,地表植被上已无,与之相生的是水土流水,对村邨、河道、土地等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1]。因此,对现有采矿迹地进行全面
科学与财富 2022年8期2022-07-04
-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遥感提取研究
要求。传统的火烧迹地信息主要来源于统计数据,难以覆盖较大区域,收集较为困难,且难以将数据进行空间化[2]。遥感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力手段,特别是随着遥感数据时空分辨率的提高,使得遥感数据能够更为准确地对地表过程进行刻画[3]。遥感植被指数是预测植物生物量与生产力、评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的重要指标[4]。植被指数法是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识别火烧迹地的一种常用方法[5]。火灾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受灾植被在卫星影像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发生变化,其光谱曲线
林业资源管理 2022年2期2022-06-09
- 基于信息熵的多遥感指数集成火烧迹地制图
[1]。森林火烧迹地制图有助于掌握森林火灾的发生位置、范围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帮助森林灾后恢复和管理等[2]。因此,对森林火烧迹地制图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时效性强,高效等诸多优势,已经成为火烧迹地制图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考虑到制图的精度和效率,基于遥感光谱指数的途径是当前最流行和适用的自动化森林火烧迹地制图方法之一[3]。针对基于遥感光谱指数的森林火烧迹地制图,许多学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遥感火指数(或火烧迹地指数)。常
地理信息世界 2022年1期2022-05-23
- 采矿迹地景观重构研究进展
环境,加强对采矿迹地的生态修复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20世纪80年代,因采矿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开始增多,中国的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由此开始起步,环境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至80年代末,采矿迹地变废为宝的理念被引入矿区土地复垦研究领域,部分地区开始进行采矿迹地景观更新的探索。进入21世纪,采矿迹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逐渐得到重视,其景观重构既是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带来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采矿迹地再开发和再利
风景园林 2022年3期2022-03-22
- 金殿林场石关林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作业设计
调查了5.4火烧迹地,现将调查情况加以整理并作出如下植被恢复作业设计,供金殿林场石关林区生态修复实际施工使用。1 使用仪器GPS(小博士)、平板电脑(已安装“云南二调”软件并附地理配准的石关林区1:5000地形图及影像图)、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已安装ArcGIS10.0及Photoshop7.0)。2 调查方法使用GPS采集坐标点(西安80)、参照坐标用平板电脑现场对坡勾绘、数码相机拍摄迹地照片、笔记本电脑制作设计图。3 迹地现状3.1 面积以现场采集的
林业勘查设计 2021年1期2021-12-23
- 基于植被指数的高分一号遥感影像火烧迹地提取评价
林面积巨大。火烧迹地的空间分布及面积信息,对森林火灾的气候效应研究和灾后植被恢复情况研究[1-3],生态平衡评价和保险理赔等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卫星遥感具有监测范围广,时空分辨率高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到森林灾害监测和评估中。遥感提取全球和区域尺度火烧迹地主要使用低分辨率的NOAA-AVHRR[4],MODIS[5]和SPOT-VEGETATION[6],较高分辨率的TM/ETM+或者SAC-C/MMRS等数据[7]。国产高分一号卫星WFV遥感影像
自然灾害学报 2021年5期2021-12-13
- 环境监测在迹地修复中的应用
通过环境监测,在迹地修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全面实时了解土壤状态,保证后续工作稳步推进。一、环境监测技术的类型综合来说,由于土地森林资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导致部分群众会存在滥砍滥伐的行为,极大程度上伤害到了地质资源。地质资源被破坏,其自身的防御性能会降低,加大了被污染的可能性。加之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推动迹地修复工程的稳步推进已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在相关领域方面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多,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迹地修复工作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2021-11-30
- 丘陵山区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分析
行业的进步,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能够在现代化的科技辅助下,促使造林的综合水平更好的提升,对于各方面的问题处理、应对,按照全新的思路来优化,在各项问题的处置模式上,给出更多的依据。但是,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的处理,需要按照全新的策略来开展,对整体上的发展给出较多的保障,在林业的建设内涵上更好的丰富。1 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的现状、问题我国的丘陵山区并不少,而且在火烧迹地方面比较广泛,为了对将来的造林体系更好的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12期2021-11-27
- 雷竹凋落叶不同分解环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蒲阳镇雷竹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以毗邻雷竹林为对照,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研究雷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群落变化特征,为了解雷竹凋落叶分解中物质循环过程以及火烧迹地恢复与重建提供数据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成都平原与四川盆周西缘山地接合部的都江堰市蒲阳镇(103°44′73″E,31°4′45″N),海拔714~725 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浅 切割低山地貌类型。年平均气温15.2 ℃,极端最高、最低温度分别为38
土壤学报 2021年5期2021-10-11
- 《林地分类》新标准
、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各分为2 个二级地类,迹地分为3 个二级地类。详见表1。表1 林地分类及技术标准表2 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 单位:年《林地分类》LY/T 1812—2021相比LY/T 1812—2009,主要有以下变化:(1)修订了一级地类,由8 类调整为7 类;(2)增加了迹地一级地类、其他迹地二级地类;(3)删除了有林地一级地类、红树林地二级地类,将其中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由二级地类调整为一级地类;(4)删除了无立木
内蒙古林业 2021年9期2021-10-08
- 高分六号宽幅数据识别火烧迹地的光谱及指数分析
遥感数据进行火烧迹地识别的一种常用方法[2],Veraverbeke等[3]评估了MODIS/ASTER构建的各种植被指数对于火烧迹地的分离能力; 吴立叶等[4]基于Landsat TM影像分析了7个波段及18个遥感指数对火烧迹地的提取能力; 李莹等[5]基于Sentinel-2A的3个红边波段和1个近红外窄波段,构建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新型植被指数法进行火烧迹地提取,研究发现利用红边波段的第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年8期2021-08-17
- 基于Sentinel-2 的火烧迹地提取方法研究
——以西昌泸山火灾为例
且污染环境。火烧迹地。近些年来遥感技术因其成本低且可大范围监测过火区的火情被广泛用于林火监测[3]。陈本清、徐涵秋等人利用TM 影像选取三种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精度比较并分析了影响精度的原因[4]。祖笑峰、覃先林等人利用高分一号卫星及其计算出的光谱指数构建了森林火烧迹地识别决策树模型[5]。杨伟等人基于MODIS 数据建立了一套火烧迹地提取算法并对精度进行了验证[6]。2020 年3 月30 日,西昌泸山发生森林火灾,造成19 名灭火人员牺牲,火势危及城区。
甘肃科技 2021年8期2021-07-02
- 基于Sentinel-2A/B数据的火烧迹地提取方法研究
开展提取森林火烧迹地信息的研究对于支持火灾管理决策、灾后损失评估、制定灾后生态植被恢复策略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森林火烧迹地提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王晓莉等[4]基于TM(thematic mapper,专题绘图仪)影像,利用NBR(normalized burn ra⁃tio,归一化燃烧指数)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林火烈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祖笑锋等[5]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结合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1年2期2021-06-30
- 应用植被变化与火烧迹地对森林火灾反演1)
的植被变化与火烧迹地面积是火灾反演的重要评估指标[2]。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火灾反演评估方法,其中常用的是利用遥感影像中的光谱构造植被指数与燃烧指数来突出植被损伤区域与火灾的火烧迹地面积,其原理是基于火灾后植被燃烧减少和燃烧残留物沉积这两个变化特征。Allen et al.[3]通过Landsat TM/ETM+数据计算了火灾前后的归一化燃烧比(NBR)与差分归一化燃烧比(dNBR)对阿拉斯加北部森林火灾进行了评估; Veraverb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1年5期2021-05-26
- 基于EVI 的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特征研究
[1-3]。火烧迹地的识别与提取是林火遥感研究的基础工作,国内外学者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对不同地区的火烧迹地进行了识别与提取研究[4-11],研究多基于Landsat、MODIS、SPOT 等遥感数据,采用NDVI、SWIR、NBR、BAI等指数。因近红外波段对植物活体的叶绿素较敏感,而中红外波段可用来区分枯死木与土壤、灰烬等[12],所以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归一化燃烧率(NBR)对林火起到更好的探测作用,还能减少地形光谱和光照角度对目标物的不利影响。在植被恢复研
林业科学研究 2021年2期2021-04-10
- 全球30 米分辨率火烧迹地产品
029引 言火烧迹地是全球及区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等研究所需的重要参量之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和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等都曾发布过各种基于不同卫星遥感数据获取的全球尺度火烧迹地信息产品,空间分辨率从250 米至0.25 度不等。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系列数据是目前存档时间最长、使用最广泛的中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为全球火烧迹地信息高精度提取提供了理想的数据源。利用Landsat 系列卫星数据研发高空间分辨率和精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年4期2021-01-20
- 输变电工程施工迹地影响及恢复综述
高的特点,对施工迹地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破坏,目前国内外针对迹地恢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火烧迹地、矿山迹地,针对输变电工程的生态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土保持方面,且土地性质主要为林地,对不同土地性质的输变电工程迹地恢复研究较少。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借鉴相关工程经验探讨了不同性质输变电工程土地的修复模式,并对未来输变电工程施工迹地恢复提出展望。1 法律法规概述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我国出台了迹地恢复相关的法律法规,本文选择具有代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6期2021-01-08
- 浅析火烧迹地造林措施
施范围。1 火烧迹地造林更新的意义火灾对于森林的伤害是“致命”的。引发火灾的原因有很多,多数都是不可控因素,而对于可控因素,需要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森林的破坏,避免出现火灾隐患,同时还要及时做好灾后补救工作,降低火灾的不良影响。近年来,发生的火灾通常处于原始森林区域,大片的植被被烧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森林火灾一旦发生,不仅导致森林资源被损坏,而且会对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丰富的植被能够对生态平衡起
现代园艺 2020年24期2020-12-21
- 地震滑坡迹地的植物群落与土壤恢复效果评价
复工作,地震滑坡迹地通常采用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两种方式。其中,自然恢复方式是自然主导下的演替恢复,不通过人工辅助手段,完全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受损或退化生态系统;而人工恢复是人类主导下的恢复演替,通过辅以人工措施,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受损或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如采取抗滑桩、排水孔、水平阶等工程措施及种草、植树等植被恢复措施[10-11]。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地震滑坡迹地的植物群落或土壤性质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针对某局部区域或某几个地震滑坡迹地分析其植物群落
生态学报 2020年18期2020-11-12
- 川西北森林皆伐迹地和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
形成大面积的皆伐迹地。皆伐破坏引起了植被土壤环境的裸露,大量的养分与有机质的丧失,导致土壤变得干燥,蓄水能力减弱,温度变幅增大,灌草物种的侵入,剧烈改变了森林更新环境条件,严重阻碍了森林的自然更新[1]。川西北亚高山针叶林皆伐后如果没有人工造林的干扰和改造,迹地植被将维持红白刺灌丛或草丛群落阶段[2]。但至今仍没有人对皆伐迹地的土壤与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进行比较研究。川西北森林皆伐迹地与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进行着同样的牦牛放牧活动,因而很有必要进行川西北森
现代园艺 2020年9期2020-05-24
- 火烧迹地更新造林意义及措施
重要性。1 火烧迹地现状这几年,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和生态系统修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措施。同时,火灾对森林资源造成损失的程度对于后期植被的恢复也有很大的影响。森林对于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影响很大,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对于火烧迹地更新造林重视程度不够,技术单一匮乏。近几年,由于气候的原因,火灾发生的频率增加,国家加大了对火烧迹地更新方面的技术研究。组织众多专家进行实地调研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3期2020-03-01
- 融合红边波段的森林火烧迹地提取方法
边波段对火灾火烧迹地进行提取。以往森林火灾火烧迹地的提取研究多基于遥感数据的红波段(Red)、NIR以及SWIR波段[3]。而针对红边波段的研究也较少涉及火烧迹地提取。如,Chuvieco等[4]使用Red-edge波段替换Red波段对火灾燃烧程度进行研究。Korets等[5]基于红边波段(Red-edge)对西伯利亚火灾进行了量化与制图。Fernández-Manson等[6]评估了红边波段在Sierra de Gata火灾中识别燃烧程度等级的能力。郏江
遥感信息 2019年5期2019-11-09
- 基于无人机影像天山云杉林主伐迹地提取研究
低,特别是对主伐迹地而言,采伐地点分散并且不明确,致使野外调查时间延长、工作量增加,不足以满足当代林业发展的需要[6-7]。遥感技术是森林资源高效快速监测调查的重要技术手段。无人机遥感作为新兴遥感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数据,通过自主设置航线更加灵活获取遥感数据,具有环境适应力强、分辨率高、低成本等特点,使无人机遥感技术成为获取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8]。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和统计对及时获取林木的生长状况,和森林未保育有实际意义。【前人研究进
新疆农业科学 2019年7期2019-11-04
- 高分六号宽幅数据在森林火烧迹地识别中的应用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自然保护区为例
带来影响。对火烧迹地的准确识别是开展森林火灾灾情监测的基础工作。准确的过火面积信息可以反映森林植被的变化和经济损失,也可以评估生态环境效应。近年来,较多研究表明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火烧迹地的识别和火灾损失评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4]。遥感技术具有快速、经济、宏观的特点,适用于对森林火灾监测和过火面积的估算,尤其是在人员难以到达的偏远林区。目前,利用遥感数据识别森林火烧迹地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在全球尺度或长时间序列的火烧迹地识别中,主要采用具有高时间分辨
卫星应用 2019年9期2019-10-22
- 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营造林技术在不同迹地林业发展中的应用1、病虫害迹地病虫害迹地的营造林技术应用是指对遭受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内的林业进行管理,运用营造林技术对该区域的林业进行处理,保障该区域林业的正常生长,营造林技术在病虫害迹地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其一,对该林业区域内受到病虫害影响较为严重的树木进行处理,砍伐病枝、清理病叶,并将清理后的病枝病叶进行统一的焚烧处理,尽可能大量的消除病虫害的生长源头,以此降低病虫害对该林业区域的影响;其二,林业区域的其他植株同样会受到病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18期2019-07-31
- 典型植被指数识别火烧迹地潜力分析
新型传感器的火烧迹地识别方法研究已成为当前火烧迹地识别的重点之一。植被指数法是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识别森林火烧迹地的一种常用方法。火灾使地表植被破坏,受灾植被在卫星影像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发生变化,其光谱曲线与正常植被光谱曲线有明显差异,但与裸地、水体和阴影等地物的光谱曲线间的差异可能变小而产生混淆。大量研究表明,植被指数通过增强这种差异,能有效地用于过火区制图[2-3]。现有植被指数的种类很多,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
自然资源遥感 2019年1期2019-03-29
- 基于QUEST决策树的火烧迹地自动提取
局部区域提取火烧迹地,对大尺度范围内的火烧迹地提取较少。根据指数适用的尺度范围、林火发生后植被减少、燃烧残留物沉积以及地形、纹理特征等,在已提出的修正植被指数、火烧迹地指数等指数中选取最佳指数,为QUEST决策树的建立提供坚实的基础。针对2006年云南省昆明市的“3·29”林火事件,由于该燃烧区从安宁市温泉镇西北部的古朗大箐下段森林蔓延至西山区,因此本文采用QUEST算法、CRUISE 2D算法的决策树以及最大似然法在大尺度范围内提取Landsat影像中的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4期2018-09-13
-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发30 m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数据产品
0 m分辨率火烧迹地数据产品(GABAM),并向国内外进行公开发布。国外航空航天机构已发布各种基于不同卫星遥感数据获取的全球尺度火烧迹地数据产品,空间分辨率从250 m到1°不等,其中欧空局(ESA)于2018年2月发布的Fire_CCI 5.0火烧迹地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为250 m,而GABAM火烧迹地产品的空间分辨率比Fire_CCI 5.0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是目前空间分辨率最高的全球火烧迹地遥感产品。(图片来源:中新网)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11期2018-07-16
-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发30米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数据产品
30米分辨率火烧迹地数据产品(global annual burned area map,GABAM)。火烧迹地是全球及区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等研究所需的重要参数之一,卫星遥感技术则为快速获取大區域火烧迹地空间分布信息提供了有效手段。国际著名机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和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等已发布各种基于不同卫星遥感数据获取的全球尺度火烧迹地数据产品,空间分辨率从250米到1度不等,其中 ESA于2018年2月发布的F
河南科技 2018年16期2018-07-13
- 林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1)
局开拉气林场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火烧强度对森林土壤养分的影响,旨在确定合理的森林经营对策,为火灾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根河林业局开拉气林场,地理坐标为51°4′~51°23′N,122°11′~122°47′E,地处大兴安岭中北部,该区是高纬度原始林区、寒温带针叶林区和冻土区的代表[7]。地貌较为复杂,主要由低山、中山、丘陵、山间盆地等构成,海拔672~1 200 m,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年5期2018-06-15
- 5·12地震后北川次生灾害迹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与更新
困难。因此,灾害迹地植被恢复工作需受到重视。群落结构是群落中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标志,从群落结构方面来研究物种多样性有一定生态学意义[4-5]。物种多样性指数能够反映群落种类组成、结构水平及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关系到群落成熟度、生产力、进化时间、捕食竞争与空间异质性。植物多样性的恢复是受损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内容,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其变化说明了植被的恢复进程[6-8]。植被多样性研究有利于预测植物群落的演替方向及群落稳定程度[9]。近年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3-23
- 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研究
现米老排树种伐后迹地的高效更新?对米老排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不少研究机构及学者对米老排树种进行了系统研究,已基本摸清了其生物形态、生长、材性、制浆性能等,并解决了其采种育苗、造林选地、初植密度和林分经营等技术问题[11],然而有关“米老排人工林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研究”,目前还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实施旨在探索米老排人工林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分布和树高结构规律,为促进、保护和利用米老排人工林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3-17
- 火烧迹地造林技术
68450)火烧迹地,指的是因为森林火灾而形成的荒山,火烧迹地造林,指的是在火烧迹地上进行造林生产,以再次发挥迹地应有的生态作用,现将火烧迹地造林的一些经验与做法总结如下:1 火烧迹地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火烧迹地都适合造林,要选择面积足够大、立地条件足够好的地块进行造林,比如一些梯田埂上的火烧迹地,因为面积太过于分散,形不成足够的局面,不适宜进行造林;还有一些火烧迹地,林间尚有一部分未烧到的林分,比如油松,通过天然下种还可以进行自然恢复,没有必要进行造林;还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6期2018-01-18
- 林业营造林技术的应用
应用1.1 采伐迹地中的应用 采伐迹地应用营造林技术,主要在树苗选择和培育方面。因为树苗种类不同,伐桩萌芽能力也各有差异。鉴于此,在选育树苗时,要根据不同采伐迹地中树种的不同以及伐桩密度的不同进行科学合理选育。假如伐桩之间的间距比较大,就要结合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补种,增大其密度。在树种选择上,可以依据采伐迹地中原本种植的树种进行选择,还可以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树种,以增强树苗的成活率。1.2 火烧迹地中的应用 火烧迹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林区类型,由于遭受到火
现代园艺 2018年9期2018-01-18
- 短轮伐期巨尾桉萌芽更新培育技术
果最差。2.2 迹地清理方式冬季对第一代植苗林进行主伐的,次年春季前应进行迹地清理;春季主伐的,伐后应立即进行迹地清理。巨尾桉基地清理方式目前有两种。第一种是不炼山清理迹地,第二种是炼山清理迹地。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目前普遍采用第一种迹地清理方式。2.2.1 不炼山清理迹地沿着种植行上下1m,进行带状除草,把清理的杂草杂灌堆在上下行间,若不清理覆盖伐根的杂草,将影响萌芽条的生长。为了提高伐根萌芽率和存活率,林地清理之后,对腐烂的伐根进行重新伐锯,形成新的断
吉林农业 2018年23期2018-01-17
- 老顶山火烧迹地与未火烧林地土壤动物群落的比较研究
11)老顶山火烧迹地与未火烧林地土壤动物群落的比较研究史宝忠(长治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山西 长治 046011)为探讨老顶山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于2013年4~11月间对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火烧迹地与未火烧林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2558只,其中火烧迹地27类961只,隶属于3门8纲14目21科;未火烧林地33类1597只,隶属于4门10纲19目25科。结果表明:(1)火烧迹地与未火烧林地土壤动物共有类群数是24类,火烧迹地独
长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8-01-04
-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工程迹地面积对其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原高寒草原区工程迹地面积对其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刘 彤,毛 亮,庞晓攀,金少红,张 静,郭正刚(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业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工程迹地面积严重影响着青藏高原受损天然草原的恢复程度。本研究测定了历经18年恢复期的不同面积的工程迹地(55、156、254、583 m2)的土壤水分、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以工程迹地附近的青藏苔草(Carexmoorcr
草业科学 2017年11期2017-11-29
- 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大兴安岭区域火烧迹地★
大兴安岭区域火烧迹地★钱 安 陈娅男 王秋玲(防灾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利用归一化燃烧指数(NBR)方法,基于2002年、2003年、2006年、2008年Landsat-5影像和2016年Landsat-8影像对大兴安岭火烧迹地进行了提取,并对大兴安岭2003年火灾恢复情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对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治理政策有参考作用。NBR,Landsat影像,火烧迹地,大兴安岭0 引言大兴安岭横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植被覆盖
山西建筑 2017年15期2017-07-01
- 矿山迹地边坡植被恢复规划与技术探析
22400)矿山迹地边坡植被恢复规划与技术探析蔡桂荣 (建平县林业局,辽宁 朝阳 122400)文章对矿山边坡植被恢复的规划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恢复矿山迹地边坡植被的主要技术。矿山迹地;边坡;植被恢复;目标;技术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近年来,由于铁矿、金矿、膨润土矿山的大量、长期开采,给建平县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使低山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经过长期开采的矿山迹地,地表植被破坏殆尽,与之相生的是水土流失,对村屯
防护林科技 2017年6期2017-04-05
- 关于林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的研究
章着重论述从采伐迹地的处理至幼苗的选择、幼苗培植技术、树木的管理与抚育等一系列林木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技术,希望能对国家林木造林事业提供一定技术支持。关键词:采伐;迹地;造林森林资源是地球上十分宝贵的资源,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的财富,并且对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有重要的维护作用。森林采伐是森林利用的主要手段,也是调节森林结构、促进森林生长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期以来。不科学的采伐措施导致森林面积锐减,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了一些自然性的灾害。随着减少
新农村 2016年12期2017-01-12
- 火烧迹地木荷、台湾相思、香樟3种树种造林效果初步研究
2300)火烧迹地木荷、台湾相思、香樟3种树种造林效果初步研究黄伟毅,陈统泉,陈志锋(福建省南安市林业局,福建 南安 362300)采用棋盘法,研究了火烧迹地台湾相思、木荷和香樟的地径、树高、成活率。结果表明:客土全穴和客土半穴情况下,木荷成活率、树高、地径最大,适宜火烧迹地种植。试验可为福建筛选火烧迹地恢复林树种及其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台湾相思;木荷;香樟;火烧迹地;造林效果1 引言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Merr)属亚热带常绿乔木,耐干
绿色科技 2016年15期2016-10-11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险等级评价*
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险等级评价*赵洪阳,薛伟(东北林业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为评价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等级,经实地调研结合迹地自身特点,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火灾火险等级评价体系。通过不同层次分析,针对影响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可燃物状况、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及人为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火灾危险等级的影响,做出综合性评价,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等级评定模型,制定其火
西部林业科学 2016年4期2016-08-26
- 闽东北鹫峰山不同迹地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径流的影响
东北鹫峰山对不同迹地采取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所造成的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不尽相同。通过分析能够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的排序为:人工造林模式关键词:鹫峰山;迹地;植被恢复;模式;径流中图分类号: S7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032031 引言闽东北鹫峰山处于闽东赛江流域上游,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稳定河川流量、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1,2]。为了尽快在不同迹地上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涵养水源、保持
绿色科技 2015年6期2015-08-05
- 基于MODIS时序数据的黑龙江流域火烧迹地提取
的黑龙江流域火烧迹地提取杨 伟1, 张树文2,*, 姜晓丽31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晋中 030619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130102 3 太原师范学院城镇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晋中 030619火烧迹地信息是研究火灾的重要参数和基础数据,也是研究全球生态系统和碳循环扰动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受森林火灾影响较为严重的黑龙江流域为研究区,以MODIS时间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一个分为两阶段的火烧基地提取算法(即首先设定较为严格
生态学报 2015年17期2015-01-18
-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工程迹地面积对其恢复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积大小不同的工程迹地[4],因此工程迹地植被恢复是目前青藏高原受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工程迹地恢复最早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筑路迹地恢复[5],而我国筑路迹地恢复的研究始于高速公路护坡[6],21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增多。筑路迹地恢复包括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两种。由于我国筑路迹地恢复始于高速公路建设,因此筑路迹地恢复目前以人工恢复研究较多[4,6-7]。虽然筑路迹地自然恢复是植被恢复的一种主要方式,且具有省时、省力和省财,避免草皮移植对客地原
生态学报 2013年11期2013-12-16
- 皆伐对杉木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短期影响
年后的杉木林皆伐迹地土壤剖面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 、35~40、40~45、45~50、65~70和90~95cm土层的土样,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等。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皆伐迹地的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波动性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下降后微升;与杉木林地表土层的土壤相比,皆伐迹地表土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有所下降。杉木林
湖南林业科技 2012年3期2012-11-20
- 浅析山杨根蘖更新造林
厚度、采伐季节、迹地更新以及迹地清理方法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坡向、土层厚度会对山杨的根蘖更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其中山杨根蘖进行更新的最适宜生长的立地自然条件为海拔在1 000m~1 900m的位置、半阴坡或阴坡位置、厚土层以及曝光的小面积皆伐迹地。【关键词】山杨; 根蘖更新; 迹地[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the text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field inve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2012-04-23
- 鹤北林业局采金迹地植被的恢复与发展
内现有大量的采金迹地,主要分布在施业区内主要河流的两岸,面积比较大的林场有:中兴、联营、小梧桐、庆林等单位。在各林场的采金迹地中,部分地段由于采金后未进行平整,“毛砂尖”矗立,因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以碎石块为主的“裸地”,难以进行植被恢复。如何做好采金迹地植被恢复一直是困扰鹤北林业局生态建设的一个难点。1 鹤北林业局现有采金迹地的植被恢复情况根据资源部门的初步统计,鹤北林业局采金迹地的面积为83 190亩,根据是否可以进行植被恢复及当前植被恢复实际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4-13
- 大兴安岭森林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1)
大兴安岭森林火烧迹地土壤动物功能类群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退化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一定的依据。1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研究区(123°13'~125°48'E,52°09'~53°23'N)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塔河县境内,大兴安岭北缘伊勒呼里山北坡,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热,年平均气温-5℃,年平均降水量428 mm,年无霜期80~100 d。地带性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森林覆盖率为76.69%,乔木主要有兴安落叶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年8期201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