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宁,刘元芳
(昆明市西山林场,云南 昆明 650100)
火灾发生的瞬间,整片的森林付之一炬。与此同时,树木在焚烧的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越来越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体现了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这几年,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和生态系统修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措施。同时,火灾对森林资源造成损失的程度对于后期植被的恢复也有很大的影响。森林对于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影响很大,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对于火烧迹地更新造林重视程度不够,技术单一匮乏。近几年,由于气候的原因,火灾发生的频率增加,国家加大了对火烧迹地更新方面的技术研究。组织众多专家进行实地调研,目的为了研究出更多的补救方案,能够进一步推动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工作的有效开展。
1)引发火灾的原因有很多,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很多情况是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破坏以及灾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降低火灾的影响。近几年发生的火灾大都发生在相对的原始森林中,里面蕴藏很多珍贵植被,火灾过后,几乎损毁。火灾的发生不但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损失,周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也会受到严重威胁[6]。
2)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破坏程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火灾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有利于植被资源的更新,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更替。更新造林是森林抚育的重要措施,目前,对于森林生态安全的构建,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健全火烧迹地更新造林长效机制。所以,火烧后森林的更新造林工作难度大、时间久、要求高,还不能急于求成,要按部就班地进行,这对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非常重要,对我国的林业产业能否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新造林技术也在日臻完善。
1)火烧迹地清理
火灾后对于残留的树枝、树桩等一定要彻底清理,把没有价值的遗留树枝、树木要及时清理干净,避免虫害发生。同时,去除一些长势弱、退化的植被类型。在进行清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遗留下来完好的树种做好保护,尤其是珍贵树种,避免遭受二次伤害。对于大火烧毁的地方,只有彻底清理干净,才能开展后续的更新造林工作,这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
2)火烧迹地平整和土壤改良
火烧现场清理之后,重要的任务是对烧过的土地进行平整、土壤改良。众所周知,火烧过后,土壤不仅会发生养分流失的现象,同时还会有板结现象发生,这对于灾后重建有很大影响。火烧迹地的土壤改良是重中之重,采取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相结合的方式来改良土壤的结构[2],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给新栽树种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火烧迹地造林树种不能盲目的选择一些易成活、易买到的树种,一定要有详细的实施方案。火烧迹地更新造林,首先要选择适宜在此地种植的树种,根据土壤土质、当地气候条件、存在的动物[3]、树苗的耐火性、抵抗外界环境变化能力[4]、火灾的毁坏程度以及周围的生存环境来选择栽植的树种。首选生存能力强的树种,其次是选择耐火能力强的,这样能使火烧迹地更新造林技术取得良好的成效。
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工作,要明确责任,责任到人,落实到位[5]。对于相关的责任人提出明确要求,在工作中,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能够合理安排人力完成相应的工作,圆满完成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工作。分工合作在更新造林工作中尤为重要,比如:技术研究、实地勘查、数据分析等。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健全的制度,可以保证工作如期顺利的完成。在造林工作完成阶段,要由主要责任领导牵头,组成验收小组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严防弄虚作假现象出现。与此同时,社会监督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设立举报电话等监督措施,能够提升整个项目的建设成效。
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对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森林火灾不仅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也是巨大的。而且,近几年由于气候、环境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火烧迹地面积呈上升趋势,要进行全面的更新耗时较长。为此,实施火烧迹地更新造林要制定可行规划、详细计划,因地制宜的选择更新造林的树种,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护措施。对火烧迹地进行更新造林,增强树木的耐火力,结合当地每年的气候特点,提升植被的成活率和加强树木的生长能力,尽可能维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在原有林木的基础上,可以淘汰一些已经失去生长能力的林木,进行改良换代,进而弥补原有森林系统的缺失,加快森林生态系统重建,从而促进火烧迹地更新造林稳步推进,建立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