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榛子种质收集与人工栽培试验

2020-09-12 05:20倪柏春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伊春榛子结实

倪柏春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伊春分院,黑龙江 伊春 153000)

2010年开始,先后引种欧榛系列、大果榛子系列、外地平榛,进行榛子引种栽培试验。经过近十年栽培试验,均未获得成功。2014年,开始调查本地乡土榛子,收集乡土榛子种质资源,建立了资源圃,开展了乡土榛子人工栽培试验,获得成功。

1 试验方法

1.1 种质资源收集

1)种质资源收集的范围:在伊春林区的16个林业局(公司)区域内收集。

2)收集方法:野外调查,包括花期调查,结实期调查。野外测定、选择、采、挖、运、栽植定植。记载,设立标识等,建园。固定调查,观测。

1.2 人工栽培试验

1)选优:初选结合种质资源调查,春季首先进行花期初选,即根据物候表现,观测榛子雄、雌花开花时间,雌花丰欠,植株健康状况,分布环境等,确定选择地域。待秋季结实期,调查结实情况,选择具体植株(丛)结实母树,为初选优树,计选135株。单独采种分装,组成半同胞家系;复选采回后的果实,在调制过程中即优胜劣汰,淘汰一些家系。在种子处理过程中再淘汰一些家系,本试验此阶段为19个家系。种子处理后,播种育苗,建立实生生产示范林,根据半园艺化榛园生长结实情况,选择优良家系,本试验初选19个家系后,建立了19个家系排列设计的生产示范林。此阶段复选4个优良家系;决选根据复选优良家系苗期早期子代测定的情况(苗高、地径、病虫害),与生物量测定,决选出野生榛子人工栽培优良家系2个。

2)区域试验:为了检验野生榛子人工选优成果,测定其适应性、丰产性、抗性等生产指标,选择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气候差异代表性区域,开展区域栽培试验。

1.3 施肥试验

开展施肥与不施肥对比试验。

1.4 野生榛子营养成份测定

开展了亲、子代营养测定。测定委托黑龙江省农科院“中国农作物种子检测中心”测定。

1.5 产量调查测定

对乡土榛子优良家系实生生产示范林(园)测定产量。

1.6 无性繁殖

对选出的优良家系进行嫩枝扦插试验,繁殖优良家系,获得成功。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质资源收集与资源圃建立

在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收集乡土榛子种质资源48份210株(表1)。

表1 榛子种质资源圃种质保存情况

2.2 初选

按种质资源调查成果,确定榛子优株初选标准。

初选标准:每样地选15株(丛)结实母树作为候选,再用目测法与比较法,按结实量大、单个果重、皮薄、植株无病害、果实无虫孔,确定5株结实优良单株,调查母株情况,单独采种分装编号。按此标准,初选优株135株。

2.3 复选

初选135株优株(丛)果实,按种质调查果实变异分析成果(表2),平均果径低于平均值的淘汰。再按最大单果重,果皮厚,结果枝数,单枝结果数,序果数,果形,结合(表3),综合分析复选出优株19株(丛)。组成19个初选优良家系。

调查结果显示:坚果的各项指标变异情况(表2)。

表2 小兴安岭野生榛坚果数量指标变异系数

各项指标分析:说明榛子在野生状态下,其果实品质表现优良。数量、品质性状的差异,反映了性状在进化保守性或遗传可塑性方面的不同。

测定19个家系的下列指标数值(表3)。

表3 19个家系测定项目

将上述指标项目测得的数值,进行标准化计算,即便于数据统一比较。得出综合得分数值,然后,按综合得分数值将各家系进行排序,得到优良家系的前四名,为复选家系4个。即家系SF2,SF12,SF1,SF18(SF→家系)。

2.4 决选

1)初选家系实生繁殖:对所选出的19个初选优良家系进行实生繁殖(种子)育苗。种子处理,播种育苗,抚育管理。经过三年的育苗基地培育,获得S1-0,S2-0,S3-0三个龄级苗木,根据各年度苗木生长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19个家系,生长量综合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SF1、SF3、SF2、SF7。

2)优系苗期子代测定:苗期(S1-0)用苗高、地径、生物量早期子代测定,子代测定生物量排序为SF1,SF2,SF11,SF17。

3)决选结果确定:以19个家系测定数值的标准化分析,结合子代早期测定一年生苗木的三因素(苗高,地径,生物量)分析,决选出伊春乡土榛子优良品种(家系)2个,即综合排名1,2的SF1,SF2。

2.5 初选家系区域化试验

初选家系19个,以19个优良家系实生营建生产示范林(半园艺化榛园)。苗木采用2年生一级苗。选择伊春林区气候差异的三个林业局与伊春区营建(表4、5、6)。

表4 实施地气候因子一览

表5 榛子物候观测记录汇总

表6 区域化试验生长调查汇总(2018)

生长情况分析:以相同苗龄型,同年栽植,同年调查结果分析,榛树生长情况表现为,铁力>伊春>金山屯>五营。该情况与区域化试验各地气候条件相吻合。区域化试验结果显示,初选19个野生榛子优良家系,适合试验地栽培,在伊春林区北、中、南三个代表性气候区综合分析其生长差异为,南>中>北。

2.6 促进花芽分化

在区域化栽培过程中,采用拉枝方法,促进了榛子枝条的花芽分化(表7)。

表7 拉枝试验增加混合芽数

表7显示,平均可增加混合芽5个。此方法增加了混合芽数量,也就促进了花芽的分化。亦可缩小榛树雌、雄花数量差距,调整雌雄花比例。一定程度上减轻花期不育问题。

2.7 施肥试验

施肥对生长的影响情况(表8)。

表8 施肥与不施肥生长情况比较

试验采用同一家系相邻两组进行施肥与不施肥对照试验,试验前两组树高平均值相近。试验显示:施肥后树高年平均增长量为31.83%,不施肥树高年平均增长量为21.82%,可见,施加复混有机肥(N)8∶(P2O5)10∶(K2O)23(含硝态氮/总氮40%),总养分含量≥41%,叶面喷施复合高效KH2PO4,浓度为0.3%,树高增长量高于不施肥10.01%。由此可见,施加生物有机肥、叶面肥,对榛树生物量的影响较为明显。

2.8 结实调查

结实调查随表统计(表9)。

表9 结实调查

2.9 乡土榛子人工栽培亲、子代营养成份分析

乡土榛子人工栽培亲子代营养成份分析为亲、子代果仁营养成分测定数据分析(表10)。

母本,由于长期适应自然环境,其营养成份结构基本稳定。子代,由于尚处初果期,营养成份还不够稳定,而随着盛果期丰产稳产的到来,其营养成份也会趋于稳定。

3 结论与建议

1)本研究结合乡土榛子种质资源调查,子代测定,选出伊春林区野生乡土榛子优良品种(家系)两个。良种有性、无性繁育获得成功。获得优良无性系两个。

2)优良品种(家系)区域化试验,获得成功。榛树生长正常,抗性强,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无病虫害。其中,栽植第三年的榛树,已开花结实,进入初果期。建议今后继续该项研究,示范、推广、应用。

3)通过两个优良品种(家系)子代结实初果期测定,果实各相关指标优于母本。亩产量20.56kg,初果期亩产比野生榛林(13.3kg/a)[5]提高54.6%。该效益是林区普遍种植大豆效益的3.08倍。因此,本项目所选的优良品种(家系)及其它表现优良的家系,应用前景较好。

4)采用优质、丰产、绿色系列技术应用区域化试验示范证明,小兴安岭及我省东北部地区,应用野生乡土榛子良种,发展榛子人工栽培产业,是目前该区域发展榛子有效、科学的途径。调查显示,林区近10年的榛子引种,尚未取得成功。

5)本项目所建示范林(半园艺化生产园),可进行进一步的良种选育工作,并可成为良种繁育基地。

6)建议进一步进行接力研究,不断选出优良品种,提高产量与品质,为小兴安岭及我省东北部发展榛子产业,提供支撑。

7)建议将本项目所选的两个优良品种(家系)SF1,SF2,认定为优良品种(家系)。

猜你喜欢
伊春榛子结实
伊春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真人榛事
伊春地区近60年气温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比例尺航磁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伊春森林覆盖区为例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找出结实的绳子
结实的纸筒
松鼠采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