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先华
(四川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四川 成都 610082)
完备的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是实现安全灭火的重要依据。对此,应根据辖区森林防火实际,不断修订完善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并将预案演练作为检验执行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演练,提高指挥、作战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应急处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分级启动预案,快速处置,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扑救人员到位、物资保障到位、技术指导到位,防止因无序处置导致安全事故。
娴熟的灭火作战技能是实现安全灭火的一个重要保障。应着力培养指挥员事故防范、活用战法、果断处置的能力,使指挥人员具备正确指挥、周密组织本领,掌控火场应急处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强化灭火作战人员紧急避险、灭火战斗的技能,使灭火作战人员具备自我保护和灭火作战的能力,夯实安全灭火的坚实基础。
无论是灭火作战组织指挥人员还是参战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这就决定了安全教育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按照指挥员、战斗员两种基本对象,按地域、分级别,接受不同形式和类别的安全教育培训,使指挥员达到能够驾驭本行政辖区森林火灾应急处置的复杂局面,战斗员达到能够掌握紧急避险的基本技能。
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在处置森林火灾过程中,按照处置预案规定,确定安全工作人员、明确安全事项;携带防护装备、以备应急使用;检修交通工具,保障性能良好;了解火场概况,科学制定处置方案。
出发前,带队领导要向扑火人员及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提示,指定安全员,维护乘车、乘机秩序,有序登车、登机。驾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要掌握好行进速度,注意危险地段,不能载人通过的,参战人员要徒步行进。直升机参加灭火作业,地空协调一致,确保飞行安全。
宿营时,要选择在靠近道路、河流、开阔地,方便生活,利于机动的地域。宿营地要开设好闭合的防火隔离带。在火灾迹地宿营时,要远离未燃烧区百米以上。严禁在环山、山谷、鞍部、沟塘、陡坡和山脚处等不安全地带宿营,以保证安全。
灭火作战时,处置人员要以专业为主,并选派有实战经验的骨干到火场一线加强指挥,严禁动用未经过培训的人员直接参加火灾扑救。武警森林部队和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是扑救森林火灾的专业力量,应首先并尽量动用。属地武警内卫部队、驻军、民兵预备役部队可作为就近动用的第二梯队。严禁组织妇女、儿童、老人、学生参加灭火作战。
火灾处置过程中要建立安全组织,落实安全责任,确保火场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防。火场前线指挥部要成立安全组,全程督导。指挥员要及时掌握火场动态,把安全工作贯穿于处置的全过程。明确火场一线观察员,遇有危险情况,立即向一线指挥员发出危险警报,第一时间实施紧急避险。
处置前,不能匆忙进入火场,先组织人员勘察火场地形、林相、植被、风速、风向和火势强度、发展态势等情况,再确定进入火场方向、线路。在处置中,首先选择火尾、火翼、植被较稀、火势较弱地带进行作业,避免从山上往山下、迎火头或翻越山脊、鞍部实施作业。要特别注意不能进入峡谷地带。
一线指挥是灭火作战组织指挥工作的最前沿,是贯彻落实前线指挥部作战意图的执行者,关系到“火扑灭,零伤亡”目标的实现。首先是一线指挥要靠前,努力扩大火场视野,做到心中有数。次之是贯彻落实前线指挥部作战意图要坚决,不打折扣。再次是把握灵活机动的战法,切记蛮干。四是遇有突发险情,果断决策处置,边实施边报告。
灭火作战是人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作业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随时随地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火场紧急避险要坚持一转移、二点烧、三不打、四避开、五防范的原则。即:及时组织参战人员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依托道路等有利地形点烧迎面火或顺风火解围;不打无安全把握的夜间火、迎面火、上山火和沟谷火;避开陡峭和峡谷等危险地形,茂密草塘和灌丛密集等极易燃烧的可燃物分布区,大风、高温时段和在火烧迹地内、山脊鞍部等危险地带宿营;防滚石砸伤、坠崖摔伤、枯倒木砸伤、风向突变导致的火势变化和迷山走失。
由于区域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其林火燃烧速度和强度在不断变化,有可能形成飞火或树冠火,围困参战人员。一旦发生,战斗小组要及时选择燃烧速度快、燃烧强度弱的地带,实施点火自救,隔断连片的可燃物,以解除围困危险。
灭火作战时,战斗小组与火搏斗,位置随火势蔓延而动,有可能发生迷山。参战人员可使用GPS、指北针等工具,利用高大树貌、突出地貌等标记辨别方向,选择返回路线。同时,也可夜间在高山顶上点火发出求救信号,以摆脱困境。
灭火作战时,容易出现烧伤、摔伤、砸伤、扭伤等。参战人员要及时利用相应的药品和药具进行现场处理,避免伤情加剧和非战斗减员。
较大以上的森林火灾的处置,往往旷日持久,受区域位置和交通条件的制约,充分的后勤保障困难。食物短缺时,战斗小组要合理分配食物,精打细算。同时,就地就近寻求补给,缓解供需矛盾,保障参战人员的战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