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强化期训练负荷监控的生化特点及机能评定探究

2011-10-24 11:46:32郏孙勇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集训机能跆拳道

郏孙勇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310023)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运动员经过长期的系统训练之后,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会逐渐提高,专项成绩也应该逐步上升。运动竞赛是表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体现竞技运动价值与意义的重要形式。为了把通过训练提高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表现出来,临赛前通过何种方法和手段把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就显得尤其重要。因而,赛前训练是运动队训练内容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准确掌握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和水平是教练员实施训练的前提,赛前保持运动员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对于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有重要的意义。在赛前训练中加强机能评定,以合理控制训练负荷,确保运动员以最佳的机能状态参加比赛。本研究旨在观察和了解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中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机能评定以及科学地安排赛前训练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强化期科学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科学掌握运动员训练状态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周期和训练负荷,采取适当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以便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调动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强化训练备战准备过程。该研究测试了1~2月间连续6周跆拳道队8名主力队员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血清睾酮(T)和皮质醇(C)的变化,旨在为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提高科学参考依据,为跆拳道运动项目科学化备战工作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跆拳道队6名主力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9.3(17~21)岁,其中4名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另2名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分别属于60 kg、66 kg、74 kg、84 kg和120 kg级别(见表1)。

表1 跆拳道运动员具体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该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长期跟队进行系统的队伍测试研究:每周一晨起安静状态下7:00~8:00采血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目(WBC)、红细胞压积(HCT),测试仪器为日本产F820型血球计数仪;测定肌酸激酶(CK)和血尿素(BUN);测试仪器为美国产 MD1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试剂盒为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测定血清睾酮(T),测试仪器采用芬兰产 MALAC型计数仪,测试试剂盒为天津德普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放免法)。每下一周,周一晨再测试身体成分、血象、血清睾酮(T)和皮质醇(C)等指标,连续6周。

1.2.2 数理统计法。数据处理使用SPSSl2.5统计软件包计算均值和标准差(X±SD),对整个赛前运动训练监测的生理生化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性时,采用修正的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 VA)分析。

1.2.3 实验法。实验设计:各部分测试及仪器要求如下:

尿蛋白:大强度训练后次日清晨监测。

最大摄氧量:第一监测阶段和赛前一周。

尿素氮和血清肌酸激酶:监测三阶段每周一次。实验仪器:

血象:测试仪器采用BACKMAN DIFFER2C。

心率:测试仪器采用SUNNTOT6团队包。

血乳酸:测试仪器采用YSI—1500乳酸盐分析仪。

尿蛋白:测试仪器采用拜施达尿十项分析仪。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组织的活动:教师首先介绍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然后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共性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接下来,按照难易程度逐个实施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只需要识记的概念性知识点,教师直接组织学生完成作业,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辅导。对于需要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教师可归纳出几个关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关键问题解决方案的成果汇报,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尿素氮和血清肌酸激酶:测试仪器采用ARKRAY SP—4430。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强化期训练模式及其安排

训练模式是指教练员按特定的计划和目的,贯穿于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方法和手段等训练要素的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的体现。此次国家男子自由式摔跤队强化期训练时间跨度为5周左右,具主要目的是通过与实战紧密结合的训练安排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调控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逐步至最佳状态。针对运动员负荷与恢复的特点和训练节奏等因素考虑,此次强化期训练遵循“小周期、短节奏、多课次、高强度”的特点来安排训练任务(见表2)。

表2 强化期5周训练安排

2.2 强化期5周各指标测试结果和负荷评定

根据《运动训练学》赛前周期划分并结合教练员的阶段训练计划,本次赛前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小周期;第二阶段:基础负荷小周期;第三阶段:提高成绩小周期。

训练第一阶段,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主要进行上下肢的力量柔韧练习,同时围绕基本功、组合动作进行专业训练,时间固定在每天的晚上2h左右。训练第二阶段较准备周期训练内容,缩短基本功和组合动作的训练时间,增加了整套组合的练习,教练员结合运动员身体机能训练监测结果,对运动员训练安排做出适当调整。每天的训练时间固定在每天下午2h。主要是让运动员将最好运动状态的时间调节到白天(正式比赛在白天)。训练第三阶段(赛前一周)训练时间较基础负荷小周期没有变化,训练内容改为每天0.5的准备活动(要求活动充分),之后进行组合训练,中间有间歇时间。在训练过程中,通常以周为小周期进行训练。该研究测试的运动员每一周部分指标的恢复值来评定训练负荷及恢复情况(如表3)。

表3 八名队员前五周测试RBC、HGB、HCT、CK、BUN、T、C的(X±SD)值

2.2.1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测试值及负荷评定。血红蛋白不仅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还有缓冲血液酸碱度的作用。以前研究认为,在训练期男子血红蛋白值不应低于140g/L的标准。跆拳道是一项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格斗对抗运动。在训练时,运动员代谢率高,需氧量大.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导致体内酸性增强,这就需要更多的血红蛋白增加供应及增强缓冲酸性代谢产物的能力。因此:血红蛋白测试结果(见表3)表明:强化期五周训练安排负荷适中,尤其是强化周与检查周(第2、3周)时分别为165±3g/L和162±4g/L,达到了不同小周期训练的目的,从8名运动员整体情况看,强化周(笫4周)时为155±5g/L,身体机能恢复较好,另由于运动员降体重而控制饮食可能有造成Hb下降。

由于血红蛋白能较敏感的反映身体机能状态,其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Hb值过低时,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必然导致工作能力下降;Hb值过高时,血液的粘滞性增大,造成血流阻力增加和心脏负担加重,也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不适应和紊乱。保持Hb值在最适范围,可使运动员达到最佳机能状态,这也是科学地进行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男性运动员最理想的Hb值为16g%左右,不超过17g%,14 g%为亚理想值。从表3可以看出,教练员根据这种状况调整了训练计划,同时与相关部门协商改善运动员伙食增加营养餐。经过这一阶段训练负荷的调整以及对训练负荷的逐渐适应,运动员的机能状态逐渐好转。表明运动员已逐渐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为创造良好的竞赛成绩奠定了最佳身体机能基础。同时也说明这一阶段的训练安排科学合理。

血红蛋白作为血象指标的主要因素进行身体机能评定的同时,需要分析个体差异性,进行个人纵向比较,这样才能作出更客观准确的评定。同时,结合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以更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从表3可以看出,这5次测试的RBC值,虽然后4次测得的结果较第一次测得的RBC值都有所下降,但是其值都一直处在正常成年男子参考值(4.5~5.5*1012/L)的上限,并且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状态。同样,HCT值的后4次的监测结果虽然低于第一次,但是最后一次的监测结果较基础负荷周期的监测结果有所回升,因此,从后4次的RBC和HCT的监测结果也可以看出在这阶段的训练过程中RBC和HCT并没有大的波动,说明运动员已经逐渐适应了训练的负荷安排,此时血液带氧能力和血粘度两方面达到协调统一,最有利于运输氧和营养物质,也表明运动员已经较好地适应了训练强度,赛前身体机能达到了良好状态。

2.2.2 肌酸激酶(CK)和尿素氮(BUN)的测试结果与分析从表3可见,运动员血清血清肌酸激酶(CK)和尿素氮(BUN)在集训三个训练阶段整体表现为,经过集训第一训练阶段的准备小周期的专业训练基础值偏高,到了基础负荷小周期,CK和BUN先是下降,然后上升,并达到最高,然后再下降至提高成绩小周期时恢复至较低水平。由表3也可看出,这一整体的变化规律与集训第二阶段的阶段训练BUN CK的变化相吻合。

测定CK主要反映骨骼肌的疲劳及损伤情况。升高的幅度与恢复的快慢,可反映运动强度和训练量的大小以及身体的适应情况。研究表明,血清CK是评定骨骼肌负荷的有效指标之一,而BUN是评定训练负荷量和机能状态恢复的重要指标,在一个阶段或周期的训练过程中,对血清CK和BUN进行跟踪监控,一方面可以对运动员的训练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另一方面,还可对机体的恢复情况展开监控,防止过度疲劳的出现。因此,定期测定血清CK和BUN,对于评价运动员赛前集训期间的恢复情况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研究显示,在第二阶段的训练过程中,跆拳道运动员的血清CK值出现了高峰,这是因为教练员加大了训练强度和密度,运动员要承受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较先前都有所增加,大大超过了自身能够接受的范围,因此血清CK升高最明显;运动员在没有适应训练强度的条件下增加无氧运动的训练,运动员的训练就有可能会有较长时间的缺氧状态,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引起细胞膜的通透性增高,骨骼肌中更多的CK进入血液中,导致含量明显升高。所以在赛前集训过程中监测运动员血清CK,对于防止运动强度过大具有一定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调整,运动员机体机能逐渐适应此强度的训练在第二阶段训练结束后,运动员的血清CK值又都恢复到开始状态。

BUN是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含氮物质分子内氨基的代谢终产物,在肝细胞内经尿氨酸循环合成后释放入血,并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它是评定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及疲劳状况的较敏感指标。训练负荷大,机体分解代谢旺盛,蛋白质分解增多,BUN值增加明显,反之增加不明显。蛋白质恢复正常的速度与训练程度和机体的机能状况有关,训练水平高和机能状况好的恢复较快,随着运动负荷量的增加,BUN值也随着上升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恢复到初期水平,这说明赛前集训的负荷安排较适宜。

2.2.3 赛前训练不同时期血睾酮、皮质醇指标的变化。血清睾酮水平是评价运动员身体合成代谢状态的指标,进而也是判断运动员疲劳程度和竞技状态的重要指标。长时间大负荷的运动会造成血清睾酮的下降,睾酮水平过低则合成代谢不足,运动员得不到有效的恢复。皮质醇是促进机体进行分解代谢的重要因素。测定运动员的血睾酮和皮质醇的比值可以监控运动员的内分泌系统机能状况。本次研究发现,跆拳道运动员的血睾酮指标在整个集训期内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赛前1周与整个集训期相比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运动员的内分泌系统机能水平在赛前1周调整到较好状态,赛后恢复速度较慢,没达到赛前较好水平。运动员的皮质醇指标在整个集训期内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赛前1周在赛前集训期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提示运动员的内分泌系统机能水平在赛前l周调整到较好状态,赛后恢复速度很快(见表3)。

3 结 论

3.1 重视强化期训练,调控赛前训练“小周期”负荷模式,强化期训练达到“适应—强化—调整—临战”的要求,尤其是巩固小周期,运动员生理机能指标与调整和强化性小周期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由于强化期5周的训练,加深了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使运动员的机体暂时处于疲劳状态。

3.2 跆拳道运动员在赛前训练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测值随训练周期出现不同变化,赛前1周达到整个训练期的较高水平,提示赛前运动员氧转运能力较好,对运动训练较适应,赛后恢复速度很慢。

3.3 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血肌酸激酶测值较低,每周变化不大,赛前2周为赛前最好状态,提示赛前运动员对运动负荷强度较适应,运动员对运动训练较适应,赛后恢复速度较快。但应当注意将最好状态调整出现在赛前1周,训练效果会更好。

3.4 跆拳道运动员赛前集训期血尿素测值变化不大,在赛前2周为赛前最好状态,提示运动员赛前蛋白质合成状态良好,对运动负荷强度的反应较适应。但应当注意将最好状态调整出现在赛前1周,训练效果会更好,赛后恢复速度较慢

3.5 跆拳道运动员在赛前集训期内分泌机能水平变化不大,赛前1周达到整个赛前集训期的最好水平,是赛前最好状态,并且赛后恢复速度较快。

[1] 冯连世,张漓.优秀运动员训练中的生理生化监控实用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 何子红,安楠,等.优秀摔跤运动员训练疲劳与恢复的生理生化监控[J].体育科学,2005(11).

[3] 何建伟.常用生理生化监控指标对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建立的整体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10(5):11—14.

[4] 王震龙.对摔跤运动员训练恢复过程中生化控制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1996,18(4):l-3.

[5] 冯炜权.运动生物化学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217.

[6] 封飞虎,等.古典式青年捧跤运动员大强度训练期部分生化指标的检测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

[7] Charles AJ,Paul T,Mar k W,et al.Immunological Biol ogy.New Yor k:Current biology Publications,1999:4-42.

[8] 何建伟,等.乳酸指标在运动员竞技状态监控中的解读与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35(12):90-94.

[9] Takebayashi K,Suetsugu M,Wakabayashi S,et al Retinol Binding Protein-4 Levels and Clinical Fea tures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J].J.Clin.Endocri nol.Metab.2007,92:2712-2719.

[10] Lyon CJ,Law RE,Hsueh WA .Mi mireview:adiposi ty,inflammation and ather ogenesis[J].Endocrinolo gy.2003,144(6):2195-2200.

[11]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3—235.

[12] 张爱芳.实用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13] 何建伟,等.四周有氧训练影响II型糖尿病大鼠免疫因子IL-1Ra、IL-4、IFN-V等指标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38(2):20—23.

[14] Sch wane JA.etal Effect oflrailng on delayed muscI soreness and ser u m creative kinase-activity afte r unlng Med Sci sports Eerec.1989,19:584—486.

猜你喜欢
集训机能跆拳道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
中等数学(2021年9期)2021-11-22 08:06:56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嘻哈跆拳道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6:36
暴风雨中的集训
嘻哈跆拳道
家教世界(2018年10期)2018-04-24 07:37:58
嘻哈跆拳道
家教世界(2017年16期)2017-06-22 10:56:09
嘻哈跆拳道
“三理”机能实验在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