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1-10-23 03:21陈粟宋
职教论坛 2011年30期
关键词:学院中职职业

□肖 坤 陈粟宋

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肖 坤 陈粟宋

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了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衔接、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3+1”专本衔接等三种中高职衔接模式,并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了衔接培养机制。

中高职;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前些年,广东省中职学生继续升学深造的途径,主要有“3+证书”考试、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三种方式。按照以前的招生政策,只有5%的中职毕业生能升上高职院校继续接受教育,这样的比例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读中职升学难”这个问题曾经困扰着不少有升学意愿的中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中高职衔接培养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职业教育部分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职与高职相衔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所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鲁昕副部长的讲话更进一步为我们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中高职衔接的模式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2009年开始,逐步破解“读中职升学难”这一难题,探索了三种中高职衔接模式。

(一)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衔接模式

在2009年4月,学院率先开展了面向中职学校和面向社会对口招收应往届中职毕业生的试点工作,学院的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三个专业分别面向中职学校和社会自主招生185人,试点工作得到中职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也满足了部分技术人员的升学愿望。2010年和201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等8个专业,实际分别自主招生508人、509人。

1.做好招生录取工作,把好“接口”关。招生考试是中高职衔接的难点之一,由于现有中高职教学内容不一致,考试中文化课的比重、难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职学生报考。怎样避免中高职衔接走上应试教育的路子?招生考试怎样才科学合理?

由顺德区政府按照教育部的有关招生考试规定和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要求,一是成立了以顺德区教育局及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关领导组成的11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由12人组成的选拔、招生录取工作执行小组。二是制定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工作实施细则》、《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招生命题工作监察规定》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命题考试试卷安全保密工作规定》等规章制度,在制度上给予了保障。三是专门选派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成立了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文化知识考试专家组,全面负责考试的命题、阅卷、技能测试及面试等工作。四是顺德区教育局招生考试科、职成科和学校纪检监察人员全程参与,进行监督和指导。五是严格按照招生公示制度,公布考生成绩,及时对录取分数线和录取名单进行公示。

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是个新鲜事儿,中职生了解并不多,怎么办?一是采用新闻媒介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在广东省电视台新闻频道,珠江商报上发布自主招生专题广告;在顺德教育信息网等网络媒体上分别刊登自主招生信息;二是邮发招生宣传资料:通过随报纸寄发、邮局寄发,现场会议派发等形式向广东省各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有关行业派发招生简章。三是召开宣传发动会议:在顺德区教育局协助下,召开了多次招生工作会议,向各职业中学领导介绍了“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的背景和重要意义,要求各职业中学要广泛发动学生报考。四是走访清远、韶关、肇庆等地的相关部门,如与韶关高级技工学校、怡骏教育集团等13所职业院校及机构进行沟通、合作。

学院有了2009年的自主招生经验,2010年的自主招生,应届生和往届生同一批次招生,同时提高了报考条件,要求考生技能证书和报考专业与原就读相近,考生必须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虽然报考条件提高,但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的受欢迎程度,显然超过了学校的预期。学校2010年自主招生总计划为480人,但未确定招生方案前,已有500多名应届中职生准备报考,最终总报考人数达1205人。

千余名考生来自全省18个地市。为了方便考生,顺德职院与有关地区教育局联合设立了10个笔试考点。考试包括笔试(综合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测试两部分,笔试通过后进入专业技能测试考试。经过层层选拔,一共有862名考生进入专业技能测试考试,并有515名考生通过了专业技能考试。经过公示,这515名考生全部通过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资格审批。

2.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学院紧贴市场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应届中职毕业生对应“准技师”、社会人员对应“技师”的培养目标,分别制定了培养计划。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届中职生采用任务驱动型方式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应学会开发一款产品,生产一批产品,检测一批产品,管理一批员工,操作一批机器;社会人员则采用与导师制相类似的培养方法,每名学生安排一名指导教师,并聘请企业技术人才授课,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

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如数控技术专业,与普高学生不同,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之前,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加工能力,部分优秀的学生在中职阶段也参加过技能竞赛的训练和竞赛经历,针对此特点,专业本着技能提升、工作能力提升目标,量身定做了面向中职毕业进入高职的学生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设计调整,并对其中优秀的学生提供竞赛和真实企业项目的训练。

(二)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模式

由于有学院2009年自主招生工作的经验,2010年3月5日,广东省教育厅在佛山市顺德区召开中高职对口招生试点工作会议,研究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和三二分段中高职连读试点工作的工作方案。随后,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招生委员会联合出台了 《关于2010年开展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0〕63号)。“中高职三二分段”是指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选择国家重点或省重点建设专业和高职院校相对应专业,实施中高职衔接专业对口自主招生,统筹安排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连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其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为广东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养高层次技术型专业人才。学院2010年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7个专业共招收623人。

1.招生录取和对接方式。

试点中职学校通过中招平台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

学生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完成三年中职学段学习,各项考核合格,并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可参加高职学段的转段选拔考核。

高职学段的转段招生选拔考核由学院会同对口中职学校自主组织。考核内容包括综合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程考核和综合评价,突出专业技能。综合文化知识考核突出自然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人际交往基本常识、汉语写作基本能力等技能型人才必备的实用性知识要求。

录取工作由学院组织实施。学院根据招生计划将拟录取名单报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后正式录取。已被正式录取的学生在中职学校按照中高职衔接教学计划继续学习,第四学年进入对口高职院校学习。分段录取时,学院根据中职阶段学生素质情况,适当增加招生计划。未被录取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顶岗实习,准备就业或参加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招生考试。

中高职三二分段学制五年,其中中职学段三年,高职学段二年。

2.培养方式。中高职三二分段由学院负责牵头组织中职学校共同制定定位准确、连贯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对接院校共同建立教学管理小组,定期组织高职、中职学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中职学校按照统一连贯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实施前三年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技能证书考试,确保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负责督导中职学校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后两年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组织和召开管理协调机构会议,研究解决教学、学生管理的相关问题。

(三)“3+1”专本衔接模式

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包括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学院以两个基础较好的且与顺德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联系较为紧密的专业“家具设计与制造”和“制冷与空调技术”为试点进行实验,根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及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技术规格的要求,设计在高职毕业生(已修完3年大专课程)基础上延长学制为4年,打破原来整齐划一的高职教育人才模式,逐步探索灵活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引领高职教育发展。

三、中高职衔接培养的成效

在几年的中高职衔接培养试点工作中,学院建立了中、高职专业对口,专业取向明确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着力培养顺德经济社会发展适用、顶用的高技能人才。近几年的实践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同。

(一)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逐步形成

在2010年1月广东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指出,要确立以技能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考试制度,建立技能型人才选拔培养制度,形成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职教育—技术性本科教育—高技能专业硕士教育序列,打通技能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通过中高职衔接试点,从2009年到现在,共有1202人从中职升到高职,特别是一些离开学校多年的社会人员进入到学院学习。如两名佛山市顺德区东升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汽车修配厂的员工,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多年,面对汽车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他俩感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一直想进一步深造,但由于离开学校时间较长,基础文化水平不高,很难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学院试点的中高职衔接招生试点工作让他们梦想成真。

通过学院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快速提高。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专业技能水平也较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教学效率。如3名自主招生进入学院的学生,2009年底他们参加了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与来自全国24个省、直辖市的350多支各类院校代表队同台竞赛,获得了二等奖。数控技术专业自主招生的学生在各项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共计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5项、省二等奖2项。个人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第5名1人次、国家第7名1人次、省第1名2人次。

(二)衔接培养机制日臻完善

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今年要重点做好‘十个衔接’,这十个衔接分别是: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如何在人才选拔、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顺利衔接起来,防止脱节,是中高职衔接培养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学院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衔接机制:

一是培养目标衔接。对中职应届毕业生实现“准技师”的培养目标;对从社会录入的中职毕业生,实现“技师”的培养目标。

二是课程有效衔接。课程有效衔接是中高职衔接培养的难点。只有课程的层次衔接问题解决了,才能解决教学内容的衔接。实施过程中,经常性组织教研活动,加强中职、高职学校任课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共同开展教学研究,紧密衔接课程教学内容,杜绝“炒现饭”和教学内容脱节现象。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对中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如下调整:强调了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不能片面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尤其是英语、数学、计算机,还增加了专业物理基础课,这将影响到学生在高职毕业之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了专业基础课如电工技术、数电、模电,理论与实践课时都比原计划课时增加了40%以上,还包括必须获取维修电工职业资格中级证书。弱化了部分专业深度较大、实训条件不太具备、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课程。做到中职与高职课程内容不重复、不交叉、不断档、不遗漏,保证前后的续接。高职不是中职的重复,而是专业技能的深化和专业能力的拓展。还如数控技术专业,从专业能力培养的角度,面向中职毕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为更为高级的创新制作与复合加工能力训练。专业课程与中职阶段相比,调整重点见表1。

三是教学模式衔接。针对中职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往届中职生的情况设计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对“中职班”实行“五个一”工程,面向企业的岗位目标,采用任务驱动型方式培养,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发一款产品,生产一批产品,检测一批产品,管理一批员工,操作一批机器。而对“社会班”,采用导师制的方式,让每名同学都有一位在校的指导老师,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与老师联系。

四是教育资源衔接。通过建立师资交流与培训制度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共享机制等方式,实现中职、高职学校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共育高技能人才的合作办学目标。

五是教学管理衔接。学院作为高职院校,提前介入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表1 高职阶段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调整要点

四、结语

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通道,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也有利于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先行先试,用科学的态度,不断研究中高职衔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新贡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

[2]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会议上的讲话[Z].

[3]关于2010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Z].粤教职函[2010]32号.

[4]中职与高职教育如何有效衔接[N].中国教育报,2010-12-16.

[5]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0(22).

[6]刘荣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调查与政策评析——以广东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7]郑蔼娴.高职衔接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0(3).

肖坤(1973-),男,湖南郴州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陈粟宋(1959-),男,江西吉安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职业教育研究专项重点课题“中高职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主持人:赖卫平,编号:GJA094005);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科研重点课题“高职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主持人:肖坤,编号:2009-JY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G712

B

1001-7518(2011)30-0018-04

责任编辑 殷新红

猜你喜欢
学院中职职业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海盗学院(12)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