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县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500)田东华
为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2011年2~6月,北京市密云县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选择本社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80名,入选条件: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原发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②年龄大于60岁。[1]③不包括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改变的3级高血压患者。
将入选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病例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0人,乙组40人,进行双盲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高血压分级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且使用同一血压计,由同一个人测量血压。两组用药顺序进行自身前后交叉。
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前停用其他降压药物5个半衰期,观察组用厄贝沙坦,150mg,口服,1次/日;对照组用尼群地平片,10mg,口服,3次/日;4周为1个疗程,且治疗期间禁用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
4.1 血压 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及评估其严重程度的主要手段,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
4.2 心率 同时记录心率有无症状和体征变化。治疗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疗程结束后均予以复查。
4.3 降压疗效判断 每周测两次血压,取其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并同时记录有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4周后,以血压≤140/90mmHg为显效,血压下降15~20mmHg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
5.1 两组结果比较 厄贝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3.75%;尼群地平组总有效率为83.25%。见附表。
附表 厄贝沙坦组和尼群地平组疗效比较
5.2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均无变化。
老年性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者。老年性高血压有自身特点,患者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血压变异大,临床表现多样化,多与其他慢性病并存,因此老年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2]。厄贝沙坦为新型ARB,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gnⅡ)介导的血管收缩作用,抑制AgnⅡ介导的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间接促进醛固酮释放,抑制脑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压力受体反射的调节,增加其反射敏感性,抑制AgnⅡ兴奋血管内交感神经作用,降低中枢或周围交感神经的加压作用,减轻或消退AgnⅡ调控的心血管的作用[3]。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的降压效果,优于服用尼群地平患者。厄贝沙坦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安全有效的降压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