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仁和医院(102600)励国
北京朝阳医院(100020)王娟娟
通心络胶囊为纯中药制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通心络对高脂血症的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
1.1 病例选择 44例高脂血症患者均为2010~2011年间北京市仁和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病人。以空腹血清胆固醇(TC)≥ 5.6mmol/L和(或)甘油三脂(TG)≥1.8mmol/L作为高脂血症指标,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通心络胶囊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8±8.2)岁;辛伐他汀胶囊组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58.7±7.8)岁。
1.2 服药方法 在低脂饮食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通心络胶囊(河北省石家庄制药有限公司)2粒/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胶囊(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mg/次,睡前1粒。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为1个疗程。
1.3 检测指标及仪器 于用药前及治疗4周后取空腹12h以上静脉血送检。血脂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采用上海医科大学SPA-3型PPP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测定,以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诱导剂,记录加入ADP后1s与5s时血小板聚集率。
2.1 两组对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通心络胶囊组及辛伐他汀胶囊组经治疗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附表1。
2.2 两组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通心络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有显著性下降(P<0.01),而辛伐他汀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不明显(P>0.05),见附表2。
祖国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病机多在肾气虚,不能温养脾土,脾运化失职致中焦食积不化,精微失于输布,最终生痰湿,聚于血脉,痰凝瘀阻入络。其本质为本虚表实,肾虚为本,痰瘀为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每降低1%血浆T C,将降低2%~3%冠心病危险因子。本研究观察了通心络胶囊对高脂血症的疗效,结果显示,连续服用4 周后,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TC、TG、LDL-C(P<0.05)水平,与目前国内公认的调脂药辛伐他汀胶囊疗效相当(P>0.05)。通心络胶囊由首乌、人参、土鳖虫、蜈蚣、蝉蜕、全蝎、水蛭、赤芍、冰片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气益络之功效。现代医学证明,首乌具有抑制胆固醇在肠道吸收的作用[1]。通心络降低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高胆固醇血症是引起血小板聚集反应增强的原因,通心络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下降;通心络显著提高血小板CAmp含量,可抑制磷酸酯酶和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过氧化物的形成;还可激活蛋白激酶,使膜蛋白成分磷酸化,改变了膜蛋白成分对诱导血小板聚集的适应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通心络这种降低胆固醇水平及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可能是其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理之一。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