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有效备课

2011-10-13 02:39张立娟
教育与管理 2011年9期
关键词:教参三峡文本

张立娟

我们无论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教学亦然。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掌握,对演员不了解,就不会导演出生动、感人的好戏来。因此,教学工作要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备好课。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备好课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同仁参考。

1 吃透课标、精读教材、细读教参、博览资料,是有效备课的基础

1.1 吃透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备课前认真钻研,明确各年级的目标要求与重点,并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备课时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1.2 精读教材。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法的区别在于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教材,吃透教材,精读教材。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内涵丰富,见解独特,非精读难以悟其精华。如果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往往很难领悟其真谛。只有通过精读,才能走进文本,做到与作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才会个性化解读文本。精读教材,首先要理解教材中每个字、每个词,以及每句话的读音和含义;其次,要搞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主旨乃至微言背后的大意、潜台词等;最后,要领悟文章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特别是要深刻挖掘文章主题。只有立足于文本,从文中挖掘出促进精神生命成长的价值主题,才能带领学生从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从一朵花中找到一座天堂。在这一方面,名师窦桂梅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如教《村居》时,她紧紧抓住“安居乐业”;教《游园不值》时,她紧紧抓住“不值”;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她紧紧抓住“幸福”等,抓住这些散落在文本中的价值主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引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有位专家建议语文教师背诵文本,也是精读文本的一个好方法,我觉得这种做法可以借鉴,文章熟记在心,教学时胸有成竹,自然游刃有余了。

1.3 细读教参。精读文本以后,教师还必须细读教参。教参可以让教师从整体上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具体把握教材的特点与教法;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使教师教学时心中有数。教参中的教学案例都是优质教学资源,有的可采用,有的可部分采用,有的有抛砖引玉之效,亦不可轻视。只有细读教参,教师才会明确教学目标;只有细读教参,教师才会在备课时从从容容想好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4 博览资料。备课时,教师必须充分、广泛地阅读相关资料,如作者简历、背景资料、名师对教材的处理等,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从而更有效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与作者、文本产生感情共振,达到感知、感染的效果。例如:课文《斑羚飞渡》,让我们感受斑羚们演绎的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它们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尤其让人感动的是,老斑羚们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心甘情愿牺牲自己为下一代开通生存之路。针对这一内容,我特地为学生提供了人类的“弃老”传说,使课本与课外的资料相互补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 走进学生,是有效备课的关键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上好课,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想境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备好课的关键是备学生,即走近学生。

首先,要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教师要具体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新知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哪些还需引导和点拨,从而确定重点进行辅导的新知识,哪些可以忽略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关注个体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因此,在备课时,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施教”等方法。备课时,要设计课堂教学分层,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中等的产生兴趣,能力较差的掌握方法,使各类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特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教学《新型玻璃》一课之前,几个学习不错,而且有表演天赋的孩子提出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去表演。我当即同意,让他们将课本剧写好,让我看看。他们自编自导,我稍加修改后在课堂上展示。课堂上,他们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展示得非常到位。这种方法,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了语文素养。

3 设计最佳教学方法,是有效备课的重点

备课时,教师要从有效性的角度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以《三峡之秋》这篇略读课文来为例。有位教师选择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在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老师问:“读的过程中,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大家一起解决。”学生的问题极为琐碎,一节课过去,学生只完整地读过一次课文,对三峡的神韵、三峡的美,根本没有时间去整体感受。而另一位老师,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选择“抓特点”的教学思路,分三步来设计:第一步,读一读,读完之后,你的整体印象和感受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三峡很美)第二步,对于三峡的美,作者是按什么线索写的?是怎么写的?读一读,体会和交流。(让学生进入字词和句段赏析)第三步,再问:“大家有什么问题?说一说,互相帮助。”这样设计,学生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就都掌握了。

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要从学情和有效性两方面考虑。一般来说,选择的顺序应该是:首先是个体自主学习;在个体自主学习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再互相帮助合作学习;最后对于合作学习中都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研究,教师适时予以点拨。

总之,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文化水平及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在上课时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

猜你喜欢
教参三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
三十年来我国语文教参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