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11-10-09 07:05唐山市财政局黄俊玉
财经界(学术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信息会计核算

唐山市财政局 黄俊玉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唐山市财政局 黄俊玉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的重要标准。

这里我们提到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包括依据原始凭证所作的进一步处理)不符。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类型

(一)无意失真

1、无意失真的含义

无意失真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

无意失真是指基本会计信息的控制人员由于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内因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等外因的影响,造成的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相关条款不当或账务处理错弊而导致的报出会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因此,无意失真也称为会计错误。这种失真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意",这与那种故意曲解有关的规定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恶意失真行为有严格的区别。但是,这两种"失真"造成的后果都是非常恶劣的。

2、无意失真的内容及主要表现

1)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

2)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

提问的艺术性中融合了创造力与智慧的果实,教师应注重提问方式的灵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答形式,结合文章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问答,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多变,促进师生思维方式的协调统一。问题的设置要最大化地彰显教师个性,促进提问语言的生动,提升其语言美感,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

3)对会计政策的误用。

传统核算技术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纯技术层面的原因,如会计核算进程中的重记,漏记,串账,笔误,借贷方向错位等错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错误与会计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关,如果其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就会发生较多的错误;也有些错误与其熟练程度并无直接联系。从人的生理角度看,财会人员在大量的业务面前,难免会由于疲劳或大意而发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数量的差错。

(二)故意失真

1、故意失真的含义

故意失真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 会计信息失真,也称为会计舞弊。控制会计基本信息的人员为了会计主体本身或相关主体的局部利益,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故意篡改,伪造,编造有关的会计凭证,虚报,漏报,瞒报有关的会计数据而造成报出信息与会计主体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现象。舞弊强调的是出现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他与无意失真有相同或相近的形式,但却有本质上的不同。舞弊是见不得人的,是不敢公之于众的,需要伴有一定形式的伪装和掩饰,通过虚列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做假,一般很难让人发现。

2、故意失真的内容

1)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

2)侵占资产;

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

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除了会计规范本身具有不完整性、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不高,最关键的还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原因。

在目前的绩效考核制度下,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使产生的会计信息尽可能对自己有利,向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一些单位为了追求所谓“业绩”,领导为保住“乌纱帽”,往往通过降低成本,虚报利润等手段粉饰会计信息,从而达到其目的。

第二,会计法规体系不完善,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可乘之机。

我国的会计法规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起步较晚,例如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又例如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信息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公正。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第一,强化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突出,单位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提高单位领导会计法规意识,从思想上阻断“内部人控制”问题发生的源头。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任务。

第二,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首先要有较高的会计从业素质,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又要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并给予合理的、正确的、合法的决策,为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其次,会计人员要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基本执业准绳,以《会计法》作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自爱并依法对企业进行理财。

第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机制,是对会计工作所形成的约束机制,主要是从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杜绝会计造假。这就要求建立健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自我约束、相互牵制的防范性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形成会计信息生成的控制环境。会计信息生成贯穿于生产经营与销售的各个环节,如购销业务的监管、资产的账实核对等。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人员素质控制等。

加强国家监督,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验证、检查、监督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和事业行政单位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

规范社会监督,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造假成本,形成内部机制与外部约束机制,有效提高监督质量。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会计信息会计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