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失眠的护理干预

2011-09-10 08:15吕敏清李翠琼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心衰病情护理

吕敏清,李翠琼

失眠 (insomnia)是指长时间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睡眠的一种状况,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失眠给慢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的心身带来困扰,使人的生物节律紊乱,活动能力及自身免疫力降低,对心身康复危害极大。因此,有效改善心衰患者失眠状况,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衰复发、降低再住院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对42例心衰患者在积极治疗心衰的基础上进行睡眠相关因素调查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心衰患者 (病史3个月以上)286例,诊断标准采用Boston评分系统,以患者病史、体检、胸部X线检查作为评分主要项目,参考心脏超声的评价结果,总积分达到8分者确定为存在临床型心衰[1],全部为意识清醒且处于病情稳定期患者;住院时间>2周,住院后出现失眠87例,由主管医生根据失眠诊断标准[2]:(1)睡眠潜伏期延长 (>30min);(2)实际睡眠时间减少 (每夜不足6.5h); (3)觉醒时间增多 (每夜超过30min)确诊。采用抽取密封信封法将该8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 (61.3±5.2)岁;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 (63.2±6.1)岁。睡眠潜伏期延长42例,实际睡眠时间减少27例,觉醒时间增多18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例,中专、高中30例,小学41例。职业 (退休前):干部19例,工人55例,无固定职业13例。月收入<1500元32例,1500~3000元38例,>3000元/月17例。丧偶独居22例,与家人合居6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病情、睡眠环境及失眠形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依据其病情特点和心衰治疗指南给予系统的心衰治疗[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与常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采取有利于睡眠的健康行为习惯。观察组采用自制问卷对失眠症状及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1.1 失眠症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采用自制问卷,于住院3~5d进行调查。内容包括: (1)失眠开始时间。(2)失眠形式。包括入眠所需时间、夜醒次数、再入眠所需时间、晨醒时间、是否服用辅助睡眠的药物、心理状态、次日主观感受、睡眠效率 (熟睡的总数,卧床时间×100%)。(3)睡眠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线、噪声等。(4)影响睡眠的因素。情绪、药物治疗及病理性因素。所有问卷由研究者本人发放,说明问卷的填写方法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不能填写者,由调查对象口述,研究者代为填写,当场收回。

1.2.1.2 护理对策 观察组针对影响患者失眠因素进行干预:(1)创造舒适睡眠环境。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对待患者如亲人,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保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温度21~24℃,湿度60% ~70%,噪声≤40dB;根据个体的生物节律安排睡眠时间,避免在有效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患者睡眠的操作,干扰睡眠周期的自然过程。必须进行的治疗、护理操作应穿插于病人的自然觉醒时进行,以减少被动觉醒次数。 (2)强化心理疏导,增进正性情感。心衰患者常伴有焦虑烦躁或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反应,烦躁和抑郁是导致患者失眠的原因。责任护士针对不同性格、文化水平的患者指导其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帮助患者学会有效地表达情感和需要,保持积极态度,以增强正性情感。 (3)实施适宜运动训练。心衰患者由于限制活动,常致食欲下降,情绪低落,易产生抑郁、悲观情绪。运动干预可使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减少,提高生存质量[4]。观察组治疗期间,根据病情实施间歇性运动康复,指导患者从低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为达到预先测定心率峰值的60% ~80%为宜[5]。(4)制定个体性作息时间表。协助患者热水泡脚,睡前排空膀胱,指导患者进行促进睡眠的练习,如倾听优美轻音乐及按摩脚心涌泉穴等。如30min后不能入睡,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缓慢呼吸及引导式想象等方法促进睡眠。 (5)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心衰患者轻度每日限盐6g,重度每日限盐2g,指导患者食盐计算方法及进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晚餐可食用一些改善睡眠的食物如温牛奶、核桃、银耳等,睡前少饮水,以减少夜尿及起床频率。(6)取得家属配合,协助患者调节情绪,排除对安眠的依赖,必要时可用维生素、谷维素等替代安眠药[6-7],使患者达到心理安慰,辅助入眠。(7)加强自我管理。心衰患者还存在情感和功能损害,应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让患者主动调节生活习惯,参与疾病的自我管理。当患者看到有益于自己健康的变化时,会更积极地执行自我管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康复。

1.3 评价方法 连续干预3周后进行效果评价。观察比较两组睡眠效果。入眠时间≤20min,睡眠中断时间≤10 min/d次,每日睡眠时间在8h以上为显效;失眠≤2次,周为有效;失眠≥3次/周为无效。比较两组需药物辅助睡眠的患者数。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失眠原因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示,导致失眠的因素排序为抑郁焦虑 (56.0%)、睡眠环境 (26.0%)、病理生理因素 (24.0%)及药物治疗因素 (12.0%)。

2.2 两组干预后睡眠效果及服用辅助睡眠药物的患者例数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找出患者失眠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睡眠。因此,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情况及药物辅助睡眠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通过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及照护者采取健康的行为方式,健康的行为方式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而病情的稳定又有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稳定的情绪既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又提高了患者遵医依从性,进一步固化健康行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对慢性心衰失眠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自我维护意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及睡眠质量提高,对患者疾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Zips DP,Libb P,Bonow RO,et al.Braunwald's heart disease: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M].7th ed.Philadelphia:Elseyier Saunders,2005:603-624.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26.

3 Hunt SA.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ACC/AHA 2005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aduh: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 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J Am Coll Cardiol,2005,46(6):e1 -e82.

4 樊君娜.运动干预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 [J].护理学杂志,2009,2(3):30-31.

5 刘杰.医学欧洲心脏学会慢性心力衰患者运动试验和运动训练建议简介[J].中国医药导刊,2002,4(4):235-242.

6 喻东山.失眠的药物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8):1439.

7 李凡.曲唑酮治疗失眠和焦虑的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6):760.

猜你喜欢
心衰病情护理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