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
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渐升高,脑出血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健康问题之一。我科应用新型能量合剂型药物小牛血清去蛋白治疗急性期脑出血30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为我院内科2009年4月—2010年12月收入的住院病人,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经颅脑CT检查,符合以下条件:(1)发病48h以内;(2)无脑疝或深度昏迷;(3)无严重心、肺、肝、肾并发症。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6~83岁,平均63.5岁。出血部位;基底核区23例,脑叶4例,丘脑2例,小脑1例;出血量14~60ml,平均为30.2ml。(2)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8~81岁,平均为63.1岁。出血部位:基底核区22例,脑叶3例,丘脑3例,小脑2例,出血量10~62ml,平均为30.5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给予脱水、调控血压及血糖、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剂30ml稀释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后静脉滴注,滴注速度约2ml/min,1次/d,共28d。两组患者均监测血尿常规、血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和心电图。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附件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2]。两组患者治疗前进行首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治疗2周后进行第2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和疗效评定。疗效判断分为4级,基本痊愈: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余为无效。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1±9.14)分,对照组为 (21.98±9.18)分;治疗后治疗组为 (14.35±7.81)分,对照组为 (18.12±7.75)分。
2.2 临床疗效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查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均未提示有心、肝、肾功能损害,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两组无死亡病例。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脑出血为神经科的常见病之一。脑出血除了血肿本身的直接压迫,还引起继发性脑损伤,脑组织发生中等及少量出血时,其颅内压并没有明显的升高,导致其进一步恶化的原因是出血组织周边的高度易损伤区域的水肿,尤其引发的神经功能损伤。病灶周边的水肿,其氧的摄取量降低。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主要成分是小分子激活肽和磷酸肌醇寡糖,临床上用于治疗脑血管病。本品是较强的能量合剂型药物,可增加线粒体的呼吸能力和高能磷酸的合成,促进细胞对氧的利用,促使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及代谢,使脑血流量增加,增强脑代谢,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其另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消除氧自由基、促进神经细胞修复等作用。
本研究显示,对照常规内科治疗,应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获得明显下降,显效和有效的比例明显提高,而且使用后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初步显示急性脑出血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的疗效优于一般常规内科治疗,所以小牛血清去蛋白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脑出血有效安全的药物。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吴家幂,刘春梅.脑出血后周边组织断发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