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尿激酶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2011-09-04 08:48胡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年5期
关键词:基底膜高凝尿激酶

胡浩

(陕西省商洛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商洛 726000)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患,临床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和高脂血症。临床主要以利尿、消除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及改善肾脏微循环等治疗为主[1]。大多数患者疗效好,短时间内可消除蛋白尿,预后好。但其中有相当比例患者因大量应用利尿剂、大剂量激素等治疗,导致血液浓缩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疗程延长,肾病复发,最终发展为难治性肾病。我院于2005~2010年收治肾病综合征100例,在常规应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3~5万U)静脉滴注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 15~65岁,平均41岁,发病7~30 d,入院后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5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45例,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根据尿常规及24 h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应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3 d后,强的松40~60 mg每日一次晨起饭后顿服,同时配合应用尿激酶(3~5万U)静脉滴注。10~15 d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2~5个疗程,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1.3 禁忌证 (1)凝血因子缺乏,有出血倾向者;(2)严重高血压难于控制者;(3)合并有心脏、肝脏疾患者;(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伴出血患者;(5)严重消化道溃疡病活动期患者。

2 结果

100例患者经配合应用尿激酶治疗后,在尿蛋白定性定量、血脂、血小板数量、血清白蛋白及水肿程度等方面分析(见表1),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患者尿蛋白转阴时间短,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表1 尿激酶治疗前和治疗后结果比较 (±S)

表1 尿激酶治疗前和治疗后结果比较 (±S)

尿蛋白 TG 血小板 血清白项目 水肿 尿蛋白定性定量(g/L)(mmol/L)(×109/L) 蛋白(g/L)治疗前 6.0±2.5 3.4±1.2 310±21 +++ +++~++++ 25±10.3治疗后 1.2±0.8 1.2±0.2 150±25 - - 35±10.4

3 讨论

尿激酶为健康人尿中分离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临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均有高脂血症,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有感染、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存在。治疗中常规应用激素及利尿剂后,可能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影响治疗效果,导致尿蛋白持续存在,从而加速了肾小球的硬化程度,导致预后不良。使其中一部分肾病患者反复发作,最终发展为慢性肾炎尿毒症。

肾小球是包裹在肾小囊中的一团球形的毛细血管网,其结构复杂独特。自内向外分别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并由这些成分构成滤过屏障。其中内皮细胞参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关成分的合成与修复,在调控肾小球内凝血、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中具重要作用,还可结合凝血因子Ⅸa、Ⅹa,合成与释放凝血因子Ⅷ;肾小球基底膜是肾小球毛细血管最重要的支撑物,并维持其完整性和一定的通透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表面的负电荷是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2]。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是肾病综合征发生蛋白尿的基本病因。大量的蛋白尿可促进肾小球硬化,加速肾功能的损害。早期患者因大量蛋白尿引起全身水肿,经大量应用利尿剂或静滴白蛋白扩容利尿后,尿蛋白从尿液中大量丢失,导致机体不同程度的脱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双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滤过膜两侧静水压代偿性升高,蛋白漏出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20 g/L);肾病综合征时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尤其是血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显著升高,加重了高凝状态,影响了病程及预后,加速了肾小球的硬化。

肾病综合征均存在高凝倾向,易致肾静脉、外周静脉甚至动脉形成血栓,产生栓塞并发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确切机制不清楚。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凝血因子活性升高;(2)纤维蛋白溶解的抑制;(3)血小板的激活;(4)肾实质的凝血激活[2]。以上因素通过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机制,导致纤维蛋白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沉积。此外,低白蛋白血症使血浆内水分外渗导致血管内脱水、血液浓缩,血黏稠度增高,以及高脂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和内皮细胞病变均可加重血栓和栓塞并发症。

通过小剂量的尿激酶使用,患者肾小球内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肾小球的入球动脉、出球动脉压力降低,减少了尿中白蛋白的排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脏层上皮细胞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保证了肾小球滤过屏障对水及小分子溶质的高通透性,阻止了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红细胞等)的排出,从而真正意义上纠正了低蛋白血症,使肾病综合征得到治愈。

[1]蒋季杰,范亚平.现代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8-328

[2]李学旺.现代内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36-342

猜你喜欢
基底膜高凝尿激酶
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的取材培养技术*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豚鼠耳蜗基底膜响应特性的实验测试与分析
Fibulin-2在诊断乳腺基底膜连续性的准确性研究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考虑蜗孔尺寸的人耳耳蜗有限元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