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为例

2011-09-01 02:16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14031
地理教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主体教学模式课堂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14031) 王 丹

美国哈佛大学所做的一项关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科学调查显示为:①“我听过了,我忘记了”;②“我看过了,我记住了”;③“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地理课堂就该让学生获得第三种效果,这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高境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是学生心理和知识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的过程。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探索、创新的全过程中得到发展。

一、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1.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结构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由统一设计、同步推进的教师教的程序与学生学的程序有机组合而成的教学结构。其基本构成为:

2.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实践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赋予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地位,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形成“教”和“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运行机制,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学生的学习,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思维十分活跃,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他们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身边与他们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更是容易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所以,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中,笔者就从学生自己调查的无锡乡土实例入手,引导分析教材上的地理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唤起其强烈求知欲及参与意识。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笔者又创设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炼观点、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冒险、敢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

(2)全体性原则

“主体参与”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体参与”。因此,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教师是“主角”,少数优等生是“配角”,多数中等生是“群众演员”,少数学困生只能当“观众”的状况。整个教学活动应该要保证学生参与的人数,尤其是中等生与学困生的参与人数,要给各层次的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和获取成功的机会,真正实现“全体参与”。学生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的准备性学习活动中,每个小组各成员都有明确分工,有的成员负责实地走访,有的成员负责网络资料搜索,有的成员负责资料整理分析……在课堂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用性学习活动以及创造性学习活动中,由于实行学生互评等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投入学习活动,真正做到“全体参与”,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3)民主性原则

我国古代教育家讲过“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习氛围主要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民主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讨论、质疑甚至辩论,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确立“尊生爱生”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初始,笔者就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来表达、交流课前所调查乡土的案例,创设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中,笔者以尊重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提问时把自己放到学生一边,带着欣赏的眼光期待学生发表见解;关键时将“提问”改为“提示”,诱导学生有创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不合情理的说法和怪异回答,应采取宽容的态度,提示他“再听听别人的意见”,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当教师以自己的真诚去唤起学生的自尊心时,学生们会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潜能、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了信心。于是学生就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不辜负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师生这种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情感越多,自然就会使课堂越和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越高。

二、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为例

教师活动 问题 学生主体参与 学生心理活动课前布置调查内容,明确目的指导学生进行地理调查的方法、步骤,提示注意事项一组:历史上、解放后清名桥沿河南长街沿线地区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原因二组:近些年锡沪路沿线地区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原因三组:在无锡市区交通图上找出无锡传统和新型商业场所的分布及区位条件四组:甘露镇的兴衰变化与原因准备性学习活动:1.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调查一项内容2.每个小组各成员必须要有明确分工,全员参与3.各小组成员对于在调查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从身边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入手,容易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及参与意识在自评、互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新课导入播放《古运河之恋》MTV从有运河开始,无锡先民就傍河而居,因河设市,以河为生。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以后,无锡古运河就发挥了交通上的重要作用,成为南北运输的大动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无锡城市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有何影响?思考、探索问题 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指导学生读图析图,帮助探索、归纳地理规律古代,无锡城市形态为“龟壳”,到1916年无锡城市空间形态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1965年无锡城市空间形态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探索性学习活动:1.第一组和第二组选派学生代表表达、交流课前所调查南长街、锡沪路的变迁及原因2.析图、讨论、探索、归纳无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用具体事物来探索理解抽象,学会用图准确地表达地理规律,树立科学的地理观发挥主体地位;同时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教给方法,指导探索,以严谨的分析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加深理解地理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2.清末大运河沿线城市发展3.株洲市城市形态变化4.武汉城市形态分布5.美国东部大城市带分布应用性学习活动:回归教材,思考应用地理规律巩固规律拓展思维激发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历中探索地理问题的热情,引导归纳教给方法,指导探索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影响1.根据部分学生旅游经历,对比分析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设计表格,归纳整理知识从生活体验中来,从思考探究中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3.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探索性学习活动:第三组选派学生代表表达、交流课前所调查无锡市区传统和新型商业场所的分布及区位条件第四组选派学生代表表达、交流课前所调查甘露镇的兴衰变化与原因分析关系图形结合便于应用回归教材,指导应用,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分小组共同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各抒己见,给他们提供交流碰撞、相互启发的条件应用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案例3,分小组讨论一组:从案例中分析不同时期北京交通干线的发展变化二组:从案例中分析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的布局变化三组:根据一、二小组的结论,分析交通变化与商业中心布局两者之间的关系四组:对前三个小组的活动状况及其成果进行评价运用所学的地理规律共同参与分析讨论,加强主体参与性,形成学科认知能力通过民主评议,全员参与,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积极性,推动自身全面、主动发展

小结验收激发创造创造性学习活动:绘制无锡市现在及规划中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示意简图,并简要分析无锡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未来发展趋势知识应用举一反三重在创新

三、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实践后的思考

1.发挥主导作用,落实主体地位

有些教师对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认识有这样一个误区,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完全忽略教师的“主导性”,这种认识下的地理课堂完全就成为一种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的课堂。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是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成正比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施教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施教身份和更优化的施教艺术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主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只有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思”,转化为学生的探索研究,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课前的准备性学习调查活动中,某些小组的学习任务完全是由组长全权代理,其余组员都“袖手旁观”。这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对各小组成员作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课堂初始,各小组代表在进行全班交流调查成果时,教师要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倾听,记录下自己的感想、理解。学生对无锡乡土案例的分析比较狭隘,就事论事,脱离教材内容比较远。所以,当学生的发言、讨论告一段落的时候,教师又应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教材,用最粗的线条加以概括,使“落脚点”回到教材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而应是引导者、参与者,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因思维受阻、设计方案有困难时,要及时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顺利进行。

2.有效利用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为主要特点的。学生不同于教材,他们是有着强烈独立意识、鲜活生命体验和时尚现代观念的青春勃发的中学生。他们在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看似偶然的课堂意外或离经判道的奇谈怪论。他们的这些“意外”往往也是随教材内容或教师的启发诱导等即兴而来的,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当“意外”出现时,如果装聋作哑,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严词斥责,将会错过学生智慧的火花;如果敷衍搪塞,将会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所以,教师不如因势利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课堂动态生成的“轨道”上来,“歪理”下也许有大智慧。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堂中,笔者根据学生课前所调查的无锡市区中山路商业圈、锡澄果菜副食品交易市场、麦德龙超市无锡店等商业场所的分布及区位条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商业网点分布的市场最优原则与交通最优原则,有个学生就提出疑问“万达广场的分布符合什么原则?”。笔者面对这样一个非典型案例的出现,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讨论,得出“符合区域内的市场最优原则”结论。这样的非典型案例分析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一项体验。这次“意外”激活学生思维的源泉,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

3.注重形式多元化的评价,促进主体参与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在评价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运用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不仅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多元化评价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以完善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参与评价, 进行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自我意识的成熟和主体精神的觉醒,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增强发展信心,形成发展动力。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中,笔者就设计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真正让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赋予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地位,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形成“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把这一教学模式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势必会让学生体验到“我做过了,我理解了”的学习境界,地理课堂也将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猜你喜欢
主体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