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轩
作为文科生,随着大学毕业临近,因就业而引发的焦虑日益严重。对自身素质的自我评价,对社会所需人才素质的了解,使我对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个人品质等基本素质,有所思考。几个假期我在几所县市级中学实习,亲自观察和参与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他们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的语文小活动对我颇有启发。现将其予以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揭示其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是外在于人的一种存在,人的表达、人的交际、人的思维、人的社会历史文化,都是与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工具理性,还要培养人的人文精神。语文教育这种特殊的要求,规定了“大语文”教学的理念。好的语文教师,不仅仅满足于45分钟内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点,解答了多少问题,他还会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语文学习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将课堂教学中的单纯读书、解题、答问扩展为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这无疑是“大语文”教学必走的一条道路。
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已基本具备,需要老师对其加以强化、改进、提高,尤其是作为基本技能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更需要老师为他们创设有利时机,提供有效方法,加以有序的训练。我与实习指导老师制定过一套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方案,收效甚好,在此不妨举出实例,以供同仁参考。
朗诵。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朗诵范围 有感情地朗读名篇、名段、成语故事等等。包括:1.高考必背篇目。2.中外名著片段或短篇、精美诗文。3.学生习作中的优秀作品。文体不限。高一1-4学段主要训练目标朗诵目的1.把握作品的基调,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体裁、作品的主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以及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提高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2.尽可能多的积累写作素材,为提高写作能力打好基础。3.通过朗诵高考必背篇目,达到熟记的目的,有效提高高考试卷中“默写名句”试题的成绩。4.基本掌握朗诵技巧。①停顿。标点符号停顿、语法停顿、感情停顿 ②重音: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③语速。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根据体裁掌握语速④语调。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
高二1-2学段演讲。演讲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稿范围 教材中的论述类文章,课外读物中的经典议论文,自创优秀议论文。主要训练目标演讲目的1.演讲是一对多的交流。学习演讲和演讲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分析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超人的想象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记忆能力的过程,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2.借鉴他人观点,深刻理解社会政治、世间百态,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掌握演讲技巧。4.背诵积累富有哲理情思的美文,为写作准备素材。高二3-4学段主要训练目标每日新闻“播报”。即搜集本周内报刊、广播、网络发布的新闻,及时向同学做“转播”。新闻内容范围可以是本周内报刊、广播、网络发布的新闻,也可以是自己对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某重大事件的撰稿。但不提倡关于明星的八卦资料。播报的目的1.关注社会百态,理性思考社会现象背后的问题。以相对公平的态度平和地评说事件,阐述观点。表明态度。2.在倾听过程中迅速整理信息,梳理思路,发表议论。3.播报新闻的外部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高三1-2学段文学鉴赏,特别是古诗词鉴赏。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也就是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理解和品味。主要运用具体的形象思维,借助想象和联想,去感受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品的意蕴。它包括思想内容鉴赏,艺术技巧鉴赏和写作风格鉴赏等。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就要从古典诗词的宝库中汲取丰富的养分,这也正是历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此类题型屡试不爽的主要原因。高考中最难拿分的也是古诗词鉴赏鉴赏内容 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也可以是古代经典散文段落。这项训练以古代作品为主。鉴赏范围 课外资料中的名家名诗。主要训练目标鉴赏目的1.从古诗词中得到情感熏陶,哲思启迪。丰富诗词鉴赏知识,继续提升语文素养。2.积累名言警句,为高考中更好地完成默写名言题型做准备。3.继续提高诗歌鉴赏的技巧。
这四项语文活动,贯穿于高中阶段,有序安排在五个学期。时间是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每项活动在开学前就安排好主讲、主诵人顺序。每人每学期大约会有两到三次机会。活动前必须背会所要讲或朗诵的内容,在倾听他人的同时要快速做好评议准备,以自由评议为主,必要时指定同学发言。评议要从所讲、读内容、讲、读技巧、听后感想等方面进行。每次活动后,老师要做总结。
新课程目标对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的要求更高,单纯靠教材、课堂是难以完成目标的,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念,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内外结合,师生互动,听说读写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努力提高高考成绩。语文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本学科的教学成绩。我们每个人,无论从事什么专业,什么工作,都需要思想交流,所以应从学生时代,从课堂内外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成为我们终身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