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日康 胡溅梅
心律失常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自我科2003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率失常80例,采用各种药物治疗及精心护理,除4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现结合文献将临床分析报告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3年3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60~85岁。所有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心衰36例,占45%,肺部感染32例,占40%,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56例,此三者可相互影响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因。其诊断均符合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1]。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血压、血脂、心电图、血气分析、血液检查、心脏超声及X线检查,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顺畅,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瘤,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
1.3 精神及生活护理 精神护理:向患者讲清病情,常与患者交谈,消除心理顾虑。患者应正视现实,建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较少不良情绪和心理以免加重病情。患者病情较重时,应在旁边陪伴或常巡视。生活护理: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半卧位或平卧位,保证其有足够、安稳、良好的睡眠时间,尽快恢复体力。防止天气变化:室温最好保持在22℃,湿度60℃,并注意通风、保暖,随天气增减衣服,防止感冒。防止交叉感染:肺心病患者每在感染后会加重症状,且易反复感染,因此预防交叉感染作为重点内容,定期做好室内消毒措施。
80例心律失常中激动起源异常48例,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多见,其发生率为75%(36/48),心律失常类型及各类发生率分布情况如表1。本组全部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且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心率失常发生率有所升高。本组80例患者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其中72例有明显好转或好转,4例效果一般,仅4例室早患者因多种器官功能衰竭或其他原因猝死。去除诱因后,大部分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好转,但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较高。
表1 老年肺心病心律失常类型及各类发生率
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多数学者认为是罕见的[2]。近年来随着心电监护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肺心病的原发病以慢支阻塞性肺病多见,若合并冠心病、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心衰、多脏器损害等,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比例。以房性期前收缩为主,其次为室性早搏[3]。综合分析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总结出其主要原因是慢性缺氧、高碳酸血症、肺动脉高压导致心脏器质性损害与心肌代谢紊乱、电生理改变产生心律失常。如长期反复的肺部感染,血液呈高粘、高凝状态,肺心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肺通气及肺循环功能障碍,长期的慢性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心肌代谢障碍,致心肌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同时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的自律性;呼衰产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造成心肌损害,引起窦房结和房室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刺激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窦房结、心房、心室的兴奋性增加,致房早、室早等心律失常;合并冠心病者,心脏缺氧更加严重,心电更加不稳定,心衰也通过类似机理诱使或加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肺心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故对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加重要。本组80例患者通过有效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室内空气,纠正缺氧及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控制心衰等治疗,病情好转后,心律失常明显好转或消失。肺心患者常有气道阻塞等突发情况诱发心律失常加重,低氧血症是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PaO2降低能兴奋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对心肌有直接损害和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还可以通过β-肾上腺素能感受器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分解脂肪组织中三酰甘油产生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前者进入血液可引起心律失常[3]。感染可加重或诱发肺心病患者心衰和呼衰,这也是导致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的重要原因。感染亦可使支气管痉挛、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多,痰液阻塞等因素造成通气功能障碍。肺泡间质的炎症可使换气功能障碍而产生呼吸衰竭。呼衰引起严重低氧血症和碳酸血症而诱发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引起心律失常,主要是钾的异常。低钾时心肌应激性兴奋性均增高,也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除洋地黄外,拟交感神经药物如氨茶碱、喘息定、阿拉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素等用量过大、滴速过快、浓度过高均可诱发心律失常。
肺心病心律失常的预后因心律失常的程度、频度和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与缓解期时的心肺功能状况及是否得到积极正确缓解期治疗管理密切相关。没有危重合并症的肺心病失代偿者经积极合理抢救治疗,预后较好;合并有肺脑、消化道大出血、DIC、多器官功能衰竭者预后较差。
总而言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十分常见,预防疾病是主要的基础防治措施。对重症患者,加强心电监护,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及早发现并适当处理心律失常,对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极其重要意义。
[1]山东医学院主编.护理医学问答-内科部分.第3版.人民为生出版社,1991:60-70.
[2]齐瑞霞,赵为军.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97例临床分析.湖北中医杂志,2005,27(4):46.
[3]黄林峰,温文川,王玫.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临床特征.河北医学,2005,11(2):121-123.
[4]秦王利.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心律失常临床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