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颓势与团练之萌芽

2011-08-15 00:45史书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义军首领嘉庆

史书各

(苏州科技学院[石湖校区] 江苏苏州 215000)

乾嘉颓势与团练之萌芽

史书各

(苏州科技学院[石湖校区] 江苏苏州 215000)

满族自入关以来,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了中国 200多年,这当然与其强劲的八旗兵是分不开的。但是入关以后,开始奢靡不堪,导致战斗力尽失当年之勇,经历了康雍两朝的积淀到乾隆时期达盛世。但是乾隆晚期开始迷信武功,大事征伐,导致财政亏空,开始由盛转衰。贪官横行、民怨沸腾、叛乱不止,乾嘉之际白莲教乱之平定更是耗资巨大且不见成效,最终则不得不借助于乡勇之力,以“坚壁清野”、“设屯练兵”之策略才得以平定叛乱。

乾嘉危机;坚壁清野;团练;白莲教

一、乾嘉危机与社会动乱

清朝自1644年清摄政王多尔衮挥师入关,开始了满族统治中国的 200多年的历史。至乾隆年间,武功文治,并臻极盛。此虽开国以来至康雍百年间休养生息之结果,同时也是乾隆帝励精图治之成绩。但是乾隆中晚期以后,和珅专政,“秉政搅权,汉人无两,而朝局士风为之大变”[1]。而乾隆帝则是对和珅百般宠爱,更使和珅毫无顾忌。当时是“内有聚敛之臣,外有贪黜之吏,相为因果”。军纪废弛,八旗兵力衰败。入关前,八旗之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后期腐化,奢靡不堪、差操不分,被称之为“绿营习气”,久而久之强悍勇敢之风气尽失,平定三番之时暴露无遗。乾隆后期开始好大喜功,平金川、荡平准葛部叛乱、用兵越南缅甸、勘定台湾,版图定格于西南至尼泊尔,东北至库页岛。但是连绵的战争,军费所耗历代无比。“乾隆十二年,金川事起,军用七百七十五万两。自乾隆十九年至二十五年间,新疆征定,军需银二千三百十一万两。自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缅甸之役军,需银九百一十万两。自三十六年至四十二年,金川再起,军需银六千三百七十万两。此外,如台湾千余万、安南一百余万、廊尔喀西藏等用兵尚不与焉。”[2]可以看到,乾隆一朝所用军费约在一万二千万两以上。而当时的国库收入“年仅三千余万两”,而支出之额不为不巨矣!而之后白莲教一役则更巨,“耗资二万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五年的财政收入”[3]。礼记王制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不国也。而当年清政府为镇压白莲教起义竟然消耗了清朝五年的积蓄。百官群吏,非财不养,军旅征戎,非财不给。可见当时清朝危机深矣。

1799年,弘历死了之后,嘉庆亲政。在太上皇乾隆死后半个月,赐死和珅、惩办福康安,整顿朝政。但是同时又有种种顾忌,于是在和珅自杀的当日颁发谕旨:“和珅任事日久,专擅蒙蔽,以致下情不能上达,若不力除元恶,无以肃清庶政,整饬官方。今已明正其罪,此案业已办结。思和珅所管衙门本多……若一一根究连及多人,亦非法不及众之义。……倘臣公误会朕意,过事搜求,尚复攻击阴私,摘发细故,或指一二人,一二事实其言,则举之不胜其举,并恐起告诘报复之渐。……朕所以重治和珅之罪者,实为其贻误军国重务。……此外初不肯别有株连,不复追咎既往。凡大小臣工无庸心存疑惧。”[4]可见,这无疑给众官打下一剂强心针:只是惩办和珅而已。所以说,虽然当时嘉庆为了改变当时的窘况,而下诏求直言,开放言路;倡俭祛奢;提倡实政、勤政;建立规章制度,清除怠玩疲软之风等等。固然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个朝廷而言,整体上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自从经历几朝太平盛世之后,人口繁衍更是没有节制。据乾隆末年之调查,“各省人丁二万九千六百余万,较清雍正末年人口二千七百三十五万余,康熙末年人口二千五百三十八万余,骤增十倍以上”[5]。而当时的社会财富则是以反向骤减,流民日多,遂不断发生叛乱与战争。

准噶尔自康熙雍正以来,恃其武力,旋服旋叛。当时朝廷有“此贼不灭,天下难定”之议。雍正年间,以将帅常劳在外,不得以而罢兵。遂在乾隆年间复出兵荡平准噶尔部。其后则有回部大小和卓之乱,接着复有台拱之苗叛与金川之征讨。嘉庆年间更是民患不止,先后有湘黔苗民起义、湖北白莲教起义、天地会起义、陕西宁陕兵变、蔡牵海上抗战、李文成渭县起事等等。连年战乱不止,而清之正规军八旗、绿营则战斗力每况愈下。正所谓:有清以武功定天下,太祖高皇帝崛起东方,初定八旗制度,八旗子弟人尽数为兵,不啻举国皆兵焉。太宗征藩部,世祖定中原,八旗兵力最强盛,圣祖平南服,世宗征青海,高宗定西疆,以旗兵为主而辅之以绿营。仁宗剿教匪,宣宗御外寇,兼用防军而以乡兵助之。文宗、穆宗先后平粤捻,湘军初起,淮军继之,练勇之功始著。至是兵制尽数变矣。[6]由此可见,清军入关之前,八旗劲旅确实强悍,但是在清圣祖、清世宗、清高宗时,显然绿营开始辅八旗力量之不足。而到了乾嘉时期,白莲教施虐与川、楚、陕等地时,清仁宗为镇压教患则不得不借助于乡兵,显然八旗与绿营已经不能够满足清朝维持正常的统治秩序之需了。而到“粤东寇起”之时,则要依仗于乡勇即团练来扑灭叛乱。那时起,清兵制大变,传统的军事力量已不敷重用,而只能依靠地方势力亦或团练来维持其统治了。

二、白莲教与团练之萌芽

“雍正八年,鄂尔泰平西南夷乌蒙之乱,调官兵万余人,乡兵半之,遂定东川,是为乡兵之始。乾隆三十八年用兵小金川,定边将军温福、定西将军阿桂疏言调满洲兵道远费重,不如用乡兵,人地相宜。四川乡兵以金川屯练为强。自平定金川以后,设屯练乡兵。嘉庆初,苗疆事起,傅鼐以乡兵平苗,功冠诸将。诏以鼐总理边务,令各省督抚以鼐练乡兵之法练官兵。”[7]以此可以发现,在雍正鄂尔泰平西南夷乌蒙之乱时,开始偶尔的动用乡兵辅之以战争平定东川。在乾隆时期则是直接用乡兵平金川。但不管是乌蒙之乱还是金川之乱,虽用乡兵,皆“旋募旋散,初非经制之师”[8]。当国内叛乱继续蔓延,而官军愈剿教匪愈炽时,最终萌发“坚壁清野”、“设屯练兵”之法。1799年 6月,嘉庆语曰:“前年贼犯孝感时,独随州未被焚掠,由居民村庄预掘沟濠,垒土山齐守御,贼无所施其技,旋为官兵所击破,此保障民生良策。若川、陕、河南仿行,何致任贼蹂躏?其令勒保晓谕州县居民,扼要团练,使贼无可掳掠,与官军相犄角。”[9]由此诏,我认为乡兵即团练,始萌芽于乾嘉之际,更确切的说应该是 1799年。因为此时,清高层将领如明亮、德楞泰等开始认识到“官兵之不可恃”,不借助于乡兵是不可能把白莲教叛乱镇压下去的。前期虽亦有些许用乡兵的前例,但是“旋募旋散,并非经制之师”,遂不做萌芽之表现,而把团练之始定于嘉庆年间即1799年。

其实,在嘉庆诏以“设屯练兵”之前,1797年 10月已有大臣明亮、德楞泰奏:“臣等自楚入陕,所经村庄,皆以焚尽,尽藏皆以搜劫,男妇皆以掳掠,目不忍见……查各州县在城之民,有城池以保障,是以贼皆不攻城……为今之计,为困贼必须卫民,莫若饬近贼州县,于大镇市劝民修筑土堡,环以深沟,其余因地制宜,二十余村为一堡或数十村为一堡,贼近则更番守御,贼远则乘暇耕作。”[10]由此奏可得出两层含义:“坚壁清野”和“人民自卫”。而此举被后来证明是完全可行且为明智之举。但当时清廷仅仅以“筑堡烦民,不如专擒首逆”[11],而明亮之策遂未用也。1798年8月,四川东乡首领王三槐被俘,本以为“专擒首逆”会奏效,但是义军的迅猛发展无疑对清廷是一个打击。当时的官员腐败更助长了社会危机,遂成“官逼民反”之局面,“清军的威望低落到如此程度,以致叛乱者临近时整个村镇都走空了,流离失所的一群群难民很容易成为白莲教征召新成员的牺牲品。”[12]1798年12月,谕军机大臣,极言军营弊端,“官兵间有擒获,累皆老幼残弱之人,而真贼百不获一;兵勇阵亡,则以多报少;杀贼之数,则以少报多;或贼未来而先放枪炮,以冀其远遁;若贼近,则移营退后一避其锋……以致首逆远扬,协从日众。”[13]即使与匪作战,輒令乡勇居前,绿营兵次之,满洲吉林索伦又次之,敌营亦先驱难民相抗,教徒则在后面观望。故乡勇日益与难民交锋,而清兵教徒常不相遇。每次奏报斩敌若干,而葬身于锋者,皆无辜之民。是以贼不加少,而叛徒且日多。可见,照此下去,平定叛乱是毫无绩效的,死伤的大多是难民或者被协之民。在当时“官军不可恃”的情况下不改变策略是不会奏效的。于是,嘉庆1799年亲政之后遂有诏以“团练”之说。更是以当年傅鼐率乡兵平苗为楷模,开始推行“坚壁清野”与“团练”之术,以加强村民自卫、切断白莲教粮草和人力资源为目标。事实证明此举是行之有效的。

在湖北、陕西、四川交界地区,追溯到明代有卢象升1634年前后建立的地方防御和管理体制。“挑选一些村庄,在四周竖起坚墙(寨),其内可以积聚周围农村的谷物口粮。当叛乱者逼近时,附近村庄的村民被迁入寨内,设防村庄周围的人民被组织成团,每个团都以其隶属的寨的名称为名”[14],每个团都会有一个团的首领(团长)管理,他是由居民推举出来的当地知名人士,团长之下设练长,以训练和指挥自卫民兵。这种制度目的就是使叛乱者得不到食物和新的成员,遂称之为“清野”。在“坚壁清野”号召下,建立战略村庄以控制叛乱,因此“团练”这一术语是与卢象升的制度有一定联系的。在叛乱爆发后的一年内,受到影响的地区的官员开始制订他们自己的地方防卫方案。四川梁山知县方积修复过去人们称为“坞”的要塞,建筑碉堡,在其内储存粮食和武器。按照梁山的榜样,200多个碉堡在邻近地区建立起来。卸任的广西知县梁有谷和他的儿子在故乡湖北襄阳修建土墙,把附近的老百姓集中到里面,武生员蔡运升招募了一批雇佣兵。梁、蔡的努力使得这一地区免受白莲教的影响。清朝将军明亮、德楞泰亦建议朝廷普遍推行“坚壁清野”和“团练”之法,但清廷还对正规的军事解决抱有希望,同时担心普遍的军事化过于激进,为避免它带来的副作用而未获批准。而“坚壁清野”和“团练”战略的最有影响的实践者和推广者是福建人龚景瀚。他坚持村庄筑防要受官员的监督,清当局委派八品或九品的官吏(佐杂)帮助知县们实行“坚壁清野”。对村庄进行筑墙和移民,在将人民移入堡垒之前进行严密的保甲登记,以便肃清白莲教基层组织。然后从“缙绅耆宿”中挑选堡垒的领导人,授予名誉官阶,这些领导人接着挑选一些代理人,以“清查户口,董事工程,经营钱粮,稽查出入,训练丁壮,修饰守备”。而另一个杰出的地方管理能手严如熤与龚景瀚同样认为,地方防御不是简单的阻止武装叛乱者侵入的事情,而要将叛乱者与他们的支持者分离,而且能用这种方法组织和控制乡村良民,防止他们本身变为叛乱者。

很快证明实施的政策是有效地。嘉庆五年(1800)七月,刘之协被捕,八月被处以磔刑,接着义军襄阳黄号首领伍金柱阵亡。嘉庆六年(1801)年正月,义军首领高天升战死。二月,义军首领王廷诏被俘牺牲。四月,义军首领马学礼、高天德战败被俘。六月,义军首领徐天德覆舟身亡。七月,义军首领冉学胜被俘牺牲。九月,义军首领龙绍周战死。嘉庆七年(1802)二月,义军首领李彬被导员刘清所杀。三月,义军首领张天伦、魏学盛战败牺牲。六月,樊人杰、曾芝秀等义军首领战败牺牲。七月,义军首领苟文明遇害。十月,义军首领多被俘杀,襄阳蓝号首领戴仕杰在湖北兴山县施家沟战死,东乡白号首领汤恩蛟在四川东乡芝包口被俘。嘉庆八年(1803)六月,义军首领苟文润、苟朝九等先后牺牲。九月,德楞泰以六百里驰递《余氛扫荡三省全功告葳》折。至此,持续九年之久的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宣告失败。

虽然新政策实施后势如破竹,但无疑清政府亦因此而元气大伤。清廷征调了全国十六个省的兵力,“损失一、二品的高级将领二十多人,副将、参将以下的军官四百多人”[15]。这次起义给满族统治以重大打击。

三、承保甲之遗风与后世之沿用

保甲制度从宋代开始就作为国家政权控制社会的一种手段而得到平稳发展,在清代兴盛一时,则衍生出团练。团练是清政府在正规军八旗、绿营不足恃的情况下应急的产物。虽然它与保甲在若干方面有共同之处,比如在维持地方秩序方面等,但团练是绝对不等同于保甲的。保甲主要体现在对基层人民的控制上,达到制一人足以制一家,制一家足以制一乡邑,使其节节相制,彼此互保,使民众间进行相互监视,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以此可以看出保甲制没有包含太多军事性的东西,而只是维持地方上基层的统治。团练则恰恰相反,团练本身就萌芽于嘉庆年间白莲教肆虐之时,兴办团练初衷也是为了“辅兵力之不逮”,故团练的兴起是以军事化为前提。但是清廷对团练始终是怀有戒心的,当初“设屯练兵”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故教乱浦定遂有大臣长麟奏言“收器械,毁堡寨”。但清朝的危机似乎以此为锲机,而走向不归路,从此一蹶不振了。咸同之际,粤东寇起,二年令在籍侍郎曾国藩办理湖南乡团,之后则有湘军和淮军的兴起,可以说是团练的鼎盛时期,而以前对团练的种种限制至此时已经不复存在。曾国藩率领自己的军队驰骋于各个军事要地,此时的清廷也只能依靠汉族武装来继续维持他们的统治。虽然清廷不甘心于这种状况而重建绿营军制,但是以失败告终。

注释:

[1][2][5][9][10][11]萧一山.清代通史(卷二)[M].中华书局,1986,P209、235、242、310、302、302.

[3][15]冯佐哲.清史论丛·嘉庆年间五省白莲教大起义[M].中华书局,1980,P158、158.

[4][13]林延清.清史纪事本末(第六卷)[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P1875、1948.

[6][7][8]赵尔巽.清史稿(上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77,P509、520、520.

[12][14][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P45、41.

[1]萧一山.清代通史(卷二)[M].中华书局,1986.

[2]赵尔巽.清史稿(上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77.

[3]林延清.清史纪事本末(第六卷)[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4][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清史论丛(第二、三辑)[M].中华书局,1980.

[6]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M].北京市中国书店,2008.

[7]罗儿纲.绿营兵制[M].中华书局,1984.

[8]欧阳恩良.中国秘密社会(第四卷)[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9]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10]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中国绅士》续篇[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1]何文平.清末地方军事化的国家与社会——以广东团练为例[J].学术研究,2009(9).

[12]王先明,常书红.晚清保甲制的历史演变与乡村权力机构——国家与社会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关系变化[J].史学月刊,2000(5).

史书各,苏州科技学院2009级硕士。

2011-07-27

猜你喜欢
义军首领嘉庆
坐公交车闹出的笑话
A novel similarity measure for mining missing links in long-path networks
雁首领的信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明朝对西藏地方政教首领的册封及其演变
新出唐代张淮澄墓志所见归义军史事考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的探讨
A house in the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