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2011-08-15 00:45戴丹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学

戴丹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戴丹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从而使得英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都仍不尽如人意,两者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师资队伍不健全不合理、课程设置较为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枯燥、学生实习实践机会不足等。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学生缺乏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不强、学生语音基础差,听力薄弱和背景知识欠缺等方面。本文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阻碍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估改良方案,以期可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尽到微薄之力。

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教学模式;教学评估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完善进步,各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以教师灌输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地被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替代。然而由于语言习得的复杂性,加上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明确,大部分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获取文凭,这就使得他们只注重应试水平的练习,却完全忽视了日常交际能力的训练。最后只学得一口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说不出也听不懂,根本不具备社会所需的交际能力,无法满足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修订的《课程要求》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流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无疑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指明了方向。虽然大学英语教学前景一片大好,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以及非英语专业学生自身都仍存在很多阻碍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因素,本文将逐一分析这些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教改策略。

二、阻碍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活动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1.师资队伍不健全不合理。想要真正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下的听说能力当然最好可以由外籍教师讲授。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大多数高校都只给英语专业的学生设置了外教的课,却极少给予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同样的重视。在许多高校中,担任大学英语授课的教师多为英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是研究生,虽然他们经过了系统的英语学习,但绝大多数人并无出国留学经历,也缺乏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交流。这就导致许多教师自身对英美文化并不了解,授课自然很难给学生以文化方面必要的补充。

2.课程设置较为落后。大多数高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只设置了一周两次的精读课程,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听说课程。另外,尽管通过从事大学英语工作的专家学者们的辛勤努力,我国目前已有各种体例和版本的大学英语教材,但这些教材的共同点仍侧重于“阅读”。这种侧重性就有意无意地引导和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3.教学方法陈旧枯燥。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都多于学生操练。经考察,目前教学模式下,一节课教师讲解所占时间的比重平均在 70%以上。许多本应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也会因为教学进度的要求被缩减,甚至一些课堂活动的设置仅仅是作为一个导入环节,只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主要内容还是教师灌输。

4.学生实习实践机会不足。由于非英语专业每个班学生至少在40人左右,甚至一些专业合班上课可以达到上百人,这就使得学生口语训练的机会十分有限。有时一个学期下来也难做到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发言的机会。

5.课堂活动难以开展。当一个班集的人数大于 50人时,课堂活动的开展就会受到限制。首先是讨论过程中教师难以做到每组同学的讨论都仔细听,其次是在讨论后的发言环节,往往有同学发言时大多数人都没有仔细听,而是在下面窃窃私语,这就导致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受挫。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不喜欢参与课堂讨论,觉得是浪费时间。

6.教室里的座位安排不合理。绝大多数中国高校的座位安排都是连排座位,既不方便教师接近中间的学生,也不方便学生来回移动自由组成讨论小组,因而这种座位安排的设计极不利于语言教学的开展。要提高我们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科学的安排应该是最大限度地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面对面的机会。

7.全英语教学的困难。为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各高校都提倡教师在授课时全英语教学,但因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为照顾听不懂的学生,课堂教学很难做到全英教学,教师只能在讲过英语之后再用汉语重复,久之,为节约时间许多教师会用汉语进行大部分讲授。

8.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许多高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考查方法大多采用平时成绩占 20%,期末成绩占 80%的评价方法。许多学校并没有设制期中考试,也并不对听力和口语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这就导致许多学生会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语言点,而轻视平时听说能力的培养,也就形成了其听说能力停滞不前的现状。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阻碍学生听说能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笔者做的问卷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其实很想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但一种害羞和怕出错而遭人讥笑的心理使得他们不愿张口。有的学生能鼓起勇气主动回答一次问题,如果老师和同学的反馈信息是积极的,他可能就会树立一些自信心,但如果有任何同学表现出不屑和嘲笑的意思,他很可能以后就再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了。虽然老师一再强调英语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常的实践练习,不断鼓励内向的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但是有些学生还是总觉得自己基础差,怕出错,越怕越不练,越不练就越差,导致了恶性循环。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统计,目前在笔者所教的四个班中约有 70%的学生存在着这种心理,而且以爱面子的男生最为明显。

2.缺乏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不强。很多人把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定义为过级考试,但却仅仅靠记忆词汇来复习迎考,学习带有盲目性、随意性。

3.语音基础差,听力薄弱。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看,四岁前后是人类接受语言、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而现在的大学生已经错过了这个大好的时机去接触和学习英语。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进入初中才真正开始学习英语,但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使许多学生缺乏系统的语音学习,导致其发音不准确,自然也听不懂听力练习中的准确发音。另外,许多学生平时说方言而不是普通话,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其英语发音,一些学生将︱l︱和︱n︱弄浑,有些将︱s︱和︱∫︱弄浑。另外,当听力材料中因为出现新词汇、新句型和新的语法现象,或是由于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转移等而使语流中的词句发生了变化时,学生就更难听懂。

4.词汇量小,语法掌握差。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有课外阅读英语文章的习惯,这就导致他们的词汇量非常有限,口语中可以灵活运用的词汇就更少。另外由于语法掌握不好,使他们在听说交际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误解或是出现语病。

5.背景知识欠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因为缺乏系统的文化学习,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大多是片面的,这就会导致他们在听到英语习语和典故时一头雾水,尽管所听材料中并没有任何新词新句,却仍然听不懂其内容。

三、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l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和音像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通常“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其中,“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协作”和“会话”是主要手段,而“情境”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教育者的个性化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协助者、促进者,鼓励学生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要真正贯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系统清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进行课堂设计,结合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正在学习的知识同他们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并进行反思,从而促进知识的意义构建。基于这一理论,教师应努力提高个人知识水平,高校也应尽量为教师提供各种深造机会,帮助其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通过组织课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话动,激发学生丰富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和倾听别人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看到问题的不同解决途径,从而形成对知识全面崭新的理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工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和真实语言交际的空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而这也对各个高校的硬件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二)基于克拉申i+1理论的教学计划

i+1理论是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的精髓。Krashen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时,才能习得语言。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为i+1,即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

根据这一理论,高校可将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按入学成绩分成初、中、高三个级别。首先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语音的系统讲解和训练,以改善其语音差的状况。再根据三个级别的学生在听说方面的不同程度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差的初级班,选用预备级听力材料,其实也是对其英语基础进行一个巩固,选择可以复习其高中所学内容的材料,将学生记忆中高中所学的“无声”英语先还原成“有声”英语,从简单的句子和对话入手,并补充一些常用的听力技巧。口语的训练也是如此,可以从模仿对话、复述课文或故事入手。初级班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英语差只是暂时现象,只要努力就可以学好英语。对于中级班,可以适当提高听力难度,并就听力材料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复述故事等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级班的教学重点在于激发中等学生的进取心,使他们更加坚定学好英语的信心,并且不断努力,向高级班的学生看齐。对于基础较好的高级班学生,除了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以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英语新闻、英语电影等听力材料。在口语教学方面,高级班的教学重点在于启发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口语活动,如英语新闻报道、辩论、采访等。

笔者在所教班级中征求了学生们对这种分班授课的意见,大多数同学都很赞同这种做法,程度较好的学生认为这种做法能够更好的利用课堂时间,让他们得到更高效的训练,避免练习已经掌握的内容;程度一般的同学也觉得这种方法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避免了课堂时间在他们对所教内容的不理解中被浪费掉。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估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经过多年研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 MI,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也是第四代教育评估理论的奠基石之一。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智能被划分为八种:语言智能、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环境智能。每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智能,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智能的程度和组合的不同。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该理论对当代外语教学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并指导着外语教学的改革。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认识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也为教育评估提供了新的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不同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各种智能,在充分考虑学习者个体特征基础上,建立起个性化学习环境,贯彻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它给英语教师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1.智能的普遍性要求教师形成积极的学生观。因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正常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在程度和组合上有所区别,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所谓“优生”和“差生”的分类,不要因为有些学生在英语方面的成绩不好而歧视他们,认为他们不够聪明,忽视了其他潜能的开发。

2.智能的差异性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折不扣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因为每个学生的智能程度和组合有别,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实际情祝出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进行有差别、有针对性的教学。

3.智能的发展性要求教师要以学生智能的状况和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英语教师不能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智能的多方面发展,并为其提供丰富的环境和充分的空间。

4.教师对自己的智能倾向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有哪些明显缺乏的智能,努力克服并学习在课堂上如何开发利用资源。例如,有的教师并不善于将有把音乐或美术带入课堂讲解,他就不妨求助于音乐或美术教师和爱好音乐或美术的同事。另外想要弥补自身智能上的缺陷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请校外专家、求助于学生或是现代化的技术等手段。

5.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寻找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了一个好模式。在使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的课中,教师可以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如播放音乐,让学生动手等。

另外,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教育评估提供了新的理念。根据多元智能理论,高校应改变以往通常采用的将期末考试和四、六级考试相结合,从而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的终结性评估方式,采用更加重视评估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的形成性评估方式。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要求形成性评估应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自主学习记录、作业提交情况、单元测试成绩、阶段性测试成绩、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记录等。形成性评估尤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和行为的测评,这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改正。另外,评估主体也应由单纯的任课教师转变为教务处、教师小组、同班学生以及学生本人等组成的多元化评估主体。评估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四、结语

许多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都已经提出了许多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的改革,并给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不仅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也需要各高校开展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以及评估做出适当的调整,并尽可能增加多媒体设备和学生自主学习软件。只有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才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也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1]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2]徐锦芬,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3]房立敏,李志红.谈多元智能理论与外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4]郭鸿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封闭式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界,2004.

[5]Gardner,H. 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 -gences[M].1983.

戴丹(1983-),女,河南安阳人,硕士,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

2011-06-19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