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中隔内生性软骨瘤1例

2011-08-15 00:50王殿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硬腭窦内内生性

初 霞,王殿军

鼻中隔软骨瘤为原发于鼻中隔的良性肿瘤。鼻腔和鼻窦发生的软骨瘤很少,约占鼻肿瘤的1.2%,而原发于鼻中隔的更少见。国内也曾有个案报道。笔者所在医院会诊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12岁。临床症状是进行性鼻塞、流涕2年余。家属一直以为是鼻炎,并按“鼻炎”治疗但效果不佳。后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鼻腔占位,随行手术,术后病理诊断:软骨瘤,不除外软骨肉瘤,建议会诊。遂来笔者所在医院会诊。影像资料:鼻腔内见类圆形软组织影,以鼻中隔为中心,鼻中隔骨质破坏明显,肿块内并可见散在点样高密度钙化影,测其肿块大小约40 mm×45 mm,双侧上颌窦内侧壁、蝶骨及左侧眼眶内侧壁见骨质受压、变薄。双侧上颌窦内见密度增高影,左侧上颌窦内完全填充。诊断:①鼻腔及左侧上颌窦内软组织影,建议穿刺活检;②双侧上颌窦炎。光镜检查:镜下呈分叶状,由较成熟的透明软骨构成,软骨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浆丰富内有空泡,核圆形位于中央,染色较深,部分细胞核略肥大,偶见双核,细胞间为淡蓝色或淡粉色、均质的软骨基质,并可见片状钙盐沉着,无病理性核分裂象。病理诊断:内生性软骨瘤,瘤细胞生长活跃,请警惕复发或恶变。

鼻中隔软骨瘤起源于中胚层间叶组织,与胚胎时期Meckel软骨的形成和残留有关。国内文献报道38例当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7.8岁。国外Murrthy等所报道的1例男性患者,年龄只有6岁。统计表明多数发生于20~30岁,而本文报道的此例为12岁的女性儿童。软骨瘤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内生性及外生性两类,前者系发生于无软骨的骨组织中,可多发或单发,发生于颅骨者甚少,易发生于筛骨、蝶骨、鼻中隔及鼻侧壁;后者系发生于软骨上,常见于鼻中隔前部、外耳道和喉软骨。Kilby等(1977)报道的鼻腔、鼻窦软骨瘤128例,其发源处可划分为6个区:①筛窦及鼻腔 (中隔除外)50%;②鼻中隔17%;③上颌骨及上颌窦18%;④硬腭6%;⑤鼻咽部、蝶窦或咽鼓管6%;⑥鼻翼软骨3%。本文患者鼻中隔内生性软骨瘤发生于鼻中隔中后部。临床表现主要是肿瘤的压迫症状及肿瘤本身的出血。而出血不多,可为涕中带血及后吸性血痰。压迫症状有呈渐进性的鼻塞可伴有胶样涕或涕中带血和抽吸性血痰;因局部压迫或鼻窦炎症所致的头痛;肿瘤侵入眼眶,破坏颅底致蝶鞍区受累,可引起视力下降、眼球活动障碍、眼球突出,如发展侵犯硬腭,可致同侧硬腭肿胀,牙齿松动、疼痛。软骨瘤细胞也可向邻近组织浸入,也可向远处转移。因多以鼻部症状为主,起初可误诊为慢性鼻炎、鼻窦炎而长期得不到合理治疗。本文患者即先以“慢性鼻炎”治疗而效果不佳,后在医院就诊后确诊。术前应常规行鼻部CT检查,对肿瘤侵犯的范围有比较明确的了解,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该病在病理学上虽属良性肿瘤,但因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也可向邻近组织呈浸润性生长,且有相当的破坏性,可长入眼眶、颅内等重要部位,故具有潜在的恶性行为,且临床上曾见有恶变者。所以临床上应以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对待,手术时应广泛而彻底地切除是减少复发的最好方法,以超越瘤体肉眼可见边界0.5~1.0 cm为宜。总之,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故术后定期随访是必要的,CT和MRI是重要的随访手段。

猜你喜欢
硬腭窦内内生性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青少年口呼吸伴腺样体面容者硬腭形态的研究
唇裂硬腭一期修复对完全性腭裂手术及牙弓发育的影响
CAS-KIT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上颌窦内提升术发展与研究现状
比较优势内生结构变动与政策干预
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慈善捐赠、企业绩效与合理区间把控——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经验分析
一例颅内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