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2011-08-15 00:48王子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王子鸣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王子鸣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从现实出发,对各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因素进行认真反思,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和多维互动的育人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做到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式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机制

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意义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然而,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1.学校重视不够,各方面投入不足

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许多高校领导和教师都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归为辅导员的事,其他教师和管理工作者是无足轻重的,没有什么责任。这就无形中使教育主体专职化,忽视了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在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势单力薄,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方面,由于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战略性思考,学校往往忽视对其投入,相关的教育环境的建设和改造也难以进行[1]。比如:学校有关部门为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举办大型活动或营造教育氛围,因经费不足难以实施。

2.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种教育形式脱节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部分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两者缺一不可,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渗透。思想政治课教师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高校都存在两者相互脱离、彼此孤立,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的设置方面,一般高校都把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分设在不同的组织机构下,使得两者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没有交集,彼此孤立,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实际,讲课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因此教学的实效性不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了解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状况和理论水平,很难有的放矢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3.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辅导员教育为主,以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辅导员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教育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内化接受理论的效果。目前有42%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对自己帮助非常大或比较大,但同时57%的同学认为辅导员应提高“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在学校短期内无法扩大教师规模的前提下,辅导员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开展辅导,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同时,要求辅导员深入到学生中去,主动找学生谈心、做思想工作,交流学生在学院表现和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问题与矛盾冲突,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和学生实践教育薄弱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多年来,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基于“课堂—教学—考试”的线性范式的教育评价和管理,学生实践很少或在实践中缺少有效的理论指导,让我们被动陷入了“课堂为主、书本至上、内容驱动、分数评价”的境况,也使学生的分析思路容易封闭或形成思维定式,对社会实际不够了解。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依据

1.符合大学生思想的时代特点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事业心强,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较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基本素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重视他们的思想状况中呈现出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共生的新现象:时代感强而责任意识弱,进取心强而辨别能力弱,参与意识强而自制力弱,认同感强而践行力弱,主体意识强而集体意识弱等等[1]。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做得有实效,必须根据大学生新的思想特点来进行。如果不这样,我们的教育工作将失去针对性,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2.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和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容、手段的新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方法的创新已势在必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相关的方法理论

方法理论就是研究如何用最好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达到最佳效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的研究等[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门集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这里,仅就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较为直接的理论作点滴阐述。

三、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给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新问题,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新理论,构建新体系,拓展新内容,探索新方法,不断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大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前称为“两课”,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没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主渠道作用,大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低,缺乏学习热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两课”教学患了“虚高症”,没有切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要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贴近现实,紧密联系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心理焦虑、学习压力和生活烦恼,才能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两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当前在大学生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思想能够切实引起教育工作者对青年学生个体的重视和关注,促使其加强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使教育者的工作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更多地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个人得到尊重、重视,价值得以实现。因此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物质环境和学术、文化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产生认同感,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校园文化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依托之一,也是衡量大学实现教育目标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尤显重要。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新模式

要真正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切实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看到这一点。但是,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理论灌输上,而很少从人格和人的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因此,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显得很重要。我院实行的实习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则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为人的习惯,这种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了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这正应了《礼记·大学》中的那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肩负着更加神圣的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新经验,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孙昌勇.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36).

G641

A

1001-7836(2011)06-0108-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6.045

2010-09-20

王子鸣(1980-),男,黑龙江庆安人,辅导员,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