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校园精神文化

2011-08-15 00:48:4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大学校园人文精神

张 琴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通过各种载体和多种形式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和谐的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一、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

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隐形文化。它是大学在长期的文化演变中,对各种优秀文化要素的选择、抽象和积淀,最终成为高校师生内在精神力量的源泉。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所大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等。

(一)科学精神的精神文化

科学精神,理性实证的高校科学精神。传承科学文化知识是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弘扬科学精神必将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正如西班牙学者加塞特精辟的阐述,“大学在能够成为大学之前必须是科学性。一个充满激情、努力运用科学的环境是大学存在的先决条件。正是因为大学不能由表现为无所限制的精密知识的科学构成,所以大学需要科学的精神来激发生机。科学代表着一所大学的尊严和地位——尽管失去尊严的生活也是可能。尊严是一个机构的灵魂,它增加了机构的生活宽度,并使之免于成为一个机械的机构。”[1]

(二)人文精神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大学人文精神。大学校园人文精神涉及面宽泛,包括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哲学的、文艺的等各个方面。它表现在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操守的推崇、人格的塑造等三个方面。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复杂性和人认知能力的局限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应该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效整合,这样才能使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发挥出良好的教育功能,使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全面发展。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在保持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和高品位个性的同时,大力整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才能使之与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社会主流文化同步发展,并有效地丰富主流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大学作为科研和知识创造的自治中心,可帮助解决社会面临的某些发展问题。知识界和政界领导人,未来的企业领导人,以及大多数教师,都是大学培训出来的。在发挥社会作用方面,大学可以利用自己的自治地位,针对未来社会的各种重大伦理和科学问题展开辩论,还可以同教育系统的其他部分建立联系,向成人提供重新学习的机会,并作为研究、丰富和保护文化的中心发挥作用。”[2]

二、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功能

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人类知识宝藏的大学有着鲜活的思想之流在不停地冲击。阿什比爵士对大学作出了经典的概述,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大学的校园精神文化,是反映一所大学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情操、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平,以及逐步形成的特色等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形态。校园精神文化的作用是无形的,它通过信念的力量来发挥作用;其作用又是巨大的,像水一样无处不在,可做涓涓细流滋润大地,可形成滚滚洪流,无坚不摧。具体而言,校园精神文化具有特殊的导向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

(一 )导向功能

大学校园精神可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偏离的目标。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就是为学校师生员工指明奋斗目标,指引前进方向。

(二 )规范功能

大学校园精神可以对师生员工发挥两个规范作用:一是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一是以无形的校园文化氛围来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用人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进行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

(三 )激励功能

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合理创造一个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大家都能竭尽全力工作与学习。学生通过自娱自乐、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得到适度的心理表现;教师在校园精神的激励下心甘情愿地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工作,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良好的校园精神文明示范群体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之源。

(四 )凝聚功能

大学校园精神是一种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能产生无以替代的凝聚功能,形成共同意识,统一教职员工的思想,使师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把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三、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特色

莫斯科大学萨多夫尼奇校长用幽默语言这样阐述大学,大学像一个筛子,一台特殊的机器,用它来分辨麦子与粗糠最为合适。它向生命注入了新的生机,它是社会的引路人。“大学的宗旨就是在理性王国的领地之内,装备一切必要的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引导每个人开辟全新的知识疆土,引导学生无论在作什么决定的时候都能够反躬自省,引导他们注意培养自身的责任感。”[3]

史家们都称,柏林大学的创办像一个燃烧点发出耀眼的光芒,一切光线全都从大学里发出。因此,大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特色是为一所大学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所以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特色必须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一)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具有时代性

作为文化中心的大学的校园精神文化,要与我国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基本协调,要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当代中国的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应当充分吸收东西文化精神的精华,具有中国特色;应当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充分体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价值目标。

(二)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具有继承性

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必然有一定的历史过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从而表现出来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团结、勤奋、求实和创新”,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等校训,他们都鲜明地体现着大学办学风格特色。

(三)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创新性

大学校园文化是以促进人的文明化、现代化的教育为理念,以促进人的创造个性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培养、发展创新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应当追求的教育目的和人文理念。大学校园精神文化要保持自身所特有的一种文明形态和文化群落的人文本性,所以必须承担起以创新精神为关注对象的人文使命,对大学生主体创新精神的召唤。因而,就是对大学校园文化人文使命精神的弘扬。从某种程度说,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创新是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发展的特色、精髓。

[1][西 ]奥尔托加 ·加塞特.大学的使命 [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98.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4.

[3][德 ]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 [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4.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大学校园人文精神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3:56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4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24期)2017-03-29 20:24:49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如何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