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坚
(淮阴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开展生涯辅导,尊重大学生的需要,为其提供追求平等、发展的能力和机会,是地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借助现代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探讨社会工作方法在地方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介入,对进一步丰富生涯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培养与辅导对象的生涯目标相应的职业能力,引导辅导对象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个人的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帮助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校和个人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环境和机制,维护身心健康,发挥自身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和原理,最早见于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塞勒伯教授(Dennis Saleebey)的《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
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中,20世纪初的社会工作服务曾被称为“社会诊断(social diagnosis)”,目标是个人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推进过程中,学者们引入了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医学模式,加强了社会工作与医学的联系,从而确立了类似于医疗模式的“案主—社工”关系的开端。在这里,案主从一开始就是被当作需要治疗的对象来对待的。优势视角反对传统社会工作模式中,将案主视为具有某方面问题的、需要治疗的对象,将社工视为持有某种专业技术、能够对案主给予治疗的专家。优势视角基于一种信念,即服务对象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案主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因此,优势视角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潜能和取得的成绩,提倡把服务对象个人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关注其问题和病理。
优势视角有三个核心概念:赋权、抗逆力、对话与合作,这是其介入地方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核心。
赋权(empowerment)是指社会工作者从优势视角出发帮助服务对象探求和扩展资源的过程,即开发潜能。在赋权关系中,强调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合作、强调社工对服务对象能力、家庭和环境的了解,强调把服务对象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具备待开发的潜能。赋权过程中,社工要面对可能压制服务对象的不利环境,解决服务对象的紧张与冲突,帮助服务对象从抑制之中解放自己。
抗逆力(resilience)是指个人在面对磨难、挫折时抗争的能力。抗逆力是基于人们在遭遇严重麻烦时会反弹这样一种事实而提出的。在抗逆力的引导下,服务对象可以自己超越和克服困难。
对话与合作(dialogue and cooperation)就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整合所有对服务对象有利的资源,形成社会支持网络。在对话与合作中,我们可以确认别人的重要并开始弥合个人、他人和制度之间的裂缝,帮助他们融入到新环境中。
一般来说,地方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此类院校主要由地方负责管理,大多为教学主导型大学,主要举办本科教育,适量培养硕士研究生。从传统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地方高校中大多数是省属非重点,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少为新建本科院校,具有办学历史短、文化积淀浅、师资力量弱、设备条件差、区域位置偏等先天不足。学生来源中尽管不乏有可造就的精英之苗,但总体上讲,其生源的知识基础整体上还是较弱的。所有这些,使地方高校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学习内容、就业目标等方面,与重点高校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样,在学生素质、学生的志向和抱负、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接受新事物的反映和态度、对事物认识的深刻程度、对就业的期望值和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我国,地方高校虽然在整体办学水平上难以与重点高校相媲美,但是,以优势视角解读,地方高校仍具有较高的优势和潜能。由于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更侧重“专业教育”。多数地方高校是新升本高校,有通过发展来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争取地方各界支持的强烈的内在动力。学生在相关合作教学基地中可以参与实际的生产劳动,甚至跟班顶岗工作实习,可以完全融入真正的工作背景之中。最为重要的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最根本出发点是地域性和特色化,以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为目标,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地方高校有其特殊的优势——区位优势。由于地方高校毕业生绝大多数服务本地,与地方用人单位关系密切,相当一部分地方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毕业于地方高校,他们对母校有感情,加上由于地缘关系,往来较多,因此无论在学生的见习和实习,还是在服务社会的需求中,都具备外地大学并不具备的条件。地方高校不断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在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目标、培养特色上展现鲜明的地方性,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能兼顾地方经济和文化特点,有利于地方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本地的经济建设,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与发展。
生涯辅导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职业指导,从一开始就深受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有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随着学科的发展,“人的整个生涯发展”已成为生涯辅导的根本着眼点。生涯辅导工作在高校的开展,其作用已不仅是指导学生就业,而是重在以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职业观引导学生,让他们能从社会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特点,合理选择专业与职业方向,有效地实现人职匹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生涯辅导不仅包含“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的教育因素,还包含有思想教育的因素;不仅重视知识传授,而且特别重视人格培养。
优势视角在地方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介入,立足于发现、探索和利用大学生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面对他们生命中存在的挫折和不幸,动员他们自己的力量(如天资、知识、能力和资源等)来达到目标和愿望。优势视角不是不关注问题,而是强调搁置问题、优先关注优势,调动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去认识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讨论焦点需求及需求满足的条件或途径。优势视角在地方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介入,改变了大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凸显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内源性发展。在生涯辅导过程中,特别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和互助关系,把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重视启发引导大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生涯辅导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学生对地方高校的不认同、对高考失利的自责等。以问题视角为取向的生涯辅导实践通常会以该问题为中心,去辨别问题是什么、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学生被贴上了“有问题”、“帮助对象”的标签,处于被动地位,老师有了更多的主观价值介入,与生涯辅导本身的尊重对象、平等对待、学生自决等原则是相矛盾的。优势视角下的生涯辅导反对给学生贴上“问题”标签,强调在“问题”和日常生活中探寻学生的能力和资源,注重在学生个人、群体、社会政策等多层面消除固有的偏见和歧视。与“问题为本”的介入模式不同,优势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生涯辅导有助于构建一个心理调适和整合的平台、能力发掘和使用的平台、社会支持建立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通过能力建设和资源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寻找学生的改变,重构良性的辅导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优势视角认为,所有的环境都充满了资源,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与优势来自“整合”。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去帮助地方高校大学生提升自我潜能,解决个人问题,是优势视角在地方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的重要介入技巧。目前,作为地方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中的执行者——辅导员,他们的现状是大部分刚毕业,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工作经验,也没太多的人生阅历。作为生涯辅导第一线的主力军,他们自己也正需要必要的引导。如何使生涯辅导工作者善于利用原生资源,充分赋权,培养抗逆力,实现自身和辅导对象共同的尽快成长,成为生涯辅导者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通过树立专业价值观、开展培训和示范性实训、传授工作知识和技巧等方法,培养一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全面,思想状态卓越,个性特点鲜明,能根据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进行必要的生涯认知,对大学生的内在潜质、胜任特征、性格倾向及心理状况有全面了解的高素质生涯辅导队伍。
地域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民族的多元格局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而创造的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重视与研究地域文化,挖掘其深层内涵和最具价值的内容,实际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内在积淀的一种个性解剖和继承弘扬。
以淮阴工学院为例,学校座落于江苏淮安,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现代文明城市,古有“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繁荣,素有“文化名城、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之美称。近年来,对淮安地域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名湖(洪泽湖)、名河(大运河)、名人(韩信、吴承恩、周恩来等)、名著(《西游记》)、名菜(淮扬菜)”等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仅以“名河”——运河文明的研究为例,就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举办“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探讨挖掘了淮安作为大运河畔重要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确立了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历史地位。加强了运河遗址淮安钞关遗址、清江大闸、河下古镇、码头古镇漂母墓、韩信故里、枚乘故里等文物古迹保护。举行一年一届的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收到了“千里运河一线牵,淮扬美食香两岸”的效果。目前,淮安正在加快推进“大交通、大产业、大流通、大文化、大旅游”五大建设,努力把淮安建设成为能够辐射周边地区2000万人口的苏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以优势视角挖掘淮安地域文化的教育功能,可以在无形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地域归属感和城市自豪感。
“所谓典型,是指同类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它从一般人物中概括出来,具有自己的个性,同时它又是同类人物或事件中的突出代表者。一个有价值的典型必须是时代需要、人民需要的,只有为时代和人民所需要,典型才有其宣传的价值。实际工作中,多数辅导者喜欢以大家熟知的社会典型来引导服务对象,认为地方高校学校小,知名度不高,身边的典型是树不起来的,即使树起来了,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学;有些人担心本单位的典型与大家靠得太近,很熟悉,容易被挑剔,弄不好起负作用,而宣传学习外单位的典型就容易得多,因为他们离得远,比较“全面”,相对“高大”,等等。
在强调学习熟知的社会典型的同时,以优势视角学习、宣传身边的典型,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自信心、抗逆力的关键。师生身边的先进人物,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或许还有某些不足,然而就在他们平平常常的事迹中,却蕴含着可以升华为启发、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不平凡的思想精神境界。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总结,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宣传,不夸大、不拔高,同时教育广大师生信任、关怀先进人物,正确对待先进人物,并充分运用它去引导鼓舞人们,就一定能够发挥巨大的示范作用。可以把“远学”和“近学”结合起来,“讲身边人、说身边事”,挖掘身边人物的励志事迹,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
伙伴关系强调在生涯辅导过程中辅导者和被辅导者的关系应是一种合作的、相互的、伙伴性的关系。在生涯辅导工作关系展开时,要使服务对象认识到与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分析和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尽量多谈自己的兴趣、理想和行为习惯,共同缔造实践的目的、目标和任务。在伙伴关系的确立操作中,以同理心为方法是不错的选择,有助于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化解其抵触情绪,迅速建立友好关系。
同理心是传统社会工作十分重视的理念之一,优势视角将同理心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所谓同理心(empathy)亦称共感、共情,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以同理心感受服务对象的私人世界,就如同感受着你自己的世界,但又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以同理心感受服务对象的愤怒、害怕或烦乱,就如同那是你的愤怒、害怕与烦乱,然而却又没有你自己的愤怒、害怕或烦乱卷入其中。所以,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提出,“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介入中,应注重同理心的培养与使用。因为只有最真诚的理解与情感共鸣,才能超越大学生面对辅导者时的排斥、猜忌或依赖等负面情绪,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同辅导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以爱和理解来激发大学生内在的抗逆力。实践中,可以尝试以自我暴露的技巧来运用同理心,即将辅导者自己的求学、奋斗、工作和困难经历与大学生分享,以同理心来理解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沮丧和焦虑的情绪,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唯有如此,这些大学生才能渐渐地、自如地、开放地谈论自己的想法,并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潜能去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以此提升自我的效能感。
[1]童敏.社会工作本质的百年探寻与实践[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60-66.
[2]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354.
[3]丹尼斯.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李亚平,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王锋,雷树俊.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相关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6):61-66.
[5]闻英.社会工作中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的比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14-16.
[6]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童敏.社会工作的能力视角——一种以人为本的研究策略[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1):114-117.